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鐘對我們來說是很短了,但是對某些事物來說,一秒鐘也會很長,蜜蜂可以在一秒鐘內振翼數百次,子彈可以在一秒鐘內飛行100多米,炮彈卻可以飛行1000多米,光則可以飛行30萬公裡,而對普朗克時間來說,一秒鐘又真的是太大了,因為它包含了10的43次方個普朗克時間,這比宇宙誕生至今的138億年產生的秒數總和還要多得多。
當然普朗克時間只是量子力學理論中產生的一種時間概念,這一理論認為時間小到這個幅度上就已經無法再小了,科學家目前也沒有辦法去測量它到底有多小。那麼目前科學家們能夠測到的最小的時間幅度有多小呢?
10月16日,德國歌德大學的科學家測量出了有史以來最短的時間間隔——247仄秒,這也是一個光粒子穿過氫分子所用的時間,一個氫分子由兩個氫原子構成,長度還不到0.2納米,因此這個時間也可以說是光走過兩個相鄰氫原子所用的時間。
仄(音zè)秒是極小的時間單位,1仄秒為10^-21秒,假如1仄秒看作是現實中的一秒時長的話,那麼這一秒就相當於2.78億億年,是如今宇宙138億年的年齡的201萬倍多。
那麼274仄秒這麼短的時間幅度是怎樣測量出來的呢?研究團隊帶頭人、德國歌德大學的物理學家理察-多爾納稱是使用來自漢堡粒子加速器DESY PETRA III的X射線的幫助下完成的。他們精心設定了X射線的能量,之後用單個光子將氫分子中的兩個電子轟出,以冷靶反衝離子電子動量成像譜儀記錄了氫分子在整個相互作用過程中的幹涉圖樣和位置,從而精確計算出了光子穿越兩個相鄰氫原子時間——247仄秒。
光一秒鐘穿行約30萬公裡,但是走過氫分子卻只需要274仄秒,這個時間短到現實中的一秒鐘就是它的500億億倍,但這個時間相對於普朗克時間來說仍然十分巨大,是普朗克時間的上萬億億倍。
參考資料:
《環球網》10月19日文章《科學家測量出史上最短時間間隔 僅有247仄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