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捕捉到的海蛇。
這條海蛇頭部呈三角形 ,尾部扁平像船槳。
半島都市報9月6日訊(見習記者 王洪智 記者 景毅 ) 6日清晨6時許,市民馬先生在海上皇宮捕撈蟹子時,蟹網裡撈上一條長約 1.2米、全身黑白環紋相間的海蛇。專家初步鑑定是一條青環海蛇,有
劇毒,人若被咬傷,幾小時內就有可能喪命。專家表示,青島海域雖有海蛇分布記載,但前海一線捕到海蛇非常罕見,就連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以及青島水族館都沒有本地海蛇標本。
6日早7時許,市民羅先生向本報熱線 96663反映,當天早上他在海上皇宮附近散步,突然看到海邊聚集著一群人,上前一看,一條大蛇盤踞在人群中間,當時嚇得他倒退了幾步。據捕到這條大蛇的53歲的馬先生介紹,他在前一天傍晚和朋友一起在海上皇宮附近海域下網,準備捕撈蟹子,6日清晨6時許前來收網時,發現網裡居然有一條大蛇。捕撈過程中,兇猛的海蛇不時張開大嘴,向靠近它的馬先生示威,馬先生又驚又怕,他發現大海蛇已被網困住,於是小心翼翼地拖著蟹網遊到岸邊。海蛇上岸後更加生猛,在網中掙扎。「都說海蛇毒性很厲害,所以沒人敢下手碰它。」馬先生說,再三思量後,他將包在蟹網中的蛇頭按在地上,用身旁的大剪刀用力敲打,將海蛇打死了。但即便如此,圍觀人群也不敢過分靠近,生怕被海蛇的毒牙劃傷。
記者注意到,大蛇長約 1.2米,身體最粗部分直徑約有 4釐米,頭部呈三角形,渾身黑白環紋相間,尾部扁平像船槳,寬約3釐米,全身覆滿鱗片。「遇到鯊魚怕三分,遇到海蛇怕七分。」圍觀人群中,有著30多年捕魚經驗的紀先生說,海蛇的「威名」他早有耳聞,但見到真正的海蛇還是頭一次,在青島前海一線捕到活海蛇更是稀奇。
記者先後諮詢了青島水族館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專家得知,雖然青島及山東半島海域的確有海蛇分布的記載,但青島前海一線發現海蛇卻非常罕見,兩家單位的標本館均沒有海蛇標本。經專家初步鑑定,馬先生捕到的海蛇從形態上與青環海蛇相似,該海蛇多分布在浙江、福建沿海,其毒性極大,比陸地上的眼鏡蛇毒性還要強,一旦被它咬傷足可致命。
專家 山東沿海有5種海蛇分布9月6日中午,記者聯繫青島水族館的相關專家,據業務室的王主任介紹,海蛇在南方並不少見,其毒性猛烈,以小魚蝦及浮遊動物為食,多數在中淺層棲息遊動。「在青島我還是頭一次聽說,更別說見過了。」王主任說,對於市民馬先生捕到的這條蛇需要見到實物後再仔細研究。另據水族館辦公室人員介紹,該館內沒有海蛇及海蛇標本。
記者隨後又諮詢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員,該所分類研究室的張均龍老師介紹,他在隨科考船出海的時候,曾在福建一帶用抄網打撈上來過海蛇,但在青島海域還真沒遇到過。從事魚類及脊椎海洋生物研究的劉靜研究員表示,她也曾在廣東沿海的漁村見漁民打撈上過海蛇,但在當地習俗裡,將海蛇撈上來以後,一般都是當場打死。
劉靜研究員表示,科普資料記載,山東近海確實有海蛇的分布,但包括她在內的很多研究人員都沒在青島海域見過真正的海蛇,原因可能與青島近海海水條件有關。海蛇喜歡在有珊瑚礁且溫暖的淺水中棲息,青島近海海域水溫普遍不高,且淺海海域船隻、遊客較多,導致海蛇少有分布。從市民馬先生捕撈的海蛇外形上初步判斷,該蛇屬於青環海蛇。其軀幹略呈圓筒形,後端及尾側扁,善於遊泳。該蛇毒性極強,咬人後無劇烈疼痛感,毒性發作又有一段潛伏期,然而一旦發作可在幾小時至幾天內致死。劉靜建議捕蛇市民,可以將海蛇送往中科院海洋生物標本館用於科普科研。
專家介紹,《國海洋生物名錄》共列出中國沿海19種海蛇,其中山東沿海有1科3屬5種分布:青灰海蛇、青環海蛇、淡灰海蛇、平頦海蛇、長吻海蛇。不過,上述幾種海蛇在海洋生物標本館都沒有標本收藏。目前,館藏標本只有採集於南海的海蛇。 文/圖 本報記者 景毅 見習記者 王洪智
■相關新聞半島網9月6日訊(記者 景毅 見習記者 王洪智) 進入9月份,市區各大浴場的海蜇似乎平靜了不少。6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專門研究水母等浮遊生物的張芳老師告訴記者,隨著水溫光照的變化,青島海蜇的主角沙海蜇已經基本銷聲匿跡,另一種蜇人的霞水母還有分布,不過也已經進入「暮年」。按照往年的情況,一般要到10月1日後海蜇才會完全消失,但她和同事們觀測發現,今年青島近海海域水母總體較去年有所減少,這也直接導致了海蜇可能會提前半月退場。不過即便如此,專家還是提醒市民和泳客不要放鬆警惕。
開海一周漁船大多「吃不飽」本報9月6日訊(見習記者 逄鑫珊 ) 6日是中秋小長假第一天,仍屬於開海首周。記者分別來到沙子口國家中心漁港碼頭和南姜碼頭採訪,發現漁船陸續返回,據各船主介紹,今年捕撈與收購情況與去年同期相比,海鮮不僅種類少、數量少而且個頭也小。
6日上午8時許,在沙子口國家中心漁港碼頭,記者發現,一艘漁船上岸的海鮮只有偏口魚、黃花魚、白蛄魚、鯧魚等不多的幾種,船老大徐先生說,這次收穫不大,經濟魚太少。據記者了解,新上岸的鯧魚批發價在75元/斤,白蛄魚15元/斤。
另一艘船的情況要好一些,大批量的魚箱從漁船上順著傳送架傳到岸上,船老大欒先生告訴記者,今年從開海就跟生產船,產量卻明顯不如去年,只收了2萬多斤,往年第一船有四五萬斤。
上午10時30分,記者在南姜碼頭,看到來搶鮮的市民絡繹不絕,其中還有一位來自濟南的劉先生,劉先生買了10斤螃蟹,花了300元。他說,感覺今年的螃蟹少了些,沒得挑。
嶗山區漁港管理處的翟先生向記者介紹,今年新鮮海產品可能受海洋環境跟捕撈周期的影響,產量不如去年,種類也較少,但這些浮動是正常的,由於中秋節即將到來,很多漁船都趕在這個檔期回港卸貨,市民需求又很大,中秋節海鮮的價格估計還要漲,但在節後,隨著大型遠洋漁船陸續歸來,海鮮價格會下降。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