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我們的宇宙如此廣闊又如此特殊?時間已經進入了21世紀,正如我們所見,隨著人們對宇宙的理解越來越深,現在有大量的證據表明,我們周圍的可見宇宙起源於137億年前的一個炙熱的高密度火球——俗稱「大爆炸」。無論你願不願意相信,從大爆炸發生的那一刻開始,宇宙就在不斷地膨脹和冷卻,在這個過程中,氣體和塵埃被引力拉到一起形成了星系、恆星、行星,然後就有了我們。宇宙從原始的極小尺度膨脹為今天的極大尺度,而且還在繼續膨脹中,這其中存在某種必然性嗎?
要回答這樣的問題,無論是從科學的角度還是哲學的角度都很難。這裡我們對哲學不作探討,僅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常識上,要解釋宇宙為何如此廣闊似乎很簡單,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相對論方程是一種描述引力的方程,它描述了物質、能量、空間和時間的關係,這個方程可以準確描述宇宙的膨脹。在不加入「宇宙學常數∧」(∧,讀音為蘭姆達)的前提下,在大爆炸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引力將對膨脹起阻礙作用,就相當於剎車,膨脹會減慢並最終停止,這種情況下的宇宙應是有限的。
但在20世紀90年代末,對遙遠星系的觀測數據表明,宇宙的膨脹正在加速,只有將原來被愛因斯坦從方程中拿掉的「宇宙學常數∧」重新加入進去,才能和現今對可見宇宙的觀測數據相吻合,但是要想精確確定宇宙學常數的數值卻又是個大問題。科學家認為,真空本身具有一種能量,該能量被稱為「∧場」,這種能量在宇宙誕生之時,給宇宙施加了一種強大的向外推力,促使宇宙不斷膨脹,直至今天的無限。當然,暗能量導致宇宙的膨脹也是一種主流的解釋,但這無關緊要了。因為無論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我們這個無限的宇宙,都沒能清楚的詮釋無限宇宙的存在對於生命的意義。
但是在「人擇宇宙學」中有一種論述,它以我們存在這一事實為基礎,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周圍所見的宇宙是如此的廣闊和古老。這種論述認為,宇宙不可能空無一物,物質的進化遲早會在宇宙中出現,包括生命。但是,要製造出像碳元素這樣的重元素的恆星,需要數十億年才能走完其生命歷程,並且在其消亡的時刻,把這些重元素散布到太空中去。然後,還需要數十億年的時間才能在圍繞較年輕恆星運轉的一個或多個行星上進化出生命和智能生物。
那麼,可以粗略地說,像我們這樣的生命形式出現在宇宙中,並且能夠關注到周圍的環境,至少也需要幾十億年的時間,而且我們很有可能出現於宇宙的最早時間。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如果宇宙是有限的,將沒有足夠的時間孕育出智能生物。所以,儘管乍一看廣闊的宇宙似乎凸顯了人類的微不足道,但實際上,廣闊的宇宙是使我們得以出現並且能夠生存下去的最基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