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愛森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期刊建設之路

2020-12-02 中國新聞出版網

  □本報記者 王坤寧

 

科愛出版的部分科技期刊。科學出版社 供圖

    從零起步,5年時間裡,北京科愛森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愛)期刊業務發展勢頭強勁,目前已經編輯出版國際化英文版科技期刊63種,其中合作期刊中已有3種被SCI(科學引文索引)收錄(影響因子均位於Q2區),7種被ESCI(新興資源引文索引)收錄,16種被Scopus(全球最大的文摘和引文資料庫)收錄,5種被醫學文獻檢索系統PubMed收錄;自主創辦期刊中ESCI收錄2種,Biosis Preview(生物學文獻資料庫)收錄2種,Scopus收錄3種,PubMed收錄4種。

    「植根中國,影響全球」是科愛的發展定位。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學出版社)總經理、科愛公司董事長彭斌認為,在打造國際一流科技期刊的新徵途上,科學出版社和愛思唯爾的強強聯合,讓科愛在推動中國科技期刊快速取得顯著學術影響力、躋身國際一流學術期刊行列方面,正煥發出強大生命力。

    戰略轉型 鳳凰涅槃

    科愛是科學出版社和愛思唯爾於2007年共同投資成立的合資公司,2013年,科愛進行了戰略轉型,轉變其主要業務:一是為中國英文版科技期刊提供國際化的編輯出版平臺服務,推動中國科技期刊走出去;二是面向國際市場,按照國際化辦刊模式,創辦一批高水平的「開放獲取」科技期刊;三是利用愛思唯爾的平臺工具,開展科研評估工作,為科技期刊和科研機構提供科學評價服務。

    「經過5年的運營,科愛的戰略轉型初見成效。」彭斌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科愛轉型5年來,已經編輯出版英文科技期刊63種,涵蓋了醫學、生命科學和地球科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其中,與國內知名科研院所合作出版了《作物學報》《氣候變化研究進展》《動物營養》《慢性疾病及轉化醫學》等43種英文科技期刊;同時,科愛自主創辦有《新興汙染物》《合成生物與系統生物技術》《生物活性材料》等20本期刊。

    「在團隊建設方面,截至目前科愛擁有14名員工,分別在中國、美國、英國、印度等地辦公,70%的員工均有海外背景。」彭斌說,「依託著科學出版社和愛思唯爾的強大支持,科愛是唯一一個集一流的出版系統平臺、科研數據和專家人脈為一體的獨特存在。」

    植根中國 走向世界

    「利用愛思唯爾技術平臺和資源支持,為中國期刊提供國際化的編輯出版平臺服務支持,提升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化辦刊能力和辦刊水平。」在彭斌看來,搭建中國英文版科技期刊走出去的橋梁,提升國際化辦刊水平,是科愛的責任,也是其得天獨厚的優勢。

    「提供國際一流投審稿系統EES,提供快速高效的生產加工系統,提供在線發布平臺ScienceDirect,提供持續的數據分析信息服務,培養國際化的專業辦刊理念,監控期刊質量,保障期刊發展方向等。」科愛公司副總經理柴釗說,作為一個網絡在線系統,EES可以方便管理來稿和進行同行評議,作者、編委、評審人可以從全世界的任何地方、多平臺同時登錄和使用。愛思唯爾的大數據分析工具Scopus和SciVal可用於精準定位期刊的收錄方向策略、提高引用、籌備專輯等,全面指導期刊辦刊過程,包括期刊定位、編委會籌建、約稿專家選擇、競爭期刊分析等,為合作期刊的發展帶來方向性的指導。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主編秦大河院士說,科愛為國內英文期刊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出版平臺。「簡潔且國際化的期刊主頁令讀者耳目一新,開放獲取提高了期刊的顯示度,使研究成果迅速得以傳播。」秦大河說,合作4年來,期刊的下載量持續增加,2018年的前10個月達到近30萬次。CiteScore(「引用分」,一種期刊影響力評價指標)指數持續上升,2018年12月達到了2.28。「這說明我刊發表的學術成果越來越得到國際主流科學家的認可。」在秦大河看來,科愛的投審稿平臺可以幫助主編高效地處理稿件。優先在線出版大大縮短了發表周期,為作者搶佔了首發權。

    秦大河說,與科愛合作之初,期刊受稿源緊張、影響力較低等困擾,是科愛推著期刊一步一步艱難前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科愛一定會成為幫助中國英文科技期刊實現走出去目標的重要橋梁。」

    參與競爭 「與狼共舞」

    「面向國際市場,自主創辦科技期刊,參與國際競爭。」彭斌說,在推動中國英文版科技期刊走出去的同時,科愛按照國際化辦刊模式,自主創辦了一系列英文版科技期刊,面向國際市場,直接參與國際競爭,「與狼共舞」。

    柴釗告訴記者,在自主創辦期刊上,科愛利用大數據分析,嚴格篩選編委會和期刊學科方向。在學科方向篩選方面,第一,要挑選快速增長的國際熱門題目;第二,選擇中國或者中國作者在高發文量和高引用水平方面都起到關鍵作用;第三,中國在該方向有較高的國際合作趨勢;第四,該學科方向上,中國以及國際範圍內具有較高級別的開放獲取的趨勢和資助力度;第五,該學科方向學科範圍足夠「寬」,足以支撐期刊,也要足夠「窄」,具有專業辨別度。

    在主編和編委會遴選方面,通過大數據尋找。科愛利用愛思唯爾的資料庫分析工具Scopus和SciVal,通過發文量、學術聲望等指標進行篩選。「在主編遴選的過程中,科愛在關注主編學術影響力的同時,更注重的是主編是否切實能拿出精力和時間來為期刊的發展做工作。主編確定後,出版人與主編會對期刊的發展進行預估,達不到預期會考慮更換主編。」柴釗說,科愛制定明確且嚴格的主編職責:主編主要負責學術把關,包括約稿、同行評議送審、決定是否錄用等。科愛與主編籤訂合同並定期考核。

    自辦期刊《生物活性材料》(Bioactive Materials)主編、北京大學工學院教授鄭玉峰,《合成生物和系統生物技術》(Synthetic and Systems Biotechnology)主編、華東理工大學教授、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立新就是科愛通過大數據尋找到的主編。

    「自2015年與科愛出版合作以來,我感受到了科愛的嚴謹、認真、專業和高效。」鄭玉峰認為,科愛有著來自兩大世界領先的科學、技術和醫學出版機構的資源和優勢,他們的一流出版經驗和創新手段助推科學研究攀登高峰。

    「合成生物學領域近些年來發展非常快。」張立新說,2014年科愛找到他時,他已經在幾個知名國際期刊任職副主編,對於擔任主編從零開始做一個新期刊還是有些顧慮的。但「看了科愛非常詳細的學科分析報告後,被科愛非常專業、非常清晰的思路以及熱情打動了,就決定接受這個挑戰」。期刊創辦不久,在業內就贏得了好口碑,並被PubMed、Scopus、ESCI等重要資料庫收錄。

    「中國的合成生物學目前有10個『973計劃』項目,每個項目的首席科學家都是我們的編委會成員,我相信,中國的合成生物學必將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張立新說,科愛把國際領先的出版服務和中國科研團隊的需求和特點,融合得非常好,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國際視野 全球市場

    「全球科技出版是一個統一的市場,中國出版單位必須要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勵訊集團(愛思唯爾母公司)高級副總裁、科愛公司董事張玉國認為,辦好中國科技期刊,要有國際眼光,要從「借船出海」,過渡到「造船出海」,將來還要「買船出海」。在他看來,科愛公司的實踐就是在「造船出海」,將來還可以考慮利用這個平臺進行國際併購,嘗試「買船出海」。

    從全球科技出版350多年的歷史看,科技期刊發展路徑是一條從「農莊」到「超市」再到「餐廳」的發展軌跡。辦出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期刊只是第一步,科技出版的未來在於利用大數據,給科研人員提供定製化、高價值的知識服務產品。張玉國表示,「科愛要研究用戶的『口味』,不斷創新,開發新的『菜品』,為客戶提供更高的價值、更好的用戶體驗,獲得更高的收入」。

    「科愛將快速擴大期刊出版規模,迅速提高品牌影響力,加快培養本土期刊人才,適時開展國際併購。」彭斌說,科愛的發展目標是,經過5年的努力,編輯出版英文科技期刊200種左右,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發展成為中國最大、領先的英文科技期刊出版機構,同時成為在世界上有較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開放獲取(OA)國際科技期刊出版機構。


相關焦點

  • 《科學文化(英文)》(Cultures of Science)期刊2019年編委會在北京...
    11月3日,《科學文化(英文)》(Cultures of Science)期刊2019年編委會在北京召開。
  • 2019中國11大軍工集團最新解析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 中國航天科工信息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一院)信息對抗總體部(南京八五一一研究所)、北京航天測控技術有限公司、北京航天科工世紀衛星科技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系統工程有限公司、廣州航天海特系統工程有限公司、西安航天華迅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臨近空間飛艇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北京航天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航天科工防禦技術研究院
  • 期刊內容標準化促進我國一流科技期刊建設
    本文闡述了國際一流科技期刊的發展基礎與傳播渠道,分析了期刊內容標準化建設對科技期刊發展的重要意義,介紹了我國的期刊內容標準化項目與《期刊文章標籤集》,並針對期刊內容標準化建設提出意見。隨著我國科研投入持續增加,科研成果產出也大幅度增長。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的主要載體,是學術傳播和交流的主要方式。
  • [收購]深大通:擬收購股權涉及的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股東全部...
    深圳大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擬收購股權涉及的浙江視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股東全部權益價值評估項目 資產評估說明 京亞評報字[2015]第054號 亞洲(北京)資產評估有限公司 目 錄 關於評估說明使用範圍的聲明 .......................................................
  • 腹有詩書氣自華,筆走蛇龍意氣發——河南林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周聞網11月25日訊】2020年11月24日,河南林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於在線下合作書店開展了主題為「見字如面,字如其人」的書法交流活動,作為一家文化傳播公司,河南林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致力於發行高品質、豐富內涵的書籍,滿足讀者多種文化需求,公司主要經營全國各大美術出版社的圖書以及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的圖書
  • 牡丹江市政府代表團赴北京與漢雅星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洽談合作
    8月2日,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文力率牡丹江市政府代表團拜訪北京漢雅星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推進愛熊貓小鎮項目,並就與央視戰略合作進行初步交流,會見中央電視臺副臺長薛繼軍,漢雅星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樹魁,央視動漫公司董事長蔡志軍。副市長齊忠彥,市政府秘書長孫吉舜,市政府副秘書長、市開發區主任宋景東,市經合局局長鞠繹錸,市駐京辦主任楊曉東等我市政府代表團成員參加會議。
  • 北京中外名人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傳承民族精髓 打造文化精品
    北京中外名人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外名人」)始創於1992年,秉承「傳承民族精髓 打造文化精品」之立業宗旨,依託中國中外名人文化研究會的公共關係資源和央視傳媒廣告資源的獨特優勢,歷經二十餘年精心鍛造,已經逐漸成為中國娛樂傳媒領域的領銜企業。
  • 北京普瑞億科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招聘
    北京普瑞億科科技有限公司已與多家國際廠商籤訂代理協議,負責其產品在中國區的推廣、銷售、維修和技術支持等服務。        北京普瑞億科科技有限公司非常注重產品應用培訓和售前售後服務,投資500萬設置開放實驗室,依託現有設備,通過與用戶互動,進行樣品分析測試、諮詢服務、售後培訓 和維修等工作。公司技術力量雄厚,所有人員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技術支持和銷售人員全部具有碩士或博士學歷。
  • 2014年度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擬支持項目匯總表
    擴大對外文化貿易收購荷蘭動漫渠道商項目3重慶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全國文化出口平臺建設項目——西班牙歐亞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4昆明新知集團有限公司新知集團斯裡蘭卡科倫坡、巴基斯坦伊斯蘭瑪巴德華文書局建設>天聞數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數字泛載閱讀平臺建設及多維應用體系31北京時代華文書局有限公司手機出版(閱讀、動漫和遊戲)平臺項目32遼寧北方期刊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遼寧北方期刊編輯出版數位化建設
  • 中國(北京)國際視聽大會:一場科技+文化的視聽盛宴
    「視聽改變生活,文化引領未來」。2020年11月22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導,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主辦的首屆「中國(北京)國際視聽大會」在北京展覽館圓滿落幕。對於參觀者而言,這是一個前沿技術的競技場,能感受到視聽行業滿滿的「硬核」科技力量;這更是一場視聽文化的盛宴,能享受到視聽行業在內容精品創作、文化產品提供等領域的諸多優秀成果。
  • 新聞傳播類2018-2022北大、南大核心期刊一覽表
    北大核心期刊:2018年版北京大學核心期刊目錄(第八版,2018~2022年適用)備註:《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是由北京大學圖書館及北京十幾所高校圖書館眾多期刊工作者及相關單位專家參加的研究項目,項目研究成果以印刷型圖書形式出版,此前已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了六版:第一版
  • 有效傳播能力:提高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環節
    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國家間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形勢逼人,不進則退。我國要在這種激烈競爭中贏得主動,就必須在壯大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國防實力的同時,大力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一項十分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文化建設的方方面面、各個環節。
  • 科學布局,精準著力:談科技期刊的專業化建設
    7月24日,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和科技部聯合印發了《關於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國家創新能力根植於知識創造、匯聚與傳播及其生態環境,科技期刊傳承人類文明,薈萃科學發現,引領科技發展,直接體現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
  • 一文看懂國內學術期刊與新媒體融合之路
    學術期刊與新媒體融合的進路有多種選擇,媒體融合的公益性模式:建設國家級的數位化學術傳播平臺;媒體融合的市場化模式:「平臺型媒體」;媒體融合的專業化模式:由學術集刊到學術新媒體;媒體融合的集群化模式:從學術期刊到學術新媒體;媒體融合的期刊評價模式:從定量評價到全面評價。媒體融合是一場革命,必須思考未來,布局當下。
  • 麋鹿重返中國35周年 北京舉辦系列活動促科普、傳播文化
    文產共融」為主題的第三屆北京(國際)麋鹿文化大會召開。圖為現場舉辦的麋鹿回歸35周年百項成就展覽。北京市大興區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 杜燕)1985年,20頭麋鹿從英國重返中國。今年是麋鹿回歸35周年。北京市大興區以「鹿力同興·文產共融」為主題召開第三屆北京(國際)麋鹿文化大會。
  • 北京科學技術期刊學會八屆三次理事(擴大)會成功舉辦
    2018年1月18日,北京科學技術期刊學會八屆三次理事(擴大)會暨2018年科技期刊發展動力論壇隆重舉行。北京市科協學會部、北京市科技社團服務中心、中國科普研究所、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學術期刊中心、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新華智雲科技有限公司、萬方數據等單位的領導、專家出席了本次論壇,近200位期刊單位代表參與本次活動。
  • 菏澤市廣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新聞熱線:0530-5122000 微信:dzw5122000 菏澤市廣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2015-10-06 18:08:00 來源:大眾網菏澤頻道 作者: 菏澤市廣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始創於2012年,伴隨著21世紀科技發展網際網路+的浪潮孕育而生,坐落在中國牡丹之都菏澤市,是一家全力打造發展電子商務為己任的科技創新公司。
  • 上海科技期刊「破圈」後的未來之路
    在該校「十四五」發展規劃中,十多本聚焦新興學科的新刊正在籌劃中,其中一本緊扣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等當下最前沿學科門類的英文期刊《晶片》將於明年1月正式出版。作為一種服務科技發展的文化業態,科技期刊本身需要形成不同梯次的生態系統。根據期刊發展的不同階段與定位,由中央多個部委聯合實施的「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對領軍期刊、重點期刊、梯隊期刊、高起點新刊等進行分類支持。
  • 中國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思考
    2.傳承文化是我國科技期刊肩負的獨特使命中華文化在世界科學發展中發揮過重要的引領作用。自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的初期,我國可以銘刻在科技史上的重要工作,基本都是首先發表在中文科學期刊,例如:結晶牛胰島素的全合成、陳景潤的「哥德巴赫猜想」、屠呦呦的「青蒿素結構」、袁隆平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趙忠賢的「高溫超導」等。這也是我們辦刊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在當前國際交流環境中,語言對一篇科技論文的傳播確實很重要,但並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
  • 2009-2010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目錄(排名不分先後)
    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18. 《基礎漢語學習字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 《中國文化讀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 《中文天天讀》(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1. 《走遍中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