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科學家合成世界上最小的發光生物分子

2021-01-15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據俄羅斯科學院網站報導,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的生物物理學家利用一種叫做Metridia longa的小型橈足類海蝦合成了世界上最小的發光生物分子--螢光素酶分子。其研究成果全文發表在《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研究通訊》中,在西伯利亞聯邦大學網站上可檢索到內容提要。據西伯利亞聯邦大學研究生馬莉娜?拉裡奧諾娃(文章第一作者)表示,這是目前已知的最小尺度的螢光素酶,實驗表明,其蛋白質具有極高的活性和極端的熱穩定性。

    俄科學家通過將螢光素酶的基因放入一種病毒體內,隨後將病毒植入鱗翅目幼蟲細胞,從而成功提取出螢光素酶蛋白。早在若干年前,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就已經對螢光素酶蛋白基因進行了標識。

    俄科學家聲稱,他們發明的製取螢光素酶分子的方法在國際上是獨一無二的。據悉,螢光素酶分子可用於醫學分析測試,並有望取代放射性標記的診斷方法。為此,科學家試圖將蛋白質的發光光譜從藍區移至紅區,以便更有效地對腫瘤進行可視化標記。

相關焦點

  • 發光學報 | 當稀土遇見分子籠:新型發光超分子體系
    本期目錄當稀土遇見分子籠:新型發光超分子體系當稀土遇見分子籠新型發光超分子體系01引言光的感知是生物最基本的一種能力,因此發光材料在我們的生產、生活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隨著設計性和可修飾性更強的多頭配體的設計合成,具有良好穩定性、水溶性及發光性能的單中心稀土配合物在生物分析領域的應用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對比有機染料,稀土螯合物特徵的4f電子躍遷發射覆蓋可見區到近紅外區,具有螢光壽命長、特徵的線狀發射和大斯託克斯位移等優點。
  • 科學家創造出世界上第一個完全合成並徹底改變DNA密碼的生物
    科學家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完全合成並徹底改變DNA密碼的活體。這種實驗室製造的微生物,是一種通常存在於土壤和人類腸道中的細菌,與它的天然近親相似,但依靠一套更小的遺傳指令存活。這種細菌的存在證明,生命可以以有限的遺傳密碼存在,並為那些生物機器被徵用來製造藥物和有用材料,或添加病毒抗性等新特性的生物鋪平了道路。經過兩年的努力,劍橋大學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閱讀並重新設計了大腸桿菌的DNA,然後創造出了合成版的已改變基因組的細胞。
  • 具有創紀錄長近紅外開啟波長的分子化學發光探針合成成功
    具有創紀錄長近紅外開啟波長的分子化學發光探針合成成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1 22:01:56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化學與生物醫學工程學院蒲侃義團隊經過不懈努力,合成了一種具有創紀錄長近紅外開啟波長的分子化學發光探針
  • 科學家合成深紫外波段發光的碳納米點
    日前,鄭州大學物理學院在碳納米點方面的研究獲得進展,首次理論上設計並在實驗中實現了深紫外波段發光的碳納米點,相關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納米快報》。
  • 聚集誘導發光:昨天,今天與明天丨對話科學家
    2004年首次將AIE引入生物科學,合成噻咯納米晶體作為生物標籤可用於免疫分析。此外作者提到,具備AIE特徵的噻咯聚集體促使了非晶化驅動發射光顏色變化的研究,而該研究在光電子領域有著廣闊前景。四苯乙烯(TPE)的合成與引入使得AIE分子的範圍進一步擴展。TPE的引入使得AIE分子易於合成且結構可調。事實上,AIE研究第二個十年的多數進展都基於TPE及其衍生物。
  • 分子馬達:世界上最小的電動機
    電機的尺寸小於一納米,也就是說,它比人的頭髮直徑小10萬倍。原則上,分子機的功能與其在宏觀世界中的對應機相似:將能量轉換為定向運動。這樣的分子馬達也存在於自然界中,例如以肌球蛋白的形式。肌球蛋白是運動蛋白,在生物體的肌肉收縮和其他分子在細胞之間的運輸中起重要作用。
  • 科學家開發出了世界上最小的分子馬達 由16個原子組成
    科學家開發出了世界上最小的分子馬達 由16個原子組成 來源:科技日報 • 2020-06-18 17:31:40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6日報導,來自瑞士聯邦國家實驗室(Empa)和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科學家開發出了世界上最小的分子馬達
  • Science:開發出單細胞生物發光成像系統
    2018年2月25日/生物谷BIOON/---螢火蟲和水母等發光生物讓科學家們很感有趣,這是因為它們的生物發光分子有助於可視化觀察大量的生物過程。來源於螢火蟲的螢光素酶催化底物D-螢光素,從而發出綠黃色的光。為了讓這種發光過程更加高效,已有相當多的研究利用合成類似物(synthetic analog)替換螢光素和改進它們的催化速率。
  • 三人分獲諾貝爾化學獎 設計合成「分子機器」
    諾貝爾獎官網消息,三名科學家分享了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他們的獲獎理由是「分子機器的設計與合成」。這三位科學家發明了「全世界最小的機器」,將分子合成在一起,使其成為極微小的電機和傳動裝置,這些機器比一根頭髮絲的1000分之一還要細。分子機器,指由分子尺度的物質構成、能行使某種加工功能的機器,其構件主要是蛋白質等生物分子。
  • 微觀世界的「結繩記事」:分子結周期表有助合成新型分子拓撲結構
    試想有一些短繩子,把它胡亂揉成一團並使勁晃動(假設末端能夠相互無縫接合),你能猜出它最容易形成什麼樣的繩結嗎?如果把這些短繩替換成微觀世界的分子鏈,那又會怎麼樣呢?這就是合成化學領域的研究者非常感興趣的課題——分子結(molecular knots)。分子結是一種類似繩結的機械互鎖分子結構,蛋白質和 DNA 是最常見的兩種天然生成的分子結。
  • 科學家發現世界上最小的超導體
    最新一期《自然·納米技術》雜誌網絡版上,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發表論文指出,他們已發現了世界上最小的超導體,其由4對小於1納米的分子組成。該發現首次為納米級分子超導線的製造提供了證據,將在納米級電子設備及能源技術的開發上具有廣泛應用。   科學家表示,利用金屬半導體製造納米級的連接線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隨著線徑縮小,其阻抗會增加,進而納米線會因發熱熔化或損毀。焦耳熱問題已成為製作納米級器件的一個主要障礙。  在低於某一溫度時,一些材料的電阻會突然消失,這種現象被稱為超導。
  • 加州理工錢璐璐團隊最新突破,AI 編入合成生物分子電路將可行
    微小精確、邏輯緊密、儲存容量大……從計算機初始發明以來,科學家們就在不斷用複雜的發光二極體和微電路,挑戰著人們對於智能的認知。但除了冰冷的機械部件,生物體內活躍著的分子,也能滿足人們在計算機時代對智能的瘋狂幻想。人工智慧的觸角,開始延伸到這片新大陸上。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的錢璐璐教授就是這些「冒險家」之一。
  • 氣態下金屬甲烷分子合成獲成功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2月20日報導,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科學家首次成功地將金屬原子插進了甲烷氣體分子中,並精確地測定了所得到的「金屬-甲烷化合物」分子的結構
  • 天津大學仰大勇課題組:生物合成蛋白質分子影像探針用於腫瘤靶向...
    近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仰大勇教授課題組在生物材料領域國際權威期刊《Biomaterials》上發表生物合成蛋白質分子影像探針用於精準腫瘤成像的最新成果
  • 世界上最小的分子馬達被研發出來了
    世界上最小的分子馬達瑞士聯邦材料科學與技術實驗室Empa的功能性表面研究小組負責人合著者OliverGrning博士說:「這使我們能夠接近分子電動機的極限尺寸了。」該團隊的分子電動機的尺寸小於一納米,由一個定子和一個轉子組成,即一個固定部分和一個運動部分。轉子-對稱的乙炔(C 2 H 2)分子-在定子的表面旋轉,它可以佔據六個不同的位置。
  • 2016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三位化學家合成「世界最小機器」獲獎
    中國日報網10月5日電(高琳琳)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瑞典當地時間10月5日,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該獎項被授予來自法英荷的三位化學家,以表彰他們在分子機器設計及合成方面所作出的貢獻。由他們三人設計併合成的「世界上最小的機器」,其體積還不足一根頭髮絲的直徑的千分之一,可用於將藥物送入人體,例如將癌症用藥直接送至癌細胞。該項技術還能夠應用於智能材料的設計當中。諾貝爾獎委員會的奧洛夫拉姆斯特倫表示,三位獲獎科學家掌握了在分子層面上對運動的控制。
  • 螢光蘑菇助專家合成人工螢光素
    新華社莫斯科4月30日電(記者欒海)在巴西分布的一種螢光蘑菇在黑暗中會發出綠色螢光,俄羅斯和巴西科研人員通過分析這種蘑菇的發光機制,人工合成螢光素分子,有望用於開展其他生物化學實驗。   在巴西部分地區的棕櫚樹下長有一種當地人俗稱「椰子花」的螢光蘑菇。
  • 綠色螢光蛋白負責水母的生物發光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綠色螢光蛋白負責水母的生物發光相關研究發表在5日出版的《自然·通信》雜誌上。
  • 新加坡國立大學合成新型近紅外發光量子點,光致發光量子效率可達25...
    四元混合巨殼型量子點合成過程圖示合成過程中,研究人員會定時從反應容器中取出小部分溶液測量其紫外可見吸光度和光致發光特性來跟蹤反應進程,並調整量子點間的結構比例。他們利用HORIBA高能量窄脈寬 Nanoled-440L皮秒脈衝雷射光源對樣品進行激發,在FluoroLog-3 螢光光譜儀上測試螢光壽命。在新的螢光光譜技術中,FluoroLog-3 系列螢光光譜儀配置CCD檢測器新技術,實現快速動態螢光光譜檢測,實現實時反應發光測試,分子相互作用的動態檢測。
  • 神秘的「迷你世界」 世界上最小的生物
    神秘的「迷你世界」 世界上最小的生物時間:2015-09-19 22:34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神秘的迷你世界 世界上最小的生物 當巴布亞紐幾內亞夜幕降臨,你會聽到從森林覆被裡傳出的高亢的、類似昆蟲的叫聲。然而,它們並非昆蟲,而是完全成型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