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小的兩棲動物是什麼? 身長是多少?
時間:2016-03-22 12:13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上最小的兩棲動物是什麼? 身長是多少? 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這個榮譽毫無疑問屬於大鯢。那麼,最小的兩棲動物是什麼呢? 先前科學界認定這一稱號屬於巴西金蛙Brachycephalus didactylus,因為其成體體長僅有9.8mm,但是,近來,科學家們發現了蛙類中的更
原標題:世界上最小的兩棲動物是什麼? 身長是多少?
「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這個榮譽毫無疑問屬於大鯢。那麼,最小的兩棲動物是什麼呢?
先前科學界認定這一稱號屬於巴西金蛙Brachycephalus didactylus,因為其成體體長僅有9.8mm,但是,近來,科學家們發現了蛙類中的更加嬌小的「小不點」——阿馬烏童蛙Paedophryne amauensis,其平均體長只有僅僅的7.7mm。
阿馬烏童蛙於2009年8月被美國科學家在巴布亞紐幾內亞首次發現,其發現地是一個叫阿馬烏的村莊,因而命名為阿馬烏童蛙。據說,阿馬烏童蛙是偶然被發現的,當時,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Austin教授領導了一個包括研究生Eric Rittmeyer在內的美國科學家研究小組,在紐幾內亞島進行了3個月的漫長探險時,他們在叢林中記錄蛙類求偶信號時,聽到了一種高頻的且聽起來像是蟲鳴的鳴聲,這種鳴聲感覺來自四面八方,他們十分好奇,過了一段時間才最終確定聲音來自地面。因為無法確定聲源,他們撿起一層落葉,一片片逐一搜索,費了很大的勁,終於,看到一隻從一片樹葉上跳起的小蛙。終於,Austin教授終於發現了這種超級「小不點」。
阿馬烏童蛙個頭非常小,因而就其體積而言,這種蛙的皮膚表面積就相當大,因此比較容易面臨脫水危險,但是由於生活於熱帶雨林雨林地面潮溼環境中,它們適應了這種環境,因而一生都不需要與水體為伴。
阿馬烏童蛙具有與眾不同的一些行為,比如具有極強的跳躍能力,其跳躍距離可以達到其體長的三十倍;捕食一些特別小的其它食肉動物難以捕食的小型無脊椎動物(如蟎類動物)……
最有有意思的是,與常見蛙類不同,阿馬烏童蛙在其生命史中不會經歷蝌蚪階段,一出生就是完全成熟的個體。這種蛙具有高頻的鳴聲,雄蛙以高達8400–9400Hz的尖銳鳴聲去吸引雌性與之交配,據推測,雌蛙每次只產1至2枚卵。
阿馬烏童蛙是目前已經的最小的兩棲動物,同時也是目前已知最小的脊椎動物,比原紀錄保持者、產自印尼蘇門答臘的鯉科動物原童鯉Paedocypris progenetica(體長僅7.9mm)還要小0.2毫米。關於世界上最小的兩棲類、最小的脊椎動物的極限值不斷被刷新,也不斷在吸引我們的眼球,衝擊我們的心臟,但是就像瑞士生物學家莫裡斯·科特拉特所說的那樣「知道哪種生物最小沒什麼意思,明天可能出現另一種更小的生物……我不關心何時發現下一種更小的生物,而是它們的生態環境是否還在,或還能存在多久。」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qingjuw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