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將對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人才探索給予...

2020-11-30 東方財富網

摘要

【上海將對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人才探索給予住房、戶籍支持】今天上午,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關於本市推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情況的報告。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吳金城表示,大力引進培育高端產業人才,圍繞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加強緊缺產業人才的引進和培育,探索在住房、資金、戶籍等方面給予更大力度的支持。(上觀新聞)

  今天上午,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關於本市推進製造業質量發展情況的報告。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吳金城表示,大力引進培育高端產業人才,圍繞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加強緊缺產業人才的引進和培育,探索在住房、資金、戶籍等方面給予更大力度的支持。

(文章來源:上觀新聞)

(責任編輯:DF118)

相關焦點

  • 許寧生、陳凱先、毛軍發被聘為上海市科協集成電路、生物醫藥...
    文匯網報導 上海市科協第十七屆學術年會暨第十四屆上海工程師論壇開幕式和主題報告會今天上午舉行。本屆學術年會以「聚焦三大重點領域發展,推進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為主題,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重點,將在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三大領域,開展近60場學術交流活動。
  • 「上海研發,紹興生產」 紹興尋求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產業與上海...
    12月20日下許,紹興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論壇在滬舉辦,旨在加強紹興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與上海的交流合作,探討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新趨勢。紹興濱海新區兩大戰略性主導產業——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已入選浙江省「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
  • 上海: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創新突破
    中證網訊(記者 黃一靈)11月5日,上海出臺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36條實施意見。意見提出,落實三大產業「上海方案」,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創新突破,儘快形成出口能力。壯大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裝備、高端醫療器械、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自主出口主導產業。加快汽車、鋼鐵、化工等重點產業的改造升級,提升出口優勢。
  • 上海「十四五」規劃:推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三大先導...
    生物醫藥在應對重大疾病治療和傳染病防控方面的獨特優勢,促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落實健康中國行動,與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密不可分。 上海「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出:推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三大先導產業規模倍增。
  • 德國機構探索在生物醫藥領域應用人工智慧
    新華社柏林12月19日電(記者張毅榮)德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19日發布公報說,該中心與德國生物醫藥企業賽多利斯合作啟動「賽多利斯人工智慧實驗室(簡稱SAIL)」,共同探索人工智慧技術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
  • 無錫深化與日本產業鏈對接 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領域將合作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無錫深化與日本產業鏈對接,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領域將合作無錫與其最大的對外貿易夥伴日本,將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產業領域展開更緊密的合作。無錫日本產業鏈對接合作大會現場。日本國駐上海總領事磯俁秋男表示,新冠疫情等促使各國開始重新審視全球供應鏈。日本認識到,日資企業需要比以往更加致力於增加供應鏈的韌性,包括生產基地多元化、構建可持續的供給體制等。無錫地處長三角地區地理中心。2019年GDP達11852.32億元,人均GDP達18萬元,在全國排名第二,僅次於深圳。
  • 外高橋生物醫藥產業園將迎接更多全球首創新藥...
    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指出「要聚焦關鍵領域發展創新型產業,加快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領域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據悉,依託園區的集聚效應,百濟神州上海研發中心將聚焦我國患者的急切需求,發揮在抗體藥物早期研發、轉化醫學研究中的優勢能力,為全球抗癌創新藥研發提供管線和人才儲備,同時也將作為百濟神州全球研發創新的又一重要引擎,凝聚產業各界,共同驅動中國生物製藥邁向源頭創新。「希望在這裡進行更多前瞻研究,探索『全球新』藥物的研發。
  • 多地勾勒2021年新興產業發展施工圖 新能源、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
    原標題:多地勾勒2021年新興產業發展施工圖 千億級新增資金加速湧入,新能源、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成部署重點 「十四五」開局之年,地方正加快勾勒新興產業發展路線圖。
  • 三年社保買房積分落戶上海福利,這是最適合AI人才創業就業的熱土
    對在新片區工作並居住的上海市居住證持證人,新片區將予以居住證專項加分,最高分值為 20 分。對在新片區用人單位工作的各類人才,新片區將縮短其「居轉戶」年限,最高由 7 年縮短為 3 年。教育、衛生等公益事業單位錄用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直接落戶打分時加 3 分。對於重點機構緊缺急需人才、緊缺急需技能人才、高等級技能人才,新片區將直接引進落戶。
  • ...零二期參政議政沙龍(集成電路委員會、人工智慧委員會、生物...
    【本站訊】11月19日下午,民建市委召開第一百零二期參政議政沙龍(集成電路委員會、人工智慧委員會、生物醫藥委員會專場)。
  • 26特色園區跟蹤調研|中期成果②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升級攻略
    【編者按】2020年,上海集中推出26個面積在3至5平方公裡的特色產業園區,定位「小而美」,瞄準科技前沿和產業高端,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材料、智能製造等六大關鍵領域核心環節,全力打造產業發展新高地。
  • 醫藥研發領域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應用探討
    ,他們已經在「老藥新用」這個領域進行了深度探索。憑藉團隊的技術優勢與項目廣闊的市場空間,晶泰科技已獲得騰訊、真格基金、峰瑞資本數千萬元的A輪投資,以及來自紅杉、Google、騰訊的數千萬美金B輪融資,成為全球AI+製藥領域獲得融資最高的創業公司之一。2018年12月,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與北京天雲大數據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人工智慧醫藥研發平臺建設領域聯手,為京津冀乃至全國提供服務。
  • 上海張江科學城:生產穩定有序 科技創新不停歇
    圖為張江科學城內企業和元生物生產實驗場景。圖為張江科學城內企業中芯國際製造生產場景。2月27日,上海張江科學城集中簽約、開工啟動了50個重點項目,總規模達364億元,涉及創新研發平臺、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及城市功能提升等多個領域。
  • 五部委:對關鍵核心技術的重大科學問題給予支持,集成電路在列
    《方案》指出,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對關鍵核心技術中的重大科學問題給予長期支持。重點支持人工智慧、網絡協同製造、3D列印和雷射製造、重點基礎材料、先進電子材料、結構與功能材料、製造技術與關鍵部件、雲計算和大數據、高性能計算、寬帶通信和新型網絡、地球觀測與導航、光電子器件及集成、生物育種、高端醫療器械、集成電路和微波器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等重大領域,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 人工智慧第一!十四五規劃建議正式發布,量子信息集成電路分列8大...
    同時,「建議」中還指出,「要瞄準人工智慧、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在列舉出的幾大前沿科技中,人工智慧、量子信息、集成電路被放在了前三位,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其重要性上的優先級。
  • 浙江省與上海交大啟動共建海洋應用技術研究院
    6月1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與上海交通大學舉行全面戰略合作籤約,在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基礎上,充分整合發揮浙江省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和上海交通大學的科技優勢、人才優勢,助力海洋強國建設。而上海交通大學則是長三角地區涉海科研力量的代表之一,學校的海洋相關學科有著悠久的研究歷史,在海洋工程、海洋戰略、物理/生態海洋、化學海洋、氣候變化、海洋技術、海洋生物、海洋運輸等領域都有不俗的研究實力。圍繞「大海洋」學科群建設,上海交通大學也進行了一系列規劃和布局,構築起多維學科「生態圈」。
  • 「人工智慧+醫藥研發」產業研究
    我國人工智慧和醫藥研發領域政策利好不斷,國務院於2016年和2017年分別出臺了人工智慧加速醫藥研發相關政策,帶動行業快速發展。  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我國藥企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力度不斷增加。2019年上半年,在披露醫藥研發費用的285家中國A股醫藥生物行業上市公司中,醫藥研發費用總投入額達到179.83億元,平均每家企業研發費用達0.83億元。
  • AI+大數據在生物醫藥領域中的應用及發展
    [億歐導讀] 目前,AI與大數據在醫藥領域的科研和產業發展方興未艾,毫無疑問,AI和大數據和生物醫藥領域的融合必將不斷的深化和廣化,更多的成功案例將不斷湧現。目前,AI技術在生物醫藥領域應用主要有藥物研發、醫學影像、輔助診療和基因分析四個細分領域。其中,國外藉助先進的藥品研發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更早起步,以AI藥物研發為主,我國則藉助海量大數據優勢,以AI醫學影像為主。本文將針對這四個主要領域分別進行探討。
  • 「四大功能」在上海高質量發展中加快形成
    李政道研究所、腦與類腦研究中心、量子科學中心、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期智研究院、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樹圖區塊鏈研究院、朱光亞戰略研究院等數十家代表世界科技前沿領域發展方向的新型研發機構已啟動建設和加快發展,各類國家級、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基地布局正不斷優化。
  • 上海科技期刊「破圈」後的未來之路
    從覆蓋的學科領域來看,目前上海科技期刊尚無法完全滿足優勢學科和重點產業發展的需求。作為上海科技期刊學會理事長,李黨生對此有著清晰的認識:上海現有期刊630多種,約佔全國6.3%,其中科技期刊近350種。當前上海科技期刊在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領域實力較強,基本處於國內領跑地位,有些已達到世界一流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