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率理論:宇宙的一切都已經被決定了嗎?

2020-12-06 火星科普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切都已被決定了,從宇宙,人類到蔬菜。我們都隨著一個遙遠的風笛手演奏的旋律而舞蹈。因此,我們經常遇到這個問題,「一切都是預先決定好的嗎?」我們已經再三思考了預先確定的事件順序的幾種可能性,結果得出了一些前景黯淡的結果。

當我們談論事件預先決定的概念時,我們實際上是在質疑我們自己的存在。有人會說,我們的存在是由於地球上的有利條件和基本的進化過程。但如果不是這樣呢?如果我們在這裡只是因為存在概率的一個基本性質呢。這也可以說是大概率理論。

每次我們抬頭仰望天空,都會想知道那裡有什麼?是誰創造了具有這些恆星的星系,創造了所有這些宇宙?接下來我們試著討論看看。

我們知道不止存在一個宇宙而是有很多宇宙。這些宇宙被固定在一個特定位置或在一個特定力的作用下持續運動,這個力來自於一些大質量天體,就像我們的太陽系(太陽和它的8個行星),這些宇宙環繞著它們存在。宇宙被認為有一個對稱的幾何形狀。我們將這些宇宙固定在位置上的中心質量的點稱為「GOD」。GOD實體平衡了所有的宇宙。

如果我們認為這些GOD宇宙是集中在一個無限緻密的點上的唯一能量,而且是穩定的,那麼這種輻射能的能量可以由史蒂芬玻爾茲曼定律給出,定律中的輻射能與絕對溫度的四次方成比例。

這個實體在所有可觀察到的現象中表現出最複雜和獨特的行為。它有大量的能量以dE/dt速率輻射,這個速率與np*成比例,且np*是可變的。這裡n表示負責產生能量的成對有效性的頻率,p*指的是為湮滅而存在的粒子配對數。

這種術語是用來理解所產生的能量的影響或無限性。產生能量的原因是電子對生成或湮滅效應。自此,這種成對將被稱為p和反p。現在我們知道了生產的來源但是我們不知道它的可用率或因素。

我們已經或大部分人接受了多元宇宙理論。能量的產量有一個速率,因此產生的能量無限密度的狀態下被進行分配來保持穩定,這是發射或輻射出能量的原因。這個能量輻射的值遠遠大於任何可想像的能量值。因此,儘管只有一部分輻射能量,我們也可以想像出這部分值有等於100個太陽的熱信號。這種能量分布必然有一個特定的頻率。相信當這些輻射能到達所有宇宙來啟動這些宇宙的所有系統時,我們就有了多元宇宙(這裡的系統指的是熱力學參考系)。

所有這些宇宙中都有能量的分布,因此,根據馬克斯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E=Nhf,其中N=0,1,2,3…,h為普朗克常數,f是輻射出的能量頻率,分布到這些宇宙的能量存在一個頻率變化。根據不同頻率,到達這些宇宙的能量數量不同,因此影響了這些宇宙中所有現象的發生。

想像一下在一個特定宇宙中發生的事件,包括一個嬰兒出生的頻率,發生車禍的概率以及哈雷彗星出現的概率。這些事件每個頻率由F1、F2、F3、…Fn表示。到達那個特定宇宙的能量頻率為F,那麼我們可以說,F=F1+F2+F3+…+F(n-1)。

有些奇怪!但這是一種假設,雖然很有可能發生。這個頻率是所有這些事件頻率的集合,它們在那個特定的宇宙中還沒有被觀測到。對於不同宇宙概念來說,不同的頻率可以讓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解釋現象。

想像一下如果地球上的你在網上正玩的開心,而「另一個我」 可能在平行宇宙中的地球發生了嚴重的事故。這兩個事件的頻率集有顯著的相似之處,儘管集合中的其他事件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GOD實體是在不穩定形式下,可用率保持穩定的最高能量,符合大多數量子和經典物理定律的同時違反了質量守恆定律E=mc^2。

相關焦點

  • 坤鵬論:一切都是已經決定好的嗎?
    追根溯源,世界如今的狀態早在它形成之初就已經被決定下來了。如果宇宙是大爆炸形成的,那過去的一切、現在的一切、未來的一切,包括我們在內,就在爆炸的那一刻決定了。細一想,不對啊!按照決定論的說法,大爆炸其實也是被決定的,那麼最初的決定還得在之前的之前的之前……西方哲學家、科學家一直執著地尋找這個「之前」的「之前」,他們堅信一切都不是無中有生的。這就牽扯到之前分享過的原子論了,一些哲學家和大多數科學家堅信著,一切皆自然物質形成,自然物質由粒子組成。
  • 量子理論的困惑:宇宙的運轉真的是由概率和運氣決定的嗎?
    20世紀20年代的德國波恩,可以算得上是全世界理論物理的中心。在以尼爾斯·玻爾為領導的哥本哈根理論物理研究所裡,眾星雲集,玻爾、海森堡、玻恩、狄拉克等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這個理論物理研究所以對量子力學的創造性研究和哲學解釋而舉世聞名,由此形成了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哥本哈根學派」。
  • 量子理論謎團:觀察決定狀態,意識決定存在,宇宙有整體意識嗎?
    1928年,物理學家馬克斯·玻恩提出:波函數代表在一個給定地點發現電子的概率。換句話說,你絕不能知道電子在哪兒,你能做的就是計算它的波函數,由此知道電子可能在某處的概率。如果在某一點的波函數大,意味著在此處發現電子的概率就大;如果在某一點電子的波函數小,那麼在這個點發現電子的概率就小。
  • 宇宙中的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愛因斯坦的觀點或許是正確的
    曾經的人類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或者太陽是宇宙的中心,也就是「地心說」和「日心說」,雖然這兩種觀點都是錯誤的,但是這兩種觀點中,已經對「宇宙」這個概念有了初步的解答和研究,並且「日心說」的觀點已經對引力有了一定的猜測,也指出各大行星都是圍繞太陽運動的。
  • 多維宇宙理論或顛覆概率論 時間或成為永恆
    近日,有科學家研究表明,在一個無限的多重宇宙中,存在這樣一種情況,任何可能發生的事情都將發生,並將發生無數次。換言之,每一件事情發生的概率都是無窮大。此時,概率論似乎已經站不住腳了,因為所有事情都將發生,而且是無窮次數的發生。
  • 四個已經被證實的科學理論,每一個都讓人們難以接受
    可是有四個已經被證實的科學理論卻不是,它們每一個都讓人們難以接受,完全顛覆了人們的認知。下面我們就一起去看看這四個科學理論到底有何奇特之處。一,量子力學中的疊加態,對於量子力學,相信現在的很多人們都聽說過。
  • 概率讓我們對混沌宇宙有了大致把握,但我們的時空終將泯滅。
    概率被認為只是人們信心強度的大小。這並不妨礙宇宙是條理與明確的。  但是當科學研究進入了微觀領域,情況卻發生巨大改變。在微觀世界中,一切都難以確定。也就是微觀粒子似乎是可以同時處於任何可能的狀態,我們所能知道的只是大概,只有概率才能描述微觀粒子的運動。  宏觀世界的決定論無法應用到微觀世界來,微觀世界處於混沌之中,也就是處於任何可能的狀態。
  • 量子理論顛覆了我們的常識,世間萬物的存在全由「概率」決定!
    量子理論徹底推翻了牛頓用數學計算預言宇宙中所有粒子運動的夢想。 量子理論的瘋狂之處在於,它把一切都歸結為令人迷惑的概率。雖然電子是個點粒子,卻伴隨著一個遵守某種具有明確意義的方程的波。這個方程就是薛丁格波動方程。粗略地講,波越大,在那裡找到電子的概率就越大。
  • 如果宇宙是無限的,將來的一切是否都已經在過去發生過了?
    宇宙是無限的,同時又是一個整體。每人對宇宙既是單一的影響因素,也有無限的可能。人體由數萬億個細胞組成,它們以不同的速率生存、工作和死亡,組成了一個整體。作為整體,身體的壽命是有限的,但細胞的過程對於當下的時刻來說是無限的,因為我們可以通過抽象思維能力來認識自己。「無限」和「一」結合在一起,就產生了無限的星系宇宙,每個星系都有自己獨特的智慧光暈。
  • 一切事件都已發生,並且已經結束。概率只是回望過去,展望未來。
    概率表示隨機事件可能發生的大小度量。這裡做下分析:隨機事件是指我們無法掌握的事件;可能發生是指尚未發生。所以,概率是我們對未來的預估,表現出我們力圖掌控未來的信心。概率是一個介於0到1直間的數值。數值越接近0,表示事物越不可能發生;數值越接近1,表示事件越可能發生。概率的值是人們通過觀測或者實驗得出的,概率其實就是科學結論。由此,很多人認為一切科學結論就是概率性結論。
  • 科學的短板,決定了它與大統一理論無緣
    科學為我們探索宇宙未知,提供了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也引發科學家越來越多的困惑。諸如世界是真實的嗎?時間是幻覺嗎等等問題。這深層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宇宙本來的面目如此,還是科學理論本身局限造成的?本文認為,科學理論本身的短板,是造成科學理論無法完整描述真實世界的根本原因。
  • 宿命真的存在嗎?為什麼連愛因斯坦都認為「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牛頓理論也從那個時候開始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在這套理論中,似乎一切世界的運動都可以用確定的規律來決定拉普拉斯說道:我們可以把宇宙現在的狀態看成是過去的結果,以及未來的原因。如果存在著一個智者(拉普拉斯妖),他知道某一刻所有自然運動的力和所有物件的位置,假設智者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那麼宇宙中的一切甚至小到各種最小的粒子的運動都可以被總結道一條簡單的公式當中。
  • 愛因斯坦晚年的大統一理論為何失敗,他最終認為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宇宙的研究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即便是天才的科學家,也需要一個漫長的研究過程。因為宇宙的研究需要很多科學理論的統一,這樣才能夠真正解開宇宙的奧秘。大家熟悉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對於宏觀宇宙的解釋,幾乎已經非常的完美,而且現在科學界,也不斷證明這些理論的正確。
  • 平行宇宙這麼不靠譜的理論,為什麼會成為主流的科學理論?
    電子更應該被看作是圍繞在原子核周圍的一團概率雲,而不是像傳統的圖像那樣在軌道上繞圈的單個粒子。量子力學用波函數描述的量子的概率。事實上,量子物理學最初被稱為波動力學。你可以用波函數來確定不同結果的概率。粒子的每一個可能的結果都包含在波函數中,這些不同的可能性以波的方式相互幹擾。波的變化可以用薛丁格方程來預測。
  • 平行宇宙這麼不靠譜的理論,為什麼會成為主流的科學理論?
    你可以用波函數來確定不同結果的概率。粒子的每一個可能的結果都包含在波函數中,這些不同的可能性以波的方式相互幹擾。波的變化可以用薛丁格方程來預測。理論只能描繪出波,但卻無法得到波中所有的、固有的可能性。量子力學最流行的兩種解釋是哥本哈根解釋和平行宇宙解釋。
  • 宇宙中外星文明存在的概率為零嗎?人類的存在已經告訴我們答案
    可能有會說了,任何事物想要成為現實,都需要有足夠的,有價值的證據才行。現在我們對於外星文明的存在還沒有找到任何有價值的證據,為什麼能夠肯定外星文明存在呢?那麼宇宙中外星文明存在的概率為零嗎?其實人類的存在已經告訴我們答案。
  • 我們這個宇宙出現的概率
    這就是說,自然界發生這些反應都增加了宇宙的熵。這仿佛是自然界中發生一切變化都要遵循的不變的原則。宇宙間無時無刻發生的種種與熱相關的轉化,像是有一個共同不變的「意願」,用各種方式增大熵的總量,而且,它們的這種努力是單向的,持續的,這就使得自然界存在著一個從有序走向無序的永恆的演化趨勢。
  • 酸鹼體質能決定生男生女?這些「偽理論」你信過嗎?
    小豐家的家庭觀念比較傳統,一直就想生個兒子,可無奈小豐的老婆一連生了三胎都是女孩兒,這讓小豐非常的鬱悶,感覺老天爺是誠心和自己做對?看著和自己同歲的朋友早就兒女雙全了,小豐心裡別提多羨慕了,都說生兒生女概率各佔一半,可自己每次生的都是女兒,這難道真的是自己運氣太差了嗎?
  • 宇宙膨脹如何影響居住在宇宙的事物?是所有一切都在變大嗎?
    通過這個他明白宇宙正在以一個非常特殊不可思議的方式膨脹。事實上物體之間的空間在以自己的方式不斷擴張,而不只是物體在飛散(像爆炸產生殘骸一樣)。這邊不同的地方有一些細節。你知道的,隨著宇宙自身膨脹,一切都會膨脹。畢竟,宇宙膨脹大概與一個拉伸橡膠板類似。如果你拉伸橡膠板,任何畫在上面的東西也會一起拉伸。宇宙爆炸不會導致宇宙中事物一起爆炸,僅僅是移動。
  • 愛因斯坦晚年真的說過,「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這句話嗎?
    毫不誇張的說,愛因斯坦的形象,幾乎滿足了大眾對科學家的一切幻想,所以假借愛因斯坦之名,博人眼球的謠言也特別多。 比如這句神叨叨的:愛因斯坦晚年曾說,一切都是安排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