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坤寧
科愛出版的部分科技期刊。科學出版社 供圖
從零起步,5年時間裡,北京科愛森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愛)期刊業務發展勢頭強勁,目前已經編輯出版國際化英文版科技期刊63種,其中合作期刊中已有3種被SCI(科學引文索引)收錄(影響因子均位於Q2區),7種被ESCI(新興資源引文索引)收錄,16種被Scopus(全球最大的文摘和引文資料庫)收錄,5種被醫學文獻檢索系統PubMed收錄;自主創辦期刊中ESCI收錄2種,Biosis Preview(生物學文獻資料庫)收錄2種,Scopus收錄3種,PubMed收錄4種。
「植根中國,影響全球」是科愛的發展定位。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學出版社)總經理、科愛公司董事長彭斌認為,在打造國際一流科技期刊的新徵途上,科學出版社和愛思唯爾的強強聯合,讓科愛在推動中國科技期刊快速取得顯著學術影響力、躋身國際一流學術期刊行列方面,正煥發出強大生命力。
戰略轉型 鳳凰涅槃
科愛是科學出版社和愛思唯爾於2007年共同投資成立的合資公司,2013年,科愛進行了戰略轉型,轉變其主要業務:一是為中國英文版科技期刊提供國際化的編輯出版平臺服務,推動中國科技期刊走出去;二是面向國際市場,按照國際化辦刊模式,創辦一批高水平的「開放獲取」科技期刊;三是利用愛思唯爾的平臺工具,開展科研評估工作,為科技期刊和科研機構提供科學評價服務。
「經過5年的運營,科愛的戰略轉型初見成效。」彭斌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科愛轉型5年來,已經編輯出版英文科技期刊63種,涵蓋了醫學、生命科學和地球科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其中,與國內知名科研院所合作出版了《作物學報》《氣候變化研究進展》《動物營養》《慢性疾病及轉化醫學》等43種英文科技期刊;同時,科愛自主創辦有《新興汙染物》《合成生物與系統生物技術》《生物活性材料》等20本期刊。
「在團隊建設方面,截至目前科愛擁有14名員工,分別在中國、美國、英國、印度等地辦公,70%的員工均有海外背景。」彭斌說,「依託著科學出版社和愛思唯爾的強大支持,科愛是唯一一個集一流的出版系統平臺、科研數據和專家人脈為一體的獨特存在。」
植根中國 走向世界
「利用愛思唯爾技術平臺和資源支持,為中國期刊提供國際化的編輯出版平臺服務支持,提升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化辦刊能力和辦刊水平。」在彭斌看來,搭建中國英文版科技期刊走出去的橋梁,提升國際化辦刊水平,是科愛的責任,也是其得天獨厚的優勢。
「提供國際一流投審稿系統EES,提供快速高效的生產加工系統,提供在線發布平臺ScienceDirect,提供持續的數據分析信息服務,培養國際化的專業辦刊理念,監控期刊質量,保障期刊發展方向等。」科愛公司副總經理柴釗說,作為一個網絡在線系統,EES可以方便管理來稿和進行同行評議,作者、編委、評審人可以從全世界的任何地方、多平臺同時登錄和使用。愛思唯爾的大數據分析工具Scopus和SciVal可用於精準定位期刊的收錄方向策略、提高引用、籌備專輯等,全面指導期刊辦刊過程,包括期刊定位、編委會籌建、約稿專家選擇、競爭期刊分析等,為合作期刊的發展帶來方向性的指導。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主編秦大河院士說,科愛為國內英文期刊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出版平臺。「簡潔且國際化的期刊主頁令讀者耳目一新,開放獲取提高了期刊的顯示度,使研究成果迅速得以傳播。」秦大河說,合作4年來,期刊的下載量持續增加,2018年的前10個月達到近30萬次。CiteScore(「引用分」,一種期刊影響力評價指標)指數持續上升,2018年12月達到了2.28。「這說明我刊發表的學術成果越來越得到國際主流科學家的認可。」在秦大河看來,科愛的投審稿平臺可以幫助主編高效地處理稿件。優先在線出版大大縮短了發表周期,為作者搶佔了首發權。
秦大河說,與科愛合作之初,期刊受稿源緊張、影響力較低等困擾,是科愛推著期刊一步一步艱難前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科愛一定會成為幫助中國英文科技期刊實現走出去目標的重要橋梁。」
參與競爭 「與狼共舞」
「面向國際市場,自主創辦科技期刊,參與國際競爭。」彭斌說,在推動中國英文版科技期刊走出去的同時,科愛按照國際化辦刊模式,自主創辦了一系列英文版科技期刊,面向國際市場,直接參與國際競爭,「與狼共舞」。
柴釗告訴記者,在自主創辦期刊上,科愛利用大數據分析,嚴格篩選編委會和期刊學科方向。在學科方向篩選方面,第一,要挑選快速增長的國際熱門題目;第二,選擇中國或者中國作者在高發文量和高引用水平方面都起到關鍵作用;第三,中國在該方向有較高的國際合作趨勢;第四,該學科方向上,中國以及國際範圍內具有較高級別的開放獲取的趨勢和資助力度;第五,該學科方向學科範圍足夠「寬」,足以支撐期刊,也要足夠「窄」,具有專業辨別度。
在主編和編委會遴選方面,通過大數據尋找。科愛利用愛思唯爾的資料庫分析工具Scopus和SciVal,通過發文量、學術聲望等指標進行篩選。「在主編遴選的過程中,科愛在關注主編學術影響力的同時,更注重的是主編是否切實能拿出精力和時間來為期刊的發展做工作。主編確定後,出版人與主編會對期刊的發展進行預估,達不到預期會考慮更換主編。」柴釗說,科愛制定明確且嚴格的主編職責:主編主要負責學術把關,包括約稿、同行評議送審、決定是否錄用等。科愛與主編籤訂合同並定期考核。
自辦期刊《生物活性材料》(Bioactive Materials)主編、北京大學工學院教授鄭玉峰,《合成生物和系統生物技術》(Synthetic and Systems Biotechnology)主編、華東理工大學教授、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立新就是科愛通過大數據尋找到的主編。
「自2015年與科愛出版合作以來,我感受到了科愛的嚴謹、認真、專業和高效。」鄭玉峰認為,科愛有著來自兩大世界領先的科學、技術和醫學出版機構的資源和優勢,他們的一流出版經驗和創新手段助推科學研究攀登高峰。
「合成生物學領域近些年來發展非常快。」張立新說,2014年科愛找到他時,他已經在幾個知名國際期刊任職副主編,對於擔任主編從零開始做一個新期刊還是有些顧慮的。但「看了科愛非常詳細的學科分析報告後,被科愛非常專業、非常清晰的思路以及熱情打動了,就決定接受這個挑戰」。期刊創辦不久,在業內就贏得了好口碑,並被PubMed、Scopus、ESCI等重要資料庫收錄。
「中國的合成生物學目前有10個『973計劃』項目,每個項目的首席科學家都是我們的編委會成員,我相信,中國的合成生物學必將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張立新說,科愛把國際領先的出版服務和中國科研團隊的需求和特點,融合得非常好,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國際視野 全球市場
「全球科技出版是一個統一的市場,中國出版單位必須要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勵訊集團(愛思唯爾母公司)高級副總裁、科愛公司董事張玉國認為,辦好中國科技期刊,要有國際眼光,要從「借船出海」,過渡到「造船出海」,將來還要「買船出海」。在他看來,科愛公司的實踐就是在「造船出海」,將來還可以考慮利用這個平臺進行國際併購,嘗試「買船出海」。
從全球科技出版350多年的歷史看,科技期刊發展路徑是一條從「農莊」到「超市」再到「餐廳」的發展軌跡。辦出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期刊只是第一步,科技出版的未來在於利用大數據,給科研人員提供定製化、高價值的知識服務產品。張玉國表示,「科愛要研究用戶的『口味』,不斷創新,開發新的『菜品』,為客戶提供更高的價值、更好的用戶體驗,獲得更高的收入」。
「科愛將快速擴大期刊出版規模,迅速提高品牌影響力,加快培養本土期刊人才,適時開展國際併購。」彭斌說,科愛的發展目標是,經過5年的努力,編輯出版英文科技期刊200種左右,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發展成為中國最大、領先的英文科技期刊出版機構,同時成為在世界上有較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開放獲取(OA)國際科技期刊出版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