仄秒(10^-21s):最短時間的新紀錄

2020-10-18 王大可的科科

1999年,埃及化學家艾哈邁德·澤維爾因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的獲獎工作是用飛米雷射觀察到,在化學反應中分子中的原子如何運動。飛秒是一千萬億分之一秒,也就是10-15s.

哈邁德·澤維爾榮獲1999年諾貝爾化學獎

現在,德國的法蘭克福大學的原子物理學教授——萊因哈德·德納及其團隊,對一個比飛秒過程快幾個量級的過程進行了研究。他們測量了一個光子穿過一個氫分子需要多長時間。答案是大約247仄秒。一仄秒是一百萬分之一飛秒(10-21s)。這是目前為止人類測量到的最短時間間隔。

為了測量這麼短的時間,他們用X射線照射氫分子(H2)。他們調整X射線的頻率,使得單個光子有足夠的能量將氫分子裡的兩個電子都打出來。

這裡打一個比方。打水漂時,向水面水平扔一個石頭,石頭會前後多次觸碰水面。為了方便說明,我們假設石頭前後兩次觸碰水面。這兩次觸碰水面激起兩列波,而這兩列波可以發生幹涉行為——波峰遇到波峰會相長,波峰遇到波谷會相消。幹涉形成的條紋可以用來計算石頭兩次觸碰水面地點的間距。假如又知道石頭的速度,便可以求出兩次觸碰的時間間隔。


幹涉條紋


而德納他們做的,就是用光子替換石頭,打出氫分子裡的兩個電子,形成兩束電子波(量子力學的波粒二象性——粒子也是波)。通過測量幹涉條紋,求出光子打出兩個電子的時間間隔,也就是光子穿越氫分子的時間間隔。當然,氫分子是略微長條狀,因此其空間角度也會影響測量結果。但德納給出的結果是,這個時間不長於247仄秒。


光子-黃色球;兩個氫原子核-紅色球;電子云-灰色陰影;幹涉條紋-紫色條紋


最後,我們看一下時間的各種單位(按 中文名稱—英文符號—數值 列出),體會一下仄秒究竟有多短。

毫秒—ms—10-3s

微秒—us—10-6s

納秒—ns—10-9s

皮秒—ps—10-12s

飛秒—fs—10-15s

阿秒—as—10-18s

仄秒—zs—10-21s

相關連結:

1. phys.org 報導 https://phys.org/news/2020-10-zeptoseconds-world-short.html

2. Science 論文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0/6514/339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測量出史上最短時間間隔 僅有247仄秒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0月19日消息,據外媒報導,近日一組德國科學家測量出了有史以來最短的時間間隔——247仄秒(zeptosecond),這也是一個光粒子穿過氫分子所需的時間。據介紹,1仄秒為10^-21秒,247仄秒則相當於2.47X10^-19秒。
  • 德國科學家測得最短時間間隔:247仄秒
    光子(黃色)穿過氫分子(紅色)示意圖近日,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的科學家們測得,一個光子穿過氫分子的時間為247仄秒。1仄秒相當於10億分之一秒的萬億分之一。這是迄今科學家成功測量的最短時間,有望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化學過程。
  • 科學家測出世界最短時間:274 仄秒
    ▲光子(黃色箭頭)在氫分子(紅色)的電子云中產生電子波,從而形成幹涉圖像(紫色白色相間部分)。rner 領導的原子物理學家團隊測量出了創紀錄的最短時間——247 仄秒(zeptosecond,1 仄秒為 10?21 秒)。該發現在 10 月 16 日發表於《科學》(Science),有望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化學過程。 據《科技日報》報導,該團隊用漢堡加速器設施電子同步加速器上的雷射源 PETRA Ⅲ 發出的 X 射線照射氫分子。
  • 科學家測量出有史以來最短時間間隔:僅為247仄秒
    據外媒報導,一組科學家測量了有史以來最短的時間單位,測量了一個光粒子穿過氫分子所需的時間。科學家測得的最短時間間隔為247仄秒(zeptosecond),即2.47X10^-19秒。研究人員在2016年能夠以增量的方式測量時間,最小到850仄秒。
  • 科學家測量出有史以來最短時間間隔:僅為247仄秒
    據外媒報導,一組科學家測量了有史以來最短的時間單位,測量了一個光粒子穿過氫分子所需的時間。科學家測得的最短時間間隔為247仄秒(zeptosecond),即2.47X10^-19秒。研究人員在2016年能夠以增量的方式測量時間,最小到850仄秒。
  • 《科學》:測到有史以來最短時間間隔,247仄秒!有什麼用?
    最小的時間單位是普朗克時間,是光在真空裡飛過一個普朗克長度所需的時間,大約是5.4X10^-44秒,理論上這是最小的可測量時間間隔。2016年,850仄秒(zeptosecond),即8.5X10^-19秒。
  • 《科學》:測到有史以來最短時間間隔,247仄秒!有什麼用?
    最小的時間單位是普朗克時間,是光在真空裡飛過一個普朗克長度所需的時間,大約是5.4X10^-44秒,理論上這是最小的可測量時間間隔。 那麼人類實際測量到的最短時間間隔是多少呢? 遠古人類能夠測到的,可能是一天,時間分成昨天、今天和明天,再遠一點就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 科學家測出最短時間間隔,僅有247仄秒,這是種什麼樣的概念?
    科學家測出最短時間間隔,僅有247仄秒,這是種什麼樣的概念?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可能我們感知的最短的時間概念就是一秒鐘。一秒鐘之中可以發生很多的事情,比如蜜蜂一秒鐘扇動100次翅膀,子彈一秒內飛行100米,光速一秒鐘內飛行30萬公裡。
  • 科學家測得最短時間間隔,只有247仄秒
    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光子穿過一個氫分子的時間約為247仄秒。該團隊測量了一個光子在氫分子長度上移動所需的時間,發現它發生的時間僅為247仄秒,即2.47X10^-19秒。微觀世界蘊含著許多奧秘,不僅僅是因為萬物如此微小,還因為這一切發生的速度快得令人難以置信。
  • 247仄秒!短時測量世界紀錄誕生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10月19日電 (記者劉霞)1999年,埃及化學家艾哈邁德·澤維爾因使用飛秒(10-15秒)化學技術,觀察到分子中的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如何運動榮膺諾貝爾化學獎。日前,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稱首次研究了一個發生時長比飛秒短得多的過程——他們測量出光子穿過氫分子所花費的平均時間為247仄秒(zeptosecond 10-21秒),這是迄今科學家成功測量的最短時間,有望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化學過程。
  • 247仄秒!短時測量世界紀錄誕生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1999年,埃及化學家艾哈邁德·澤維爾因使用飛秒(10-15秒)化學技術,觀察到分子中的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如何運動榮膺諾貝爾化學獎。日前,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稱首次研究了一個發生時長比飛秒短得多的過程——他們測量出光子穿過氫分子所花費的平均時間為247仄秒(zeptosecond 10-21秒),這是迄今科學家成功測量的最短時間,有望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化學過程。
  • 科學家測量出史上最短時間單位:247仄秒 1秒對它來說像是億萬年
    原標題:科學家測量出史上最短時間單位:247仄秒,1秒對它來說像是億萬年   最近科學家已經測量出了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單位:一個光粒子穿過一個氫分子所需要的時間。
  • 科學家測量出史上最短時間單位:247仄秒,1秒對它來說像是億萬年
    科學家測量出史上最短時間單位:247仄秒,1秒對它來說像是億萬年  olivia chan • 2020-10-19 12:02:52 來源:前瞻網 E2718G0
  • 247仄秒!短時測量最新世界紀錄誕生,比飛秒還短得多
    1999年,埃及化學家艾哈邁德·澤維爾因使用飛秒(10-15秒)化學技術,觀察到分子中的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如何運動榮膺諾貝爾化學獎。日前,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稱首次研究了一個發生時長比飛秒短得多的過程——他們測量出光子穿過氫分子所花費的平均時間為247仄秒(zeptosecond10-21秒),這是迄今科學家成功測量的最短時間,有望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化學過程。
  • 最短時間誕生:247仄秒;小冰成為音樂領軍人物 | 圖靈周報
    圖靈周報:精選AI行業一周大事件,從良莠不齊的行業資訊中挑選出最有價值的信息,配上專業點評,值得你細讀、品味。01 科學家測量出史上最短時間間隔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德國的物理學家測出了有史以來最短的時間間隔
  • 一眨眼大約是0.3~0.4秒,人類能測量到的最短時間是多少?
    秒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最短的時間單位。短跑名將博爾特創造的100米短跑世界紀錄是9.58秒,它已經代表了某種人類生理極限。我們常說的「一眨眼的功夫」,大約是0.3~0.4秒。但這些離「最短時間」的極限還差很遠。
  • 科學家測量出史上最短時間間隔 0.000000000000000000247秒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0月19日消息,據外媒報導,近日一組德國科學家測量出了有史以來最短的時間間隔——247仄秒(zeptosecond),這也是一個光粒子穿過氫分子所需的時間。據介紹,1仄秒為10^-21秒,247仄秒則相當於2.47X10^-19秒。
  • 最短時間間隔誕生:247仄秒;微軟小冰成為音樂科技領軍人物|圖靈周報
    圖靈周報:精選AI行業一周大事件,從良莠不齊的行業資訊中挑選出最有價值的信息,配上專業點評,值得你細讀、品味。01科學家測量出史上最短時間間隔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德國的物理學家測出了有史以來最短的時間間隔。
  • 科學家測得最短時間間隔,只有247仄秒!光速運動只能走過氫分子的距離
    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光子穿過一個氫分子的時間約為247仄秒。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德國的物理學家測出了有史以來最短的時間間隔。該團隊測量了一個光子在氫分子長度上移動所需的時間,發現它發生的時間僅為247仄秒,即2.47X10^-19秒。
  • 247仄秒!短時測量最新世界紀錄誕生,比飛秒還短得多
    1999年,埃及化學家艾哈邁德·澤維爾因使用飛秒(10-15秒)化學技術,觀察到分子中的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如何運動榮膺諾貝爾化學獎。日前,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稱首次研究了一個發生時長比飛秒短得多的過程——他們測量出光子穿過氫分子所花費的平均時間為247仄秒(zeptosecond 10-21秒),這是迄今科學家成功測量的最短時間,有望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化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