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曾是戎裝在身的軍人,戰「疫」打響後,她們舍小家顧大家,重披戰甲、勇敢出徵,成為「最美逆行者」,是疫情防控中舉足輕重的「她」力量。
平日裡,她們是母親,是孩子最好的朋友;是妻子,是丈夫最暖的依靠;是女兒,是父母最大的驕傲。戰「疫」時,她們是巾幗勇士,鐵肩擔道義,柔情寫春秋,在各自崗位、各條戰線衝鋒陷陣,用女性特有的溫柔、細膩、耐心和包容,貢獻著「半邊天」的強大力量——她們是最美的「戰地玫瑰」。
李曉靜,1991年入伍,2012年退役,曾是海軍軍醫大學長徵醫院的護士長。17年前李曉靜就曾進駐過北京小湯山醫院參加抗擊「非典」的戰鬥,汶川地震時到前線參加醫療救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已經自主擇業脫下軍裝的她,第一時間寫下請戰書。她心急如焚,甚至都沒來得及等到單位回復,就在1月27日晚,帶領50名上海「娘子軍」護理隊馳援武漢,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若有戰、召必回」的錚錚誓言。
李曉靜說:「17年前,作為軍人的我義不容辭奔赴小湯山,17年後,脫下軍裝的我義無反顧再次出徵,只為那份初心!」
賈曉陽在部隊服役兩年後退伍,成為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呼吸科的護士。26歲的她在除夕夜看到昔日戰友出徵,當天就向醫院遞交請戰書,成為河南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奮戰江城的日子裡,她除了負責武漢市第四醫院隔離區的消毒工作,還擔負著一項特殊任務——對病逝的患者遺體進行消毒包裹,然後在袋子外面標明逝者信息——姓名、性別、年齡等等,這一切需要在30分鐘內完成......
社區是疫情防控的最前線,社區工作者擔負著大量細緻繁瑣的任務。在北京市海澱區,曾服役5年的退役軍人張雯,現在是一名社區工作者,也是一名軍嫂。從大年初一開始,她就參與到抗擊疫情之中,在社區每個樓門張貼防疫通知、做好返京人員排查回訪、電話聯繫常住居民了解近況、參與防控值勤檢查證件、為返京人員建立檔案,等等等等。
「95後」的王莉紅,現在是福建省漳州市六鰲鎮女民兵哨所所長。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她主動放棄休假、依令而動,迅速進入「戰鬥」狀態。上班時間,她為祖國守衛海防;下班時間,她為父老阻擋疫情,在民兵哨所和防控一線兩頭跑,測量體溫、入戶宣傳、排查登記、站崗放哨,樣樣都拿得起來,樣樣都很出色。她說,我是一名退役軍人,疫情就是我的集結號、動員令!她還在黨旗飄揚的防控一線上鄭重寫下入黨申請書,希望在關鍵時刻擔負更大的責任。
姜微是時代楷模、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姜開斌烈士的女兒,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2018年8月20日,為搶救國家重點試驗平臺,姜開斌不幸犧牲。為繼承父親遺志,姜微加入武陵女子民兵志願宣講隊。這是一個由退伍軍人、烈士子女、優秀軍嫂、基幹民兵、教師和大學生組織的先進集體,現有隊員30人。疫情發生後,姜微向全隊發出捐款捐物倡議,並帶頭捐款10000元,支援戰鬥在抗疫一線的基層工作人員。倡議發出後,姜微的手機就「炸」了,這個捐300元錢,那個支持50個口罩,僅兩天就籌得愛心捐款35922元。「哪裡需要,我們就支援哪裡。」姜微說,「醫護人員的故事讓我們落淚,一線工作人員的擔當讓我們敬佩,國家有難,我們必須盡己所能!」
……
卸紅裝,闖雷火,巾幗捨身危難赴;
衣白褂,破樓蘭,赤子切記平安還!
致敬,你是我們最美的女神!
致敬,你是天空最亮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