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高校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創新聯盟
北京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把立德樹人作為研究生培養的根本任務,把提升質量作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標,堅持以國家需求為導向、以基礎學科為基石、以學科交叉為牽引,持續優化學科、學術、學業「三位一體」的育人格局,努力培養更多拔尖創新人才。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加強思政教育。堅持理論為本、內容為王、問題導向、形式創新,加強思政理論課改革創新,著力打造「北大思政課」品牌。充分利用「馬工程」教材,採用老中青結合的團隊教學,建立健全課程主持人、課堂主管人、主講教師、助教「四位一體」教學管理模式。創新教學形式,開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名師大講堂,將課堂互動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傳統授課與網絡教學相結合,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加強思政實踐課程建設,近千名研究生組成83支實踐課程團隊,深入革命老區、改革開放前沿接受思想洗禮。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講師團,以「新時代 新使命 新青年」為主題,制定「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讀」「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與現實」「馬克思主義與青年」「形勢與政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五個專題的理論宣講體系,加強對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學習和傳播。疫情期間,開展「雲思政」活動,努力打造「一堂金課」微黨課、「一場對話」微訪談、「一線觀察」微觀察、「一次相聚」微班會等系列「思政金課」。
以國家需求為導向,優化學科布局。堅持將人才培養、學科建設與國家戰略需求緊密結合,面向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進研究生培養體制機制改革,加強學科布局的統籌規劃和專業設置的調整優化。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強應急管理學科建設,新設應急管理、公共衛生應急管理2個目錄外二級學科。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設置數據科學、納米科學與技術、整合生命科學3個國家交叉學科。依託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建設本碩博貫通的新型集成電路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建設「碳基電子學研究中心」,大力培養納米電子學拔尖人才;適應晶片行業發展需求,對設置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人工智慧2個學科進行研究論證。服務健康中國戰略,積極籌建全球健康發展研究院、公眾健康與重大疫情防控戰略研究中心等平臺,進一步完善高層次公共衛生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設置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數據科學是運用統計學、計算機科學、應用數學等學科提供的現代數據分析工具和方法從數據中自動尋找規律或者有價值信息的交叉學科。具體地,它是運用概率統計、現代計算、人工智慧等綜合知識探索來自工業、生物醫療、金融證券和社交網絡等眾多領域的較大規模或結構複雜數據集的高效存儲、高效管理、高效概括、深入分析和精準預測的科學和藝術。本專業致力於培養運用統計分析、機器學習、分布式處理等技術,能從大量數據中提取對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有意義的信息,以可視化等技術通過通俗易懂的形式傳達給決策者,並創造出新的數據運用服務的人才。主要課程包括:概率論、數理統計,應用多元統計分析,實變函數,應用回歸分析,貝葉斯理論與算法,應用時間序列分析,統計計算,統計機器學習,程序設計實習,數據結構與算法,分布與並行計算,算法設計與分析,資料庫概論,自然語言處理導論,數值與計算方法,人工智慧,最優化方法,深度學習等。
北京大學智能科學系的科學研究涉及人工智慧領域的多個方面。北京大學智能科學系成立於2002年,以1986年成立的北京大學信息科學中心為基礎而成立。研究領域包括計算智能與機器學習、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計算機視覺與圖像處理、機器學習與模式識別、計算機圖形學,虛擬實境與人機互動、可視化與可視分析、聽感知機理與計算模型、語音語言信息處理、環境感知與智慧機器人、機器感知與智能、機器人、多媒體與智能信息處理、智能交通系統(ITS)與複雜網絡建模、人工智慧產業創新、數字圖書館與多媒體技術等。先後承擔了數百項國家級、省部級、國際合作和橫向合作項目,其中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973)課題、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863)項目、國家科技攻關專項、科技部攀登計劃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或重點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三十多年來,北京大學智能科學繫纍計培養人工智慧領域本科生六百多名、研究生上千名,帶動了全國百餘所大學開辦智能科學專業,為中國的智能學科建設和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以基礎學科為基石,創新培養模式。充分發揮基礎學科在整個學科體系中的根本性、先導性作用,將文史哲、數理化、天地生等基礎學科作為北大「雙一流」建設的「四梁八柱」。探索設立「加強基礎研究專項」,在量子材料、幹細胞、生物醫學成像、基因測序、重大及常見多發疾病等若干前沿領域建設了一批基礎研究特區,推出《儒藏》、《馬藏》、中華文明文物基因庫、中華文明傳播史等人文社會科學重大基礎項目。加強包括北京國際數學中心在內的一批基礎研究機構建設,通過聯合培養博士生等形式大力培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加強基礎人文學科特別是「冷門絕學」課程和研究團隊的建設,開設梵語、巴利語、于闐語等多門非通用語種課程。整合古代文學、古典文獻與古代漢語等領域,開設「古典學直博生項目」,通過重基礎的跨學科培養、重交叉的聯合導師制和重交流的國際化培養機制,培養一批對世界古代文明有深刻理解的學術人才。加強與政府部門、科研院所、企業的合作,聯合制訂培養目標,主動建設優質「訂單式」聯合培養項目,培養輸送一批急需緊缺人才和後備人才。
以提升質量為目標,推進內涵發展。調整研究生招生結構,按照增量安排、存量調整的原則,穩步推進招生改革,不斷提升生源質量。合理控制碩士生招生規模,適度擴大博士生招生規模,支持博士生招生名額向重點領域、高水平教師和團隊傾斜,在保障基礎學科發展的同時,通過設立「科研博士支持計劃」、人文社科專項計劃等,服務重大科研項目需求。加強培養質量體系建設,修訂完善《博士研究生學科綜合考試實施細則》,注重綜合考試、開題報告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強化學術寫作訓練要求,建立學術創新成果綜合評價機制。推進學術交流和跨學科人才培養,打造才齋講堂、黌門對話、研究生暑期學校、博士生學術論壇等品牌項目;組織「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際組織」證書項目、暑期國際實踐團等,構建國際化培養體系。加強導師隊伍建設,修訂《研究生指導教師管理辦法》,在全校範圍內推行新聘教學科研崗位的教師直接確認導師資格,選拔有潛力的青年教師加入導師隊伍。組織舉辦「新聘任博士生導師論壇」,推出「導師指導能力提升計劃」,完善培訓制度,提升培養能力。確立師德師風鮮明導向,在研究生導師資格遴選及年度招生資格審核中,加強對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等方面的考核與評價。
全國高校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創新聯盟
全國高校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創新聯盟(簡稱高校聯盟)是由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南大學、東北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重慶郵電大學、東北林業大學、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曲阜師範大學、太原科技大學、黑龍江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海豚大數據等全國54家高校、企業共同發起,於2018年5月26日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正式成立。迄今為止,聯盟發展會員300多家, 覆蓋全國20多個省市。聯盟由一批積極投身於「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教育事業的高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自願組成的公益性、全國性學術團體和服務平臺。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良擔任聯盟名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擔任聯盟理事長。聯盟工作接受工信部、國家網信辦等政府部門行政管理和業務指導。聯盟主要工作是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加盟微信13651193492)
高校區塊鏈專委會
全國高校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創新聯盟區塊鏈專委會(簡稱: 高校區塊鏈專委會 ) ,是由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北京交通大學、鄭州大學、貴州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山西農業大學、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陝西師範大學、眾享比特、中國網安、海豚大數據等全國40多家高校、企業和機構共同發起,於2019年12月7日在廣東省佛山市正式成立。目前發展高校及企業會員70多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陳純擔任高校區塊鏈專委會名譽顧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數字社會與區塊鏈實驗室主任蔡維德教授、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委會主任斯雪明教授、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副所長狄剛擔任高校區塊鏈專委會名譽主任;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區塊鏈中心主任陳鍾教授擔任高校區塊鏈專委會主任。高校區塊鏈專委會主要工作是促進高校區塊鏈教育,為高校區塊鏈專業建設及學科發展提供專家諮詢服務。
高校新商科專委會
全國高校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創新聯盟新商科專委會(簡稱: 高校新商科專委會 ) ,是由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京石油化工學院、北京工商大學、北京語言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廣西科技大學、河北金融學院、天津財經大學、北京物資學院、西藏民族大學、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北京聯合大學、北京經貿職業學院、北京財貿職業學院、海豚大數據、北京中雲國創等全國20多家高校、企業和機構共同發起,於2019年6月28日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正式成立。目前發展高校及企業會員100多家。高校新商科專委會主要工作是促進高校新商科教育、推動高校新商科專業建設及學科發展,為新商科教育提供專家諮詢服務。
版權聲明:轉載文章和圖片均來自公開網絡,推送文章除非無法確認,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如果出處有誤或侵犯到原作者權益,請與我們聯繫刪除或授權事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