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覆蓋有人造皮膚的手機保護套,可能會為手機等行動裝置增加全新的體驗。
最近,巴黎電信集團的研究人員Marc Teyssier就設計出了一款看起來就像人皮膚一般的手機殼,用戶可通過接觸這層「皮膚」來和手機交互,他將該技術命名為Skin-On Interfaces。
(Youtube視頻截圖)
他向新科學家透露說,該項目是與HCI索邦大學和CNRS的研究人員合作進行的,靈感始於Teyssier想要按捏他的手機的願望。
他想以逼真的「人體皮膚」(實際是一層矽膠)取代智慧型手機等裝置的硬邦邦而冰冷的非觸感體驗。該團隊利用該技術創建了兩個原型,分別是一個簡單的版本和一個非常逼真的版本。
對人造皮膚進行編程,可以檢測不同的手勢,例如撓癢、戳和捏,然後將它們與各種情感相關聯。例如,用戶可「輕點」一下「皮膚」來讓手機知道他想獲得關注,捏拉則表示心煩意亂,緊握則表示用戶生氣了,像撓痒痒一樣撓它——系統會直接在手機屏幕上顯示一個大笑的表情符號。通過在矽膠的表皮和皮下層之間楔入一層可拉伸的銅線,研究人員們把這些變成了一種可能,該銅線被模製成類似於人的皮膚那樣靈活有韌性,而用戶施加在皮膚上的壓力會改變系統的電荷。
(Youtube視頻截圖)
Teyssier在開發Skin-On Interfaces傳感器時遇到了挑戰,特別是在開發可伸縮的東西也能夠檢測觸摸的這點要求上。
Teyssier告訴Gizmodo,他在開始該項目時並未考慮到任何特定的應用程式,而是「提出了擬人化設備的可能未來。」 研究人員基於機器人領域人工皮膚的悠久歷史,最終認為「皮膚的交互特性,這對人機互動特別有用。」從本質上講,研究人員認為手機皮膚可以增加用戶的表現力。
「這個想法可能有點令人驚訝,但皮膚作為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東西,為什麼不用它來豐富我們每天都使用的設備呢?這個研究探索了人與機器的交集,我們已經看到在許多研究中試著用機器來作為增強人體的一部分,現在我們換個方向,試著讓我們每天都使用的設備變得更像我們,更像人類。」
Teyssier還是MobiLimb的研究人員,而MobiLimb是一種可以插入智慧型手機以使其跨過爬行某個表面的機器人手指。
除手機外殼外,該團隊還為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智能手錶等產品設計了一系列的「親膚(Skin-On)」原型,以演示Skin-On接口的功能。
根據有關該項目的已發表論文,下一步是使人造皮膚在毛髮、溫度刺激特徵、汗水、雞皮疙瘩等效果下更加逼真。這可能會使其他人在觸摸它們時感到更舒適或更逼真/恐怖,具體取決於你怎麼去感受體驗。
研究人員表示:「直白地說,我們的目標是進一步探索類人設備各種類型的擬人化。」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會在市面上見到越來越多這樣充滿人機互動體驗的物件。
智慧型手機越來越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一款有著情緒聯動與發洩的手機殼可能會是不少人的菜。你會選擇去體驗這樣一款產品嗎?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