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滅絕3萬物種 地球生物正面臨新一輪大滅絕?

2020-11-23 中國新聞網

  日前,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主辦的「第16屆國際石炭紀—二疊紀地質大會」在南京成功舉行。來自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及我國石炭紀—二疊紀研究領域最活躍的科學家共150餘人出席了本次會議。1987年,第11屆國際石炭紀—二疊紀大會在北京首次召開。20年後,國際石炭紀—二疊紀地質大會在中國的再次召開,充分展示了我國豐富的地質古生物資源和我國石炭紀和二疊紀研究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石炭紀—二疊紀

  是地質歷史中最為關鍵的時期

  石炭紀和二疊紀是古生代的最後兩個紀,代表從距今3.54億年至距今2.52億年的歷史階段。石炭紀—二疊紀的巖石圈、水圈、大氣圈和生物圈的演化都處於一個非常關鍵的演化階段。地質歷史上貫通南北極的泛大陸就是在這一時期由於大規模的板塊活動而形成的;石炭紀—二疊紀早期還發生了最大規模的冰川事件;石炭紀也是地球歷史中最大規模的碳埋藏時期,世界各地目前開採的大量煤炭資源就是在那個時期形成的。

  石炭紀—二疊紀曾是一個生機盎然的世界,生物物種相當繁盛,生物多樣性超過了以前的任何時候,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穩定繁榮,在當時的森林中甚至出現過翅膀長達兩米的蜻蜓。海洋生物在這一時期也十分繁盛。但是在二疊紀末發生了地質歷史時期中最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沈樹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說,參加「第16屆國際石炭紀—二疊紀地質大會」的中外科學家們,以石炭紀—二疊紀生物與環境協同演化為主題,圍繞著石炭紀—二疊紀生物群與氣候變化、同位素地球化學和地質生物學、旋迴地層學、高解析度綜合生物地層學、二疊紀末大滅絕及其環境背景、「金釘子」與全球對比、地球時間系統等展開了廣泛的研討交流。

  我國近年來開展的二疊紀末大滅絕在海陸相地層記錄中所反映的模式、石炭紀—二疊紀植物群與古氣候演變、石炭紀—二疊紀的「金釘子」和高解析度地層對比、定量古生物學和地層學研究等受到國內外專家的關注。由已故金玉玕院士領導的國際工作組建立了以中國樂平統為代表的國際標準,把二疊紀最上部的兩個「金釘子」分別釘在了浙江長興煤山和廣西來賓蓬萊灘剖面,圍繞著浙江煤山剖面的二疊紀末大滅絕研究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

  由於石炭紀—二疊紀研究的重要性和近年來取得的成就,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晚古生代小組形成了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資助的優秀創新群體,群體中多位成員成為國際石炭紀和二疊紀地層分會的選舉委員,在國際石炭紀—二疊紀的相關研究中發揮了實質性的作用。

  超級大滅絕

  生物滅絕是指生物類群無力適應環境變化而繼續生存,是生命史上層出不窮的自然事件,由於種間競爭、自然選擇而導致的滅絕,為常規速率的滅絕。但有些時期大量生物類群在短時間內消亡,而且波及全球,造成突然集群滅絕的現象,被古生物學家稱為生物大滅絕。自寒武紀生物大爆發以來共發生過5次大滅絕,其中發生在古、中生代之交的,即二疊紀末的生物大滅絕規模最大,對生物發展的影響也最為深刻。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金玉玕院士曾撰文指出:「這是一次超級大滅絕,海洋生物的種類降低到原來的十分之一以下,生態系統也徹底得到更新,成為古生代和中生代的界石,其他各次的滅絕都遠不及這次大滅絕,也沒有使生物演化進程產生如此重大的轉折。」

  長期以來,恐龍滅絕之謎一直令人津津樂道,其實從18世紀後期至今,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們不僅研究了恐龍滅絕的真實過程,也研究了先於或後於恐龍滅絕的其他滅絕事件。恐龍滅絕雖然給生物界的演變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但比起那些生活在石炭紀—二疊紀的生物來說,恐龍的滅絕事件還不是最「悲慘」的。

  「地質歷史時期最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就發生在二疊紀末期,有統計顯示,地球上90%以上的海洋生物物種和75%左右的陸地生物物種在這一時期全部都滅絕了。」沈樹忠說。

  到了二疊紀末,四射珊瑚、蜓、鈣質海綿、腕足類、三葉蟲等固著海底、被動攝食的門類相繼消亡或大量消減,生物礁生態系統全面崩潰、碳埋藏全面停止。在陸生生物中,石炭紀—二疊紀植物群以蕨類為主,在濱海沼澤地帶形成森林,但至二疊紀末快速消亡,被矮小的裸子植物代替。四足類的脊椎動物在晚石炭世出現,二疊紀迅速發展成為最有代表性的陸生動物,在晚二疊世曾出現身長達5~6米的、像哺乳類的爬行類動物——獸孔類。但至二疊紀末,63%的四足類的科迅速滅絕。

  滅絕之謎

  從目前科學家們掌握的資料來看,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發生的,那麼是什麼力量摧毀了二疊紀繁盛的生物種群呢?

  目前對生物大滅絕的原因有多種不同的解釋,還沒有一個公認的一致說法。一種比較普遍認同的觀點認為可能與二疊紀晚期頻繁的火山噴發有關。地質研究證據顯示,二疊紀末發生過大規模火山爆發,當時地球表面有多處火山爆發,包括西伯利亞和我國的華南地區等。火山爆發產生大量有毒氣體,同時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導致溫室效應,而致使動植物滅亡。

  也有研究發現,在生物大滅絕地層中含有很豐富的含硫礦物,推測火山爆發釋放出大量的硫化氫氣體,之後形成酸雨,汙染了古海洋,致使大量的海洋生物滅絕。另外,也有人認為二疊紀末存在有類似於白堊紀末的天體撞擊事件,撞擊地點可能位於西澳地區,造成大量生物瞬間死亡,但此類推論尚缺乏足夠的證據。

  目前,科學家們對這個重要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機制、當時的環境、整個過程延續的時間等並不十分清楚,各種說法一直以來都未有充分證據證明,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的原因還是個謎。美國著名的科學家道格拉斯·艾爾文把二疊紀末大滅絕形容成「東方快車上的謀殺案」,認為是有很多種不同的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事件。

  人類正在見證新一輪生物大滅絕?

  已有研究顯示:生物大滅絕無一例外是由全球環境嚴重惡化引起的。近幾十年來,由於人類活動加劇了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瀕臨滅絕和已經滅絕的物種不斷增多,給全球生物多樣性帶來了嚴重的後果,也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存。這使人們不得不產生這樣的疑問,地球生物正面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嗎?

  最近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文章稱,50年後,100多萬種陸地生物將從地球上消失。國際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發表的《2004年全球物種調查》顯示:全球有超過15000種地球物種瀕臨滅絕,滅絕速度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科學家發現,人類活動造成的物種滅絕比自然滅絕的速度高1000倍,平均每小時就有一個物種滅絕。

  據保守估計,當今地球上每年滅絕約3萬個物種,這種滅絕速率比史前正常狀態(每年滅絕約3個物種)快了近萬倍,遠遠超過史前任何一次大滅絕事件。按史前五大滅絕強度和規模,有學者認為當今生物界已進入了「第六次大滅絕」時期,甚至認為現代人類才真正遭遇到生物大滅絕的過程。生物與環境協調發展問題不僅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也成為各國科學家研究的熱點。

  從石炭紀到二疊紀,無論是生物的演化和當時氣候條件等等,都處在一個比較穩定的階段,但是到了二疊紀晚期的時候,環境開始急劇惡化。這種突然巨變的機制是什麼?現在科學界還不清楚。有科學家提出,地球現在的生態環境和氣候系統,如生物多樣性急劇減少、頻繁酸雨、整體環境的惡化、溫室效應等等,都與二疊紀末期的環境狀況有一定的可比性,這需要引起我們人類的高度重視。

  地球自從有了生命,生物與環境就成為一對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共同體。地球環境創造了生命,生命發展促進了環境變化。地質時期的一些重大生命轉折都直接與重大全球變化相關聯,而且重大全球變化時期是生物與環境關係顯現最為明確的時期。種種跡象表明,當今地球正面臨一次新的轉折,地球環境惡化、生物多樣性劇減,正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對生物大滅絕的研究不僅在於探索大滅絕的模式,更重要的是出於對我們自身的關愛。人類正在見證一次新的生物大滅絕嗎?(作者:潘鋒)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研究稱世界正面臨新一輪生物大滅絕
    感謝減肥藥排行榜的投遞新聞來源:國際在線據澳大利亞新聞網9月3日消息,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
  • 100萬物種瀕臨滅絕,保護生物多樣性刻不容緩
    每年的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
  • 科學家:五十萬種昆蟲面臨滅絕
    飛行、爬行、挖洞、跳躍和在水面上行走的臭蟲的消失是大規模滅絕事件的一部分科學家在「警告人類」中說,地球上面臨滅絕動植物中有50萬種是昆蟲,它們的消失可能對人類造成災難性的影響。大滅絕在過去的五億年中發生了六次。最後一次大滅絕發生在6600萬年前,當時一塊錯誤的太空巖石消滅了陸地上的恐龍和大多數其他生命形式。這次我們要怪誰卡多佐對法新社說:「人類活動幾乎是所有昆蟲種群減少和滅絕的原因。」
  • BBC《滅絕的真相》,100萬物種瀕臨滅絕!
    其中《滅絕的真相》一集最受矚目,觀眾將在大衛·愛登堡爵士的帶領下,深入了解地球上脆弱的群體與物種面臨的險境。60 分鐘的探索旅程中,觀眾將見識史無前例的野生動物滅絕速度。並認識到工業和人為因素如何導致滅絕的悲劇發生,如果不採取積極行動將要導致的嚴重後果。
  • 還未戰勝新冠疫情,人類又面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然而,疫情還沒結束,人類卻可能正面臨另外一場千萬年一遇的大危機。周一,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近幾十年來,物種滅絕的速度在加快,並且已經大大超過了我們的預期。該論文作者之一,來自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生態學教授Gerardo Ceballos Gonzalez表示,在2001年至2014年間,大約有173個物種滅絕了。
  • 地球正經歷第六次「大滅絕」?為給高等生物讓路,人類已停止進化
    第2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泥盆紀晚期的時候,這次生物大滅絕的原因可能是源於全球氣候的惡劣變化,據說地球的這一時期氣候波動很大,尤其是海平面的高度發生劇烈變化,全球二氧化碳濃度下降,出現了一段低氧期。這是因為植物大範圍的佔領陸地,從而導致熱帶海洋的海底無脊椎動物的生存困難,大約有75%的物種因此滅絕。
  • 地球正面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人類已停止進化?高級物種能否誕生
    在生態環境當中,生物無論處在什麼樣的地位,都逃不過劫難,大約每6200萬年就滅絕一次,生物滅絕也已經循環了5次,地球也正在面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第一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4.4億年前奧陶紀末期。
  • 修正,科學家:地球進入第六次大滅絕時代,人類如今正面臨什麼?
    地球進入第六次大滅絕時代我們都知道,在地球的歷史上,科學已經記錄了五次的生物大滅絕過程,其中每次帶來的影響都非常的巨大。第一次、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總計導致大約85%的物種絕滅。第二次、3.65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海洋生物受到重創,遭受滅頂之災。第三次、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總計導致超過96%的地球生物滅絕。
  • 人類要滅絕?研究稱地球正進入第六輪物種大滅絕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研究人員19日警告,過去一個世紀裡,受人為活動影響,地球上脊椎動物的滅絕速度比先前加快了100多倍,這表明地球可能正在進入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時期,而人類如果不採取措施遏制這種情況,或許將成為早起受害者之一。
  • 人類開啟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每年50種動物瀕臨滅絕
    「很多人否認物種大滅絕的發生,但即便以最保守的數據來估計,我們的結果也證實了,物種大滅絕的的確確正在發生。」史丹福大學保護生物學中心主任保羅·埃爾利希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從1968年出版《人口大爆炸》一書以來,埃爾利希已經成為了人口學和生物學界家喻戶曉的名字。他說,這一次物種大滅絕和前幾次不同的是,人類既是始作俑者,也是受害者,同時也有可能是,力挽狂瀾者。
  • 科學家:五十萬種昆蟲面臨滅絕
    中說,地球上面臨滅絕的100萬種動植物物種中有一半是昆蟲,它們的消失可能對人類造成災難性的影響。其中只有五分之一被識別並命名生物多樣性「熱點」早前的研究發現,僅在美國,這些「生態系統服務」每年就價值570億美元(520億歐元)。根據聯合國生物多樣性科學小組(IPBES)的數據,在全球範圍內,需要昆蟲授粉的作物每年的經濟價值至少為235-577億美元。許多動物依靠豐富的昆蟲生存。
  • 地球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已經開始了嗎?
    如果現在地球真的進入了新一輪的生物大滅絕中,那麼造成這一切的可能跟前面五次生物大滅絕有很大的不同。珊瑚對環境特別敏感,受人類的幹擾以及全球變暖,海洋酸化的影響,珊瑚將會在未來幾十年,或者幾個世界,將會有超過30%-50%的珊瑚品種滅絕。珊瑚的滅絕像是給人類的警鐘,提醒著我們除了珊瑚之外,地球其他生物也將面臨著生存考驗,其中就包括靈長類。據科學家估計,如果人類對現有環境不加保護的話,在接下來幾個世紀甚至幾千年內,將會有75%的生物面臨滅絕。
  • 史上最嚴重的生物大滅絕,90%生物滅絕,恐龍藉機才能統治地球
    自從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開始,地球就迎來了生命的春天,無數的生物形成了複雜而又繁榮的生物圈。在這5.4億年左右的時間裡,地球生命也曾經面臨過嚴冬,那就是5次生物大滅絕事件。雖說適者生存,生物的滅絕和更替本就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但是這5次生物大滅絕的規模實在太大,遠遠超出了自然界生物輪換的速度和法則,它們是受到了外界環境的劇變,才被迫退出了歷史舞臺。
  • 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是什麼,地球是否正處於第六次大滅絕當中?
    地球上最早的生物誕生於30億年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在5.4億年前左右,然後接下來的5億多年間,發生過幾十次生物滅絕事件,其中有五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第二次生物大滅絕又稱泥盆紀大滅絕,發生在3.77億年前,大約72%的生物滅種;泥盆紀是脊椎動物發展的高峰期,魚類成為了海洋中的霸主,比如鄧氏魚身長可達10米,屬於當時海洋中的頂級獵食者。
  • 生物滅絕遠超新物種的產生,人類正處在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中嗎?
    一個舊物種的消失和一個新物種的出現,是大自然中的正常現象,如果很長一段時間內物種消失的速度遠大於新物種出現的速度,就會造成地球物種的減少,我們稱之為生物大滅絕,有足夠證據表明,我們正處於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當中,生物滅絕速度是正常的一千倍,是前面五次大滅絕速度的一百倍。
  •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即將來臨,人類就是罪魁禍首!盤點前五次大滅絕
    自大爆炸以來,宇宙已經150億歲了,而我們今天賴以生存的地球,年齡也才46億歲,還不到宇宙的三分之一!而地球生物從出現到現在也僅僅是6億年,但是地球生物在這佔據不到地球三分之一的6億年裡,生物已經遭受過5次物種大滅絕了!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已經發生過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以及已經悄然臨近的第6次生物大滅絕!
  • 外電:人類活動導致世界面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參考消息網5月31日報導 據美聯社華盛頓5月29日電,一項新的研究稱,目前動植物物種的滅絕速度至少是人類在地球上出現之前的1000倍,而且世界正處於第六次大滅絕的邊緣。這項研究對過去及目前物種滅絕的速度進行了考察,發現過去的物種滅絕速度要比科學家們認為的慢一些。
  • 地球經歷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人類的行為讓第六次提前了?
    自大爆炸以來,宇宙已經150億歲了,而我們今天賴以生存的地球,年齡也才46億歲,還不到宇宙的三分之一!而地球生物從出現到現在也僅僅是6億年,但是地球生物在這佔據不到地球三分之一的6億年裡,生物已經遭受過5次物種大滅絕了!
  • 50萬種生靈面臨滅絕:後果無法想像
    2月10日,據外媒報導,芬蘭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生物學家一項新研究表示,地球上面臨滅絕的約100萬動植物種中有一半是昆蟲,這將對人類未來造成災難性影響。芬蘭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生物學家、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佩德羅·卡多索(Pedro Cardoso)說:「目前的昆蟲滅絕危機令人深感擔憂,然而,我們所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在之前的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中,不管是空中還是陸地或是水裡的昆蟲,都受到了毀滅性打擊。」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影響,物種滅絕速度比自然滅絕速度快了1000倍,地球正在進入第六次大滅絕時期。
  • 地球正經歷第七次物種大滅絕?
    主流觀點認為,地球目前正在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但發表在《歷史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地球過去可能還發生過另一起此類事件,只不過研究人員直到現在才發現。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10日報導,來自美國紐約大學的米歇爾·蘭皮諾和中國南京大學的沈樹忠(音譯)發表論文稱,目前我們正經歷的生物多樣性喪失應該被稱為「第七次」大滅絕。因為發生於約2.6億年前的「瓜德魯普統末期生物滅絕」事件的嚴重性此前一直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