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科學家已經能夠使用飛秒雷射脈衝來測量這些超短事件。但新的測量方法將其放大得更遠,相比之下,飛秒顯得很慢。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光子穿過一個氫分子的時間約為247仄秒。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德國的物理學家測出了有史以來最短的時間間隔。該團隊測量了一個光子在氫分子長度上移動所需的時間,發現它發生的時間僅為247仄秒,即2.47X10^-19秒。
微觀世界蘊含著許多奧秘,不僅僅是因為萬物如此微小,還因為這一切發生的速度快得令人難以置信。
在這個尺度上,一秒鐘看起來就像一個「永恆」--化學鍵的形成和斷裂是飛秒級的(1飛秒是一千萬億分之一秒)。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科學家已經能夠使用飛秒雷射脈衝來測量這些超短事件。
但新的測量方法將其放大得更遠,相比之下,飛秒顯得很慢。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光子穿過一個氫分子的時間約為247仄秒。
這項突破性的測量是由法蘭克福歌德大學、DESY加速器和弗裡茨-哈伯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進行的。其實這並不是第一個在仄秒尺度上做出的測量--這個榮譽屬於2016年的一個團隊,他們發現一個氦原子被光子擊中後,需要850仄秒才能彈出一個電子。
研究小組用特定能量水平的X射線照射一個氫分子,使兩個電子從分子中飛出。通過測量兩個電子的幹涉模式,研究人員能夠精確計算出光子到達分子中的第一個氫原子,再到第二個氫原子需要多長時間。結果發現,答案是高達247仄秒。
「我們第一次觀察到,分子中的電子層並不是同時對各處的光做出反應,」該研究的主要作者Reinhard Dörner說。「發生時間延遲是因為分子內的信息只以光速傳播。」
該研究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