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尺度理解我們生存的宇宙

2020-12-08 黑瞳宇宙探秘

人類生存的宇宙,從量子的普朗克尺度(有意義的最小可測長度,小於這個長度則處於不可觀測範圍。)到宇宙中最為龐大的結構武仙——北冕座長城(寬達100億光年,銀河系寬度的10萬倍,太陽直徑的7億億倍)。

全都處於一定的時空範圍內,沒有尺度無以認知世界。

要討論宇宙尺度,我們首先要確定「人類尺度」的概念。

所謂「人類尺度」,就是指讓人類感覺舒適的範圍:包括能夠輕鬆步行到達的距離,不超過人類壽命的時間,以及在地球上可以感受到的溫度範圍,大致是從冰的寒冷到火的灼熱。

以人類尺度為基準,一起來討論數字、尺寸、光、聲、熱和時間這六種譜系的不同尺度。

第一,數字尺度。

若不藉助工具,人類不擅長處理大數字。

目前已知事物的極限,不超過一個「古戈爾」,宇宙中沒有發現能達到11古戈爾量級的東西。

我們不太熟知的單位「億」是1後面有8個零,而古戈爾是1後面有100個零。

10的100次方是萬恆河沙,10的-100次方是萬虛。

人類的大腦根本理解不了1古戈爾的數量級。

(恆河沙數)

第二,尺寸尺度。

易於感知的「人類尺度」大約是幾毫米到幾千米的範圍。由於人類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長度範圍遠遠大於高度,因此人類對長度的感知範圍比高度大得多。

比如國際空間站到地球表面的高度大約是370千米,感覺遙不可及,其實只比南京到上海的距離稍微遠一點,換個角度一想,感覺近多了。

第三,光的尺度。

真空光速定義值:c0=299792458m/s,由於光速不可超越,再加以宇宙空間太過遼闊,在天文學上人類用光年來定義空間距離:一光年等於9460730472580800米。.

第四,聲音的尺度。

光是一種電磁波,而聲音是一種運動。聲音的傳播依賴於介質,沒有介質就沒有聲音。

和光一樣,人類的耳朵能聽到的聲音非常有限,頻率大致介於15赫茲到20千赫之間。

不藉助科學儀器,人類聽不見太陽的歌唱。

(突破音障)

科學家利用儀器探測到了太陽發出的聲音,經過壓縮以後,你會聽到某種緩緩敲擊的鐘聲,那是太陽正向著宇宙深處長鳴。

第五,熱量尺度。

熱是這個宇宙中另一種重要的尺度。

從絕對零度(熱力學的最低溫度,約等於-273.15℃,無法達到的溫度)到宇宙中的最高溫度1.4×10的23次方開氏度。

世界呈現完全不一樣的形態。

比如極低的溫度會導致一些物質變成超導體。

超越極限高溫,物質的每一個粒子都會變得過於緻密,以至於坍塌成一個個黑洞。

熱量是這個宇宙最大的魔術師之一。

第六是,時間尺度。

人生不滿百,人類直接體驗的最長時間跨度不過一生,而地球的歷史有46億年。

夏蟲不可以語冰,井蛙不可以語海,凡夫不可以語道。

人類能感知的生活中最快的事件可以達到毫秒級(千分之一秒),毫秒級:一秒鐘內發生一千件事情。

那微秒呢?點擊一下滑鼠大約花費50萬微秒。這是人類思維的極限,那麼納秒、皮秒和飛秒呢?

另外更有趣的是,時間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 。

進入普朗克尺度的量子世界,時間並不存在,因為在量子尺度一切皆有可能。

古希臘哲學家說過:當我們知道的越多,我們就越無知。

在宇宙我們只是滄海一粟,而宇宙更是由5%的物質和不可直接觀測的95%暗能量和暗物質組成,只能沿著科學道路前進,人類越發現自己的渺小和無知。

人類只有不斷的拓寬尺度,才能解開更多的秘密。

相關焦點

  • 用數字、尺寸、光、聲、熱和時間這六種譜系的不同尺度看宇宙
    人類生存的宇宙,從量子的普朗克尺度(有意義的最小可測長度,小於這個長度則處於不可觀測範圍。)到宇宙中最為龐大的結構武仙——北冕座長城(寬達100億光年,銀河系寬度的10萬倍,太陽直徑的7億億倍)。要討論宇宙尺度,我們首先要確定「人類尺度」的概念。所謂「人類尺度」,就是指讓人類感覺舒適的範圍:包括能夠輕鬆步行到達的距離,不超過人類壽命的時間,以及在地球上可以感受到的溫度範圍,大致是從冰的寒冷到火的灼熱。
  • 探索宇宙中的極限——普朗克尺度
    僅用自然界中的五個常數(包括光速和引力常數),你,我,甚至是來自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的外星人都可以得到相同的普朗克單位。最基本的普朗克單位分別為長度、質量、溫度、時間和電荷。小對話框裡顯示的是普朗克長度、普朗克時間及普朗克質量的定義。定義普朗克溫度和電荷需要庫倫常數和波茲曼常數。
  • 精選一組罕見的宇宙大圖;宇宙最小的尺度與宇宙最大的尺度
    宇宙最小的尺度是普朗克長度,是有意義的最小可測長度;普朗克長度≈1.6x10-33釐米(一個質子大小的1022分之一。)宇宙最大尺度;可觀測直徑930億光年,預估直徑1600億光年;至於930億光年之外有什麼那是人類大腦所不能理解的問題!
  • 從極小尺度到極大尺度,宇宙為何變得如此廣闊?存在必然性嗎?
    是什麼讓我們的宇宙如此廣闊又如此特殊?時間已經進入了21世紀,正如我們所見,隨著人們對宇宙的理解越來越深,現在有大量的證據表明,我們周圍的可見宇宙起源於137億年前的一個炙熱的高密度火球——俗稱「大爆炸」。
  • 如何理解宇宙膨脹超光速,而我們看到的卻幾乎沒變化?
    宇宙膨脹整體超光速是肯定的,小尺度很慢。這個超光速是基於宇宙很大,有465億光年可觀測半徑,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我們一定要理解光年是一個什麼概念。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走一年的路程。從我們地球和太陽系的運行來看,我們並沒有感覺到宇宙膨脹的速度,否則我們就無法把控旅行者1號的飛行軌跡和速度了。為什麼宇宙膨脹速度超光速,我們感覺不到呢?
  • 宇宙最大尺度的星團運轉可能是什麼呢?
    宇宙有著橫跨930億光年的巨大尺度,但這也僅僅只是目前的科技的可觀測範圍而已要知道在宇宙的可觀測範圍之外必定有著非常廣袤的星海及探之不盡的空間。宇宙中天體間的距離很遠很遠,如果採用我們日常使用的米、千米(公裡)作計量單位,那計量天體距離的數字動輒十幾位、幾十位,很不方便。於是天文學家就創造了一種新的計量單位--光年,即光在真空中用去一年時間所走過的距離。距離=速度×時間,光速約為每秒30萬千米(每秒299,792,458米),1光年為9,460,730,472,580,800米。
  • 膨脹的宇宙才適合人類的生存,這就是我們這個宇宙的「宿命」
    第二種時間箭頭是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的,具體是指我們內心感覺到的時間流逝,在這個理論基礎上,我們只能意識到過去,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記憶,但是卻無法意識到未來。第三種時間箭頭是建立在宇宙學的基礎上,因此我們所知道的宇宙是膨脹的,而不是收縮的。
  • 大腦將在量子尺度上與宇宙連接
    在神經元活動與宇宙量子尺度的關係中,一些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答案。這就是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德克·K·F·邁耶和漢斯 蓋申克在 "神經定量 "是在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的。神經元活動(腦細胞的活動)和量子尺度(構成原子的粒子的活動)之間的關係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由研究人員羅傑-彭羅斯和斯圖爾特-哈梅羅夫用一個令人驚訝的理論解決了,最近又有新的發現,對這個理論進行了修正。
  • 《圖解宇宙的尺度》[美]金伯莉·阿坎德 [美]梅甘·瓦茨克 著 / [美]凱蒂·佩克 繪
    圖解宇宙的尺度 將帶領讀者踏上一段旅程,去探索宇宙中那些或輕如鴻毛、或重於泰山,或風馳電掣、或蝸行牛步,或折膠墮指、
  • 如何理解我們的宇宙是更高緯度中的一層「膜」?
    隨著人類徵服天空,我們把目光放在了更加遙遠的宇宙中,人類對宇宙的認知從「地心說」再到「日心說」其實是人類視野開闊的過程,曾經的我們認為地球或者太陽就是宇宙的中心,是因為我們對宇宙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太陽系內,沒有合適的儀器幫助我們了解這個宇宙。
  • 宇宙之外還是宇宙,有無窮多個宇宙,怎麼理解?
    其實這就是宇宙的終極問題之一:「宇宙的外邊是什麼?」;從138.2億年前的暴漲宇宙開始到現在已經是930億光年的宇宙,我們在宇宙內的事情都還搞不清楚,何談宇宙外呢?儘管這個理論上存在一定的忽悠性質,但似乎從微觀上可以解釋得通,但在宏觀層面是如何來表現的我們卻是一頭霧水,但僅僅憑這個理論就認為宇宙之外有無數個宇宙肯定是缺乏證據的,其一表現就是無限放大了某個可能,就如科幻小說,抓住了其中一個創意隨便發揮的既視感!那麼我們就能否定多維宇宙的存在嗎?
  • 宇宙像素化——我們的宇宙是否具有最小距離
    除此之外,量子力學還告訴我們,一個粒子的精確位置是「不確定的」,突破了某個界限,在更小的尺度上,位置信息就不存在了。這是一條線索,宇宙中可能有一個最小的有意義距離,我們或許可以把這種量子距離理解為像素。但是如果現實世界是像素化的,那這些像素有多小呢?我們真的不知道。物理學家東翻西找,把幾個關於宇宙基本信息的基本常數結合起來,進行了粗略的猜測。
  • 宇宙的尺度到底有多大?
    今天,我們就從這一尺度說起,沿途你將會遇到原子、細胞、人類、地球、太陽、銀河系...... 在這趟從極小到極大的旅途中,你也將看到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的研究領域所在的尺度。在弦論的世界中,時空不再是我們熟悉的四維,而是十維!額外的六個維度會捲曲成極小的空間,即卡拉比-丘空間。但由於現代科技無法探測如此小的尺度,因此我們並不清楚這些假想是否正確。
  • 宇宙時空泡沫尺度限定:氫原子核一億分之一
    北京時間6月2日消息,據物理學家組織網站報導,一個天文學家小組利用X射線與伽馬射線觀測手段,對宇宙中一些最遙遠的天體進行了研究,從而加深了我們對於空間與時間本質的理解
  • 霍金的最後理論,挑戰了我們目前對宇宙的理解和大爆炸
    量子力學在宇宙中的某些區域會導致宇宙膨脹永遠持續,使宇宙彭脹成為永恆。我們能觀察到的宇宙部分只是一個"好客的口袋",在那裡膨脹已經結束,恆星和星系隨之形成。"通常的永恆通脹理論預測,我們的宇宙就像一個無限分支的一個,有無數個向我們宇宙一樣的好客口袋,被膨脹的海洋隔開,"霍金在去年秋季的採訪中說。"地方物理學和化學定律可以不同於一個袖珍宇宙到另一個,這一起將形成一個多元宇宙。
  • 宇宙中存在一個最小的距離尺度嗎?
    一旦超越普朗克長度的極限,我們現有的物理學定律都將失效。而量子引力理論則試圖在普朗克尺度附近,將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結合起來,從而準確地描述我們所在的宇宙。 撰文 | Ethan Siegel翻譯 | 唐璐如果要想了解宇宙是如何運作的,我們就必須從基本層面來進行研究。
  • 宇宙如何使我們的生存成為可能?
    僅通過觀察我們自己的身體,我們就可以了解很多有關宇宙歷史的知識。一個成年人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它由數萬億個細胞組成,大約有10^28個原子:原子是地球上所有物質的構建基塊。關於人類造物的科學故事,不僅使我們了解了地球生命的進化和歷史,而且也使我們了解了整個宇宙。
  • 黑暗森林法則是宇宙文明生存的真相
    黑暗森林法則含義與我們看過的很多科幻片中善良的外星人不一樣,劉慈欣在《三體》中設想的外星文明的道德高度是值得商榷的,他認為存在零道德的宇宙文明是完全可能的。黑暗森林法則是劉慈欣在《三體》系列小說《黑暗森林》中提出的,簡單點說就是在宇宙中不慎暴露自己位置的文明一定會被幹掉。從作者的角度看,這是一個假說;從小說的角度看,這就是宇宙文明生存的真相。
  • 宇宙到底有多大?看完後你就明白,真實的尺度讓你恐怖!
    在研究地球以為的文明中,宇宙帶給了我們很大的驚喜,讓大家一點一點的發現它的神秘之處。說到宇宙可能就有些人好奇了,我們一直在探索宇宙,那它的面積到底有多大呢?雖然我們知道,相比起整個宇宙,地球很是渺小,但我們還是不知道宇宙的範圍。
  •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永遠不可能了解宇宙的所有事情
    沒什麼可以與這一過程相匹敵,但它實際上並沒有教會我們什麼,包括(尤其是)它的開端。(NASA/GSFC)想一想大爆炸,事實是我們生存的這個宇宙起始於一個熱並混沌的狀態,並逐漸膨脹與冷卻。回想一下138億年前的那個瞬間。即使宇宙本身的結構在膨脹,即使光仍能以光速穿過宇宙,我們能看到的距離始終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