場域理論

2021-03-01 傳播王子

 

場域理論是社會學的主要理論之一,是關於人類行為的一種概念模式,它起源於19世紀中葉的物理學概念。

布迪厄場域理論

人物介紹

皮埃爾·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是繼M·福柯之後,法國又一具有世界影響的社會學大師,他和英國的A·吉登斯、德國的J·哈貝馬斯一起被認為是當前歐洲社會學界的三大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和著述在國際學界廣受重視,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也引起了我國社會學者的注意。布迪厄稱得上學術雜家,他的社會學中融入了人類學、教育學、哲學、藝術、語言學、歷史、文化學等諸學科的內容,可謂包容豐富、錯綜複雜。一般認為,場域理論是他的基本理論,在其社會學思想體系中佔有最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試圖對布迪厄的這一理論進行簡要的分析。

場域和資本

對於場域(field)這一概念,布迪厄這樣說過:「我將一個場域定義為位置間客觀關係的一網絡或一個形構,這些位置是經過客觀限定的。」布迪厄的場域概念,不能理解為被一定邊界物包圍的領地,也不等同於一般的領域,而是在其中有內含力量的、有生氣的、有潛力的存在。布迪厄研究了許多場域,如美學場域、法律場域、宗教場域、政治場域、文化場域、教育場域,每個場域都以一個市場為紐帶,將場域中象徵性商品的生產者和消費者聯結起來,例如,藝術這個場域包括畫家、藝術品購買商、批評家、博物館的管理者等等。

場域不僅是布迪厄社會學理論的概念,也是他從事社會學研究的分析單位。布迪厄選擇這一理論分析工具和分析單位是與他的研究方法分不開的。布迪厄是從人類學邁入社會學殿堂的,他對人類學的方法情有獨鍾,在對阿爾及利亞原始部落研究中,他成功地運用了人類學方法。至於對法國現代社會的研究,要涉及兩個不同層次的問題。停止的地方。」(P98)布迪厄由此提出了資本(capital)這一概念:「在場域中活躍的力量是那些用來定義各種『資本』的東西。」布迪厄的資本概念不同於經濟學家所用的資本概念,他把資本視作積累起來的勞動(以物化的形式或「肉身化」的形式),這種勞動可以作為社會資源在排他的基礎上被行動者或群體所佔有。

場域內存在力量和競爭,而決定競爭的邏輯就是資本的邏輯,一種資本不與場域聯繫在一起就難以存在和發揮功能。資本不僅是場域活動競爭的目標,同時又是用以競爭的手段。布迪厄把資本分為三種類型:經濟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本。後來,他又補充了象徵資本。

布迪厄學術

場域自主化

布迪厄認為社會空間中有各種各樣的場域,場域的多樣化是社會分化的結果,布迪厄將這種分化的過程視為場域的自主化過程。自主化實際上是指某個場域擺脫其它場域的限制和影響,在發展的過程中體現出自己固有的本質。為了說明場域的自主化,布迪厄區分了一個給定的空間中的兩種「生產場域」,一種是「限定的生產場域」,另一種是「大規模的生產場域」。限定的生產場域是與場域本身的特殊化共同擴展的,而大規模的生產場域是社會場域的擴大,有更多的外在影響進入,社會力量和世俗力量更多的滲透,此種場域,邊界往往模糊不清,特殊化程度不高。

在限定的生產場域中,生產是為了其它生產者即場域中的行動者和制度,這時,供給方同時也是需求方,限定的生產場域即自主化的場域,或者說具有自主性的場域。布迪厄在經濟學的啟發下,研究了「自主性的度」。他認為,一個場域越是自主的,這個場域的生產者只為本場域其它生產者生產而不為社會場域的消費者生產的程度越大。這樣來看,自主性最強的場域是科學場域,其次是高層次的藝術場域,相形之下,法律場域較少自主性,而自主性程度最低的是政治場域。因為科學場域是自主化的典範。所以,布迪厄指出,一個場域越是從社會場域和權力場域中獲得了自主性,這個場域的語言越具有科學性。一個場域中的競爭和策略不僅取決於符號商品的價值,還有此場域的自主性,因為自主性強的場域遵循的是「是非」邏輯,自主性弱的場域遵循的是「敵友」邏輯。

相關焦點

  • 向一個生生不息場域開放的真正意義
    這正是我們在發展生生不息的催眠中想要做到的,也是一般我們所謂「向場域開放」的真正含義。 如同身體中心一樣,場域也有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我們連續經驗裡的多重的動態的情景:我們的物質環境是一個「場域」,文化、社會環境、個人歷史、家族、工作場所,都是一個又一個「場域」。
  • 無線Heat Map場域是怎樣一情況
    然而,無線環境宛如無形高速公路,頻道、帶寬相當有限,物聯產品的無線功能驗證方式,與過去已有非常大差異,本篇文章將從常見的無線連接問題談起,透過實境場域的熱區圖(Heat Map)聯機分析,為各位介紹物聯網時代的無線驗證趨勢。
  • 知識服務市場三要素:勢能、負荷、場域(二)
    這裡將其作為一個整體,按照知識學習的閉環流程來分析,梳理出核心的三大要素,即學習勢能、知識負荷與學習場域。下面將分別予以詳細介紹:學習勢能(為什麼學:WHY/WHEN):認知、價值觀、情緒知識負荷(學什麼:WHAT):熵值小、路徑短、吸收快學習場域
  • 社會實踐與行動者網絡理論相結合的社會翻譯學新視角
    布迪厄的社會實踐理論與拉圖爾的行動者網絡理論相結合的社會翻譯學視角,其同時關注宏觀、中觀與微觀研究,可以為社會翻譯學提供更廣闊的研究視野及更科學的研究方法。布迪厄的社會實踐理論關注個體的人生軌跡及其社會地位,認為個體的慣習是個體內化社會結構的結果,能預測個體的潛在行為;拉圖爾的行動者網絡理論(行動者網絡理論並非拉圖爾所提出,但其對該理論的發展起到了核心作用,學界也常以「拉圖爾的行動者網絡理論」來指稱行動者網絡理論)則更傾向於研究「行動中的科學」,認為行動者的能動性是行動者與參與同一個活動中的其他行動者互動的結果,注重產品生產的過程。
  • 社會行動者理論|思路整理
    🍑 提出:社會行動者理論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的科學技術研究,其基本出發點在於任何既定的社會「現實」都是一系列複雜社會關係互動的產物。在這些複雜的社會關係網絡中,既存在著傳統社會學意義上的人類行動者,也存在著一切非人類行動者。當一個網絡中的諸行動者結成「聯合」後,一個既定的社會場域才得以構型。
  • 這些高級傳播學理論,一旦用了,多加20分
    15場域理論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布爾迪厄拓展了場域理論,並將場域定義為「在各種位置之間存在的客觀關係的一個網絡(net-work)或一個構型(configuration)。」美國學者羅德尼·本森(RodneyBenson)發表《比較語境中的場域理論:媒介研究的新範式》一文,明確將場域理論定義為媒介研究的一種新範式,標誌著媒介研究場域範式的正式形成。
  • 一位美國社會學博士生CV,透露了文化社會學的4項理論前沿
    中國社會學理論「趕英超美」的【拐點】議題是什麼?介紹過,一些歐美社會學者,喜歡在CV裡,放一些自己正在研究的項目(包括手稿未發、還沒寫、已寫待發等等)。在這些working projects裡,能看出一些社會學前沿,或者不是前沿也是當下已經需要著手能做的理論工作。
  • 布迪厄·文化資本理論解析
    布迪厄提出了社會資本理論,他把學生的家庭資本劃分為經濟資本、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三大類別。這三類資本幾乎貫穿學生的整個受教育生涯,也就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成才。先前研究多從經濟資本和社會資本而文化資本的重要作用卻被忽略,而實際上家庭文化資本在學生成長過程中佔據重要地位。
  • 湯顯祖《牡丹亭》中杜麗娘的生存場域
    杜麗娘生存場域是漢代以來所形成的「貞節觀」和與之相關聯的「烈女觀」對古代婦女肉慾和心靈囿於一隅。正是在這種特定生存場域的擠壓和高壓之下,明代的婦女是極其苦悶的,現實中無以思情,只能在夢境裡來「幽媾」,來「驚夢」,來「冥誓」,來盡男歡女愛之常情。
  • 政府職能轉變的理論邏輯與過程邏輯
    這兩種邏輯在改革內容和發展脈絡上具有內在關聯,並統一於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歷史場域中。基於此,下一步改革應當聚焦治理方式變革和治理能力提升,重點把握三項原則:一是要在政府、市場、社會三者的動態均衡中調整職能邊界;二是要將政府職能轉變和治理工具的應用創新有機統一起來;三是要打破自發形成的職責結構模式,推動職責體系重塑。
  • 青島風物丨海水浴場:歷史的場域 度假的勝地
    海水浴場是歷史的場域,青島的歷史在這裡載浮載沉。1900年,德國人正式推出的膠澳青島區總體規劃中,專門規劃了別墅療養區和海水浴場。匯泉海水浴場邊建有木製更衣室,散落在沙灘上。浴場備有救護船和各種遊戲設施。隨後,更多配套設施,如同雨後春筍拔節生長。在今匯泉廣場建了賽馬場,用於軍事、體育、競賽。
  • 「刻意隱喻理論」:隱喻研究的最新進展
    第一組概念是刻意隱喻理論的本體論前提,交代了這一理論範式的具體對象(隱喻)、屬性(語言使用)、場域(話語)以及陷阱(結構—過程謬論),反映了刻意隱喻理論同過往隱喻研究的繼承關聯與創新起點。主體原則:刻意隱喻理論的指導思想刻意隱喻理論自覺將隱喻作為隱喻來使用,其判斷標準在於:觀察語言使用中的一些隱喻需要在不同的所指之間完成在線跨域映射,且具有明顯的元語言特徵。
  • 廣告產業變遷與廣告教育變革及理論建設芻議
    毋庸諱言,我國廣告理論和廣告教育建設總體上滯後於廣告實踐,距離正在進一步拉大,這也正是近年來教育部提出建設「新文科、新工科」計劃的題中之義,對此,我從三個方面談談粗淺看法,因為這三方面構成相互聯繫、互為因果的緊密關係。一、數字時代的傳統廣告產業到底在哪些場域發生了重大變化宏觀而言,數位技術對人類社會改變的廣度和深度超過以往任何時代,廣告產業自在其中。
  • 【洛陽日報】抓牢項目建設「牛鼻子」 構建場域載體「強磁場」
    積極推動遊園綠地建設,科學規劃布局沿河沿渠綠地和小遊園,真正實現了生態惠民,繼伊水遊園求是段、核心區海綿城市廣場、東棘遊園、司馬遊園等10個遊園之後,2020年又有立雪公園、楓葉遊園、創新遊園等6個遊園建成投用 來源 | 洛陽日報原標題:《【洛陽日報】抓牢項目建設「牛鼻子」 構建場域載體
  • 新媒體語境下對「沉默的螺旋」理論的幾點思考
    摘 要:距離諾依曼首次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論已有四十多年,但對該理論的研究依舊熱潮。隨著近年新媒體環境的出現和變遷,時代也賦予了這一理論以新的內涵。面對諸如「反沉默螺旋」「雙螺旋」等現象以及學界對「沉默的螺旋」理論在新媒體語境下能否適用的質疑,本文重點從兩個方面加以論述,一是該理論並沒有消失,它所帶來的效果和影響也沒有被減弱,任何「反沉默螺旋」「雙螺旋」最終還是會形成「沉默的螺旋」;二是該理論表述的是一種心理狀態,而不是媒介現象,其中的「沉默」是一種心理表現,不等於話語權缺失,同時也是一種現象沉默,而非結果。
  • 情境社會學:一個理論遺珠
    從理論上而言,情境社會學主張將宏觀、中觀和微觀的社會學知識形態整合進人們日常交往、不斷變動的情境之中。從方法論上而言,情境社會學則主張以具體情境為觀察和研究的對象,以紮根理論作為主要的研究方法。卡爾精確定義了情境的概念,為情境社會學找到了其歷史定位和理論輪廓,但是對於情境的理論特性並未給予更加深入的分析。
  • 傳播學十大核心理論 | 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嬗變
    「數字鴻溝」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嬗變: 1 網絡場域中經濟壁壘 相對於傳統媒體,進入網絡的經濟壁壘顯然更高。基礎設施費用、服務費用使可進入者和不可進入者之間形成了知溝。
  • 研究前沿 | 情境社會學:一個理論遺珠
    從理論上而言,情境社會學主張將宏觀、中觀和微觀的社會學知識形態整合進人們日常交往、不斷變動的情境之中。從方法論上而言,情境社會學則主張以具體情境為觀察和研究的對象,以紮根理論作為主要的研究方法。卡爾精確定義了情境的概念,為情境社會學找到了其歷史定位和理論輪廓,但是對於情境的理論特性並未給予更加深入的分析。
  • 推動社會計算研究與社科理論結合
    人工智慧、大數據、複雜系統、動態網絡等將成為社會科學新的理論增長點。同時,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文理交叉、文理交融會對二者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社會發展已然在技術變革的作用下悄然加速,直面社會發展所面臨的真實問題(疫情應對、政府治理、大型公共活動、風投網、輿情、數據倫理、因果科學),可藉助新的信息基礎設施,探索建立新的社會計算研究方法,架構未來智能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