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最大尺度的星團運轉可能是什麼呢?

2020-12-05 瀟泗兒

宇宙有著橫跨930億光年的巨大尺度,但這也僅僅只是目前的科技的可觀測範圍而已要知道在宇宙的可觀測範圍之外必定有著非常廣袤的星海及探之不盡的空間。光年是長度單位,用來計量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線傳播了一年時間的距離,一般被用于衡量天體間的時空距離,其字面意思是指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線傳播了一年時間所經過的距離,為9,460,730,472,580,800米,是時間和光速計算出來的單位。

"年"是時間單位,但"光年"雖有個"年"字卻不是時間單位,而是天文學上一種計量天體時空距離的單位。宇宙中天體間的距離很遠很遠,如果採用我們日常使用的米、千米(公裡)作計量單位,那計量天體距離的數字動輒十幾位、幾十位,很不方便。於是天文學家就創造了一種新的計量單位--光年,即光在真空中用去一年時間所走過的距離。距離=速度×時間,光速約為每秒30萬千米(每秒299,792,458米),1光年為9,460,730,472,580,800米。

這是一個非常巨大且難以想像的尺度試想一下如果沒有什麼更高的科技突破光速速度的話在宇宙中航行則是十分枯燥切乏味的。因為照目前的科技速度來講到達另外一個星系則是要花費一生的時間而且要在沒有意外的情況下來完成的。

我們的太陽系有八顆行星數顆繞日彗星,一個剛好適中熱度適中的恆星,太陽是銀河系較典型的恆星,位於分支懸臂獵戶臂上,離銀河系中心有2.61萬光年,太陽系移動速度約240㎞/s,2.26億年轉一圈。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都位於差不多同一平面的近圓軌道上運行,朝同一方向繞太陽公轉。除金星以外,其他行星的自轉方向和公轉方向相同。彗星的繞日公轉方向大都相同,多數為橢圓形軌道,一般公轉周期比較長。這真是一個完美的旅居場所與其宇宙的巨大尺度來講,找到這樣一個完美的星系生存或許才是對生命最大的負責。

不光是太陽系內各個行星有著自己的自轉與公轉軌道太陽系也是有著自己的自轉與繞銀河系的中央是超大質量的黑洞(人馬座A*)的公轉

再來看銀河系

銀河系(Milky Way Galaxy,別名銀漢、天河、銀河、星河、天漢等),是太陽系所在的棒旋星系,包括1000~4000億顆恆星和大量的星團、星雲以及各種類型的星際氣體和星際塵埃,從地球看銀河系呈環繞天空的銀白色的環帶。總質量約為太陽的2100億倍 ,隸屬於本星系群,最近的河外星系是距離銀河系4萬2千光年的大犬座矮星系。

有理論認為銀河系所在的本星系群也有著自己的自轉與公轉的運動的。但是繞哪裡的什麼天體做運動的呢?按照物理定律看前面的運動分析的話,則是在本溪星群內可能有某個巨大引力的黑洞或者未知的天體在用自身引力拖動著巨大的本星系群在做自轉與公轉運動的。而由於尺度十分的巨大這個行為就算是整個人類的歷史也不能得到有效到觀測數據。

我們再看本星系群與更大的室女座超星系團 室女座超星系團或本超星系團是一個包括地球屬於的銀河系所屬之本星系群在內的一群星系組成的超星系團。其形狀類似平底鍋裡的薄餅,覆蓋一塊直徑約為2億光年的區域。

室女座超星系團包含約100個星系群與星系團,室女座星系團約位於其中心位置。 本星系群位於室女座星系團的邊緣並且仍在繼續向遠離室女座星系團的方向移動。

由此數據可以看到宇宙中的各個天體無論是目前可定義的最大的室女座還是小到某一個單獨的衛星都是在向著某一個目的地前進的這個前進的動力或許就是引力,再往大來說的話可能就是宇宙網。這個目的看似不那麼單純卻又有著從小到大而又由大包含小,這樣的行為宇宙真的是一個很神奇的存在或許是因為運動才有意義,運動才造就的時間。這樣才可以使記錄得到發展。各天體間的運動都在朝著目標所本能的運動才使我們的存在更加豐富多彩。

又或者從宇宙空間的宏觀的角度來看這些巨大的天體們集合在一起看上去僅僅只是一小片漂浮動蕩的星雲而已,又或許宇宙本身有著難以想像不可揣摩的尺度這些一片片的小小星雲在我們近距離進入後才會感覺得到非常的巨大吧。畢竟我們是那麼的渺小那麼的微不足道,從宏觀角度來看大家都在運動且有著自己的使命與目的。但不管宇宙的終極意義與目的如何,這個過程終究才是具有真實意義的存在。

綜上僅為筆者個人觀點大家是怎麼想的呢?大家是否也跟筆者一樣認同宇宙間個天體都有著屬於自己的運行軌跡與運行意義呢?歡迎大家點擊下面評論區留言討論哦。我們明天見。 ( ^_^ )/~~拜拜

相關焦點

  • 趣知識;宇宙的味道、宇宙的聲音及哈勃望遠鏡發現的最大星團
    一,宇宙的味道。太空人不可能脫下太空衣在太空中聞味道,但是當太空人在太空中作業時,太空中漂浮著的化合物就會沾到太空衣上,並被帶回太空站,宇宙的味道就被帶回太空站了。2003年,美國太空人唐納德·佩蒂特是這樣描述宇宙味道的:金屬味——一種令人愉悅的、甜蜜的金屬氣息。它讓我想起了我大學暑假的時候,用電焊槍修理伐木機時所聞到的那種焊接金屬的味道。」但是科學家認為這不是原始的宇宙味道,而是「高能振動的宇宙顆粒被帶回太空艙內部之後,與空氣混合的結果」。
  • 中國天文學家研究發現巨分子雲中首個星團可能起源
    國家天文臺 供圖徐金龍介紹說,宇宙中絕大多數恆星以成團的模式形成,而星團則是在巨分子雲中形成,母分子雲散去後,留下的就是光學波段可見的星團。處於演化早期的星團中恆星年齡十分相近,它們幾乎是同時形成,這就要求大量氣體在星團形成位置快速堆積。
  • 從大爆炸開始,宇宙是如何「成長」成今天的「宇宙網絡」的
    宇宙大尺度結構的模擬。確定哪些區域的密度和質量足以與星系和星系團相對應,並確定它們在什麼時候、在什麼條件下形成,是宇宙學家目前面臨的挑戰。關於宇宙最奇怪的事實之一是,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了劇烈的變化。今天,我們看到的宇宙充滿了包含數千億恆星的大星系,它們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宇宙網絡。然而,更接近大爆炸時代的時候,一切都極其平滑和均勻,幾乎沒有什麼團簇或聚類可言。
  • 宇宙在圍繞什麼運轉?宇宙的中心是誰?科學家提出詭異說法
    超大質量黑洞,它控制了銀河系內的所有星系,包括太陽系,因此我們可以理解為銀河系的中心是超大質量黑洞,那麼太陽系就是圍繞它來運轉的,那宇宙的中心又是誰呢?宇宙是怎麼運轉的呢?科學家在研究太空時,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並提出了一種詭異的說法。據悉在2008年,天文學家發現一種奇怪的星系團,一般星系團隨機分布在宇宙中,並且在隨機的方向上運轉,但是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星系團以一種連貫的方式運動,這一現象也被人們稱為「暗流」。
  • 精選一組罕見的宇宙大圖;宇宙最小的尺度與宇宙最大的尺度
    宇宙最小的尺度是普朗克長度,是有意義的最小可測長度;普朗克長度≈1.6x10-33釐米(一個質子大小的1022分之一。)宇宙最大尺度;可觀測直徑930億光年,預估直徑1600億光年;至於930億光年之外有什麼那是人類大腦所不能理解的問題!
  • 這是宇宙中最大的恆星嗎?
    由於大質量的恆星燃燒很迅速,最大質量的恆星通常出現在恆星形成活躍的區域。19世紀的「超新星冒名頂替者」噴發,將許多物質噴射到星際介質中。像我們這樣的富含金屬的星系中的高質量恆星。Eta Carinae可能是太陽質量的100倍以上,但它不是宇宙中最大質量的恆星之一。
  • 宇宙是如何運轉的(3D版)丨如果把宇宙「切開」的話,裡面會是什麼樣...
    《宇宙是如何運轉的(3D版)》用壯觀的照片展示出了行星的本質和點綴夜空的恆星,帶你開啟宇宙之旅。你將會了解到和太陽一樣的恆星是如何形成和死亡的,發現黑洞的性質和結構,遇到圍繞著星系的神秘暗物質,了解我們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
  • 宇宙廣闊無垠,夜空繁星點點,且看恆星、星雲和星團
    從字面上看,我們是宇宙的組成部分——在組成我們之前,原子已經被循環利用了很多次。恆星誕生,經歷它們的一生,然後死去。當它們中的一些恆星死亡時,它們死得非常猛烈——一場被稱為超新星的宇宙大災難。還有一些慢慢地、靜靜地死去。它們的殘骸——氣體和塵埃——散布在星系中,然後被回收到其他恆星、行星,甚至可能是其他生命中去?
  • 永動機並不存在,那天體為何運轉不停,宇宙又為何恆久不衰?
    什麼是永動機,永動機為什麼不能實現呢?既然永動機是不可能存在的,那麼為什麼天體看起來運轉不停,而宇宙又好像恆久不衰呢?首先必須明確的是永動機和宇宙天體的運行都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其次,無論是宇宙天體,還是宇宙本身,都不是永遠運行、恆久不衰的。表面上看起來似乎並沒有什麼給宇宙中的一切提供能量,但實際上整個宇宙運行的能量都來源於宇宙誕生之初的大爆炸,當然,可能有人並不相信大爆炸理論,那我們可以換一個說法,那就是宇宙中一切物質的運行都來自於宇宙誕生之初的純能量。
  • 宇宙的尺度到底有多大?
    今天,我們就從這一尺度說起,沿途你將會遇到原子、細胞、人類、地球、太陽、銀河系...... 在這趟從極小到極大的旅途中,你也將看到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的研究領域所在的尺度。物種又是什麼呢?這些都問題都極其複雜。
  • 從極小尺度到極大尺度,宇宙為何變得如此廣闊?存在必然性嗎?
    是什麼讓我們的宇宙如此廣闊又如此特殊?時間已經進入了21世紀,正如我們所見,隨著人們對宇宙的理解越來越深,現在有大量的證據表明,我們周圍的可見宇宙起源於137億年前的一個炙熱的高密度火球——俗稱「大爆炸」。
  • 球狀星團為什麼不會塌陷?
    (我們可能難以辨別仙女座星系中的某些球狀星團,因為它們並不是最亮的天體,而且也比較小。)即使是個頭矮小的銀河系衛星系也擁有自己的球狀星團。這些星團相當古老,而且古老程度超乎想像。球狀星團中的部分恆星已經老到可以幫助我們界定宇宙的年齡。(假如球狀星團的年齡接近130億歲,那宇宙就不可能比它年輕。)
  • 宇宙最大難題:物質是怎樣從無到有?
    在宇宙的尺度上從我們室女座本超星系團星際介質到單個星系,星系團之間的細絲和巨大的宇宙網;所觀察到的一切都是由正常物質而不是反物質構成的,這是一個無法解釋的謎團。然而當觀察宇宙中的情況時,所看到的所有恆星和星系都是100%的物質,反物質幾乎不存在。顯而易見,我們是真實存在的,和看到的星星和星系一樣;所以一定有什麼東西創造了比反物質更多的物質,使我們了解宇宙成為可能,但這是怎樣出現的呢?這是宇宙中最大的奧秘之一!當前宇宙中的物質和能量含量(左)和早期宇宙中的物質和能量含量(右)。
  • 為什麼宇宙不完全光滑?而是在最小的尺度上表現出量子漲落
    巨大的宇宙網是宇宙中最大的結構,像地球這樣的行星比平均密度大10^30倍。然而宇宙並不總是如此叢生,否則它不會演化成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樣子。圖註:我們今天看到的恆星和星系並不總是存在的,我們離得越遠宇宙就越接近完美,但它能達到的平滑程度是有限的,否則宇宙今天就不會有任何結構。為了解釋這一切,需要對大爆炸進行修正——宇宙膨脹。圖片信息及版權:NASA, ESA, and A.
  • 宇宙中存在一個最小的距離尺度嗎?
    但時空到底是離散還是連續的呢?是否存在一個最小的可能長度呢?100多年前,物理學家普朗克(Max Planck)提出,引力常數G、普朗克常量ħ、真空中的光速 c 這三個常數可以組合得到普朗克長度。一旦超越普朗克長度的極限,我們現有的物理學定律都將失效。而量子引力理論則試圖在普朗克尺度附近,將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結合起來,從而準確地描述我們所在的宇宙。
  • 每個天體都在轉動,那宇宙在繞著什麼運轉?看科學家怎麼說
    宇宙一直在旋轉著,圍繞著什麼物體轉動,科學家說出答案,眾所周知,在宇宙中每個天體都在運動,沒有一個天體是完全禁止的,像一些行星會繞著恆星公轉,恆星會繞著星系中心工作,生活在地球上,雖然我們感覺不到地球在運轉,但是它確實是在不斷地運動著的
  • 直徑十幾萬光年的銀河系,銀河系在宇宙中到底處在一個什麼位置呢
    經過長期的探索和研究,我們已經知道了宇宙是由許許多多星系組成的,銀河系就是無數星系中的一個。人類最新所掌握的銀河系直徑大約為15萬光年,包含2000到4000億顆恆星,以及數之不盡的其它天體,用星辰大海來形容再切帖不過了。
  • 用尺度理解我們生存的宇宙
    人類生存的宇宙,從量子的普朗克尺度(有意義的最小可測長度,小於這個長度則處於不可觀測範圍。)到宇宙中最為龐大的結構武仙——北冕座長城(寬達100億光年,銀河系寬度的10萬倍,太陽直徑的7億億倍)。全都處於一定的時空範圍內,沒有尺度無以認知世界。
  • 宇宙中有星雲、星團、星河,那你聽說過恆星「託兒所」嗎?
    宇宙中有星雲、星團、星河,那你聽說過恆星「託兒所」嗎?科學家們在宇宙中對恆星做了無數的觀測研究,在不斷的擴展我們對宇宙的認知和探索的範圍,雖然已知的宇宙範圍直徑有930億光年,但也只是一個理論的數據,不過也是能夠看到上百億光年外的恆星。
  • 地球繞著太陽轉,太陽繞著銀河系轉,那銀河系又圍繞著什麼轉呢?
    地球繞著太陽轉,太陽繞著銀河系轉,那銀河系又圍繞著什麼轉呢?地球的自轉讓我們有了晝夜之分,萬物有了休息的時間啊,月亮圍繞地球轉,引起潮起潮落,地球繞著太陽轉,有了分明的四季,那太陽繞著銀河旋轉,轉一圈需要多久的時間?這又會給地球帶來些什麼樣的變化呢?而銀河又繞著什麼在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