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和科技部聯合印發了《關於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國家創新能力根植於知識創造、匯聚與傳播及其生態環境,科技期刊傳承人類文明,薈萃科學發現,引領科技發展,直接體現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眾所周知,我國是期刊大國但卻不是期刊強國,缺少有影響力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在全球競爭中存在明顯劣勢。《意見》提出要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科技期刊發展道路,全力推進數位化、專業化、集團化、國際化進程,做精做強專業類、綜合類學術期刊,帶動學科和行業發展;通過專業化建設,全面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能力。《意見》明確了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奮鬥目標,為推動我國科技期刊的改革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難得機遇,也為科技期刊的專業化發展指明了方向。專業化是科學發展對期刊的要求,也是學術期刊未來發展的趨勢。《現代牧業》依託主辦單位和期刊優勢,以河南畜牧產業發展為著力點,發現期刊成長空間,科學布局,在服務河南畜牧產業的同時順利實現了期刊的專業化轉型。
《現代牧業》是以「反映牧業新思維、新成果、新技術、新方法」,面向行業、服務產業的畜牧專題學術期刊,也是畜牧大省河南僅有的一種畜牧類專業期刊。近年來,圍繞河南畜牧行業技術需求和服務河南創新發展戰略,《現代牧業》堅持開門辦刊,內容生產精準對接行業問題;緊跟學科熱點,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高成長性專題研究;重視為用戶提供知識服務,普及行業知識等,走出了一條專業化強刊之路。
科學布局:產業有需求、期刊有優勢、發展有空間,三者缺一不可
科技期刊的專業化發展,在選擇布局上,既要滿足區域發展對相關技術的需求、依託主辦單位和期刊優勢,也要充分考量期刊的發展成長空間,並找到三者之間的切合點。
河南是我國畜牧業第一大省,產值已經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肉蛋產量超過我國新疆、內蒙古、青海、西藏、寧夏和甘肅六大牧區之和。河南本土的牧原股份、雙匯集團、三全食品和思念食品等均已成長為中國畜牧食品的領軍企業,畜產品生產和加工成為河南省重要的支柱產業和經濟增長點。河南人均收入水平快速增長,百姓對綠色、安全和優質的畜產品也有很大的需求;河南畜牧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對相關技術有強烈的現實需求。
《現代牧業》1981年創刊,期刊主辦單位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的畜牧及相關學科一直是龍頭學科,獸醫專業是教育部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動物醫學(獸醫方向)是國家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和中央財政支持提升項目,畜牧生產技術為國家級教學團隊,建有國家級生物製藥工程實訓中心等。河南牧業經濟學院以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積極回應河南畜牧行業需求。 《現代牧業》的主編張衛憲教授在我國畜牧界享有「牛博士」美譽,先後榮獲1項世界科學獎,7項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等,是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編輯部在職編輯均為畜牧學博士,均有高級職稱,在學科研究方向、學緣結構和年齡方面有明顯優勢。
畜牧大省河南有著豐富的作者資源和讀者資源,《現代牧業》是河南第一家畜牧類專業期刊,期刊在河南有發展機遇。從更大的範圍來看,我國是畜牧業生產大國,畜禽存欄量和肉類、奶類和禽蛋生產總量居世界前列,目前期刊數量尚未能充分滿足我國畜牧產業快速發展的需求,畜牧類專業期刊的市場份額尚有增長空間。
《現代牧業》的專業化轉型,一是有期刊和主辦單位的學科和技術優勢,二是以河南發展中的重要行業——畜牧業為著力點,三是發現、搶佔期刊發展的學科空白;多種因素不期而遇,專業化轉型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精準著力:堅持開門辦刊,培育專題研究,重視知識服務
《現代牧業》主動適應新時代河南畜牧行業發展對科技期刊的新要求,在服務畜牧產業中尋找期刊發展的著力點。以行業需求、學科熱點組織科研活動,突出研究的針對性和地方性,探索期刊以知識服務用戶的途徑。
選題精準對接行業難題,堅持「走基層,深調研」。編輯們利用各種機會,深入到河南省地市的畜牧局及疫控中心、動檢所、畜牧站等基層單位調查研究,了解畜牧企業、合作社和養殖戶對技術的需求,並據此調整期刊選題和內容生產。陸續推出有關河南地區動物常見疾病、多發疾病的系列論文,重點研究河南地區動物重大疫病的病原檢測、流行病的快速診療技術與生物防控技術的研發及推廣等,以有效的科技供給為河南畜牧業發展保駕護航。
跟蹤學科熱點,培育具有河南特色的綠色養殖專題。當前畜牧學高度關注健康養殖,其中減抗退抗、保障畜產品安全成為熱點問題。近年來獸藥產業快速發展帶來的抗生素濫用、藥物殘留等問題引起了廣泛關注,我國傳統中草藥不僅可以減少抗生素的使用,還能有效提高動物的生產性能和免疫功能。畜牧產業對創新中獸藥、開發抗生素替代性飼料添加劑有迫切的技術需求;而河南是我國中草藥資源大省,中獸藥研究得天獨厚。《現代牧業》以此凝聚、組織專題研究,如,懷山藥和懷地黃都是河南道地中藥材,河南省科技攻關項目組研究發現,兩味藥配伍對增強動物的免疫功能有顯著效果;李利紅等河南博士服務團隊實驗證明,河南出產的艾葉具有成分豐富度高、藥用價值高、安全等特點。期刊及時發表了他們的實驗研究論文,前者為研製開發天然免疫增強劑提供了理論基礎,後者對製作新型天然高效、無殘留、無耐藥性的中藥製劑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依據。
普及傳播,期刊出版重視知識服務。考慮到河南畜牧行業對應的服務對象專業文化水平參差不齊,既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業研究人員,也有基層的非專業養殖戶和普通讀者。期刊欄目設置有針對專家學者的專稿、實驗研究、牧業論壇等欄目;也有服務普通基層用戶的經驗交流欄目,用通俗易懂的表述普及行業知識,傳播科技成果。比如,目前河南省雞蛋質量安全管理不規範,市場上真假柴雞蛋魚龍混雜,普通消費者購買時難以分辨。《現代牧業》及時推出了「雞蛋的外觀性狀與其質量的關係」和「放養柴雞蛋的識別與質量控制」等論文。以專業的視角,一方面指導普通消費者學習辨別雞蛋質量的方法,為大家選購到各類優質安全的雞蛋產品提供科學依據;一方面向蛋雞養殖戶推廣提高雞蛋質量的控制技術。提升普通讀者的食品安全素養,也幫助養殖戶提高養殖技能和經濟效益。
不忘初心:為實現科技期刊強國夢貢獻河南智慧
我國科技期刊正處於歷史上資源優勢和內在動力的最好時期。科技報國、期刊強國正當其時。初心是使命的起點,使命是初心的延伸。科技期刊的初心就是傳播科技成果、服務國家建設需求。中國科協等4部委聯合下發的《關於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指出,到2035年,我國科技期刊綜合實力躍居世界第一方陣,建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期刊和若干出版集團,為科技強國建設做出實質性貢獻。《意見》提出要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以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為目標,構建開放創新、協同融合、世界一流的中國科技期刊體系。《現代牧業》積極探索「以問題為導向」的專題研究,突出具有河南地域特色的重點、熱點問題研究,及時洞察並準確回應河南畜牧行業需求,以特色鮮明的專業化辦刊,助力河南畜牧產業的健康發展;期刊也在較短的時間裡成長為學科邊界清晰、擁有專業的作者和特定讀者的專業化期刊;實現了服務地方產業發展和期刊專業化轉型的同步共贏。利用網際網路新媒體技術,探索學術傳播和知識服務的新形態;通過學術社交媒體和公眾社交網絡,打造具有良好社會影響力的科技服務平臺,為科技期刊的專業化發展和服務功能提升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也是河南科技期刊在強國夢路上的積極實踐。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生態安全和食品安全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而這些都和畜牧學科建設、畜牧行業健康發展密切相關。《現代牧業》將繼續根植中原大地,以期刊為平臺,為河南畜牧業發展提供更大的技術支持,給用戶帶來更加多元豐富的閱讀體驗。同時,也將積極探索未來能走出河南,在更大的範圍和更高層次上服務國家創新戰略,為我國畜牧學科和畜牧產業發展,貢獻河南經驗和河南智慧,為實現科技期刊強國夢做出努力和貢獻。(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樊霞)
(責編:楊曉娜、黃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