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報訊 又一顆巨星隕落。10月27日,一代傳奇搖滾音樂人、地下絲絨樂隊主唱兼吉他手Lou Reed在紐約離開人世,享年71歲。據其文學經紀人安德魯-懷利透露,Reed死於與肝臟移植手術有關的一場併發症,而自今年5月接受這項手術以來,Reed的健康狀況一直堪憂。
Lou Reed的人生落幕之時,是「Sunday Morning」(星期日早晨),而這正是地下絲絨樂隊的名曲之一。粉絲們沉痛悼念R eed,各大外媒也競相發表紀念Reed的訃文。「第一張地下絲絨的專輯在最初五年只賣出了3萬張,但每個購買它的人後來都成立了自己的樂隊。」(語出音樂製作人Brian Eno)———這句形容地下絲絨與Lou R eed的影響力之大的名言也被人們一再提起。
「Reed從未獲得如甲殼蟲樂隊和鮑勃-迪倫這樣的商業成功,但自迪倫之後,除了Reed以外沒有人能如此顛覆性地拓寬搖滾歌詞的涉獵範圍,也沒有樂隊能如地下絲絨那樣有力地將搖滾樂推向先鋒,推向實驗劇場、藝術、文學與電影,推向威廉-巴勒斯(文學家)、寇特-威爾(作曲家)、約翰-凱奇(前衛音樂家)和他的早期資助人安迪-沃霍爾。」這是CBS新聞網對Lou Reed的蓋棺定論。《滾石》雜誌高級編輯SimonVozick-Levinson則稱,「論及LouReed的影響力,只有屈指可數的人能夠與他匹敵。」
縱觀R eed的成績單,表面看來的確並不那麼顯赫。他只有一首歌上過Top20熱門排行榜,那就是《Walk On the Wild Side》。早年,他曾在白宮演出,他的文章上過《紐約客》,他的傳奇人生被PBS拍成紀錄片被收入《美國大師》系列。1996年,地下絲絨樂隊被納入搖滾名人堂。1999年,他獲得格萊美最佳長篇音樂錄影帶獎。2006年,地下絲絨的經典專輯《The VelvetUnderground&Nico》被收入美國國家圖書館。
但是他在精神上的深遠影響並非用肉眼可見的數字、獎項、榮譽能夠概括。LowR eed總是在低沉的吉他聲中,用歌聲向你娓娓道來,而他關心的往往都是他所生活的城市紐約的陰暗面———暴力、毒品、流鶯,勾勒出六七十年代紐約城的地下風俗畫,而描繪這些禁忌畫面在地下絲絨之前的樂隊是無法想像的。他的很多首歌如《Heroin》、《SweetJane》、《PaleBlue Eyes》等,都被他的追隨者們立為音樂生涯的標杆。U2、CowboyJunkies和R.E.M多次翻唱他的歌以示致敬,而他的《PerfectD ay》作為電影《猜火車》的插曲,更是廣為人知,翻唱無數。有人說,1960年代地下絲絨樂隊的曇花一現,直接影響到了1970年代的朋克、1980年代的新浪潮及1990年代的另類搖滾運動。受到LouReed影響的偉大音樂人,還包括涅槃樂隊、PattiSmith、性手槍、Joy Division等等。他的音樂更是影響到遙遠的捷克,他被捷克總統瓦茨拉夫-哈維爾奉為偶像,並影響到千萬在鐵蹄下的樂迷,哈維爾將他的音樂直接引用至他自己發起的「絲絨革命」。
傳奇生平
小時被電擊,長大了吸毒
罵走了愛人,趕走了夥伴
他的音樂人生卻沒中斷過
Lou Reed出生於長島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生性反叛的他厭惡學校,卻鍾愛搖滾。他曾在歌裡唱道「搖滾拯救了我的生命」,事實也正是如此。由於他的雙性戀傾向,保守的父母逼迫他接受電擊療法,日後他回憶,「居住在郊區的家庭成員總是喜歡令彼此哭泣」。而對當時的他來說,唯一的反抗方式就是音樂。
在雪城大學就讀的時光對Reed來說意義非凡。彼時他師從詩人兼作家德爾摩-舒瓦茨。舒瓦茨被Reed形容為是其人生中遇見的第一位「偉大的人」,他鼓勵Reed進行寫作以表達自我。後來Reed寫了一首《My House》,向這位恩師致敬。
大學畢業後,Reed搬至紐約生活,靠寫歌及跑夜場駐唱維持生計。他先後認識了中提琴手John Cale、吉他貝司手Sterling Morrison、鼓手Maureen Tucker,幾個人成立了樂隊「地下絲絨」。Reed人生中遇見的第二個「偉大的人」,就是波普藝術之父安迪-沃霍爾。1960年代中期,地下絲絨樂隊順利通過面試,被沃霍爾的「工廠(Factory)」籤下。「工廠」是沃霍爾扶植先鋒藝術、音樂、實驗電影、迷幻派對的平臺,在那裡他拍攝了一部實驗電影《不可避免的塑料爆炸》,地下絲絨樂隊正是這部電影的主角。「沃霍爾是偉大的催化劑。所有都因他而起,一切都因為他才有可能。」1998年Reed接受採訪時回憶道。
由於音樂品位太過超前,地下絲絨樂隊在當時並不為主流媒體所接受。紐約時報在引述他們時簡直仿佛找不到合適的形容詞,稱其為「沃霍爾的爵士樂隊」、「搖滾和埃及肚皮舞的結合」。這在今天聽來令人忍俊不禁。
在沃霍爾的建議下,地下絲絨樂隊接納了西德女歌手、模特Nico擔任樂隊女主音。煥然一新的樂隊推出了著名的《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專輯,專輯封面是沃霍爾畫的那根標誌性的大黃香蕉。Nico的氣質被形容為獨一無二,一路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男人無數。她起初是一名模特,21歲時在和朋友一起玩的時候遇到了電影大師費裡尼。為了將Nico放入他的電影,費裡尼不惜修改已經拍了一半的《甜蜜的生活》的劇本,加入她的戲份。1962年,她在義大利旅行時又邂逅影星阿蘭-德龍,Nico為德龍生了一個孩子。
加入地下絲絨之後,Nico和Reed又開始了一段羅曼史。Reed為Nico寫了一系列情歌,《Femme Fatale》、《All Tomorrow『s Parties》和《I』ll be Your Mirror》等,而最後這一首歌被認為是Reed最好的情歌。然而Nico和Reed以及地下絲絨的蜜月期都未能持續很久,據稱她和Reed之間爭吵不斷,地下絲絨成員也未能真正接受Nico作為他們的主音存在。這些最終造成他們的決裂。
地下絲絨樂隊本身也是矛盾不斷,1968年,經過長時期的不和,Reed將中提琴手Cale趕出了樂隊。1970年,Reed自己宣布單飛。70年代的Reed給人極度頹廢之感,他吸毒、酗酒,在每次演唱會之前都要注射海洛因。有一次大衛-鮑伊建議他洗心革面,他甚至反過頭來辱罵鮑伊。1980年代,Reed終於戒掉了毒品,他的音樂生涯還在繼續。1990年代,他和地下絲絨樂隊原成員重聚一堂進行演出,甚至還與Cale修好,一起向沃霍爾獻歌以示致敬。他依然還保持著實驗精神,2002年,他推出有關愛倫坡的演唱會專輯《The Raven》,2011年他與Metallica合作,推出《Lulu》。他的現任妻子是音樂人Laurie Anderson,兩人一起合作音樂,並於2008年結婚,她陪伴他直至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