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4月份,也就是清明節前後,走在福州的街道或公園裡會,你有時會看見一種滿樹開著黃花卻看不見葉子的植物,它能夠隨著一年四季的更迭變換著不同的風貌,展現自己不同的風姿,這就是巴西的國花——黃花風鈴木(Handroanthus chrysanthus)。
春天,由於它的先花後葉特性,因而它只開花不長葉,密集開放的花朵宛如一襲黃色的長裙,圍繞著整棵樹,一眼望去,一片黃花風鈴木林的開花盛況給人的視覺衝擊力極其震撼,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夏天,葉子和果莢也逐漸長了出來,果莢掛在樹上,遠看就像一把「匕首」,起風時,搖搖晃晃的,感覺隨時都有可能掉下來,走過時讓人心頭一緊,不由的向上觀望;秋天,整棵樹又穿上了「綠裙」,開足了馬力進行光合作用,為下一次的開花結果努力積攢營養物質;冬天,其他樹還正是綠色的時候,它便急急忙忙的卸下了自己的「綠裙」,給人一絲絲的悽涼之美,但這是為了最大化減少養分的消耗,以便來年讓自己更風光。黃花風鈴木是優良行道樹,可在庭院、校園以及住宅區種植,具有著極大的觀賞和應用價值。黃花風鈴木在分類學上屬於紫葳科風鈴木屬植物,別名黃鐘木、黃金風鈴木、巴西風鈴木、伊蓓樹等,原產自南美等地,之後從巴拉圭、巴西等國引進栽種。其實在原產地,黃花風鈴木的花期是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因其原產地在熱帶地區,其最宜生長的溫度是23-30℃,適宜生長溫度不能低於5℃,所以只能栽種於我國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比如兩廣、福建等地區,儘管如此,絕大多數的移栽地區的年均溫相較於原產地還是會有所下降,導致移栽區的花期與原產地不符,但是這毫不影響人們欣賞花期的熱情。黃花風鈴木是落葉喬木,樹高一般是4-5米,葉為掌狀複葉對生,紙質,葉面粗糙,有疏鋸齒,小葉4-5片,全葉被褐色細絨毛,先端尖;具頂生的圓錐花序,兩性花,管狀萼筒呈不規則開裂,花冠金黃色,漏鬥形,也像風鈴狀,五裂,這也正是它樹名的由來。其單花的花期約10天左右。黃花風鈴木的果實為長條形的蓇葖果,向下開裂,有許多絨毛;種子具有翅,利於種子的傳播。我國對於黃花風鈴木的栽種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其主要以播種為主,也可用扦插或高壓等方法繁殖,播種的時候春秋兩季最為適宜。栽培的土質用富含有機質的土壤或砂質土壤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