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優勢學科和知名機構引領建設世界一流期刊和高水平學科刊群,逐步解決「小、散、弱」

2020-09-04 科技導報

建設世界一流期刊和高水平學科刊群 實現科技期刊強國夢

科技期刊是傳播科研成果、交流科學思想的重要載體和平臺,其數量和質量在一定程度上與一個國家科研實力、科技競爭力和話語權密切相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年發表的SCI論文數量已位居世界第二,約佔全球年發表SCI論文總數的1/3,對世界科學技術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但我國主辦的國際化科技期刊數量少、國際影響力有限,與科技發展的水平並不相稱、難以支撐和引領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

此外,我國科研評價體系還不十分完善,導致了大量優秀論文發表於國外科技期刊。

據《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19)》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科技期刊數量為4973種,但在《JCR期刊引用報告》中中國主辦的SCI期刊僅有241種,與美國(3052種)和英國(2001種)等國家存在數量級上的差距,且中國每年有超過90%的SCI論文發表於國外期刊

創辦一批我國主辦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一流期刊刻不容緩,是增強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的迫切需要。

中國科技界和期刊界同仁已從多個方面就創辦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發表了很多真知灼見,提出了多條可能的路徑和努力方向。

筆者在前人基礎上根據自身的經驗和體會,提出以優勢學科和知名機構引領創辦一批世界一流期刊並圍繞一流期刊建設高水平學科刊群,希望這條路徑能幫助逐步解決我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有限和「小、散、弱」問題、實現科技期刊強國夢。


01、以優勢學科和知名機構 引領創辦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由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四部門印發的《關於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提出,要前瞻布局一批新興交叉和戰略前沿領域新刊、做精做強一批基礎和傳統優勢領域期刊,強調在數學、物理、化學、地學、生命、材料、醫學等基礎和優勢學科領域,遴選一批優秀期刊並推動其做精做強

據統計,中國科學家在化學學科的高被引論文數量居世界第一,在材料科學、物理學、工程技術和動植物學等學科的高被引論文數量也相當可觀、排在世界前列。

同時,我國高校正在實施的「雙一流」建設學科達460多個。這些優勢或一流學科以及所在機構通常具有創辦世界一流期刊的必備要素,包括人才和科研成果。一流的編輯辦一流的期刊,在優勢學科領域通常人才資源較為豐富,高水平科研成果也較多。

目前,我國的大多已發展成為或接近成為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都是依託優勢學科和/或知名機構創辦的。

《細胞研究》是伴隨著我國在細胞和分子生物學等領域的科研的飛速發展而成為生物學領域的知名期刊(圖1),其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也具有雄厚的學術資源。

圖1 《細胞研究》封面

《光:科學與應用》所在的光學領域(圖2),中國的科研實力在國際上名列前茅,其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也是該領域的知名機構。

圖2 《光:科學與應用》封面


在植物和農業科學領域,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發表論文數量最多的國家,《分子植物》的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和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也是領域內的知名機構(圖3)。

圖3 《分析植物》封面


《納米研究》依託清華大學主辦(圖4),而《國際口腔科學雜誌》依託全球知名的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而創辦(圖5)。

圖4 《納米研究》封面


圖5 《國際口腔科學雜誌》封面


這些案例提醒我們需要進一步深入分析和了解我國的優勢學科,通過調動具有優勢學科的知名高校/研究機構/學會的辦刊積極性,並通過政策支持和體制創新鼓勵和吸引高水平人才全職或兼職為期刊工作,充分吸引和利用好優勢學科領域豐富的稿件資源,可能就會較快捷地新創辦或提升一批期刊成為世界一流期刊。


02、圍繞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創辦高水平學科刊群

國際上知名的《Cell》《Nature》《Science》和《Lancet》等世界一流期刊,不僅其主刊蜚聲遐邇,還依託利用主刊的品牌優勢、通過細分學科領域創辦了一系列高水平子刊,形成規模化的刊群或出版社,成為期刊市場化運作和品牌運營的成功典範。

以《Cell》為列,這本創辦於1974年的期刊,在進入上90年代後不僅在生命科學領域創辦了一系列高水平子刊,還拓展到化學、物質科學、環境和能源等多個領域創辦了多本高水平期刊,目前已發展成為具有26本研究類期刊、16本綜述類期刊和10多本合作期刊的綜合性出版社。

頂級期刊利用「品牌」優勢創辦的子刊不僅在學術上支持了主刊的發展、拓展了期刊服務科研的範圍,同時截留了更多優秀稿源,在市場化運作上獲得了巨大成功。

此外,科技期刊是科學研究的延伸產品,以《Nature》《Science》代表的頂級期刊不僅僅局限於將發表科研論文作為期刊的產品,還以期刊品牌為依託衍生出多種公共學術服務產品,如期刊品牌學術會議(如Nature Conference、Cell Symposia)、在線課堂、新媒體、科研/機構評價等。

目前,中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期刊,如《細胞研究》《光:科學與應用》《分子植物》等,借鑑國外知名期刊發展模式也分別創辦了姊妹刊、正在朝刊群化方向發展。

整體來看,與《Cell》《Nature》《Science》和《Lancet》等頂級期刊相比,我國的品牌期刊不僅單刊在學術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方面與頂級期刊間存在較大差距,同時在創辦高水平子刊和刊群建設方面的能力還欠缺。

因而,為進一步增強我國品牌期刊的學術競爭力和市場運作能力,建議當前在支持具有優勢學科的知名機構創辦世界一流期刊的同時,也要大力鼓勵和支持已有品牌期刊或世界一流期刊,抓住時機、積極創辦高水平子刊,從而形成學科刊群,通過舉辦期刊品牌學術會議等方式擴大「品牌」效應,提升中國的科技競爭力和話語權

依託品牌期刊形成的小型學科刊群在條件成熟時可進一步集群化、市場化和專業化運作,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既強又大」。

建設世界一流期刊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路徑。在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徵程中,推動科技發展的「發動機」已轟然啟動,動力強、實力足,具有源源不斷產出一流科研成果的能力,為建設世界一流期刊構築起了堅實的基礎。借鑑國際經驗、攜手合作,探索和實踐我國建設世界一流期刊的可行路徑是科技界和期刊界面臨的共同歷史使命。

作者簡介:崔曉峰,《分子植物》和《植物通訊》執行主編,中國科學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編審、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


本文收錄於「第三屆世界科技期刊論壇」專題,將於近期發表在《科技導報》,敬請關注查看

內容為【科技導報】公眾號原創,歡迎轉載

相關焦點

  • 中國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思考
    二、崔曉峰:以優勢學科和知名機構引領建設世界一流期刊和高水平學科刊群1.以優勢學科和知名機構引領創辦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由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四部門印發的一流的編輯辦一流的期刊,在優勢學科領域通常人才資源較為豐富,高水平科研成果也較多。目前,我國大多已發展成為或接近成為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都是依託優勢學科和/或知名機構創辦的。
  • 中國科學院:著力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航母」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是科技創新的風向標和驅動器,科技強國建設離不開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支撐。2019年8月,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強調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夯實進軍世界科技強國的科技與文化基礎。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著力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航母」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是科技創新的風向標和驅動器,科技強國建設離不開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支撐。  2019年8月,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強調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夯實進軍世界科技強國的科技與文化基礎。
  • 學科交叉是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重要途徑
    內容提要:在「雙一流」建設中,一流學科建設是其基礎和核心,而學科交叉是建設一流學科的重要途徑。學科交叉是科學、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具體學科選擇過程中,高校必須立足本校的主體學科和優勢學科,並滿足大項目研究和學科平臺建設的需要。為了更好地推動世界一流學科的建設,高校要為學科交叉創設良好的環境。
  • 學科會聚引領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路徑探討
    四所世界一流大學實行新技術推動型、任務拉動型、共同願景驅動型、科技平臺吸引型等各具特色的學科會聚模式,浙江大學正在探索頂層戰略設計驅動、新型研發機構迭代、研究範式變革推動、多學科協同培養等學科會聚路徑。學科會聚引領我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關鍵是突破傳統的院系-學科框架,以服務重大戰略需求和解決重大挑戰問題為牽引,實現大跨度的協同創新。
  • 陳延峰:以一流實驗室建設支撐一流學科建設
    這些項目以本實驗室為基地,聯合了國內有優勢的單位和研究團隊,針對量子信息、關聯電子和小量子體系中重大的科學問題,針對國家在全固態雷射器、太陽能制氫、深空探測、動力鋰空二次電池等信息技術、能源和環境技術以及國防關鍵技術等領域的重大需求,進行合作攻關,承擔了國家的重點研發任務。
  • 聚焦科協十大事件 ▎建設中國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新聞—科學網
    據《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19)》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科技期刊數量為4973種,中文科技期刊4519種,佔比90%以上。目前我國的科技期刊還存在國際影響力有限,小散弱問題突出、缺乏自主平臺等問題。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發揮科技期刊作用,將創新成果記錄留在中國?
  • 上海科技期刊「破圈」後的未來之路
    「走進去」搶佔學術話語權布局產業學科優勢領域,推陳出新培育「頂刊」縱觀當今世界科技期刊發展趨勢不難發現,一些知名出版集團和頂級刊物不斷有新刊「冒出來」。在「期刊就是話語權」的時代,科技期刊既要有「百年老店」,更要推陳出新,挺進學科前沿,通過不斷「走進」科學發展,搶佔更多話語權。
  • 2019校友會中國一流學科排名-地理學學科排名,北京大學第一
    中國地理學學科哪些大學躋身2019世界一流學科、世界高水平學科和中國一流學科行列?哪些大學躋身2019中國八星級(8★)、七星級(7★)、六星級(6★)和五星級(5★)學科?哪些大學躋身2019中國地理學學科排名前70%行列?
  • 2個學科進入ESI 前1‰解讀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科建設的腳步與圖景
    針對22個學科領域,ESI對全球幾萬乃至十幾萬家不同研究機構過去10年產出的SCI、SSCI論文及其引用情況進行統計和比較,其中論文總被引次數排在該學科前1%的研究機構進入ESI排名。當前,國際高等教育競爭日趨激烈,ESI日益成為世界範圍內普遍用以評價高校等學術機構國際學術水平及影響力的重要參考指標。
  • 《Engineering》:建設一流科技期刊 影響力再創新高度—新聞—科學網
    《Engineering》:建設一流科技期刊 影響力再創新高度
  • 上海科技期刊「破圈」之後,如何繼續「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
    「走進去」搶佔學術話語權:布局產業學科優勢領域,推陳出新培育「頂刊」縱觀當今世界科技期刊發展趨勢不難發現,一些知名出版集團和頂級刊物不斷有新刊「冒出來」。在「期刊就是話語權」的時代,科技期刊既要有「百年老店」,更要推陳出新,挺進學科前沿,通過不斷「走進」科學發展,搶佔更多話語權。
  • 向世界一流邁進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學科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急需各方面建設人才之時,哲學系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為全國高校與科研機構培養了大批教學研究人才,堪稱當代中國哲學教學與研究的「工作母機」。此次QS學科排名中,除哲學專業連續兩年全球排名32位、連續三年在中國大陸高校哲學專業中名列第一之外,哲學院的宗教學專業也進入世界百強,是中國大陸僅有的兩個獲此排名的宗教學專業之一。正如QS全球教育集團中國總監張巘博士所說:「中國大學『雙一流』建設4年成績顯著,世界50強學科增長54%,中國正在從教育大國穩步邁進教育強國。」
  • 遼寧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招聘海外優秀人才啟事
    I.學校簡介  遼寧大學始創於1948年,是一所具備文、史、哲、經、法、理、工、管、醫、藝等學科門類的遼寧省唯一的綜合性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學校現擁有世界經濟、國民經濟學和金融學3個國家重點學科,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8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和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青島理工大學:聚焦特色發展 全力推進一流學科建設工程
    進入新時代,學校以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為目標,緊緊扭住「雙一流」建設這一核心軸,將學科建設確定為學校第三次黨代會確定的十大工程之一,加強頂層設計,合理布局、分步實施,一流學科建設工程取得明顯成效。
  • 學科專業一體化: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應用型學科建設路徑選擇
    專業剛深入,學科再出現。問題很明確,辦法還不全……」這是山東青年政治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陳雨海在學校線上高質量發展大討論「學科、科研與申碩工作專題」板塊落下帷幕時的一首打油詩。「學科建設」,這個夯實辦學根基的關鍵問題,在這場大討論中引起了學校上下的廣泛關注。「如何更好的進行學科建設?」
  • 趙可金、翟大宇:新時代的中國政治學學科路徑與建設方向
    在師資隊伍上,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復旦大學的師資規模在80人左右,是「大而全」的「集團軍」,而清華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和外交學院則維持在30-40人的規模,是「小而精」的「突擊隊」,各有特點和優勢,都擁有相似人數規模的「長江學者」作為學科帶頭人。
  • 2019-2020校友會中國一流學科排名-天文學學科排名
    2019世界一流學科、世界高水平學科和中國一流學科行列?哪些大學躋身2019中國八星級(8★)、七星級(7★)、六星級(6★)和五星級(5★)學科?哪些大學躋身2019中國天文學學科排名前70%行列?
  • 2019-2020校友會中國一流學科排名-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排名
    2019世界一流學科、世界高水平學科和中國一流學科行列?   2019年11月27日,中國校友會網正式發布《2019中國雙一流學科建設評價報告》(點擊查看完整版名單),公布最新校友會2019中國一流學科排名、2019中國最好學科排名和2019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等榜單。
  • [光明日報]專家學者齊聚武漢研討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
    10月31日,「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暨《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90周年座談會」在武漢大學舉行。來自國內期刊主管部門、行業協會、評價及轉載機構、國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及相關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專家圍繞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深入研討、廣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