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氫分子的平均鍵長來說,一個光子穿過氫分子所需的時間是247仄秒。
秒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最短的時間單位。短跑名將博爾特創造的100米短跑世界紀錄是9.58秒,它已經代表了某種人類生理極限。我們常說的「一眨眼的功夫」,大約是0.3秒~0.4秒。
但這些離「最短時間」的極限還差很遠。科學家普遍認為,在已知物理學定律的尺度邊界上,最小的時間尺度是普朗克時間,約5.4×10*-44秒,也就是以真空光速通過普朗克長度(1.6×10*-35米)所用的時間。
然而,人類現有的測量技術還無法企及這一時間尺度。在更短、更快的探索道路上,科學家始終在嘗試突破。
時間長度示意圖(圖片未按比例)。| 圖片設計:雯雯子
在極短時間測量的歷程中,一個飛躍性的裡程碑來自化學家艾哈邁德·澤韋爾(Ahmed Zewail)。1999年,澤韋爾因利用飛秒譜學研究化學反應的過渡態,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
飛秒是多快?一飛秒等於10*-15秒,也就是0.000000000000001秒。用一種更直觀的說法,一飛秒與一秒的比例,相當於一秒和3200萬年的比例。化學反應的實際發生,也就是化學鍵的形成和斷裂,就發生在飛秒的時間尺度上。
澤韋爾的技術基於一種新的雷射技術,能夠以數十飛秒的量級閃光。利用這種高速照相機,就能在實際化學反應的過程中對分子成像,並捕捉到過渡態中分子的照片。
飛秒化學示意圖。首先,化學反應由雷射閃光觸發。在第一個脈衝之後,第二個雷射脈衝以不同的時間間隔發送,對分子中發生的變化進行瞬時快照。| 圖片來源:DESY
澤韋爾也因此成為飛秒化學(femtochemistry)領域的奠基人,這一領域讓人們從一種全新的時間尺度上理解化學反應的細節,並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在澤韋爾之後,時間測量的尺度仍在不斷下降。直到2016年,科學家突破進入了仄秒(zeptosecond)尺度的範疇。一仄秒等於10*-21秒,當時,一組研究人員利用雷射測量出了時長850仄秒的時間增量。
近日,歌德大學原子物理學家Reinhard Dörner教授帶領團隊研究了一個時間更短的過程。他們測量了一個光子穿過一個氫分子所需的時間——對分子的平均鍵長而言,這一事件大約是247仄秒,這也是迄今為止成功測量的最短時間跨度。研究已於近日發表在《科學》雜誌。
光致電離是一種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量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光子與原子或分子相互作用,光子的吸收引發電子的逃逸。這一過程已經成為研究物質、分子、液體和固體的一種強大的工具。這一過程的時間通常取決於電子軌道、固體中的能量帶、目標分子的方向、手性等因素,但對其時間尺度的探索也帶來了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利用X射線對一個氫分子(包含兩個質子和兩個電子)進行輻照,並測量了時間。研究人員設定了X射線的能量,使得一個光子足以將兩個電子從氫分子中發射出來。
光子會首先將一個電子從氫分子中「彈」出,接著再將第二個電子彈出。這個過程可以簡單想像成,光子就像我們在河邊扔出去的鵝卵石片,它在水面上彈起,掠過水麵兩次。
電子同時表現為粒子和波,因此第一個電子的發射會導致電子波首先從氫分子的一個原子中發射出來,然後從第二個原子中連續迅速發射,隨之產生波的合併。當波谷遇到波峰時,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波相互抵消,形成所謂的幹涉圖樣。如果沿用剛才那個比方,簡單來說,鵝卵石片每次與水面接觸時,就會在水面上產生漣漪,而兩次的波紋互相作用,就能形成一種獨特的圖案。
研究人員利用X射線對氫分子進行輻照,並根據觀測計算出光子通過氫分子的時間。| 圖片來源:Grundmann, S. et al./Science(圖片有簡略,原圖可見論文)
接著,科學家利用COLTRIMS(冷靶反衝離子動量譜儀)反應顯微鏡測量了第一個被發射的電子的幹涉圖樣。COLTRIMS是一種特殊的儀器,它能呈現出原子和分子中的超快速反應過程。
在測量幹涉圖樣的同時,COLTRIMS反應顯微鏡還可以測定氫分子的方位。有了分子的空間方位,就可以利用兩個電子波的幹涉精確地計算出,光子是何時到達第一個氫原子的,又是何時到達第二個氫原子的。對於氫分子的平均鍵長而言,這一過程是247仄秒。這刷新了目前人類測量到的時間的新紀錄。
針對這項研究,通訊作者Dörner教授表示,這是第一次觀察到分子中的電子殼層不會同時與任何地方的光發生反應。時間延遲是因為分子內的信息只會以光速傳播。這一發現也將COLTRIMS技術擴展到了一個新的應用領域。
參考來源:
[1]https://aktuelles.uni-frankfurt.de/englisch/physics-zeptoseconds-new-world-record-in-short-time-measurement/
[2]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0/6514/339
[3]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chemistry/1999/summary/
[4]https://www.sciencealert.com/a-new-shortest-unit-of-time-has-just-been-measured-it-s-a-zeptosecond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原理,作者:Take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