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機構探索在生物醫藥領域應用人工智慧

2020-11-29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柏林12月19日電(記者張毅榮)德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19日發布公報說,該中心與德國生物醫藥企業賽多利斯合作啟動「賽多利斯人工智慧實驗室(簡稱SAIL)」,共同探索人工智慧技術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

  公報說,通過合作建立SAIL實驗室,德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將與賽多利斯共同開發機器學習、圖像與模式識別等技術,並應用在生命科學相關領域。例如,研究人員正在開發新的深度學習算法,用於對細胞和類器官進行圖像識別、對生物系統進行分析和建模以及對生物醫藥生產流程進行模擬和優化等。

  據介紹,SAIL位於德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設在西部城市凱撒斯勞滕的園區內,人工智慧中心將為實驗室提供硬體設備和專業技術,而賽多利斯將在合作中提供大量數據及客戶資源等。兩個機構的專業人員都將參與SAIL工作。

  德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工程經理安德利亞斯·登格爾在公報中說,中心的人工智慧硬體設備在歐洲是獨一無二的,一直致力於針對不同市場和目標群體開發人工智慧領域新的服務模式,過去兩年也與其他一些知名企業共同開展了應用研究。

  賽多利斯執行長約阿希姆·克羅伊茨伯格說,目前先進的數據分析方法在生物醫藥、藥物研發和生產等領域的應用仍十分有限,通過人工智慧技術更好使用數據是一種很有前景的研發途徑,有望在該領域取得巨大進步。

相關焦點

  • 上海將對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人才探索給予...
    摘要 【上海將對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人才探索給予住房、戶籍支持】今天上午,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關於本市推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情況的報告。
  • 醫藥研發領域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應用探討
    人工智慧(AI) 技術應用的重要場景之一是助力藥物研發,相比傳統的藥物研發耗時耗力、成功率低, AI技術的應用 可 大大縮短藥物研發時間、提高研發效率並控制研發成本。近年來,人工智慧技術(AI)與醫療健康領域的融合不斷加深。AI 在醫療領域主要應用場景包括語音錄入病歷、醫療影像輔助診斷、藥物研發、醫療機器人和個人健康大數據的智能分析等。
  • AI+大數據在生物醫藥領域中的應用及發展
    [億歐導讀] 目前,AI與大數據在醫藥領域的科研和產業發展方興未艾,毫無疑問,AI和大數據和生物醫藥領域的融合必將不斷的深化和廣化,更多的成功案例將不斷湧現。目前,AI技術在生物醫藥領域應用主要有藥物研發、醫學影像、輔助診療和基因分析四個細分領域。其中,國外藉助先進的藥品研發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更早起步,以AI藥物研發為主,我國則藉助海量大數據優勢,以AI醫學影像為主。本文將針對這四個主要領域分別進行探討。
  • 「人工智慧+醫藥研發」產業研究
    因此,政府應加強政策引導提升行業發展質量,企業應持續探索合作模式加快技術研發,投資機構應多角度審慎考量企業資質規避相關風險,保障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藥物研發處於醫藥製造產業鏈的中遊,對醫藥全產業鏈產生決定性影響,其發展狀況關乎整個醫藥產業未來的發展。人工智慧英文縮寫為AI,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通過先進的算法和機器學習模仿人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等活動。人工智慧研究領域包含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應用領域有機器視覺、指紋識別、自動程序設計和圖像理解等。
  • 人工智慧在中小金融機構的應用研究
    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高度重視人工智慧在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應用發展,深入研究人工智慧與金融業務的深度融合,指導吉林九臺農村商業銀行構建「人工智慧基礎應用服務平臺」,成功突破人臉識別準確率低、跨平臺兼容性差等技術難點,同時針對我國金融領域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提出了可參考的對策建議。
  • ...涉及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航空航天、電磁技術等領域
    魯網1月14日訊 近年來,濟南市積極與中國科學院所屬院所機構開展合作,聯合在濟南設立研發和成果轉移轉化機構,已先後引進「中科系」所屬院所機構10家,目前在談的3家,近期有望籤約。共建項目涉及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航空航天、電磁技術、先進位造等技術領域,涵蓋基礎研究與應用技術研究,初步實現了多領域、多產業、多主體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為推動山東省和濟南市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8年,4個「中科系」研究院所在濟南建設完成。其中,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醫療器械創新研究院建設了研發、工程化技術轉化平臺和專業孵化器。
  • 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舉行,展望AI+生物醫藥的火花
    人工智慧早已不是初生牛犢,但她仍是時代科技發展的主題之一,在大佬們討論AI科技發展時,我們不妨來回顧並展望一下人工智慧與生物醫藥的火花。人工智慧結合生物醫藥,打開一個全新的時代眾所周知,生物醫藥行業長久以來都存在著「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的痛點,而人工智慧憑藉其與生俱來的高效率,快速優化決策並創新,一下子就抓住了業內人士的眼球。
  • 生物醫藥:我國醫療人工智慧發展現狀和趨勢|人工智慧|醫藥|醫療|...
    同時,我們將不斷探索建立醫療人工智慧在臨床應用、學科投入、產業成熟度等領域的評價模型,開展系統、連續的研究,持續展示我國醫療人工智慧的最新研究和應用成果,推動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持續健康發展。生命科學家的新發現將不斷向AI提出新課題;反過來AI在醫學中應用的深入和發展,也向生命科學家提出更高要求,生命在運動,大腦還在進化,許多新問題有待生命科學家去探索。要徹底揭開大腦智能之謎,單靠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可能完成的。我們相信,生命科學的深入發展必將對AI產生深遠影響;反之,AI的!智能應用於醫療領域已經成為現代科技熱點。
  • 港粵研討會 | 生物晶片應用醫藥研發脫穎而出
    港粵資本專注新技術應用場景的中早期投資旗下直投基金、跟投基金、產投基金布局結合人工智慧及大數據的創新性項目重點關注醫療、新材料領域的創新公司培育行業領軍者極速BP通道:bp@ifsc-gd.com港粵資本生物醫藥技術研討會是一檔探討前沿生物
  • 2020「國家傑青」齊聚生物醫藥領域
    在廣東的15名「國家傑青」中,超過半數來自生物醫藥領域...值得注意的是,從申請人研究領域來看,本次廣東入選「國家傑青」名單的15人中有9位來自生物醫藥領域,超過半數,體現出廣東省在生物醫藥領域的科研實力
  • 美機構分析人工智慧在美國國防領域的應用情況
    該報告主要從人工智慧的國防應用、人工智慧軍事集成的挑戰、人工智慧對作戰的潛在影響,以及國會應該考慮的問題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本文重點概述報告中有關人工智慧在美國國防領域的應用情況。當前,美國防部人工智慧的研發活動由各軍種的研究機構,以及美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和情報高級研究計劃局(IARPA)自行決定。不過,國防部各機構對於其年度投資超過1500萬美元的人工智慧計劃,應聽從國防部聯合人工智慧中心(JAIC)的協調安排。此外,JAIC負責監管「國家任務計劃」(NMI),以利用人工智慧解決最緊迫的作戰挑戰。
  • 生物醫藥技術「破壁人」
    圖為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藉助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為一名久患頑固性便秘的「貔貅人」實施全結腸切除手術生物醫藥技術進步的背後,是世界各國眾多研發團隊的努力工作,其中美國、法國、荷蘭、德國及日本等國家的研發團隊擁有大量重要專利和秘密技術。文/王月丹「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 醫藥生物板塊一枝獨秀 機構關注細分龍頭和績優股
    而從近20個交易日來看,醫藥生物板塊也是一枝獨秀,近期走出了獨立行情,醫藥生物板塊近20日漲幅達5.86%,漲幅排名第一,計算機和國防軍工兩大板塊漲幅其次。業內人士表示,醫藥生物板塊近期之所以如此強勢,主要是來自於估值修復,2016年來,白酒、家電以及食品飲料等消費白馬股持續大漲,吸引市場資金關注,醫藥股雖然也有部分龍頭企業漲幅可觀,但其他二三線龍頭股並未實現全面跟漲,在目前市場風格傾向於業績成長股,註冊制延期的情況下,中小龍頭有望迎來春天,醫藥各細分領域成長龍頭表現較好,醫藥行業的熱點正從一二線白馬向外擴散,尤其是真成長業績好的細分領域龍頭
  • 盤點2020年生物醫藥領域熱點事件!
    過去一年,除了與新冠病毒不懈對抗,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的生物醫學領域也取得了許多突破性進展。本文梳理了2020年度生物醫藥領域備受關注的一些熱點事件,以及在中國的相關進展,告別過去,迎接嶄新的一年。以瑞德西韋為代表,疫情以來許多科研機構和生物醫藥公司一直在不懈努力尋找有效療法,並以超凡的速度取得了一系列進展。例如,來自輝瑞(Pfizer)/BioNTech、Moderna以及阿斯利康(AstraZeneca)等公司的三款疫苗都顯示出90%及以上的保護效力。
  • 德國留學|世界頂級教授牽頭,TUM人工智慧領域進入飛速發展階段
    在2020年新冠疫情階段,整個網際網路行業又得到了新的發展,整個就業環境對於程式設計師仍然有很大的需求,這種情況在德國也是一樣。在計算機和算法的領域,TUM是很多學生理想的院校,不僅僅是因為TUM是德國頂級的工科院校,同樣也是目前德國人工智慧領域發展最好的高校。此前我們也多次為大家分析過,人工智慧領域在未來有非常巨大的潛力。
  • 醫藥健聞周刊|生物醫藥史最大筆股權投資完成;默沙東CEO稱研發中的...
    本周焦點:強生、阿斯利康亮相人工智慧大會德國默克計劃在上海張江設立創新基地強生將開始新冠疫苗人體試驗研發中的新冠疫苗不保證能奏效康希諾、君實生物在科創板上市全球領先的醫療健康企業強生出席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分享人工智慧在醫療創新賽道的深度應用,彰顯了強生積極布局人工智慧領域的前瞻視野和戰略宏圖,致力於AI賦能醫療創新,提高醫療水平和可及性,加速推動中國醫療健康產業升級。更精準、更高效、更安全:西門子醫療引領數位化醫療當下與未來。
  • 生物醫藥:我國醫療人工智慧發展現狀和趨勢
    同時,我們將不斷探索建立醫療人工智慧在臨床應用、學科投入、產業成熟度等領域的評價模型,開展系統、連續的研究,持續展示我國醫療人工智慧的最新研究和應用成果,推動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持續健康發展。生命科學家的新發現將不斷向AI提出新課題;反過來AI在醫學中應用的深入和發展,也向生命科學家提出更高要求,生命在運動,大腦還在進化,許多新問題有待生命科學家去探索。要徹底揭開大腦智能之謎,單靠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可能完成的。我們相信,生命科學的深入發展必將對AI產生深遠影響;反之,AI的!智能應用於醫療領域已經成為現代科技熱點。
  • 雷射粒度粒徑分析儀在生物醫藥領域內的應用
    雷射粒度儀是醫藥企業常用設備雷射粒度分析儀的介紹粉劑藥物一般都需要測粒度分布雷射粒度粒徑分析儀在生物醫藥領域內的應用由於研發新藥費用的高昂,國內很多生物醫藥內企業選擇做仿製藥,但是在仿製藥的開發過程中,製劑中間體、API和輔料等粉體學領域內最重要技術指標粒度,越來越不容忽視,FDA法律法規越來越嚴格,口服類的藥品的粒度分布影響著藥物的溶出速率、藥物有效成分的分布、顆粒的流動性、嚴重點甚至會影響人體的吸收,所以無論是制粉還是制粒都對藥物的粒度分布有一個很嚴格的要求,必須在一定的控制範圍之內,這就對製藥工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復宏漢霖與思拓凡戰略合作,探索生物醫藥連續化生產技術升級
    復宏漢霖與思拓凡就連續化生產技術開發達成戰略合作,未來雙方將重點在復宏漢霖位於松江的生產基地開展連續化生產相關探索,為中國生物醫藥智能製造開拓新路。連續化生產技術對生物藥行業是一種創新。上海市食品藥品安全研究會會長唐民皓表示,在智能製造支持下,生物醫藥產業迎來了新的變革與發展機遇。傳統批次生產向連續化生產的發展,有望大幅提高生物藥的產能並節約生產成本。
  • 疫苗開發進入快車道 釋放生物醫藥產業潛能
    疫苗開發進入快車道,彰顯了我國醫藥科技的硬實力。  新冠疫苗研發取得重大進展,不僅給疫情防控帶來新希望,也為生物醫藥產業自身發展注入澎湃動力。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許多行業造成了不小的衝擊,生物醫藥產業卻是一個「異數」,成為疫情陰霾下「一抹亮色」。許多生物醫藥企業不僅助力抗疫,同時也實現了逆勢增長,展現蓬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