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技術頻現生命科學領域,人工智慧及其解決方案是核心價值

2020-11-29 第一財經

近年來,前沿生物技術的爆發式應用,在人類生命科學領域湧現出諸多革命性突破;尤其是其與人工智慧的結合下的解決方案,受到業內人士的普遍關注。

「前沿創新在全球範圍內頻頻發生,一方面來自於利益驅動,一方面來自於政策支持、專利保護,且市場需要有一定的承受能力。」紐西蘭皇家科學院院士、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精準醫學與公共健康中心執行主任Peter L LOBIE 在6月10日舉辦的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上說,而當前來看,創新與人工智慧結合的潛力不可估量。

作為一家從事手術機器人研發的瑞士公司,AOT創始人Alfredo BRUNO表示,藉助人工智慧,通過醫用機器人的方式可以降低手術成本,並且加強了醫生的學習和培訓,這些都具有長遠價值。

據悉,該公司已與國內首家手術機器人公司天智航合作開發了CARLO(冷消融機器人引導式雷射切骨術)產品,並預計將通過海外併購的方式進入美國市場;這意味著搭載了人工智慧的醫療器械,能夠在更開放的經濟環境和市場需求中完善發展模式。

「儘管醫藥器械研發的時間要比藥物來得短,但以雷射刀為例,其在進行人體組織切割手術時也會有燒傷組織的風險;而如今,AOT公司的雷射骨刀可以使得手術在毫米級水準上進行,而手術中納米秒級的速度可以將腫瘤細胞實時成像,並讓醫生清晰地看到,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飛躍。」 Alfredo BRUNO補充。

醫療人士認為,人工智慧突破了手術治療的方式。「以腹腔鏡檢查及手術為例,儘管該領域智慧機器人設備價格非常昂貴,但是它也有相當大的好處。」日本紅十字會醫院院長幕內雅敏說,「比如說男性的前列腺就隱藏在恥骨的後面,通過類似的腹腔鏡設備可以看得更清楚,也能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人工智慧如何推動傳統保健領域?微娃營養CEO、IMD瑞士國際商學院校友會顧問委員會全球副主席徐琳表示,目前國內對保健品的定義已經轉向為「功能性食品」,通過與食療的概念進行結合將會有巨大的市場機會。而人工智慧的介入,可以分析出人體體內的細菌水平,並針對性地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

「人工智慧就像你的健康顧問,你不需要去何一個真人對話,一個專屬於你的機器人就能提供健康建議;此類輕應用的前景非常廣闊。」徐琳補充。

醫療可及性的問題也將進一步緩解。作為世界上最小的醫療器械之一,國Mira公司的產品可以讓用戶在家中就能測試荷爾蒙水平,該產品也同時得到了美國FDC與EDC的專業許可。其聯合創始人及執行長Sylvia KANG認為,產品可以在人工智慧應用下向農村鋪展。她表示,在往常農村地區所能獲得的醫療服務非常有限,醫生需要一些支持來進行診斷與決策,避免抗生素的濫用。

人工智慧在醫學基礎研究也已有了應用。 「比如,科學家們正在通過大數據、計算機輔助手段來測算酶在怎樣的情況下能阻斷其功能,這對藥物設計起到很好的幫助。」 瑞典皇家科學院青年院士吳耀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學科交叉是一種不間斷的、相輔相成的行為。」

縱觀前沿創新在各領域的深度融入,DGG數字健康集團的CEO Bernd Altpeter也給出幾點建議。「第一步,我們要關注經濟環境、健康環境是否是對創新友好,以及是否願意投資創新領域(比如美國比歐洲市場更具靈活性); 第二步,要觀察市場中針對醫療創新技術的基礎設施是否已經建成,沒有的話則需要改變他們的想法;第三步,就是要和投資人交流,看看他們是否願意為此付費。」他表示。

相關焦點

  • 探索前沿腦科學 盛趣遊戲布局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前沿領域
    近年來,腦科學、腦機接口和融合智能等前沿科學已成為多國未來發展的重點,人工智慧是引領下一代戰略性技術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8月20日,浙江大學與盛趣遊戲共建的「傳奇創新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 ...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等前沿重點領域,著眼長遠系統謀劃...
    【白春禮:要在集成電路等前沿重點領域系統謀劃重大項目布局】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中科院院士白春禮11月25日在「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上表示,下一步要按照有關要求,準確把握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的重點任務,更好支撐科技實現自立自強。在白春禮看來,要針對當前的「卡脖子」問題,通過採取「揭榜掛帥」等方式,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制約。
  • 叢斌院士:生命科學領域需揭示三大基本科學問題
    對人的生命活動本質規律的揭示應該是現代科學技術交叉融合的主攻方向。就生命科學領域而言,需要揭示三大基本科學問題:解析組成生命體的微觀結構,探索結構之間的關聯關係,揭示結構及其功能的時相性變化規律。,獲取海量的生命活動數據知識,並轉化為數學模型,模擬、復現或再現相關生命活動過程,系統解密生命活動的本質。
  • 叢斌院士:生命科學領域需揭示三大基本科學問題
    對人的生命活動本質規律的揭示應該是現代科學技術交叉融合的主攻方向。就生命科學領域而言,需要揭示三大基本科學問題:解析組成生命體的微觀結構,探索結構之間的關聯關係,揭示結構及其功能的時相性變化規律。復現或再現相關生命活動過程,系統解密生命活動的本質。
  • 2020金融科技領域最具商業合作價值企業盤點
    17年大數據、人工智慧、金融科技領域管理經驗,持續創業者。曾在企業軟體公司Oracle大中國區數據挖掘與商業智能軟體部門就職;負責ESS大中華區兼亞太區技術解決方案;加入全球最大的IT解決方案提供商IBM,負責商業智能、數據挖掘及智能分析方案;擔任天涯網絡決策支持及數據挖掘部門負責人;百分點科技合伙人與首席數據官。2014年3月,正式創立百融雲創。
  • 數學科學學院舉辦「數學及其交叉科學研討會」,探討數學與人工智慧...
    數學科學學院舉辦「數學及其交叉科學研討會」,探討數學與人工智慧及其他應用學科的交叉融合 來源:數學科學學院   時間:2020-11-19
  • 中國發布信息技術十大前沿熱點
    中國錯過了許多工業革命,幸運的是,目前以網際網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技術為首的工業革命浪潮深入參與,甚至在行動支付和共享旅行等地方領域也是如此 因此,可以說中國十大信息技術前沿熱點,也幾乎是世界十大信息技術前沿熱點 在2019年在哈爾濱召開的中國科協年會上,年會信息技術論壇發布了自動駕駛
  • 瞄準人工智慧生物育種等前沿領域
    【瞄準人工智慧生物育種等前沿領域】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建議指出,加強基礎研究、注重原始創新,優化學科布局和研發布局,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完善共性基礎技術供給體系。瞄準人工智慧、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五部委:對關鍵核心技術的重大科學問題給予支持,集成電路在列
    集微網消息(文/holly),據科技部網站消息,科技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和自然科學基金委印發了《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以上簡稱《方案》)的通知,目的是切實解決我國基礎研究缺少「從0到1」原創性成果的問題,充分發揮基礎研究對科技創新的源頭供給和引領作用。《方案》指出,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對關鍵核心技術中的重大科學問題給予長期支持。
  • 合成生物學領域前沿技術
    中國科協與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清潔能源學會聯合體、信息科技學會聯合體、智能製造學會聯合體聯合,通過長期的跟蹤研究,把握世界科技前沿動態,並定期以「中國科協創新智庫產品」發布報告。本文主要介紹合成生物學領域近五年國際上的新理論、新原理、新觀點、新方法、新成果、新技術,為科技管理人員了解國內外生命科學的前沿技術及發展趨勢提供決策諮詢,也為研究與開發人員提供綜合的參考信息。
  • 正式進軍生命科學領域,李彥宏用百圖生科讓情懷變為現實
    可以說隨著人工智慧深度融入生物製藥研發全周期中,憑藉其強大的學習力、智能預測及可複製可追溯等特點,將有效改善生物醫藥行業一直存在的「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行業痛點,在多方面促使生物製藥由勞動力密集型向智能技術型轉變。 這是人工智慧技術與生物科技領域相結合產生的奇妙化學反應,也是百圖生科進軍生命科學領域的驅動力量所在。
  • 腦科學領域引領世界科學的十大前沿科學問題發布
    打開APP 腦科學領域引領世界科學的十大前沿科學問題發布 發表於 2018-06-03 09:22:14 他表示,在國際腦科學飛速發展,各國紛紛啟動大型腦研究計劃之際,本次研討會邀請到了國內外頂尖腦科學專家,就腦科學、腦疾病、人工智慧、腦機融合等重大科學問題進行深入交流和學術研討,具有重大意義,必將有效推進我國腦科學領域的創新發展。 研討會上,腦科學領域引領世界科學的十大前沿科學問題發布: 1.
  • 人工智慧核心核心技術及應用場景
    導讀:我國《人工智慧標準化白皮書(2018年)》中也給出了人工智慧的定義:「人工智慧是利用數字計算機或者由數字計算機控制的機器,模擬、延伸和擴展人類的智能,感知環境、獲取知識並使用知識獲得最佳結果的理論、方法、技術和應用系統。」人工智慧的核心思想在於構造智能的人工系統。人工智慧是一項知識工程,利用機器模仿人類完成一系列的動作。
  • 華為首發全生命周期知識計算解決方案,讓鋼企一年省2000萬
    這對人工智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鈸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提到,深度學習面臨著許多瓶頸,我們即將要進入「第三代人工智慧」時代。第二代人工智慧主要以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為基礎,但它是一種通用工具,不需要領域知識,使用的技術門檻較低,並且在理解環境、AI 安全和推理決策方面會出現不安全、不可靠、不可解釋的情況。
  • 人工智慧?量子計算?沈向洋王海峰等大咖最關心哪些前沿技術
    近日,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雙聘教授沈向洋、阿里集團CTO程立、百度CTO王海峰和搜狗CEO王小川在2020中國計算機大會上分享各自最為關注的前沿技術。人工智慧依舊是這些技術大咖們提及的高頻詞。程立表示關注人工智慧的下一步發展,王海峰思考深度學習的局限和可突破之處,王小川期待醫療診斷和人工智慧的結合,沈向洋則希望探索人工智慧和神經科學領域。
  • 華人運通與復旦大學將在類腦人工智慧及大數據分析領域開展研究
    日前,華人運通宣布將與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大數據研究院開展合作,就人工智慧在自動駕駛、智能識別分析領域的底層算法和海量實驗數據分析開展聯合研究。與此同時,世界類腦人工智慧及大數據領域的三位頂尖科學家也宣布加盟華人運通國際科學技術委員會。
  • 跟隨科學探索者,追逐前沿科學創新之光
    本次活動由格致論道講壇與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聯合主辦,邀請到了七位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青年獎獲得者作為演講嘉賓,七位科學家分別從生命科學、納米摩擦、生物分子、金屬鍛造、工程地質、數學猜想、雜交培育出發,為在場觀眾帶來了一場前沿科學盛宴。
  • 院士說丨戴瓊海院士:搭建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的橋梁
    來源:探臻科技評論人工智慧作為21世紀最具有影響力的技術,正在包括諸如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諸多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腦科學被譽為「人類科學最後的前沿」,認識腦的奧秘是對人類的終極挑戰。
  • 用生物計算技術打造生命科學平臺,李彥宏牽頭創立「百圖生科」
    為了解決生命科學領域的這些嶄新需求,9月25日,「百圖生科」正式成立,希望在急劇增長的生物數據時代,能為行業提供更好的生物地圖,幫助藥廠找到化合物,幫助醫生找到生物標誌物,幫助科研人員找到各種生物數據背後的意義。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將作為牽頭髮起人,親自出任公司董事長,BV百度風投CEO劉維將作為聯合創始人,擔任公司CEO。
  • 人工智慧與生命科學:AI在醫療健康十大領域應用前景
    Affectiva公司的一項技術通過手機或電腦攝像頭實時分析人的情緒。  人工智慧也可用於識別疾病風險和降低風險的措施。為個體設計個性化的健康管理計劃,通過個人健康檔案數據分析建立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例如,風險預測分析公司Lumiata的核心產品風險矩陣(RiskMatrix)能夠為個體繪製患病風險隨時間變化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