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10bit並沒有讓你的「視界」更驚豔?

2020-11-25 騰訊網

如果把每天與我們朝夕相處的手機,看作是反饋人類世界的微縮體,那麼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手機的屏幕都只能以及其單調的顏色來呈現,直到大家所熟知的「24位真色彩」出現。

從「豐富」到「精彩」的鴻溝

眾所周知,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其實主要是由紅、綠、藍三種顏色所構成的,所謂的「24位真色彩」,指的是是紅、綠、藍3種顏色,各有2的8次方個色階。簡單地說,就是分別有256種深淺不一的紅色、綠色和藍色,組成共計1667萬餘種顏色。這樣豐富的色彩信息,可以更為真實地還原我們眼前的這個世界。值得注意的是,「24位真色彩」還有另外一個名字——8bit色深。

時過境遷,當手機的硬體技術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升級之後,人們對於手機中所能呈現的那個世界,要求也越來越高,8bit色深已然有些捉襟見肘,取而代之的,是10bit。也就是從2的8次方個色階,提升到2的10次方,總共10.7億色。它能夠讓展現更加豐富的色彩信息,畫面不僅更真實,不同色彩之間的過渡也更細膩。當同樣的一張圖片,分別以8bit和10bit來呈現時,可以很明顯地看見,8bit的圖片出現了明顯的色帶斷層,假如這是一段視頻,相信有不少人會出戲。

假如說屏幕是展現手機裡那個精彩世界的窗口,那麼相機就是收集外部信息的採集器。但遺憾的是,縱使如今的手機成像技術已經突飛猛進,10Bit顯示技術也開始下沉到非旗艦級手機,最終的視覺效果卻始終不盡如人意。原因何在?

人們常說,當硬體技術的發展到極致的時候,許多問題往往最終需要從軟體層面來解決。而我們的手機,尤其是Android陣營的手機,其實在色彩管理方面存在著先天的不足——在系統級色彩管理上,依舊處於「真空狀態」,這直接導致了我們所見到的景象,完全無法被忠實還原並以精彩的方式呈現,甚至有時候連準確都做不到。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Android在系統的底層就並沒有支持10bit技術,無論是圖像解碼器、內存結構、圖像控制器,圖像渲染,都還停留在8bit階段。換言之,即便我們手機的拍攝模組和屏幕都能夠支持10bit,但是中間的鏈路完全沒有打開,就像一把配備了頂級光學瞄準鏡和優質子彈的步槍,槍械內部的機械結構卻故障頻頻,怎麼可能在比賽中打出好成績呢?這條從圖像採集到最終呈現的鏈路鴻溝,又該如何跨越?

專屬Android的系統級色彩管理

由於Android系統還欠了不少的「歷史帳」沒有還,色彩管理短時間內還不會被谷歌安排上。不過即便沒有谷歌的參與,Android系統缺少系統級色彩管理的現狀,也會隨著OPPO INNO DAY 2020的落幕,而出現重大轉機:作為「壓臺大戲」,OPPO在這次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公布了「全鏈路色彩管理系統」,同時也是面向未來廣色域、高色深時代設計的首個Android全鏈路色彩管理系統。

OPPO的全鏈路色彩管理系統包含兩大核心技術:全鏈路10bit及色彩管理

全鏈路10bit,覆蓋了採集、編碼、存儲、解碼、顯示整條圖像處理過程,在各環節均具備處理10bit數據能力,具體來說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在圖像數據的採集方面,這套色彩管理系統具備 10bit 圖片及視頻信息採集能力,首發硬體級堆棧式 DOL-HDR 技術,支持長中短曝光幀連續輸出,能夠很好地消除不同幀的輸出時間間隔。相較於傳統的時域多幀 HDR 技術,它的信噪比表現更好,且更能規避鬼影現象,並在動態範圍有著天然優勢。

在運算-編碼環節,對畸變矯正、圖像超分、AI 炫彩在內的近20餘種自研影像算法進行了全面的升級,充分發揮 10bit 的優勢。

色彩信息的存儲使用了大家近幾年比較熟悉的HEIF格式,最高支持16bit色深,圖像質量更高,能無縫融合HDR、廣色域,而且體積更小,不會讓用戶產生內存壓力,更重要的是,支持多媒體形式更豐富,除靜態圖像和EXIF、I ICC色彩特性文件等元數據外,還可存儲透明圖層、景深信息,以及動畫、連拍圖像序列、視頻、音頻等等,帶給用戶更多可玩性。

解碼-渲染環節,則可以看作是OPPO的重要著力點,因為技術團隊對Android系統從解碼到渲染的鏈路進行了重構,解決安卓對於10bit圖片拍攝不適配問題。例如解碼方面,Android原生圖像解碼器僅支持8bit,OPPO的技術團隊在對其進行重構後,研發出兼容 10bit 圖片的解碼方案;

內存數據方面,對原生內存數據進行改造,設計可處理10bit圖像數據的全新內存存儲結構;渲染方面則增加了適配入口,重新適配圖像信息。綜上所述,OPPO通過自己的技術實力,解決了許多谷歌尚未提上日程的問題。

顯示環節的主要技術方向,集中在屏幕調試和色域映射上,而這也直接關係到用戶的最終體驗。在屏幕校準方面,技術團隊通過高精度的光學儀器採集屏幕原始數據,分析生成出高精度的3D-Lut。在 3D-Lut 更新至手機的顯示處理模塊後,精細調整屏幕Gamma 值、顏色範圍,對更高階的非線性屬性、顏色串擾、色相、飽和度等幾乎所有可能出現的顯示校準問題進行修正;而在色域映射方面,OPPO統一了常見的sRGB色域與DCI-P3色域的白點標準色溫,保證不同色域內容色溫的一致性。

色彩管理,是該系統的又一技術核心,它實現了DCI-P3和sRGB圖片的色域自適應。此前很多旗艦級Android 手機,之所以屏幕自身的硬體素質再高,都會「過於豔麗」的原因,也恰恰在此——sRGB 的圖片在映射P3屏幕時,色域被強行拉伸,如果不做色域映射,圖片顯示會過飽和,也就是看上去特別豔。

OPPO的解決方式,是在 DCI- P3 色域的屏幕上,針對 DCI-P3 圖片,直接按照圖片的內容顯示,而針對 sRGB 圖片,技術團隊會對 RGB 坐標數據做線性化和逆線性化兩次處理,最終在 DCI-P3 屏上準確顯示,從而解決採集端和顯示端因色域描述方式不同而造成的色彩偏差問題,能帶給用戶更精準的視覺體驗。

當然,最最重要的一點是,OPPO表示,未來會將色彩管理做成 SDK,開放給廣大的第三方 App,提升Android生態的色域管理水平。

「自亂而治」的Android色彩管理

過去,每每提及Android的色彩管理,人們往往會用一個「亂」字來概括,拍出來的照片顏色不準確,屏幕也無法忠實還原畫面的精彩程度,但很多廠家,只是在「設置」中增加一個關於色彩顯示的選項,讓用戶自己調節,無力從底層著手,徹底的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對手機在影像層面的要求越來越高,一套系統級的色彩管理方案呼之欲出。

所以,對於OPPO而言,公布「全鏈路色彩管理系統」的重要意義就在於,Android生態終於有第一個系統級的,「治本」的色彩管理方案了,不僅讓用戶真正體驗到從拍攝到觀賞,全方位的體驗提升,更重要的是,Android生態的色彩管理,乃至於行業發展的方向,都會更加明晰。

時至今日,依舊有許多手機廠家在走「堆料」這條老路,但一味的拼硬體,真的意味著能給用戶帶來好的使用體驗嗎?SoC、拍照模組、屏幕的規格雖然越來越高,但各鏈路間缺乏色彩管理,圖像信息偏失,反而沒能夠將硬體的優勢完全發揮出來。而OPPO的全鏈路色彩管理系統,則提供了新的思路:通過解決不同色域間映射的方式,使得呈現的畫面更加精準,幫助硬體將優勢發揮至最大。

結語

在「水桶機」扎堆,使用體驗卻提升有限的今天,OPPO卻有些眼光獨到,不僅找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技術節點,同時還及時的填補了行業的空白,推出了行業首個同時具備全鏈路10bit圖片及視頻拍攝功能的系統級色彩管理技術。雖然才剛剛公布,但是對於手機行業,乃至於Android生態的影響,卻是可以預見的。

全鏈路色彩管理系統,對行業帶來的是技術上的啟示,是行業發展方向的思索,更體現了OPPO通過對用戶體驗的洞悉,並以此為依據進行的技術革新與突破的發展思路,正如OPPO的那句口號:「科技為人,以善天下」。

相關焦點

  • 銘鑫視界風GTX660Ti評測
    為了避免同質化,廠商往往也更願意選擇帶有自身特色的非公版產品,除了外觀搶眼,更多是優秀的設計,因此我們也經常看到不少好產品出現,深受消費者喜愛時至今日,依然沒有任何一個測試軟體或者遊戲能夠取代3DMark在遊戲玩家心目中的地位,因為3DMark的魅力就在於它所帶來的不僅僅是驚豔的畫面,更重要的是向廣大玩家提供了一種權威、系統、公正的衡量顯卡性能的方式。
  • Filmic發布10bit LogV3
    而這次的filmic 帶來了 10bit HDR 和 logV3,也算是難得的誠意了,下面跟著我一起看下10bit LogV3 官方介紹10bit LogV3 快速體驗簡介在剛剛發布的 iOS 和安卓版 FILMIC Pro v6.13 中,官方推出了支持 10bit SDR 拍攝的全新伽馬曲線套件,其中包括了logV3,當然這個功能依然是屬於需要內購的
  • 有問必答:10bit專業顯示器的必要性!告別色彩斷層有這些妙招
    有問必答:10bit專業顯示器的必要性!因此,在選擇後期修圖顯示器時,攝影人的期許大多是不偏色,卻忽略了10bit的重要性。色深不夠最直觀的影響就是色彩斷層,這個現象在人像、風光和商業攝影中尤為常見。今天就給大家講講10bit顯示器對於處理色彩斷層的重要性。
  • 《為什麼顯微鏡能看清很小的東西?》冒個炮十萬個為什麼動漫視界
    《為什麼顯微鏡能看清很小的東西?》冒個炮十萬個為什麼動漫視界:在顯微鏡被發明出來以前,有許多非常微小的東西,像細菌、動植物的細胞等,人們用肉眼是看不見的。可是,為什麼通過顯微鏡就能看見它們了呢?如果你透過顯微鏡來觀察,就會發現,一滴看上去透明乾淨的河水裡竟然會有很多活動的小生物。最早的顯微鏡是16世紀末在荷蘭發明製造出來的。發明者可能是一個叫作札恰裡亞斯·詹森的荷蘭眼鏡商,也可能是一位荷蘭科學家漢斯·利珀希,據說他們用兩片透鏡製作了簡易的顯微鏡,但並沒有用這種儀器做過任何的重要觀察。
  • a bit和a little都表示「一點」,當加上「not」後意思完全不同!
    1、a bit/a bit of都知道a bit是「一點,一會」的意思,那a bit和a bit of兩者用起來有什麼區別呢?例句:A friend brings you a bit ofstrange news. 一位朋友給你帶來一點奇怪的消息。
  • 8K「視界」我們為什麼要仰望星空?
    8K「視界」我們為什麼要仰望星空?亦可是蜷縮在弦裡的平行宇宙 試想,在光速裡 永恆和一瞬間沒有任何區別
  • 「巨型鏡子」——事件視界望遠鏡是怎麼工作的?
    事件視界望遠鏡由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多個望遠鏡組成,但它運作起來如同一個巨型望遠鏡。接下來讓我們揭示它是如何運作的。如果你想更深入、更清晰地觀察宇宙,有一個大家都贊同的理想策略:建造一個儘可能大的望遠鏡。但我們在天文學領域所建立的解析度最高的圖像,並不是由最大的望遠鏡拍攝到的,而是來自一系列中等尺寸的望遠鏡組成的望遠鏡陣列:事件視界望遠鏡。這怎麼可能呢?
  • E4 材料、HDR 10+、8192 級調光……手機屏幕參數,你了解多少?
    小米 11 支持 HDR10+ 的動態範圍,iPhone 12 全系則都支持播放杜比視界視頻,且支持 HDR 顯示。▲ 上為小米 11,最高僅能開啟「HDR 臻彩視界」;下為 iPhone 12 Pro Max,支持「杜比視界」此前我們有篇文章專門介紹了什麼是杜比視界,以及它相對 HDR10、HDR10+ 的優勢。
  • 為什麼說:進入黑洞「事件視界」奇點後,就別想再出來了?
    為了更接近這些宇宙「巨人」的真面目,這裡有三個關於黑洞的事實可能讓你頭暈目眩,但你值得學習和了解。黑洞大得令人費解黑洞通過它們的大小和質量,或黑洞所擁有的物質數量來衡量,一個中等大小的天體黑洞質量可能比太陽大20倍。
  • 為什麼有人說白洞比黑洞更可怕?
    為什麼這樣一個天體我們從來沒有聽說過呢?它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存在,為什麼會比黑洞更可怕呢?我們先來複習一下黑洞是什麼。黑洞黑洞是宇宙中引力極強的一種天體,具有一個界面叫做「視界」,所有的事物一旦進入到了這個視界當中,就無法逃脫,包括光,進入黑洞相當於進入到了一個萬劫不復的境地。
  • 網際網路技術+生命科技,中源協和「生命雲視界」即將重磅上線!
    典禮當天,通過網際網路3D展示技術,重磅打造的創新智慧科技互動平臺中源協和「生命雲視界」將於生命醫學獎官網同步上線。「生命雲視界」以趣味豐富的動畫、交相輝映的圖文視頻、靈動炫酷的聲光特效、沉浸式的VR體驗等多種方式,全方位、立體化的展現了中源協和在生命醫學領域的深耕布局。
  • 事件視界還是表觀視界--中國數字科技館
    如果今天只是你和我,發表一些對於房產形勢的看法,一定不會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潘石屹和任志強等人的一句話,卻會引起房產界的巨大波動。正是這篇文章,摒棄了黑洞周圍存在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的概念。所謂事件視界,即指黑洞周圍看不見的邊界。一旦到達這個無形的黑洞邊界,任何事物,哪怕是光,都無法逃逸。它是宇宙中的單行道:只能進,不能出。在這篇文章中,霍金認為:「從光無法逃逸至無窮遠的角度來看,沒有事件視界就意味著沒有黑洞。」
  • 光沒有質量,黑洞是怎樣把它吸住的?答案可能比你想像的更有趣
    這就像你在平坦地面向前滾出一個球,它會沿著直線向前滾動,假如滾過一個坑,就會導致滾動方向發生偏轉。因此,科學家就可以據此進行天文觀測,以得到的觀測數據來判斷這兩個理論哪一個更準確。那麼既然空間是彎的,黑洞為什麼能困住光就很容易理解了:光經過黑洞周圍彎曲的空間時,當達到一定的角度——小於光子圓軌道的切線方向,光就會落入這個彎曲的陷阱裡出不來了。
  • Z CAM發布最小可換鏡頭4K 10bit電影機
    這款電影機採用M4/3尺寸的CMOS,1683萬有效像素,支持10bit視頻錄製以及Z-Log2模式。此外,該電影機還支持千兆網絡傳輸速度,可以實時將機內視頻上傳到網絡,用於流媒體直播。Z CAM E2C電影機  Z CAM E2C可以錄製4K/30P和1080P/60P的視頻,要求SD卡速度達到Class10級別,可以使用H.265編碼進行10bit錄製或H.264
  • 黑洞的事件視界:光子、引力、義大利麵化,以及想像力的界限
    4月10日,國際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望遠鏡項目發布了其黑洞成像計劃的第一批結果。結果不出所料,黑洞的照片是個黑色的洞,想搞清楚「為什麼黑洞是黑色的」,我們首先要清楚「事件視界」。事件視界是什麼?
  • 電腦配置我都換了 為什麼還打不贏?
    顯示器正面採用的是解析度為2K,刷新率最高達到165Hz的Nano IPS面板,這款面板的響應時間在MPRT技術下可以達到1ms,顯示器色深為10 bit,可視角度為178°。漸變的四條RGB燈帶設計和粗壯的支架無一不彰顯著自己的電競之魂,通過內置的設定菜單可以控制燈效的開啟和關閉狀態,在深夜打遊戲的時候,背面的反光不由得讓人覺得,有燈就是好。
  • 科普:「事件視界」和「事件視界望遠鏡」
    新華社北京4月10日電(記者郭爽)在黑洞周圍,光線不能逃脫的臨界範圍被稱為黑洞的半徑或「事件視界」。對這個特殊區域,人類動用口徑相當於地球直徑的「虛擬望遠鏡」,探尋黑洞留下的種種「蛛絲馬跡」。根據著名理論物理學家霍金的理論,黑洞「事件視界」並非「有去無來」的單行車道。儘管物體一旦被吸入黑洞就會永遠消失,但如果經過數十億年的時間,黑洞可能會「滲出」一些被吸入物質的蛛絲馬跡。由於黑洞非常遙遠且半徑很小,以往設施沒有足夠的解析度來直接觀測黑洞,而是用觀察周圍恆星運動、吸積盤和噴流乃至引力波等間接方法來進行探測。
  • 黑洞的照片今晚面世了,但是你知道黑洞視界是什麼嗎?
    黑洞的視界與物體的逃逸速度(逃逸黑洞引力所需要的速度)有關。一個人離黑洞越近,他就需要更快的速度才能逃離黑洞巨大的引力,而視界就是黑洞周圍逃逸速度超過光速的臨界點。根據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我們知道沒有什麼能比光在太空中傳播得更快,這也就意味著黑洞的視界本質上是一個任何東西經過了都無法回頭的臨界點。
  • 付費10bit和V-Log 松下S1固件更新7月上市
    近日,松下正式宣布S1的付費固件將於7月上市,更新後將增加以下功能:· 4:2:2 10bit 4K 30p機內視頻錄製· 4:2:2 10bit 4K 60p外部視頻錄製· V-Log錄製視頻錄製規格即使在升級前,松下S1的視頻錄製能力也是全幅微單中最強的
  • 滿懷期待,第一張黑洞視界照片
    但我們以前從未見過視界:這是黑洞特有的特徵,是任何東西都無法逃脫的黑暗區域。2019年4月10日,視界望遠鏡合作項目將發布有史以來第一張視界圖像。在這一重大發現前夕,我們的所知如下。你在空間中運動的越快,時間的流動就越慢,反之亦然。但空間中的運動與一個常數有關:光速。在廣義相對論中,預測視界的物理尺寸,也就是任何東西都無法逃脫區域的大小,是由黑洞的質量和光速決定的。如果光速更快或更慢,視界的預測大小就會分別減小或增大。如果光的速度無窮大,那根本就不會存在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