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世界的「結繩記事」:分子結周期表有助合成新型分子拓撲結構

2021-01-10 DeepTech深科技

試想有一些短繩子,把它胡亂揉成一團並使勁晃動(假設末端能夠相互無縫接合),你能猜出它最容易形成什麼樣的繩結嗎?如果把這些短繩替換成微觀世界的分子鏈,那又會怎麼樣呢?這就是合成化學領域的研究者非常感興趣的課題——分子結(molecular knots)。

分子結是一種類似繩結的機械互鎖分子結構,蛋白質和 DNA 是最常見的兩種天然生成的分子結。分子結不僅能夠賦予大分子一定的彈性,又因為它極小的納米尺度,成為納米技術中非常有潛力的一類「積木」。如果能夠像堆樂高積木一樣人工設計及實現分子結的拓撲構造,那麼在開發新材料、構造分子器件、分子機器等領域將會有極大地應用前景。

圖 | 還有哪些未知的分子結?(來源:Mattia Marenda & Cristian Micheletti)

近日,來自義大利國際高等研究院(SISSA)和帕多瓦大學(University of Padua)的研究人員,通過計算模擬解決了這一極具挑戰性的課題,研究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者利用蒙特卡洛抽樣法和分子動力學模擬法,確定了一個最可能形成的分子結的名單,這就類似於一種關於分子結的「元素周期表」。這些分子結是在適當的物理化學條件下,最可能、最容易自組裝形成的拓撲結構。並且,這些由計算模擬所預測的分子結構型,獲得了最新實驗結果的驗證和支持。

未來,這張「分子結周期表」將有助於合成其他尚未發現的分子拓撲結構,加上不斷發展的分子模擬技術所提供的預測能力,在構建精密分子機器以裝載和遞送納米粒子等領域有很大的應用前景。

絕非一項簡單的智力挑戰

論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 Mattia Marenda 和 Cristian Micheletti 表示:「科學家們對複雜分子拓撲結構的興趣日益濃厚,因此,設計併合成新型分子結的想法就特別有吸引力。」

然而人工合成分子結有很大的挑戰性,不僅要考慮許多複雜的物理-化學機制的平衡,更重要的是要選對目標拓撲結構。

在幾何中,扭結是指三維空間中不與自身相交的閉合曲線,雖然數學家稱有 60 億種已知的基本扭結形態,但直到幾年前,合成化學家也只是「打出」了三種分子結:三葉結(trefoil knot),8 字結(figure-eight knot)和五葉結(pentafoil knot)。這幾種是最簡單的分子結,分別有 3、4、5 個投影交叉。

圖| 幾種簡單的合成分子結。從左至右依次為三葉結、8 字結、五葉結和雙 8 字結。(來源:Mattia Marenda & Cristian Micheletti)

在當時看來,下一個即將被實現的拓撲結構應該是雙 8 字結(three-twist knot),因為它正處於繩結複雜性階梯的下一階。但是,在 2015 年的一項計算研究中,Micheletti 及其合作者預測接下來最簡單並且最可能設計出的未知分子結要複雜的多,並且有多達 8 個必不可少的投影交叉。這項預測在 2017 年得到了曼徹斯特大學 David A. Leigh 團隊在《科學》雜誌發表的實驗結果的證實,他們成功在分子尺度上打出了有 8 個交叉的扭結,這是已知最複雜、最牢固的分子結,稱為 819 結。這個結果讓合成化學家更加相信,在所有這些可能的拓撲結構中,確實存在某些更易於形成的「特權分子」,從而推動了如今這項研究的進展。

圖 | 2017 年 David A. Leigh 團隊合成的 8 個交叉的扭結(來源:Science)

目前,合成化學家已經成功利用分子自組裝技術,合成了多達 6 中不同類型的分子結(molecular knots)。但是,未來究竟還能實現多少種不同類型的分子結呢?

高效可靠的計算模擬,構建合成化學的「分子結周期表」

圖 | 分子動力學模擬過程。(來源:Mattia Marenda & Cristian Micheletti)

在義大利團隊的研究中,他們採用蒙特卡洛取樣(Monte Carlo Sampling)和分子動力學模擬方法,篩選了一個由預先分配的大量模板構成的拓撲結組合空間,並從後驗的角度,著重對待那些具有在實際分子結中發現的標誌性幾何特徵的拓撲結構,如準平面性和周期對稱性。利用這種計算模擬方法,構建了一個更易出現的「特權分子結」名單。

圖 | 在初始蒙特卡洛取樣的閉合結構中利用準平面性和周期對稱性尋找最易出現的拓撲結構。(來源:Mattia Marenda & Cristian Micheletti)

「我們的目的是通過這些計算模型,揭示出哪些新的分子結類型(如果有的話)是在目前合成化學技術下——特別是分子自組裝技術——最容易獲得的。我們發現這樣的「特權分子結」確實存在,但是非常罕見。在數百萬可能的簡單分子結類型中,能實現的僅有十幾種不同的拓撲結構。」Marenda 稱,「我們模型的計算結果顯示出一種固有的簡單性,這些分子結的編織十分模塊化、並具有高度對稱性。我們就以這些特性為選擇標準,篩選出一個巨大的分子編織模式的組合空間,並得到了一個能從幾個相同分子鏈輕易實現組裝而形成的分子結列表。」

圖 | 分子結周期表,分別以編織鏈數量和模板數量為行列進行表格構造。(來源:Mattia Marenda & Cristian Micheletti)

Mattia Marenda 在整理這些分子結結構時發現,這些分子結的編織似乎遵循著一種簡單的組織排布。於是,Marenda 及其合作者通過討論最終選擇了兩個參數:模板數量和編織鏈數量,這兩者反應了實現分子結要遇到的預期困難的不同方面。

Micheletti 還補充說,「這些計算結果已得到最新實驗的支持,這意味著這個分子結周期表確實有可能幫助實驗化學家在深入研究或應用上選擇特定的目標分子拓撲結構。」

以這兩個參數作為行和列,研究者構造了一個圖表,即一種類似於元素周期表的「分子結周期表」。這個周期表不僅總結了已經實現的合成分子結,還涵蓋了新的尚未實現的分子拓撲結構。可以想像,結合這個分子結周期表的預測和幫助,合成化學家在設計和實現人工分子結的「樂高之旅」又得一利器。

分子機器

那麼,這項研究最終能獲得的結果是什麼呢?

Marenda 和 Micheletti 解釋道:「雖然目前化學家和物理家大多都只是專注於對分子設計的概念驗證和分子結的合成,但是,已經有人提出很多有趣的實際用途了。」

響譽 2016 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分子機器」就是一大潛在應用,分子結應用的一大實例就是分子籠(molecular cage)的組裝。通過編織併合成分子結拓撲結構,將特定的物質(如藥物)嵌套或者捕獲在分子結的內部,同時分子結還能作為一種可控的分子機器,在合適的物理-化學條件下裝載或者釋放這些納米貨物,從而達到科學家所設想的分子機器人、納米機器人對癌症和腫瘤的無創靶向治療。

分子結周期表作為一張合成化學領域的圖譜,勢將為新材料、生物醫學以及電子器件領域等帶來新的發展。

相關焦點

  • 日合成具有拓撲基礎結構的分子納米碳
    由日本名古屋大學教授、ERATO伊丹分子納米碳項目總研究負責人伊丹健一郎等人組成的研究小組,成功合成了具有紐結和索烴的分子納米碳,紐結和索烴是拓撲的基礎結構。人類從1960年代開始合成被稱為紐結(Knot)和索烴(Catenane)的分子。
  • 華東師大Leigh教授團隊Nature:一條分子鏈打出多種結
    結(knot)廣泛存在於生活中,小到鞋帶大至航海或攀登山峰所用的繩索,無一不證明結具有十分重要的用途。在微觀層面,分子結(Molecular knot)存在於DNA、蛋白質和一些長鏈高分子中。作為分子拓撲學方向的奠基者和開拓者,李大為教授在構築納米結構的分子結和探索其性質和功能方向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 科學網—細胞內蛋白的結繩記事
    他們發現,在這片尚未有文字出現的土地上,人們用結繩記事的方式來記錄包括稅收、財產分配、軍隊組織等帝國生活的方方面面。不過,這種記錄方式並非印加人所獨有,我國的遠古先民也同樣使用過這種方式,只是後來由於文字的出現,結繩記事最終消逝於歷史的塵埃之中。正如《周易·繫辭下》裡所云:「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有趣的是,人類先祖的智慧竟然在自然界中也是廣泛存在的。
  • 分子拓撲學研究獲突破性進展
    「這項研究最大的創新點是:我們首次利用單一分子股線,通過模擬分子伴侶蛋白誘導蛋白摺疊的過程,實現了三種不同分子拓撲結構的構築,完全區別於該領域以前報導的一種合成方法對應一種拓撲結構的策略,大大拓展了分子拓撲學在未來研究拓撲類蛋白功能及構象關係的潛力。」
  • 今日Science:拓撲分子納米碳:全苯索烴和三葉形紐結
    ,碳納米管(CNT),石墨烯及其它們的亞分子結構在化學,物理,材料科學和納米科學等領域得到廣泛的研究與應用。當前已知的納米碳結構在拓撲上都是簡單的。理論上提出了許多具有未開發拓撲結構的納米碳,如碳納米管,納米線圈和Mackay晶體等。然而,缺乏構建這種拓撲納米碳的有效方法。近日,日本名古屋大學的Yasutomo Segawa和Kenichiro Itami團隊報導了僅由對位苯環組成的索烴和三葉結分子的新合成方法。
  • 微觀世界分子原子粒子為什麼都在振動或運動?
    其中,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和拋體運動是不可重複的運動,因此是運動狀態是拓撲關係;而圓周運動和簡諧振動看起來可以重複更簡單,其實不然。後兩種運動只是從宏觀上看是周期性的可重複的,但在微觀上則更為複雜,是拓撲的不可重複的。振動是宇宙普遍存在的現象,不管是宏觀,還是微觀都有振動發生。
  • 拓撲、細胞自噬、分子機器,中國距離諾獎這些領域還有多遠?
    分子機器是指在分子層面的微觀尺度上設計開發出來的機器,在向其提供能量時可移動執行特定任務,是納米研究領域的重點。評選委員會表示,3位科學家發明了「世界上最小的機器」,將化學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維度。所有的化學系統都力圖達到平衡態,可以減少能量消耗,但是這也會形成「僵局」。
  • 從分子「打結」到「編織」,把高分子推向新高度
    除了在分子機器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之外,2011年以來,Leigh團隊對分子結的構築及合成產生了興趣。並於同年發表了利用活性金屬模板法構築分子三葉結的工作。在接下來的幾年內,Leigh團隊通過不同的方法構築合成了越來越多結構更加複雜的分子結,例如分子五重結,分子八重結等。
  • 華師大今日《Nature》:首次在一條納米繩上打出不同的結
    2017年,李大為教授報導了由192個原子連續組成的八個交叉點的分子結(819),該結構被美國化學會評選為「2017年度分子」,並且被金氏世界紀錄有限公司認定為世界上最緊的分子結(Science, 2017, 355, 159-162)。
  • 從分子設計角度 看蒽環類藥物結構及毒性
    這類結構由於構效較為清晰,也是藥物設計-合成人員非常熟悉的類別。隨著臨床數據的不斷積累,其具有統計意義的不良反應也成為了這類藥物的附屬特點。因此,了解蒽環類藥物的結構、機制、療效、毒性等概況是藥物設計合成人員日常知識儲備較好的方式。1.
  • Leigh 院士大爆發,連發兩篇Nature:從分子「打結」到「編織」,把高...
    除了在分子機器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之外,2011年以來,Leigh團隊對分子結的構築及合成產生了興趣。並於同年發表了利用活性金屬模板法構築分子三葉結的工作。在接下來的幾年內,Leigh團隊通過不同的方法構築合成了越來越多結構更加複雜的分子結,例如分子五重結,分子八重結等。
  • .| 當富勒烯遇到納米石墨烯,富勒-萊啉:一種跨維度的合成分子碳
    從拓撲結構分類,分子碳包括零維富勒烯,一維碳納米管和二維石墨烯等。富勒烯作為最早被發現的分子碳的同素異形體,其獨特的球狀結構和物理化學性質成為光電子學和納米科學研究的熱點。近三十年來,針對富勒烯家族特別是C60和C70的功能化修飾發展了許多合成策略,例如自由基反應、環加成反應、鈀催化環化反應以及脫羧環化反應等。
  • 土衛六大氣中發現奇怪分子——亞環丙烯基自由基分子C3H2 或有助孕育生命
    土衛六大氣中發現奇怪分子——亞環丙烯基自由基分子C3H2 或有助孕育生命(神秘的地球美國太空總署(NASA)表示,當局近期在提坦的大氣中,發現一種從未在太陽系或其他大氣層中出現的奇怪分子「亞環丙烯基自由基分子(Cyclopropenylidene,C3H2)」。C3H2是一種只能在實驗室合成出來的分子,但科學家認為它或有助孕育生命。有關研究近日刊登於《天文期刊》。
  • 新型化學能驅動分子馬達的設計與合成
    具有最高單向性的化學能驅動旋轉分子馬達的設計與合成運動的控制是未來分子馬達和機器運行的決定性參數,因此需要構建和開發能夠精準控制分子運動的結構。其中化學能驅動的分子馬達的方向性主要由所涉及反應的立體選擇性決定。
  • 哈工大(深圳): 鐵性薄膜和異質結拓撲結構的研究進展
    最初,拓撲被引入到磁性材料當中,隨著理論計算、材料合成以及物性表徵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自旋拓撲結構被預測和發現,如渦旋態(vortex),斯格明子(skyrmion),麥紉(meron)等等,這些磁性拓撲態的形成大多與退磁化場和Dzyaloshinskii-Moriya (D-M)相互作用有關,各種相互作用競爭使得鐵磁材料中相鄰的兩個磁矩成某個傾斜的角度,從而使得自旋拓撲結構的形成。
  • 三千年前中國人研究周易,今天竟用它推導出了元素周期表?
    3.暗元素的發現你相信實驗是萬能的嗎,原來的實驗科學能解決現實世界中看不到的暗元素嗎?《易經》與八卦是古人幾千年的觀察、推算後,對宇宙的一種解釋,想當然的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當咱們用現代的數學工具去研究八卦的排列,會發現《周易》中隱藏著的一些極古老而又最新前的理論,「六十四卦方陣圖」中隱藏著物質世界中的「元素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學元素周期序數與該周期內原子結構中亞層數的內在聯繫,為今後發現新的元素提供了理論依據,由此啟發對化學元素的周期的研究
  • 直接合成不含有機物和鍺BOG分子篩及在生物質衍生分子轉化應用
    矽鋁沸石分子篩是最早被發現的一個分子篩亞類,也是應用最廣泛的。因其具有規則且豐富的微孔骨架結構,優異的熱穩定性和水熱穩定性,較高的比表面積和孔體積,較強的骨架酸中心以及可交換的陽離子等優勢,被廣泛應用於吸附與分離、離子交換和催化等領域。目前國際分子篩協會(IZA)收錄的252種分子篩中,約有115種可以通過直接水熱合成的方式合成鋁矽酸鹽,而其中只有不到10%的實現了工業化應用。
  • 哈工大Adv.Mater:鐵性薄膜和異質結拓撲結構的研究進展
    最初,拓撲被引入到磁性材料當中,隨著理論計算、材料合成以及物性表徵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自旋拓撲結構被預測和發現,如渦旋態(vortex),斯格明子(skyrmion),麥紉(meron)等等,這些磁性拓撲態的形成大多與退磁化場和Dzyaloshinskii-Moriya (D-M)相互作用有關,各種相互作用競爭使得鐵磁材料中相鄰的兩個磁矩成某個傾斜的角度,從而使得自旋拓撲結構的形成。
  • ...與諾貝爾獎得主伯納德·L·費林加一起探索微觀分子世界的樂趣
    第28期巔峰對話——與諾貝爾獎得主伯納德·L·費林加一起探索微觀分子世界的樂趣清華新聞網5月29日電 5月18日晚,第28期巔峰對話(Top Talk)於人文社科圖書館大同廳舉辦,一百二十餘名中外學生跟隨著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伯納德·L·費林加(Bernard L.
  • 中山大學朱克龍教授團隊:新型氧硫雜分子帶的合成及其主客體化學
    分子帶的精準合成及其性質研究是目前有機及超分子化學研究領域最活躍的方向之一。作為碳納米管及富勒烯的構築片段,共軛的碳氫大環及分子帶展示出獨特的化學與物理性質,使其在新型光電材料、吸附分離及超分子識別與組裝等方面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大環分子的合成極具挑戰性,特別是高張力的帶狀大環,存在合成產率低、分離難、不易衍生化等問題,限制了進一步的應用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