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說:「你射多少藍鳥都沒有關係,但是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一樁罪惡。」因為它們只是哼唱美妙的音樂,供人們欣賞,什麼壞事也不做。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著名的女性小說家哈伯 ·李的經典作品,該作品在1961年榮獲了普利茲文學獎,以該書為題材,在1963年拍攝的同名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也榮獲了奧斯卡三項大獎,最佳男演員,最佳編劇和最佳藝術指導獎。
55年來,美國人說這本書在美國地位僅次於聖經。根據2010年的數據統計,在2010年該會被評選為88部「塑造美國的圖書」,更是美國圖書館借閱量最高的圖書,地位僅此於聖經。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以一個小女孩斯各特的視角來描述社會的黑暗與醜惡以及上個世紀30年代,當時的美國南方小型社區白人對黑人的摧殘、欺壓和偏見。作為斯各特的父親阿提庫斯,為了正義、平等和公平,選擇去為一個被指控犯有強姦罪的黑人辯護,期間他受到周圍人的仇視和家人的不理解,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而使勇敢的選擇抗爭。《殺死一隻知更鳥》同時也是一本帶有自傳性質的書,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哈伯·李的父親也曾為兩個黑人打過官司,那兩個黑人被誣陷殺了人,但最終的結果,兩個黑人被判了絞刑,而哈伯·李的父親,從此以後再也不做律師了。
《殺死一隻知更鳥》作為作者哈伯 ·李本人的親身經歷,她採用象徵性的藝術表現手法,用自然界中的具體事物——知更鳥,來代表因時代敏感性而不敢直接表達的話語。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知更鳥」在文中具有什麼樣的象徵性意義指代那?
01
一隻天真、善良但卻被「囚禁」的知更鳥——拉德利
「知更鳥」在小說中出現的次數屈指可數,但通篇讀完,感覺到處都是鳥兒的身影。
「知更鳥」它是一種報曉鳥,只哼唱美妙的音樂,供人們欣賞,什麼壞事也不做,不吃人家院子裡種的花果蔬菜,也不在穀倉裡築巢做窩,只是為我們盡情的唱歌。
「知更鳥」在這裡代表著天真、善良但卻被罪惡和人們的偏見裹挾的無辜者們,所以當你殺死一隻知更鳥,就像殺死無辜的人們一樣,充滿罪惡。文中開篇出現的「怪人」拉德利就是一隻被囚於籠中,失去了自由的知更鳥。他單純、善良,生活在小鎮多年,但從未在白天出過門,只會在夜晚的時候,在小鎮上溜達,所以周圍人稱他為「怪人」拉德利。」就連他居住的家也成為了大家眼中的「魔窟」和「魔鬼之所」,經常會有小朋友們光顧和探查。
有一次斯各特和小夥伴們又在夜晚去拉德利家探秘,但不幸被拉德利發現了,他們倉皇而逃,但傑姆的褲子不幸被掛在了圍牆之上。等到第二天去取褲子的時候,發現褲子上原先破洞的地方,已經被修補完好。
看到此處,我不由的驚呆,這個在大家眼中的「怪人」,卻有著不為人所知的善良和愛心。雖然他與世隔絕,生活的社會環境也髒亂不堪,但這一切並沒有泯滅他的童真和善良,反而用他的真心認真對待周圍的每一個人。他在小樹洞裡給小朋友們放禮物,會在斯各特和傑姆遇到危險的時候,挺身而出,殺死壞人。拉德利雖然被人神秘化為「怪人」,但他卻用他的怪守候著周圍人的愛和生命。拉德利是一個英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拉德利才是那隻知更鳥,單純、善良、偉大,雖然被父親鎖在了家裡,與世隔絕,雖然受到社會人員不公平的對待和流言蜚語的攻擊,但他仍然以愛對待周圍人,以善良對抗社會的渾濁。
看到拉德利這個人物不由得讓我想起了《芳華》裡的劉峰,雖然劉峰出生貧苦,但心地善良,樂於助人,是文工團裡公認的典範和榜樣,但卻因為擁抱了自己喜歡的女孩林丁丁而被人唾罵、誹謗。帶著那個時代符合的討伐,讓這個年輕人成為了眾矢之地。他先前的善良、讚揚卻成為了人們眼中的「流氓」和「無恥之徒」。
是他錯了,還是那個時代的風走錯了方向。《芳華》的作者嚴歌苓給電影的結尾給出了答案。「對於那樣一個英雄,我們曾經給予了他很多的褒獎和讚揚,最後卻沒有一個人把他當做真正的活人去愛。」劉峰其實就是那個時代的知更鳥,善良、有愛、唱歌被別人聽,但最後卻埋沒在時代的洪沙之下和人們的流言蜚語之中。劉峰和拉德利他們成為了那個時代的悲劇和邪惡之人摧殘的犧牲品,但他們卻始終無用愛和赤真誠為我們築起了一道道高牆,守候著人們的單純和善良。
02
一隻陽光、熱情卻慘遭種族歧視的知更鳥——湯姆·羅賓遜
湯姆·羅賓遜作為《殺死一隻知更鳥》中主要人物,更是小說的主線和主要脈絡。羅賓遜他是一位在種植園勤勤懇懇工作的黑人,但卻因為一場意外的熱心幫助,反倒被誣陷犯有強姦罪。他被告上了法庭,作為湯姆·羅賓遜的辯護律師阿提庫斯,用自己的專業素養和職業精神,當庭戳穿誣告方的謊言和虛偽。
這是法庭上的兩次傳證:第一次傳證警長,你找醫生了嗎?有人找醫生了嗎?阿提庫斯詢問道。「沒有。」泰特警官回答道。「為什麼沒有?」阿提庫斯有些咄咄逼人。「因為沒有必要,她傷得厲害,一看就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泰特警官回答。阿提庫斯又詢問了一遍是否去看了醫生。答案依然是沒有。第二次傳證第二次傳證人是受害人的父親羅伯特,尤厄爾。事發當天,你在做什麼?阿提庫斯詢問道11月21號晚上,我從林子回來,聽到梅亞拉的尖叫聲,她叫得能嚇到耶穌。我趕緊扔下柴火,跑到窗前,我看到了黑鬼湯姆·羅賓遜在和我女兒交尾!」那先請先生寫一下自己的名字?尤厄爾先生洋洋灑灑寫了下來。你女兒受傷的眼睛是右眼,打傷她的人應該是一個左撇子,而湯姆的左臂比右臂整整短了十二英寸,萎縮到已經使不上任何力。而先生您恰好是一個左撇子。
證據很充分,打傷梅亞拉的人應該是他的父親而不是黑人湯姆·羅賓遜,當所有人懷著期望等待法庭將公正和正義交付於人們手上的時候,但法庭卻作出了有罪裁決。
知更鳥它是一隻有著動聽的歌喉,不破壞花草,不毀壞莊稼,但它卻被人類無情的殺死和唾罵。羅賓遜就是這隻被人殺死的知更鳥,他勤勤懇懇的工作,努力為白人服務,但白人卻對他劍拔弩張、厭惡至極。他死了,他在一次逃跑中被人發現,身中17槍。這隻無辜的鳥兒,就這樣死在了人們的槍口之下,社會不平等的制度之下以及捍衛正義和公平的人民法庭之下。
小鎮恢復了往日的平靜,但我的心卻隨著湯姆·羅賓遜的離開久久不能平靜。我憤怒,我為這種不平等的種族隔離制度而憤怒;我為無辜但卻慘遭殺害的黑人而憤怒;我為不能捍衛正義和公平的人民法庭而憤怒。
天賦人權,人人平等,一個人的生命有他自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沒有哪一個,哪一個團體可以基於一個不平等的制度、一個畸形的民族偏見,一個皮膚顏色就可隨意剝奪別人生命的權力。這是一種罪惡,不可饒恕的罪惡。
我相信,作者哈伯·李寫作本書的初衷,應該是守候社會的正義和平等,捍衛人民的自由和人權,萬物生靈,一切皆有意義和價值,請勿草率,請勿武斷。
03
一直孤獨、無助卻陷入糾結掙扎的知更鳥——梅亞拉
《殺死一隻知更鳥》中還有一位重要人物——梅亞拉。梅亞拉雖然身為白人,但卻活的很悲慘和貧苦。媽媽因病去世,爸爸卻嗜酒如命,生活上既不關心,愛護梅亞拉,也不懂賺錢養家,梅亞拉的童年的過得悽慘而又灰暗。她沒有父母的關切和陪伴,也沒有父母的指導和教育,梅亞拉人生所有價值觀的建立和對事物的判斷,都來自於他的父親。
他的父親自私、蠻橫、無能,沒有一點家庭責任感,有時喝醉還時不時毆打梅亞拉。梅亞拉從小被孤獨、寂寞包圍,所以當黑人湯姆·羅賓遜闖進她的生活時,她的生活就好像有一束光打了進來,照亮了她的生活,點亮了她的人生,也讓她平生第一次感覺到了幸福和呵護。她沉醉了,於是忍不住親吻了湯姆,而這一切恰好被她的父親尤厄爾看到。作為父親,尤厄爾不能忍受自己的女兒去和身份低賤沒有人權的黑人發生關係,他毆打梅亞拉並逼迫梅亞拉把湯姆·羅賓遜告上法庭。
也許在常人看來,梅亞拉是一個顛倒黑白、厚顏無恥之徒,在法庭上,她無視法律的權威,將一切罪過強加於手無縛雞之力的黑人湯姆身上。善良的黑人湯姆受到了懲罰,而她也成為了那次事件的最大迫害者。她是一位迫害者,同時她也是一位受害者,因為同為女孩,她的清譽和愛情受到了雙雙踐踏,她愛的人死於她的非法指控。曾經,那個人給予她愛與溫暖,但她卻把他推向萬惡的深淵。
其實她的內心是一個糾結,掙扎的矛盾結合體,她渴望被愛,渴望有一個家,但她始終抵不過社會種族隔離的偏見和父親的逼迫毒打。她退縮了,為了拯救父親,為了白人的尊嚴,她向現實低下了頭,所以梅亞拉其實也是一隻孤獨、無助受人憐愛的知更鳥。她心中有愛,但現實不允許她勇敢追愛。曾經我也同大家一樣,憎惡梅亞拉的行為,憎惡她的醜惡和不善良,但現在我漸漸懂得她的無奈、無助和無可奈何,同情她的遭遇。
都說愛情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感情,它可以給戀愛中的雙方帶來幸福和力量,但梅亞拉還沒來得及好好感受愛情,卻被時代的泥沙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她成為了社會惡劣環境下滋生的犧牲品。
春暖花開,潮起潮落,這隻孤獨無助的知更鳥,她的下一個幸福的遠方又在哪裡那?她的愛情會有盛開的時候嗎?不如,我們一起等春天吧!
結論
哈伯·李她作為美國最負盛名的女作家,一生寫過兩部作品,而《殺死一隻知更鳥》,更是她的恢弘之作,在這部作品中,還有許多人物也蘊藏著知更鳥的形象,如斯各特的父親阿提庫斯,為了維護社會的美好,捍衛弱勢群體的人權,他的家人在回家的路上卻差點慘遭尤厄爾家族的迫害和毒殺,他自己也差點失去了生命。
哈伯·李採用象徵性的寫作手法,利用了「知更鳥」天真、善良的形象特徵,一方面是為了加深讀者對作品內涵的理解與認識,另一方面,也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美國社會白人對黑人過分欺壓行為和人們根深蒂固的種族偏見的不滿,同時也警醒了世人要如知更鳥一樣,為民眾的自由和幸福不懈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