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馬達:世界上最小的電動機

2020-12-05 量子認知

由瑞士聯邦材料科學與技術實驗室(Empa)和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科學家聯合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分子馬達,該分子馬達僅由16個原子組成,並且可以在一個方向上可靠地旋轉。它可以允許原子級的能量收集。電機的特點是,它恰好在經典運動與量子隧穿之間的邊界處移動,並且向量子領域的研究人員揭示了令人費解的現象。

僅由16個原子組成的分子馬達

研究團隊負責人OliverGrning解釋說:「這使我們接近了分子電動機的尺寸極限。」電機的尺寸小於一納米,也就是說,它比人的頭髮直徑小10萬倍。

原則上,分子機的功能與其在宏觀世界中的對應機相似:將能量轉換為定向運動。這樣的分子馬達也存在於自然界中,例如以肌球蛋白的形式。肌球蛋白是運動蛋白,在生物體的肌肉收縮和其他分子在細胞之間的運輸中起重要作用。

納米級的能量收集

與大型電動機類似,16原子電動機由定子和轉子組成,即固定部分和運動部分。轉子在定子表面旋轉。它可以佔據六個不同的位置。為了使電動機真正發揮作用,至關重要的是定子必須使轉子只能沿一個方向移動。

由於驅動電動機的能量可能來自隨機方向,因此電動機本身必須使用棘輪方案確定旋轉方向。但是,原子電動機的運行與宏觀世界中帶有不對稱鋸齒狀齒輪的棘輪相反:棘輪上的棘爪沿平坦邊緣向上移動並鎖定在陡峭邊緣的方向上,而原子變體所需的扭矩卻更少沿齒輪的陡峭邊緣向上移動的能量,要比在平坦邊緣向上移動的能量大。因此,通常沿「阻擋方向」運動是優選的,而沿「運行方向」運動的可能性則小得多。因此,實際上只能在一個方向上移動。

如上圖所示世界上最小的電動機,具有六個處於不同旋轉狀態的啞鈴形轉子分子的PdGa表面的掃描隧道顯微鏡圖像(放大倍數約為5千萬)。定子(藍紅色)和轉子(灰白色,在略微傾斜的垂直方向)的按比例縮放的原子結構如右圖所示。

研究人員通過使用具有六個三角形和六個鈀原子的三角形結構的定子,以最小的變體實現了這種「反向」棘輪原理。這裡的技巧是這種結構是旋轉對稱的,而不是鏡像對稱的。

結果,儘管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必須不同,但是僅由四個原子組成的轉子(對稱的分子)可以連續旋轉。因此,電動機具有99%的方向穩定性,這使其與其他類似的分子電動機區別開來,通過這種方式,分子電動機為原子級的能量收集開闢了一條途徑。

來自兩種來源的能量

微型電動機可以由熱能和電能驅動。熱能引起電動機的定向旋轉運動沿隨機方向改變,例如在室溫下,轉子以每秒幾百萬轉的速度完全隨機地來迴旋轉。相比之下,由電子掃描顯微鏡產生的電能會導致方向旋轉,電能從其尖端流入電機。單電子的能量足以使轉子繼續旋轉僅僅六分之一圈。供給的能量越高,運動的頻率越高,但是同時,轉子在隨機方向上運動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為太多的能量可以克服「錯誤」方向上的棘爪。

根據經典物理學的定律,使轉子相對於滑槽的阻力運動所需的能量最少。如果提供的電能或熱能不足,則必須停止轉子。出乎意料的是,研究人員能夠在甚至低於此極限的一個方向上觀察到一個獨立的恆定旋轉頻率-溫度低於17開爾文(-256攝氏度)或施加的電壓低於30毫伏。

從古典世界到量子世界

這一世界上最小的電動機處於從古典物理學到更令人費解的量子物理學領域的過渡。根據量子物理學規則,粒子可以「挖洞」,也就是說,即使轉子的動能在傳統意義上不足,轉子也可以克服滑道。這種隧道運動通常在沒有任何能量損失的情況下發生。因此,從理論上講,在該區域中兩個旋轉方向均應同樣可能。但是令人驚訝的是,電動機仍以99%的概率向同一方向旋轉。熱力學第二定律指出,封閉系統中的熵永遠不會減小。換句話說:如果在隧穿事件中沒有能量損失,則電動機的方向應該純粹是隨機的。事實上,電動機仍然幾乎只能旋轉因此,在一個方向上的能量表示在隧道移動過程中也會失去能量。

時間走哪條路?

如果打開一點示波器觀看視頻時,通常可以清楚地知道時間在視頻中是向前還是向後。例如,如果我們看一個網球,它在每次撞擊地面後會跳得更高一點,那麼我們直觀地知道該視頻向後跑。這是因為經驗告訴我們,每次撞擊球都會損失一些能量,因此反彈的高度應該較小。

如果我們現在考慮一個既不增加能量又不損失能量的理想系統,那麼就無法確定時間在哪個方向上運行。這樣的系統可以是一個「理想的」網球,它在每次撞擊後會以完全相同的高度反彈。因此,不可能確定正在觀看該理想球向前還是向後的視頻,這兩個方向都是合理的。如果能量保留在一個系統中,將不再能夠確定時間方向。

但是,該原理也可以顛倒:如果我們觀察到系統中的某個過程清楚地表明了時間的運行方向,則該系統必須損失能量,或更確切地說,要耗散能量,例如通過摩擦。

回到這一世界上最小的電動機:通常假定在隧道進程中不會產生摩擦。但是與此同時,沒有能量提供給系統。那麼,如何使轉子始終向同一方向旋轉呢?熱力學第二定律不允許有任何例外,唯一的解釋是,即使在隧穿過程中,能量的損失非常小,也存在能量損失。

研究人員表示:「因此,研究團隊不僅為分子科學家開發了探索微觀世界的玩具,這樣的微小電動機可以研究量子隧穿過程和能量耗散的原因。」

參考:Molecular motor crossing the frontier of classical to quantum tunneling mo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0).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小的分子馬達被研發出來了
    來自瑞士的一組研究人員研發出僅由16個原子組成的分子馬達。世界上最小的分子馬達瑞士聯邦材料科學與技術實驗室Empa的功能性表面研究小組負責人合著者OliverGrning博士說:「這使我們能夠接近分子電動機的極限尺寸了。」
  • 科學家開發出了世界上最小的分子馬達 由16個原子組成
    科學家開發出了世界上最小的分子馬達 由16個原子組成 來源:科技日報 • 2020-06-18 17:31:40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6日報導,來自瑞士聯邦國家實驗室(Empa)和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科學家開發出了世界上最小的分子馬達
  • 世界最小:僅1個分子大小電動馬達誕生
    一個正丁基甲基硫醚分子放在一個乾淨的銅質平臺表面,此時其結構中的單個硫原子充當了轉動軸的角色,圖中以藍色表示          北京時間9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近期成功製成有史以來最小的電動馬達
  • 迄今最小馬達僅由十六個原子組成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6月16日報導,來自瑞士聯邦國家實驗室(Empa)和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科學家開發出了世界上最小的分子馬達,其由16個原子組成,並且可以在同一個方向穩定旋轉,有望將能量收集推升至原子級。
  • 探索微觀世界再添新工具,迄今最小馬達僅由十六個原子組成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6日報導,來自瑞士聯邦國家實驗室(Empa)和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科學家開發出了世界上最小的分子馬達,其由16個原子組成,並且可以在同一個方向穩定旋轉,有望將能量收集推升至原子級。
  • 世界上最小的馬達:揭示神秘的量子現象!
    處於一個納米微孔(外徑6.7納米)中的三個分子組成的人造分子馬達的分子動力學模擬。(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創新近日,來自瑞士聯邦材料測試與開發研究所(Empa)與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科研團隊開發出一款分子馬達。該馬達由16個原子組成,並能朝一個方向可靠地旋轉。它能在原子水平上採集能量。
  • 世界上最小的馬達:僅由16個原子組成!
    在1959年理察費曼教授的《小尺寸 大世界》的演講中首次系統的預言了納米技術及納米機器之後,無數人造分子機器被設計和製造出來,並被應用於生物體系等多個領域。細胞膜物質轉運動態圖在眾多的人造分子機器中,雖然其驅動力大都來源於量子過程,但是其運動行為卻呈現經典動力學特徵,且難以被操縱實現量子隧穿效應。
  • 世界上最簡單的馬達!-製作單極馬達
    號稱世界上最簡單的馬達!
  • 迄今為止最小的馬達只有16個原子
    根據物理學家網絡16日的一份報告,來自瑞士聯邦國家實驗室(Empa)和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世界上最小的分子馬達,它由16個原子組成,可以穩定地向同一個方向旋轉,並有望將能量收集提升到原子水平。
  • 最小電動機直徑一納米
    早報訊 世界最小的電動機有多大?僅是頭髮絲的六萬分之一粗細。這種單分子結構、直徑1納米的電動機由美國塔夫茨大學研究人員製造成功,未來有可能廣泛應用在醫藥、工程等領域。此前世界最小的電動機直徑為20納米。
  • DNA、摺紙與分子馬達
    隨著研究人員對生物運動理解得更深刻,就能創造出越來越多可以模仿生物運動的機器,從宏觀尺度一直到最小的分子尺度。幾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能研究生物機器是如何驅動生物的方法。無論是收縮肌肉還是複製DNA,無論是物質運輸還是細胞分裂,在分子水平上,生命體的一切機械運動都依賴於能採用微弱到幾乎無法被檢測到的旋轉角度的分子馬達。
  • 近紅外光天線為納米馬達提供動力,分子機器又前進了一步
    作者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寫道:「光控人工智慧分子機器在分子科學革命方面具有巨大潛力。自動化的運動使得智能材料和系統得以被設計出來,這些材料和系統的特性可以在命令下響應、適應和被修改。」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我們看到了微型計算機技術的革命性影響,同時在機器的微型化方面也發生了一場並行的革命。
  • ​ 分子馬達,帶上「小弟」一起轉圈
    比如,生物系統裡的分子馬達可以將某個局部的有序運動轉移到另一區域,就如同齒輪一樣的帶動整個系統同步運動,而想要模擬這種耦合的同步運動在化學上卻極其困難。近日,去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荷蘭格羅寧根大學Ben L.
  • JACS:「純」的光碟機分子馬達
    本站之前也有過一些關於分子馬達研究的介紹(   【超分子】環糊精與二苯乙烯的又一次配合:線性分子馬達的模擬物   、Angew:中科院化學所在生物分子馬達組裝及其應用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正如這些研究成果所展示的,人造分子馬達已經成為了當今化學研究中最為熱門的話題之一。
  • 納米級的「直升機」:DNA、摺紙、分子馬達
    隨著研究人員對生物運動理解得更深刻,就能創造出越來越多可以模仿生物運動的機器,從宏觀尺度一直到最小的分子尺度。幾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能研究生物機器是如何驅動生物的方法。無論是收縮肌肉還是複製DNA,無論是物質運輸還是細胞分裂,在分子水平上,生命體的一切機械運動都依賴於能採用微弱到幾乎無法被檢測到的旋轉角度的分子馬達。
  • 科學家利用DNA螺旋槳解析了分子馬達的運動
    而且,研究人員對生物如何運動的發現越多,就有越多的機器可以模仿它們,甚至模仿它們最小的分子。Pallav Kosuri說:「我們的身體裡已經有了這些神奇的機器,它們運轉得非常好。我們只是不知道它們是如何工作的。」
  • 南方日報:分子機器——微觀世界的「大力士」
    曾跟隨斯託達特在西北大學讀博士的浙江大學化學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李昊這樣描述:簡單來說,就是生物體內那些像機器一樣運轉的東西,可用燒瓶、試管等儀器,用基本的非生命體化合物合成出來,並用這些非生命體的分子機器來模擬生命體的分子機器的運轉。 人類能用自己的「巨手」造出微小尺度的機器嗎?科學家有兩種思路:一種是通過製造比人類手更小的機器,由它再製造更小的機器。
  • 日本開發出世界最小馬達 直徑只有3.2毫米
    東方網2月19日消息:日本思考技術研究公司最近開發出世界上最小的振動馬達,是新一代手機和帶有振動功能手錶的理想元件。據《日經產業新聞》19日報導,新開發的小型振動馬達「K7E」直徑只有3.2毫米,長6毫米,重量為0.26克,比目前世界上最小的馬達小60%,電力消耗也少50%。
  • Cell | 細菌鞭毛馬達「定子」單元的分子機制
    有意思的是,該馬達的旋轉既可以是順時針的,也可以是逆時針的,特定的趨化因子信號可以誘導轉子的翻轉,引起馬達旋轉方向的改變。值得注意的是,原核生物旋轉分子馬達的「定子家族」是除了ATPase家族外,唯一一個用跨膜離子濃度梯度而不是ATP產生機械動力的馬達分子,而其中MotAB則是這類「定子家族」中功能研究最深的典型【2】。
  • 力矩馬達的工作原理_力矩馬達結構
    力矩馬達的工作原理   力矩馬達是一種具有旋轉運動的電一機械轉換器,其結構主要由一對永久磁鐵1,導磁體2和4、銜鐵3、線圈5和內部懸置擋板7的彈簧管6等組成,如圖10.10所示。銜鐵和擋板連在一起,由固定在閥坐上的彈簧管支撐,使之位於上下導磁鐵中間。擋板下端為一球頭,嵌放在滑閥的中間凹槽內。   當線圈無電流通過時,力矩馬達無力矩輸出,擋板處於兩噴嘴的中間位置。當輸人信號電流通過線圈時,銜鐵3被磁化,如果通人的電流使銜鐵左端為N極,右端為S極,則根據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原理,銜鐵向逆時針方向偏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