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人工智慧生物育種等前沿領域

2020-11-03 光明網

【瞄準人工智慧生物育種等前沿領域】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建議指出,加強基礎研究、注重原始創新,優化學科布局和研發布局,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完善共性基礎技術供給體系。瞄準人工智慧、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探索前沿腦科學 盛趣遊戲布局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前沿領域
    近年來,腦科學、腦機接口和融合智能等前沿科學已成為多國未來發展的重點,人工智慧是引領下一代戰略性技術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8月20日,浙江大學與盛趣遊戲共建的「傳奇創新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 深圳形成生物育種研發推廣完整產業鏈
    近年來,在沒有農村、沒有農民建制、農業用地僅10萬畝的深圳,湧現出一股生物育種的新興力量。圍繞種子這個「晶片」,我市在生物育種基礎研究、技術應用研究和產業示範推廣等方面,逐漸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生物育種產業鏈逐漸完善  深圳市經貿信息委現代農業處調研員張萬巧告訴記者,2009年起,深圳開始規劃建設深圳現代農業生物育種創新示範區,整合多年積累但分散、弱小的育種資源,陸續引進和培育十多個國內外一流的擁有生物育種核心技術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物育種創新團隊。
  • 人工智慧結合生物科技 未來哪些領域值得投資?
    尤瓦爾·赫拉利認為,未來的科技發展能夠讓人類跳出有機生物化學的限制,正式進入無機體和無機生命的時代,而其中最關鍵的是生命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結合,他也前瞻性地預測,生物工程和人工智慧最終會融為一體。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研究院院長李淼認為,目前人工智慧可能稱之為演繹智能,但真正的創新智能還沒出現,無法預言下一步做什麼,強人工智慧時代尚未真正到來,Alpha Go僅僅在一個領域打敗了人類,而量子時代如果真的到了,真正的人工智慧,是完全可以做到像人一樣的。科技部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王宏廣給出了未來10到20年,人工智慧和生物經濟結合的投資方向。
  • 前沿技術頻現生命科學領域,人工智慧及其解決方案是核心價值
    近年來,前沿生物技術的爆發式應用,在人類生命科學領域湧現出諸多革命性突破;尤其是其與人工智慧的結合下的解決方案,受到業內人士的普遍關注。「前沿創新在全球範圍內頻頻發生,一方面來自於利益驅動,一方面來自於政策支持、專利保護,且市場需要有一定的承受能力。」紐西蘭皇家科學院院士、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精準醫學與公共健康中心執行主任Peter L LOBIE 在6月10日舉辦的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上說,而當前來看,創新與人工智慧結合的潛力不可估量。
  • 人工智慧是當今科技領域最前沿的課題_三領域獨角獸整裝待發
    打開APP 人工智慧是當今科技領域最前沿的課題_三領域獨角獸整裝待發 發表於 2018-03-21 20:21:00 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重要代表之一,人工智慧是當今科技領域最前沿的課題。
  • 嫦娥五號不僅「挖土」還要育種
    【科技前沿】光明日報北京12月3日電(記者陳海波)嫦娥五號不僅要「挖土」,還承擔了不少科學實驗任務。這些種子承載著創新育種技術、拓寬遺傳資源的重任,旨在突破我國草產業發展「種」的「卡脖子」問題。我國草種業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種質資源的源頭創新迫在眉睫。在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和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的支持下,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獲得了極其珍貴的空間誘變載荷資源。作為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的發起單位和理事單位,蘭州牧藥所通過一系列嚴格評審和篩選,提供了這批重要的實驗草種。
  • 第九屆全國媒體報導沙龍聚焦生物育種創新
    12月29日,以「加快生物育種創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主題,第九屆全國媒體報導沙龍在京舉行。本屆沙龍由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指導,北京科技報社主辦,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承辦。本屆沙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研究員李家洋,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李新海三位院士專家,介紹了生物技術在保障糧食安全、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方面的重要支撐作用,生物育種對提高我國種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意義。
  • 公派參考|熱點和新興前沿領域
    該系列報告通過大數據和文獻計量分析方法,聚類揭示了基礎科學領域的年度熱點前沿和新興前沿,報告基於2014年-2019年的論文數據,遴選展示了在農業科學、植物學和動物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地球科學,臨床醫學,生物科學,化學與材料科學,物理學,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數學,信息科學,經濟學、心理學及其他社會科學等11個高度聚合的大學科領域中,較為活躍或發展迅速的110個熱點前沿和38個新興前沿,其中,臨床醫學
  • 計算機行業:人工智慧進入大規模商用階段
    本周觀點  人工智慧進入快速發展期。算力、算法、數據是人工智慧發展三個關鍵變量。目前深度學習在部分場景的效率和準確率已經遠遠高於人類,尤其在圖像識別、語義識別、文本識別領域。從數據角度來看,萬物互聯時代到來,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加大了人與人的連接深度和廣度,物聯網和產業網際網路的滲透再次使得線上數據量暴增,Statista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數據量達到41ZB,同比增長約23%,  而2010年的全球產生數據量僅1ZB,9年時間翻了40倍。
  • 中國的育種科技差距在哪裡?
    二是要吸引和鼓勵生物、農業科研人員,加強優異基因的發掘與育種利用,並積極申請專利。這樣才能把未來農業科技發展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三是要鼓勵科研人員進行基因編輯技術的創新,加大投入去建立變革性育種技術新體系,把育種工具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解決育種企業與基礎研究脫節的問題。我從事育種的這些年裡,很多工夫都花在和育種企業的磨合上。
  • 傅向東:中國的育種科技差距在哪裡
    我們在生物育種科技創新上的差距主要也體現在這兩個方面:從功能基因的識別上看,發達國家在這方面起步較早,已經識別出了很多作物的許多重要功能基因,並都申請了專利。這就意味著只要我們使用了某些別人已獲得專利的基因進行育種和推廣,就要付給人家錢。還有就是基因編輯技術,通過什麼手段去改造基因也是一種專利。如果沒有自己的基因編輯的核心技術,就相當於自己不能掌握生物育種的工具,也會被人「卡脖子」。
  •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基因組學與分子遺傳育種創新引智基地...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基因組學與分子遺傳育種創新引智基地」獲準立項建設 http://www.huaue.com  2018年1月24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日前,教育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聯合下發
  • 辛紅梅:海洋生物醫藥業應瞄準國際前沿 形成有競爭力產業集群
    會上,國家海洋局科學技術司發展處副處長辛紅梅就國內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現狀、國際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形勢與發展趨勢及存在的問題和差距等相關領域做了主旨發言。,而今海洋醫藥和海洋生物製品已成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海洋生物資源,發展海洋生物產業是國家重要戰略需求和地方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 第九屆全國媒體報導沙龍|加快生物育種創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31日消息,12月29日,以「加快生物育種創新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主題,第九屆全國媒體報導沙龍成功在京舉行。本屆沙龍由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指導,北京科技報社主辦,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承辦。
  • 北京大學設置數據科學智能科學專業 瞄準前沿科技優化學科布局
    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設置數據科學、納米科學與技術、整合生命科學3個國家交叉學科。依託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建設本碩博貫通的新型集成電路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建設「碳基電子學研究中心」,大力培養納米電子學拔尖人才;適應晶片行業發展需求,對設置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人工智慧2個學科進行研究論證。
  • 前沿 | 航天育種「上天入地」 助力「科技興蒙」
    隨著試驗船的順利返回,科研人員也將對內蒙古自治區範圍內徵集的9家單位26個品種74份育種實驗搭載材料開展空間輻射生物學研究、空間誘變和航天育種研究,以航天技術優勢助力「科技興蒙」,促進科研成果在內蒙古的落地轉化。
  • 轉基因生物技術育種: 機遇還是挑戰?
    摘要 轉基因生物技術是一項全新的育種技術, 也是當前國際上進展最快、競爭最激烈的研究領域之一。自20世紀90年代生物技術育種誕生以來, 轉基因作物的商品化應用及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就引起公眾的廣泛關注。
  • 「生物育種」名稱淺議|生物技術|基因工程_網易訂閱
    我國新制定的十四五規劃中也明確將生物育種列入需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八大前沿領域。其中「生物育種」用語準確簡練,具有豐富的科學內涵。  2、 「生物育種」實際上是「生物技術育種」的簡稱和統稱。  1) 生物技術的發展趨勢  作為現代科技革命的重要領域,生物技術已歷經30餘年的發展,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對農業生產發展有力的推動作用。
  • 臨床醫學和生物科學領域23個熱點和新興前沿發布!有你的研究方向嗎?
    ,數學,信息科學,經濟學、心理學及其他社會科學等11個高度聚合的大學科領域中,較為活躍或發展迅速的110個熱點前沿和38個新興前沿,較為客觀地反映了相關學科的發展趨勢。、新型靶向藥物治療常見慢性病、神經退行性疾病早期診斷、醫學人工智慧、生物類似藥規範使用、器官移植等領域。
  • 德國機構探索在生物醫藥領域應用人工智慧
    新華社柏林12月19日電(記者張毅榮)德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19日發布公報說,該中心與德國生物醫藥企業賽多利斯合作啟動「賽多利斯人工智慧實驗室(簡稱SAIL)」,共同探索人工智慧技術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