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設置數據科學智能科學專業 瞄準前沿科技優化學科布局

2021-01-09 網易

2021-01-04 16:10:04 來源: 高校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創新聯盟

舉報

  來源:高校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創新聯盟

  

  北京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把立德樹人作為研究生培養的根本任務,把提升質量作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標,堅持以國家需求為導向、以基礎學科為基石、以學科交叉為牽引,持續優化學科、學術、學業「三位一體」的育人格局,努力培養更多拔尖創新人才。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加強思政教育。堅持理論為本、內容為王、問題導向、形式創新,加強思政理論課改革創新,著力打造「北大思政課」品牌。充分利用「馬工程」教材,採用老中青結合的團隊教學,建立健全課程主持人、課堂主管人、主講教師、助教「四位一體」教學管理模式。創新教學形式,開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名師大講堂,將課堂互動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傳統授課與網絡教學相結合,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加強思政實踐課程建設,近千名研究生組成83支實踐課程團隊,深入革命老區、改革開放前沿接受思想洗禮。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講師團,以「新時代 新使命 新青年」為主題,制定「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讀」「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與現實」「馬克思主義與青年」「形勢與政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五個專題的理論宣講體系,加強對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學習和傳播。疫情期間,開展「雲思政」活動,努力打造「一堂金課」微黨課、「一場對話」微訪談、「一線觀察」微觀察、「一次相聚」微班會等系列「思政金課」。

  以國家需求為導向,優化學科布局。堅持將人才培養、學科建設與國家戰略需求緊密結合,面向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進研究生培養體制機制改革,加強學科布局的統籌規劃和專業設置的調整優化。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強應急管理學科建設,新設應急管理、公共衛生應急管理2個目錄外二級學科。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設置數據科學、納米科學與技術、整合生命科學3個國家交叉學科。依託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建設本碩博貫通的新型集成電路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建設「碳基電子學研究中心」,大力培養納米電子學拔尖人才;適應晶片行業發展需求,對設置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人工智慧2個學科進行研究論證。服務健康中國戰略,積極籌建全球健康發展研究院、公眾健康與重大疫情防控戰略研究中心等平臺,進一步完善高層次公共衛生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設置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數據科學是運用統計學、計算機科學、應用數學等學科提供的現代數據分析工具和方法從數據中自動尋找規律或者有價值信息的交叉學科。具體地,它是運用概率統計、現代計算、人工智慧等綜合知識探索來自工業、生物醫療、金融證券和社交網絡等眾多領域的較大規模或結構複雜數據集的高效存儲、高效管理、高效概括、深入分析和精準預測的科學和藝術。本專業致力於培養運用統計分析、機器學習、分布式處理等技術,能從大量數據中提取對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有意義的信息,以可視化等技術通過通俗易懂的形式傳達給決策者,並創造出新的數據運用服務的人才。主要課程包括:概率論、數理統計,應用多元統計分析,實變函數,應用回歸分析,貝葉斯理論與算法,應用時間序列分析,統計計算,統計機器學習,程序設計實習,數據結構與算法,分布與並行計算,算法設計與分析,資料庫概論,自然語言處理導論,數值與計算方法,人工智慧,最優化方法,深度學習等。

  北京大學智能科學系的科學研究涉及人工智慧領域的多個方面。北京大學智能科學系成立於2002年,以1986年成立的北京大學信息科學中心為基礎而成立。研究領域包括計算智能與機器學習、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計算機視覺與圖像處理、機器學習與模式識別、計算機圖形學,虛擬實境與人機互動、可視化與可視分析、聽感知機理與計算模型、語音語言信息處理、環境感知與智慧機器人、機器感知與智能、機器人、多媒體與智能信息處理、智能交通系統(ITS)與複雜網絡建模、人工智慧產業創新、數字圖書館與多媒體技術等。先後承擔了數百項國家級、省部級、國際合作和橫向合作項目,其中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973)課題、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863)項目、國家科技攻關專項、科技部攀登計劃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或重點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三十多年來,北京大學智能科學繫纍計培養人工智慧領域本科生六百多名、研究生上千名,帶動了全國百餘所大學開辦智能科學專業,為中國的智能學科建設和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以基礎學科為基石,創新培養模式。充分發揮基礎學科在整個學科體系中的根本性、先導性作用,將文史哲、數理化、天地生等基礎學科作為北大「雙一流」建設的「四梁八柱」。探索設立「加強基礎研究專項」,在量子材料、幹細胞、生物醫學成像、基因測序、重大及常見多發疾病等若干前沿領域建設了一批基礎研究特區,推出《儒藏》、《馬藏》、中華文明文物基因庫、中華文明傳播史等人文社會科學重大基礎項目。加強包括北京國際數學中心在內的一批基礎研究機構建設,通過聯合培養博士生等形式大力培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加強基礎人文學科特別是「冷門絕學」課程和研究團隊的建設,開設梵語、巴利語、于闐語等多門非通用語種課程。整合古代文學、古典文獻與古代漢語等領域,開設「古典學直博生項目」,通過重基礎的跨學科培養、重交叉的聯合導師制和重交流的國際化培養機制,培養一批對世界古代文明有深刻理解的學術人才。加強與政府部門、科研院所、企業的合作,聯合制訂培養目標,主動建設優質「訂單式」聯合培養項目,培養輸送一批急需緊缺人才和後備人才。

  以提升質量為目標,推進內涵發展。調整研究生招生結構,按照增量安排、存量調整的原則,穩步推進招生改革,不斷提升生源質量。合理控制碩士生招生規模,適度擴大博士生招生規模,支持博士生招生名額向重點領域、高水平教師和團隊傾斜,在保障基礎學科發展的同時,通過設立「科研博士支持計劃」、人文社科專項計劃等,服務重大科研項目需求。加強培養質量體系建設,修訂完善《博士研究生學科綜合考試實施細則》,注重綜合考試、開題報告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強化學術寫作訓練要求,建立學術創新成果綜合評價機制。推進學術交流和跨學科人才培養,打造才齋講堂、黌門對話、研究生暑期學校、博士生學術論壇等品牌項目;組織「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際組織」證書項目、暑期國際實踐團等,構建國際化培養體系。加強導師隊伍建設,修訂《研究生指導教師管理辦法》,在全校範圍內推行新聘教學科研崗位的教師直接確認導師資格,選拔有潛力的青年教師加入導師隊伍。組織舉辦「新聘任博士生導師論壇」,推出「導師指導能力提升計劃」,完善培訓制度,提升培養能力。確立師德師風鮮明導向,在研究生導師資格遴選及年度招生資格審核中,加強對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等方面的考核與評價。

  全國高校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創新聯盟

  全國高校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創新聯盟(簡稱高校聯盟)是由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南大學、東北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重慶郵電大學、東北林業大學、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曲阜師範大學、太原科技大學、黑龍江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海豚大數據等全國54家高校、企業共同發起,於2018年5月26日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正式成立。迄今為止,聯盟發展會員300多家, 覆蓋全國20多個省市。聯盟由一批積極投身於「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教育事業的高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自願組成的公益性、全國性學術團體和服務平臺。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良擔任聯盟名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擔任聯盟理事長。聯盟工作接受工信部、國家網信辦等政府部門行政管理和業務指導。聯盟主要工作是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加盟微信13651193492)

  高校區塊鏈專委會

  全國高校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創新聯盟區塊鏈專委會(簡稱: 高校區塊鏈專委會 ) ,是由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北京交通大學、鄭州大學、貴州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山西農業大學、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陝西師範大學、眾享比特、中國網安、海豚大數據等全國40多家高校、企業和機構共同發起,於2019年12月7日在廣東省佛山市正式成立。目前發展高校及企業會員70多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陳純擔任高校區塊鏈專委會名譽顧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數字社會與區塊鏈實驗室主任蔡維德教授、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委會主任斯雪明教授、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副所長狄剛擔任高校區塊鏈專委會名譽主任;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區塊鏈中心主任陳鍾教授擔任高校區塊鏈專委會主任。高校區塊鏈專委會主要工作是促進高校區塊鏈教育,為高校區塊鏈專業建設及學科發展提供專家諮詢服務。

  高校新商科專委會

  全國高校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創新聯盟新商科專委會(簡稱: 高校新商科專委會 ) ,是由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京石油化工學院、北京工商大學、北京語言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廣西科技大學、河北金融學院、天津財經大學、北京物資學院、西藏民族大學、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北京聯合大學、北京經貿職業學院、北京財貿職業學院、海豚大數據、北京中雲國創等全國20多家高校、企業和機構共同發起,於2019年6月28日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正式成立。目前發展高校及企業會員100多家。高校新商科專委會主要工作是促進高校新商科教育、推動高校新商科專業建設及學科發展,為新商科教育提供專家諮詢服務。

  版權聲明:轉載文章和圖片均來自公開網絡,推送文章除非無法確認,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如果出處有誤或侵犯到原作者權益,請與我們聯繫刪除或授權事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探索前沿腦科學 盛趣遊戲布局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前沿領域
    對於盛趣遊戲為何將遊戲的航母駛向「腦海」,盛趣遊戲董事長王佶表示,公司的第三個十年把未來寄托在前沿科技領域,在腦科學領域的突破,將創造出谷歌級別的企業,通過腦科學研究成果的市場化、產業化,在新的產業變革中保持領先。
  • 瞄準人工智慧生物育種等前沿領域
    【瞄準人工智慧生物育種等前沿領域】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建議指出,加強基礎研究、注重原始創新,優化學科布局和研發布局,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完善共性基礎技術供給體系。瞄準人工智慧、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成立 主攻類腦計算與腦機智能等
    研究腦認知、意識與智能等本質與規律的腦科學,被稱為人類理解自然和人類本身的「終極疆域」。隨著腦成像、生物傳感、人機互動以及大數據等新技術不斷湧現,腦科學已成為多學科交叉的重要前沿科學領域,發達國家近年來先後啟動了相關研究計劃。
  • 北京大學生物科學專業簡介
    生命科學是21世紀迅猛發展的學科,是當今最令人矚目的前沿學科。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前身是創辦於1925年的北京大學生物學系,是我國高等學校中最早建立的生物學系之一。新中國成立後集中了北大、燕大、清華三所大學生物學人材的精英,形成了北京大學生物學系,1993年又在原生物系的基礎上建立生命科學學院。
  • 國內管理領域首個開展數據科學研究的「學系」,如何立足前沿、服務...
    「頂天立地」、求真務實立足前沿、引領學科與行業發展,作為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最「前沿」學系之一,數據科學與管理工程學係為應對商業與社會發展的前沿需求而生,它「新」,因為它是國內管理領域內首個開展數據科學研究的團體;它底子「深」,其依託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伴隨管理學院40年發展歷程,已擁有深厚學科積澱,且為國家「雙一流」重點建設學科。
  • 教育部:設置「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和「國家安全學」為一級學科
    對此,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對設置「交叉學科門類」的背景及意義;設置「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和「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的背景及意義進行了介紹。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厚實學科基礎,培育新興交叉學科生長點」。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指出「要下大氣力組建交叉學科群」。
  • 引領科技!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拿下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拿下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的相關資訊文章,一起了解一下吧~復旦大學「腦科學前沿科學中心」日前獲得教育部批准,成為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珠峰計劃」全稱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是教育部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關於「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的精神而制定實施的有力舉措,重點建設在國際「領跑」的前沿學科。
  • 長春理工大學2018年將開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專業」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全國審批同意設置的國家控制布點專業及尚未列入目錄的新專業名單,其中吉林省共有22所高校新增了57個專業,同時也撤銷了8個專業。長春理工大學新增的專業名稱為「數據科學與大數據專業」,這是全國第二批新興的專業,主要培養輸送金融、國防和IT行業這些社會上較為缺乏的綜合性人才。學校將在2018年開始招生,首期將招收30多人。
  • 誠邀海內外英才參加2021年北京大學工程科學優秀青年人才國際論壇
    為聚焦國內外學術前沿,開展多學科、跨領域的討論和交流,中心將於2021年2月4-5日召開「2021年北京大學工程科學優秀青年人才國際論壇」,藉此論壇之際,誠邀國內外英才加盟!專業研究方向涵蓋了運籌學、運營管理、質量與可靠性工程、數據科學等諸多領域。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目前擁有全職教師4人,兼職教授1人,其中教授2人,長聘副教授2人,助理教授1人。
  • 科學網—以重大科技前沿問題為牽引打造學科高地
    「科技三會」吹響了把我國建設成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穿行於64載風雨鐫刻的時光隧道,以科教興國為己任的華南理工大學(下稱「華南理工」),始終著眼於國家和區域創新發展戰略需求,始終著眼於重大科技前沿問題,在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勇立潮頭,揚帆致遠,打造出一批高水平優勢學科群,形成了若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科高地,躋身為推動創新中國戰略實施的生力軍。
  •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成立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成立 2018-03-23 01:12:1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吉翔
  • 十四五規劃注重科技強國,哪些專業會成為新風口?
    2021高考倒計時 2021年1月9日,星期六,距離2021年高考還有149天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大力建設科技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重點瞄準一批前沿領域實施重大科技項目。
  •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拿下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
    復旦大學「腦科學前沿科學中心」日前獲得教育部批准,成為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珠峰計劃」全稱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是教育部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關於「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的精神而制定實施的有力舉措,重點建設在國際「領跑」的前沿學科。
  • 2014年清華大學首屆生命科學前沿交叉學科論壇舉行
    2014年清華大學首屆生命科學前沿交叉學科論壇舉行  清華新聞網5月14日電 5月10日,2014年清華大學第一屆生命科學前沿交叉學科論壇在理學院報告廳開幕。  7位報告人——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董晨、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朱冰、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教授王宏偉、北京大學生命學院講席教授吳虹、清華大學機械系教授孫偉、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教授與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羅敏敏和北京大學生命學院教授羅述金作了主題學術報告。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50餘位師生參加了本次學術論壇。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和軟體工程專業,是什麼關係?
    也就是說,軟體工程只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下的一個子專業而已,可以更加形象地說兩者是一體的,軟體工程專業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有機構成部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本科大學生,需要主修以下主要課程與理論,形成基本的知識和技能體系。
  • 地理資源所:結合國家需求,探索科學前沿,實現陸地表層系統科學的...
    當時,實施領域前沿計劃的指導思想是通過這一舉措推動所創新基地對學科發展前沿的探索與把握,提升研究所的原始創新能力,進一步凝練和提升知識創新工程試點的科技目標,並且圍繞目標,優化資源配置,做出創新成果,培養優秀人才。為此,必須強調從世界科技發展和國家需求的戰略高度加強對知識創新工程科技目標凝練和項目組織工作的引導,突出國際科學技術前沿,突出創新,爭取在基礎理論和研究方法方面取得突破。
  • 學科特寫 | 生命科學學院:探索生命的奧秘
    編者按:新一輪招生季即將到來,為便於考生和家長更加了解北大的學科特色與專業優勢,新聞網特聯合招生辦推出「學科特寫」系列報導。該系列報導將聚焦北大部分特色學科,介紹相關院系的師資力量、課程設置、學習體驗、就業去向等基本情況。
  • 基礎前沿領域發展觀察|2019科學發展報告
    ,只需通過隨機運行少數反應並將結果供智能算法學習,就可準確預測反應或優化反應條件美國輝瑞公司和默克公司研究人員競相開發自動化高通量化學反應篩選平臺基礎前沿領域不斷取得重大突破,正在開闢新前沿新方向高溫超導中微子暗物質量子技術等方向迅猛發展,同時也在探索更好的思路和實現路徑進一步把握基礎前沿領域的重要研究進展和重要戰略規劃,通過綜合分析與專家研判相結合,加強基礎前沿領域的戰略研判,有助於把握基礎前沿領域發展大勢,為國家科技決策和科研活動的開展提供準確前瞻及時的建議02
  • 2020年以來國內外發布的重大科學問題和研究前沿
    編者按:2020年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歷史進程中重要的時間節點,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激烈競爭前所未有,科技跨界融合、質變突破、疊加飛躍勢頭迅猛。「雙一流」建設進入首輪建設收官之年,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和「十四五」規劃亟待謀篇布局。
  •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建設工作全面啟動
    對接國家科技創新2030,提升北京腦科學全球影響力  腦科學,是研究腦認知、意識與智能的本質與規律的科學,被稱為人類理解自然和人類本身的「終極疆域」。隨著腦成像、生物傳感、人機互動以及大數據等新技術不斷湧現,腦科學正成為多學科交叉的重要前沿科學領域,也成為發達國家的科技戰略重點,世界各國相繼啟動腦科學研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