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傳說中的毒鳥,被人們用來製造毒酒,殺死的人不計其數

2021-01-09 歷史戰爭

在古代,人們相信鬼神之說,就連動物也常常被人們冠以各種屬性。比如傳說中的龍象徵著皇權,老虎代表著王權,而獅子則是瑞獸,烏鴉被人們認為是不吉的象徵,喜鵲卻代表著福氣。而在各種動物當中,還存在著一種鳥,它象徵著最恐怖的事物:死亡。

這種鳥的名字,叫做鴆。事實上,鴆不是鳩,前者是古人聞之色變的毒鳥,後者則是普通的一種鳥類。鴆鳥是一種傳說中的毒鳥,它黑身赤目,羽毛呈現紫綠色。《山海經》云:「鴆大如雕,紫綠色,長頸赤喙,食蝮蛇之頭,雄名運日,雌名陰諧也。」鴆鳥的羽毛含有劇毒,放入酒中可以將人毒殺,而這正是「飲鴆止渴」、「飲鴆而死」等詞語的由來。由此可見人們使用鴆毒的歷史比較長,死於鴆毒的人更是不計其數了。

可以肯定的是,鴆鳥在古代真實存在。鴆酒的製作極為簡單,只需要將鴆鳥的羽毛接觸美酒,美酒沒有發生任何異樣,但人飲下頃刻間就會中毒死亡。《辨證錄·中毒門》載:「人有飲吞鴆酒,白眼朝天,身發寒顫,忽忽不知如大醉之狀,心中明白但不能語言,至眼閉即死。」

正是鴆鳥的毒性如此強烈,且不易被查探,所以它常常被用於宮廷政變,死在它羽毛下的王公貴族不計其數。《南唐書·申漸高傳》裡記載著一個故事:南唐君主李昪忌憚權臣周本,於是準備將他鴆殺。然而當周本看到李昪遞給自己酒時眼神中的異樣,察覺出手中的酒是毒酒,於是將酒分給李昪一半,以表示自己與皇帝同心。

李昪知道這是毒酒,但他卻又不能不喝,正當他左右為難時,優人申漸高看出皇帝苦衷,於是假裝請求皇帝賞賜,將鴆酒一飲而下,隨後走出宮殿。李昪很快就命人帶著解藥去找申漸高,然而還沒有等到藥到,申漸高就已經腦裂而死。

像上面這樣的故事,在史料上有許多記載,所以可以基本確定,古代的確有鴆鳥,且它的羽毛包含劇毒。不過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像鴆鳥這樣專喜歡以毒蛇為食的毒鳥,應該沒有任何天敵,那麼在今天為什麼看不到它們呢?

其實,鴆鳥之所以消失不見,與晉朝皇帝有關。東晉都督王饒曾捉到鴆鳥,他沒有多想,只覺得這是珍稀的動物,於是便將它獻給晉穆帝。當晉穆帝看到鴆鳥以後,差點嚇到半死,左右人直說王饒是想謀害聖上意圖謀反。幸虧晉穆帝不是一位殘暴的皇帝,他知道王饒沒有謀反之心,將鴆鳥獻給自己只是不知道它的真實身份,於是他赦免王饒。

不過,鴆鳥就沒有這樣好的運氣了,晉穆帝很不喜歡這種常常用於毒死人的毒物,所以不僅將王饒捉來的鴆鳥燒死,還下令全國搜捕鴆鳥,就地焚殺。後來在人們的「迫害」下,鴆鳥最終逐漸絕種,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相關焦點

  • 飲鴆止渴的「鴆」現身漳州 傳說中的毒鳥是否真的有毒?
    閩南網8月13日訊 成語「飲鴆止渴」的「鴆」,是傳說中的毒鳥。昨天,它突然出現在薌城區的漳州市委黨校大院內。  這隻全身褐色的大鳥腳綁繩子,在大樹上飛翔跳躍,引來不少人注意。林業部門和漳州動物園專家擔心它受傷,展開捕捉無果。  專家說,「鴆」的學名叫蛇雕,因為捕食毒蛇,被古人認為身有劇毒,可製毒酒。史料中多有記載,帝王常用鴆酒殺人。
  • 鴆鳥曾是「毒」王,可是後來為何被砒霜取代,只因這三個原因
    所以「鴆」在歷史上自古就是劇毒的代名詞,而且鴆毒還是人們談之色變的一種毒藥,被譽為是「殺人之王」,但可惜它最後卻絕跡了,取而代之的則是我們都很熟悉的砒霜,那麼為什麼鴆毒突然就消失了呢?其實有三個原因,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 來源於上古傳說,只有1種解藥
    成語「飲鴆止渴」大家都非常熟悉,這個成語中的「鴆」指的就是一種毒藥。中國古代有三大毒藥:鴆酒、砒霜、鶴頂紅。其中砒霜和鶴頂紅的成分已經經過現代科學的分析研究,唯獨這個鴆酒,始終沒能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根據《左傳》記載,鴆鳥以食用毒蛇為生,全身都有劇毒。而它最毒的地方,就在於它的羽毛。
  • 1992年,科學家首次發現羽毛能毒死人的鳥,它是傳說中的鴆?
    其實鴆這種鳥只存在於傳說中,它們有類似於老鷹的外表,卻嗜毒如命,並且以毒蛇為食,以至於羽毛中都含有毒素。 根據相關推測,傳說中的動物形象其實也都有具體的來源,龍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雖然它是由不同動物的形象拼湊而成的,但是也給生物學家提供了一定的線索。
  • 「飲鴆止渴」中的毒鳥到底是那種鳥?
    在「飲鴆止渴」這個成語中,鴆是傳說中的一種毒鳥,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那麼這種叫做「鴆」的鳥到底長啥樣子呢?  先秦時代著成的《山海經》中說:「鴆大如雕,紫綠色,長頸赤喙,食蝮蛇之頭,雄名運日,雌名陰諧也。」古人認為「鴆」這種鳥像雕,愛吃毒蛇的頭,所以它自己也變得很毒。但是,在中國迄今為止,也沒有發現一種有毒的鳥類。
  • 世上最毒的鳥,比箭毒蛙還毒,見血封喉殺人無形!
    從古至今鳥類給人的印象一貫都是溫順友好的,即便是如老鷹這般的猛禽,在人們的眼中也稱不上兇殘二字,不過自然界中所存在的鳥類,想當然也並不都是友好無害的,冠林鵙鶲便是這其中之一。傳說只要將冠林鵙鶲的一根羽毛,放進酒水之類的飲料裡稍稍攪拌,便能立即製作出殺人於無形的毒藥來,便是被下毒者警覺性極強,沒有喝下這無色無味的毒酒,只要他的嘴唇沾染上了,便也能瞬間腦裂而死電視劇中常常出現的鴆酒便是如此了。
  • 古代有一種動物,皇帝聽到它的名字就嚇怕,如今卻滅絕了
    三歲小孩都知道,皇帝是古代權力最大的人,再牛的大臣也不敢得罪皇帝,否則分分鐘身首異處。每個人都有恐懼心理,天不怕地不怕幾乎是不可能的,貴為天子的皇帝亦是如此,有的皇帝害怕遭天譴,有的則擔心將軍謀反,而晉朝的皇帝就相當奇葩了,居然害怕一種動物,甚至聽到它的名字都瑟瑟發抖。
  • 淺析《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知更鳥」的象徵性意義指代
    《殺死一隻知更鳥》作為作者哈伯 ·李本人的親身經歷,她採用象徵性的藝術表現手法,用自然界中的具體事物——知更鳥,來代表因時代敏感性而不敢直接表達的話語。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知更鳥」在文中具有什麼樣的象徵性意義指代那?
  • 「飲鴆止渴」的鴆鳥,真的存在嗎?它到底長什麼樣?
    鴆,是一種有毒的鳥,據說,用它的羽毛浸泡在酒裡,就成了劇毒的毒酒,飲微量即死。所以「鴆」既指鴆鳥,又可作毒酒解。因鴆鳥無實物或圖錄可證,有些人就否定我國歷史上有過這種鳥類。有的文章中乾脆說鴆酒就是砒霜(砷)酒,這種說法沒有充足理由,是很難令人信服的。
  • 「飲鴆止渴」的鴆鳥,真的存在嗎?它們真的靠羽毛就能毒死人嗎?
    飲鴆止渴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個成語,鴆是一種傳說中的鳥,據說它的羽毛有劇毒,用它的羽毛浸泡的酒可以輕易殺死任何人。然而中國古代關於鴆酒有很多記載,但現代中國已經沒有這種有毒的鳥存在了,那麼鴆這種鳥,到底是傳說還是真實存在過的呢?
  • 毒酒
    步驟  把1000桶酒分別以10位二進位數編號,從0000000001,0000000010,0000000011,0000000100,……,一直編號到1111101000,從這1000個二進位數中尋找毒酒,毒酒也一定是0和1的某種組合,所以問題轉化為如何得出這個組合的每一位都是多少,我們先思考如何得出第一位(從右到左)是0還是1,結論是只要把所有第一位是1的酒給一隻老鼠喝,如果這隻老鼠最終死了
  • 人們稱它為「垃圾鳥」,傳說王莽就是用它毒死漢平帝篡漢為新的!
    在它的皮膚和一身漂亮的羽毛中,有一種類似於箭毒蛙的劇毒毒素。冠林鵙鶲專門捕食蠍子、蜈蚣之類的毒蛇毒蟲,日久天長本身也就有了毒。鴆鳥毒性之大,宛如硫酸的生物載體,所到之處草木枯死,石頭崩裂。如果把鴆的羽毛在酒水之類的飲料中攪拌,就可以製造出殺人的毒藥,不但無色無味,而且比正常的酒水更加清亮透明,而且酒香撲鼻,勾人飲欲。
  • 「飲鴆止渴」中的毒「鴆」,到底是什麼鳥?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個成語叫作"飲鴆止渴"。《左傳》、《史記》、《漢書》都有鴆的記載。
  • 鴆鳥真的存在嗎?其毒性有多強?為何只有晉朝皇帝最害怕它?
    鴆在古代是一種鳥,這種鳥咱們在史書中經常見到,皇帝要賜死某位大臣或者妃嬪,還想讓他們死的體面些,都會用鴆殺這種方式,所謂鴆殺其實就是毒殺,用鴆鳥所做的毒酒毒死對方,這種方法不僅見效快,而且對方死的沒有痛苦,跟凌遲、絞刑、腰斬、五馬分屍等酷刑相比,鴆殺真可謂是帝王最仁慈的殺人方法。
  • 因為鶴頂紅,丹頂鶴被誣陷千年,真正的劇毒的鳥是它
    三氧化二砷的天然礦物紅信石砒霜得了個「鶴頂紅」的雅名,檔次瞬間就上來了,可丹頂鶴卻因此遭受了千年的不白之冤,丹頂鶴並非毒鳥,真正的毒鳥另有其人。鴆鳥:中國古代最毒的鳥傳說在中國古代還有另一種致命毒藥,名叫「鴆酒」,這種一口喝下,全身流血,腦裂而死,據說鴆酒是通過一種叫「鴆鳥」的羽毛浸泡後所得,浸泡過後,酒水會變得格外清澈甘冽,酒香撲鼻,讓人慾罷不能,因此就有了「飲鴆止渴」這個詞,傳說西漢末年
  • 名著金句撈,用《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的15大金句勸人,句句扎心
    書中有一句話:知更鳥只唱歌給我們聽,什麼壞事也不做。他們不吃人們園子裡的花果蔬菜,不在玉米倉裡做窩,它們只是忠心地為我們唱歌。這就是為什麼說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一樁罪惡。我們要了解其他不同人的生活,明白你永遠無法評判他們。換句話說,永遠不要以貌取人。不要表現得比任何人都好。最終,我們都是一樣的,都想要同樣的生活。說說書中金句,用於教訓人,可謂句句實用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