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專家: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緣於溫室效應
在生物演化的「長河」中,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曾造成95% 的海洋生物和75%的陸地生物物種滅絕。對這一「大滅絕」事件,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專家通過大量研究發現,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由溫室效應引發,其滅絕速度遠超早前認識。該研究成果,已於近期被刊登在國際上著名的自然科學綜合期刊——美國的《科學》雜誌。
-
二疊紀末大滅絕 破解2.5億年前的「謀殺案」
原標題:破解2.5億年前的「謀殺案」 在生物演化的「長河」中,曾經出現過一次「大滅絕」事件,幾乎造成了地球生物界回到原始狀態,這就是著名的「二疊紀末生命大滅絕」。但究竟是什麼造成了這次大滅絕呢?
-
南京古生物所等在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事件研究中獲進展
在古生代和中生代轉折期,地球上發生了顯生宙規模最大的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事件。在6萬年的時間裡,約81%的海洋生物徹底消失,破壞了存在了2億年的海洋生態系統。該時期,古海洋環境發生了包括海水升溫、酸化、缺氧或硫化、大規模海退以及洋流循環受阻等一系列變化,這些變化均是導致二疊紀末海洋生物大滅絕的可能因素;這些因素彼此之間又具有一定的內在關聯性。與其他常用來探討古環境背景的鈾、硫、鐵等元素相比,鎂在海洋中具有更高的含量;海洋中鎂元素循環常與碳-氧循環過程相伴,因而,其與一系列重大海陸變遷及生命過程相關。
-
中國科大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二疊紀末生命大滅絕原因
什麼原因導致了二疊紀末生命大滅絕?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沈延安教授課題組通過對加拿大和日本深海沉積物的同位素研究,發現深海富含硫化氫海水與淺海富含氧氣海水的震蕩混合而形成的硫化海水間歇性上湧,是造成大規模生命滅絕和隨後生命遲緩復甦的主導因素。 距今約2.52億年的二疊紀末生命大滅絕,造成海洋中超過80%的生物物種消亡。大滅絕事件之後,生態系統完全恢復持續了約500萬年。
-
差點毀滅地球的二疊紀末大滅絕持續了多久,為什麼來得如此致命?
二疊紀-三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在2.52億年前,這次事件標誌著古生代結束,中生代開始。這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滅絕事件,導致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所有生物家族中約57%的科和83%的屬永遠消失了。
-
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後,湖泊復甦需要多久?1000 萬年!
2.52 億年前,地球上到處都是濃烈的臭雞蛋味,嚴重的生態危機讓地球上 80% 的海洋生物和 75%的陸地生物滅絕 ……失去生機的地球,了無生氣的湖泊,是如何復甦的?用了多長時間?答案是:1000 萬年。
-
2.52億年前二疊紀末植物大滅絕事件有新說
【來源:科技日報】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趙漢斌)記者日前從雲南大學了解到,該校植物古生態團隊在二疊紀末生物大絕滅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提出不同緯度植物地理區系對大滅絕事件或存在不同響應,因此不能以單一機制解釋這一事件對全球生態系統的影響
-
每日郵報:二疊紀大滅絕僅用了6萬年
參考消息網2月13日報導 科學家透露,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生物滅絕發生於短短的6萬年之內。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2月11日報導,2.52億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導致地球上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生物消失——包括已知地球上存在的最大昆蟲。不過,研究人員承認,他們對滅絕成因依然困惑。
-
天崩地裂臭氣瀰漫 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事件(圖)
火山不斷噴發,氣候乾燥炎熱,海水下降,臭氣瀰漫,在2.52億年前的二疊紀末,地球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二疊紀的植物模擬圖 前不久,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的「中國的樂平統和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項目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二疊紀生物大滅絕「罪魁禍首」或是細菌
它是一種單細胞生物,很早就存在於海洋中,至今仍生活在油井、垃圾堆以及牛等動物的內臟裡。 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說,二疊紀末期,西伯利亞地區的火山大規模噴發,令海洋中的鎳大量積累,為甲烷八疊球菌的繁殖提供了豐富養料。於是,這種細菌數量猛增。它分解海洋沉積物中的有機碳,產生大量沼氣。 沼氣增多不但讓氣溫迅速攀升,還令海水變酸,讓動植物失去適合生存的環境,由此引發大滅絕。
-
生物大滅絕之五——奧陶紀末生物滅絕,生態創傷較弱
奧陶紀末生物滅絕率較高, 生態創傷則較弱 作為奧陶系赫南特階底界全球層型所在地, 華南擁有穿越奧陶紀末大滅絕完整的生物 地層序列和近岸到遠岸的沉積相帶, 相關成果基本 上反映了這個事件的過程與實質, 頗具全球意義。
-
生物大滅絕之二——三疊紀末大滅絕研究的關鍵問題是什麼?
三疊紀末的大滅絕在五大事件中所留存的謎團最多。重創雙殼類儘管它重創了菊石、雙殼類、腹足類和脊椎動物等, 並使二疊紀末大滅絕倖存下來的古生代動物群殘餘分子(如牙形類和腕足動物石燕類二疊紀倖存者消亡(石燕)這次滅絕是有選擇性的, 那些適合於近岸、低緯度和生物礁內的底棲生物比其他生物更易滅絕
-
今日科技話題:公裡級高維量子糾纏分發、油氣、二疊紀末植物大滅絕...
中國海油介紹,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萊州灣北部地區歷經40餘年多輪勘探,效果均不理想,所發現儲量規模小、分布不集中,無法建立有效產能。 ——《科技日報》 3 2.52億年前二疊紀末植物大滅絕事件有新說 雲南大學植物古生態團隊在二疊紀末生物大絕滅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提出不同緯度植物地理區系對大滅絕事件或存在不同響應,因此不能以單一機制解釋這一事件對全球生態系統的影響
-
美國科學家:細菌致二疊紀九成生物大滅絕
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地球上發生過一次最大規模的物種滅絕,科學家此前曾提出火山噴發、氣候變化、隕石撞擊等多種理論探索「大滅絕」的原因,但均未盡人意。 細菌猛增產生大量沼氣 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多樣性總體變化曲線,紅色箭頭是最慘烈的二疊紀—三疊紀之交的大滅絕。 這種細菌名為「甲烷八疊球菌」。它是一種單細胞生物,很早就存在於海洋中,至今仍生活在油井、垃圾堆以及牛等動物的內臟裡。
-
中國科大在應用鋰同位素研究二疊紀末生命滅絕事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在應用鋰同位素研究二疊紀末生命滅絕事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和中國科學院殼幔物質與環境重點實驗室肖益林教授團隊和沈延安教授團隊在二疊紀末生命大滅絕事件的過程和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二疊紀生命滅絕關鍵因素證據找到
2018/3/28 科技日報合肥3月27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肖益林教授團隊和沈延安教授團隊,在二疊紀末生命大滅絕事件的過程和機制研究中,首次系統測定了全球二疊—三疊界線的「金釘子」剖面——中國浙江煤山剖面的鋰同位素組成,並通過動態模型計算,重建了這一重大地質歷史時期海水的鋰同位素組成及其變化趨勢。
-
中科大教授:大陸風化或是二疊紀大滅絕事件主因
大公網3月27日訊(記者 趙臣)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肖益林教授團隊和沈延安教授團隊,在二疊紀末生命大滅絕事件的過程和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首次系統測定了全球二疊至三疊界線的「金釘子」剖面——中國浙江煤山剖面的鋰同位素組成,並通過動態模型計算,
-
二疊紀末期生物大滅絕後,湖泊生態系統需要一千萬年才能恢復
圖片: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二疊紀末的大滅絕(EPME)發生在大約在2.52億年前,造成了嚴重的海洋和陸地生態系統危機,大約75%的陸地生物物種消失了。陸地生態系統恢復需要多長時間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NIGPAS)的王博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二疊紀末大滅絕後,湖泊和形成泥炭的森林生態系統可能需要長達1000萬年的時間才能恢復。結果於3月30日發表在《地質學》上。
-
二疊紀生物大滅絕幾乎是瞬間完成的 是什麼原因來得如此致命?
可從沒有科學家說過二疊紀生物大滅絕是瞬間完成。生物滅絕都需要經歷一段比較長的時期,就像現在的一些動物滅絕一樣,至少也得個百十年時間吧。二疊紀生物大滅絕是現代科學家根據化石,地質地層中化學物質的變化等因素確定的,導致了二疊紀生物大滅絕,是地球歷史上6次生物大滅絕最嚴重的一次,超過90%的生物滅絕,使得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有了在陸地稱王稱霸的機會。
-
每年滅絕3萬物種 地球生物正面臨新一輪大滅絕?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沈樹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說,參加「第16屆國際石炭紀—二疊紀地質大會」的中外科學家們,以石炭紀—二疊紀生物與環境協同演化為主題,圍繞著石炭紀—二疊紀生物群與氣候變化、同位素地球化學和地質生物學、旋迴地層學、高解析度綜合生物地層學、二疊紀末大滅絕及其環境背景、「金釘子」與全球對比、地球時間系統等展開了廣泛的研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