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尺度到底有多大?

2020-12-08 陝西藝網網絡科技


極小到極大

1.616255×10⁻³⁵米,這個極小的長度被稱為普朗克長度。今天,我們就從這一尺度說起,沿途你將會遇到原子、細胞、人類、地球、太陽、銀河系...... 在這趟從極小到極大的旅途中,你也將看到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的研究領域所在的尺度。

普朗克尺度

一些理論認為,在普朗克長度下時空不再是平滑的,許多不同的形狀會像泡沫一樣,隨機出現,又隨機消失。這些時空中的漲落被稱為量子泡沫,在量子漲落中還會形成小通道,即所謂的蟲洞。

其實,更精確地說,普朗克長度不一定是最短的距離。但可以肯定的是,已知的物理定律會在這一尺度下失效。物理學家需要一個能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的萬有理論,才能更好的描述在這個尺度下發生的事情。

弦論是萬有理論的候選理論之一,它假設萬物都是由振動的弦構成的。在弦論的世界中,時空不再是我們熟悉的四維,而是十維!額外的六個維度會捲曲成極小的空間,即卡拉比-丘空間。但由於現代科技無法探測如此小的尺度,因此我們並不清楚這些假想是否正確。

基本粒子世界

基本粒子是指那些無法由更小的粒子組成的粒子,比如夸克和電子。我們並不確切地知道夸克和電子的大小,但它們應當小於10⁻¹⁹米。

上個世紀70年代,物理學家建立了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描述了基本粒子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

從1897年發現電子,到2012年發現希格斯玻色子。目前所有標準模型中的粒子都已被發現。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已經對它們了如指掌,比如中微子就包含了許多謎題:為什麼它們具有質量?它們的反粒子是自身嗎?是否存在第四種中微子?

若能揭開中微子的重重謎題,或許就能夠幫助我們回答一個重大的未解之謎:

為什麼宇宙是由物質構成的?

元素周期表

膠子會將夸克緊緊地束縛在一起,形成質子或中子。它們的大小約為10⁻¹⁵米。

質子和中子的內部實際上非常複雜,儘管物理學家早已發現它們,但仍然有許多問題等待被解決,比如質子的半徑是多少?質子的自旋從何而來?以及質子是否會發生衰變?

質子和中子會與電子結合,形成大小約為10⁻¹⁰米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質子、中子和電子的數量、構型決定了化學元素的性質。

目前已確認發現的元素有118個,但化學家並不知道還有多少個元素等待被發現,以及最後一個元素又會是什麼。

在所有的元素中,碳、氫、氮、氧、磷和硫是構成生命的關鍵,人體中超過97%的質量都是由這六種元素構成。

DNA、蛋白質、病毒......

DNA是生物界的遺傳物質,它是由核苷酸重複排列組成的長鏈聚合物,寬度約為2.2到2.4納米。

基因是DNA中的一些片段,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和詹妮弗·杜德娜發現了基因最銳利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魔剪」,利用這種工具,研究人員能以極其精確地方式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這項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並正在為發展新的癌症療法做出貢獻,且有望使得治癒遺傳性疾病的夢想成為現實。她們也因此榮獲了202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詳見:《一個重寫生命密碼的工具》。)

基因負責編碼蛋白質的信息,一個基因編碼一個蛋白質。蛋白質是由胺基酸鏈構成的,這些胺基酸鏈會在三維空間中摺疊,形成各種複雜的形態,從而參與幾乎所有生命活動。但蛋白質究竟是如何摺疊的一直是未解的大難題。

病毒都含有遺傳物質(DNA或RNA),其遺傳物質由蛋白質構成的衣殼所包裹和保護

根據巴爾的摩分類法,新冠病毒屬於正單鏈RNA病毒,同類型的病毒還包括C肝病毒。C肝病毒的大小為55至65納米,可以通過血液傳播。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C肝病毒的發現者哈維·阿爾特、麥可·霍頓和查爾斯·賴斯。(詳見:《抗擊C型肝炎》)

比病毒更大尺度的世界包括了染色體、細菌、細胞、線粒體......

多樣的物種

經歷了約40億的演化,今天的地球上包含著數以萬億計的物種。但這些複雜又多樣化的物種是如何形成的?物種又是什麼呢?這些都問題都極其複雜。

在所有物種中,人類無疑是最具有智慧的,但與人類自身有關的謎題也非常多:比如成熟的大腦有多可塑?意識的生物學基礎是什麼?為什麼我們會睡覺和做夢?為什麼我們會衰變?等等。

神秘又緻密的天體

有一天,給予我們溫暖的太陽會走向生命的盡頭。當它耗盡燃料時,終將在一場絢麗的「煙火」中結束自己的生命。而它的核心也將在引力的作用下,坍縮形成緻密的白矮星。這是銀河系中絕大多數恆星的宿命

那麼比太陽的質量大十倍或數十倍的大質量恆星呢?

中子星擁有極高的密度,典型的中子星質量約為太陽的1.4倍但其半徑卻只有11千米左右。

近年來,科學家探測到了雙中子星併合輻射出的引力波,使科學家有機會進一步探索中子的內部構造,以及宇宙膨脹等謎題。

那麼黑洞呢?

早在1916年,在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的不久後,卡爾·史瓦西就求解了廣義相對論的方程,並給出了一個球狀對稱、靜態又不帶電的黑洞解:假設太陽和地球也能夠坍縮成黑洞,那麼它們的史瓦西半徑分別約為3千米和9毫米。

但黑洞在宇宙中是真實存在的嗎?

到了1965年,羅傑·彭羅斯從理論上給出了肯定的答案。他計算出了任何足夠緻密的天體都必須形成黑洞,證明了黑洞是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彭羅斯也因這一成就榮獲了202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詳見:《揭開宇宙中最黑暗的秘密》)

幾十年過去了,黑洞仍然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特別是落入黑洞的信息的命運,仍然是未知的。

地球與系外行星

目前,地球是已知宇宙中唯一擁有智慧生命的星球。這顆半徑約為6371千米的星球充滿了生機。但究竟是一系列什麼樣的事件才造就了一個可以使生命茁壯成長的世界?

今天,我們也面臨著一系列的難題,比如,在維持地球的宜居性的同時,要如何滿足人類對能源和自然資源的需求?在我們研究地球的氣候變化、海洋酸化,以及地震等事件時,我們同樣把目光放著了尋找其他星球上,太陽系之外的行星是否可以孕育出生命?生命在宇宙中究竟有多普遍?

目前,天文學家通過凌星法等技術,已確認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其中有一些與地球很相似。

夜空中的繁星

並不是所有的行星,都繞著像太陽這樣的恆星旋轉,有一些繞著脈衝星轉,而有一些則繞著雙星系統旋轉。

天狼星是大犬座中最明亮的恆星,它實際上就是一個雙星系統,包含了一顆昏暗的白矮星天狼星B,和一顆主序星天狼星A。天狼星B的大小比地球略小一點,但天狼星A卻比太陽還要大,直徑約為2381000千米,而太陽的直徑為1391400千米。

NGC2359,也被稱為雷神的頭盔,是位於大犬座中的一個發射星雲,大小約為30光年(一光年約等於9.46×10¹²千米),這個星雲包含了數百個太陽質量的電離物質,以及數千倍太陽質量的未電離氣體。

星系的中心

無論是太陽、天狼星,還是雷神的頭盔,都屬於銀河系的一員。在直徑約為17萬至20萬光年內的銀河系,包含了大量的氣體和塵埃,以及上千億顆恆星。太陽位於距銀心26000光年的旋臂上。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賴因哈德·根策爾和安德烈婭·米婭·蓋茲開始觀測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的恆星。經過十幾年的觀測,他們最終確認了超大質量黑洞的存在,其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400萬倍。他們與彭羅斯共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詳見:《揭開宇宙中最黑暗的秘密》)

看不見的物質

除了恆星、氣體等,這些看得見的物體之外,銀河系中還有什麼?

天文觀測表明,銀河系可能被一個直徑約為200萬光年的暗物質暈所包圍著。然而暗物質的本質完全是個謎,大多數人認為它是由未知的粒子組成的,也有人認為它可能是原初黑洞。

假設暗物質暈真的存在,那麼當地球穿過暗物質暈的時候,有可能會與暗物質粒子發生作用。所以一些地下實驗正在尋找暗物質粒子和普通物質相互作用的信號。但到目前為止,任何實驗都還未找到暗物質粒子存在的證據。

大尺度結構

銀河系的周圍有一些衛星星系,受到銀河系的引力束縛,比如大、小麥哲倫星系。它們比銀河系小,都屬於本星系群的一部分,本星系群又屬於更大的室女座超星系團

2014年,天文學家定義了一個新的超星系團,名為拉尼亞凱亞(Laniakea),這個詞來自夏威夷語,意為「無盡的天堂」。

按照新的定義,以往我們所熟悉的室女座超新星團,其實只是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一部分。

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包含了約10萬個星系,分布在一個約橫跨了5億光年的區域。在可觀測宇宙中,像超星系團這樣的大尺度結構大約有1000萬個。

可觀測宇宙

以地球為中心,我們所能觀測到的最大範圍約為8.8×10²⁶米。在這個範圍內包含了至少2萬億個星系。

可觀測宇宙就是最大尺度了嗎?

事實上,我們並不知道宇宙的真正大小,可觀測宇宙之外有什麼?是否存在多重宇宙?我們不知道這些問題是否有答案,但隨著理論、實驗和觀測的齊頭並進,我們將掌握越來越多的線索!

......

圖片素材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紅巨星:Daniel Huber

紅巨星背景:Norval Glover

黑洞:ESA/HUBBLE, ESO, M. KORNMESSER

Trappist-1:NASA/JPL-Caltech

超大質量黑洞:Scott Woods

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Nature Vedio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原理研究所

相關焦點

  • 宇宙到底有多大?看完後你就明白,真實的尺度讓你恐怖!
    在研究地球以為的文明中,宇宙帶給了我們很大的驚喜,讓大家一點一點的發現它的神秘之處。說到宇宙可能就有些人好奇了,我們一直在探索宇宙,那它的面積到底有多大呢?雖然我們知道,相比起整個宇宙,地球很是渺小,但我們還是不知道宇宙的範圍。
  • 宇宙到底有多大?看我科學量天尺
    宇宙到底有多大?可能是很多小夥伴們好奇的問題。很多科普人的回答是直徑920億光年左右,這個回答其實只給出了一半答案,而另一半答案是137億年。這是因為,宇宙是一個時空概念,它不僅僅包含空間,還包含時間。本文嘗試著帶您建立一個比較直觀的宇宙尺度概念。
  • 宇宙到底有多大?
    人類常年生活在一顆尺度較小的星球上,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想要環繞地球一圈,甚至連半天時間都不需要,但是地球,終歸只是宇宙中的一粒沙,宇宙的尺度要遠遠超乎人類的想像。 人類想要到達地球上的任意地點都十分方便,但是將目的地設置到太陽系的某顆星球、銀河系的某顆星球、系外行星?
  • 宇宙到底有多大?天文學家的解釋,讓人意想不到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宇宙很大,但它到底有多大呢?這取決於宇宙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即使是「大」這個字也很難解釋清楚。並且現在我們討論的是我們所看到的宇宙大小還是宇宙的實際大小呢?宇宙很大,但它到底有多大呢?這到底是什麼奇怪的問題?
  • 宇宙之外到底有多大
    這個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之外,又是什麼一番景象。人類可能在未來的幾百上千年,甚至永遠都搞不清楚這些問題。但是我們還是可以透過目前人類的一些渺小的發現來分析一下宇宙之外到底有什麼。我們提到宇宙在討論他有多大事,總會形容宇宙是無限大的宇宙這個詞來源於兩千多年前的莊子,宇是指上下四方,即空間;宙,是指古往今來,即時間,那麼宇宙就是空間和時間的結合,如果空間是無限的,不好理解,那麼時間是否是無限的時間在我們看來好像沒有盡頭。按照目前我們對時間的理解,時間就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是物質。
  • 宇宙到底有多大
    關於宇宙的誕生,目前科學界的主流解釋是宇宙大爆炸說。也就是我們的宇宙始於一個密度無限大、能量無限高、體積無限小的奇點,從奇點爆炸那一刻起,時間、空間以及我們的宇宙才開始工作。至今,宇宙已經走過了將近140億年,邊界仍在擴大。
  • 宇宙到底有多大?它的盡頭在哪裡?
    關於宇宙到底有多麼大,恐怕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說出真正的答案。就算我們生活的地球對於整個宇宙來說,也真的是太小了。每當我們看到無盡的星空的時候,我們總會有著這樣的一個疑問。那就是宇宙到底有多大?它的盡頭又在哪裡呢?
  • 宇宙到底有多大?顛覆你的認知
    宇宙之浩瀚,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連銀河系也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微不足道的微塵!宇宙是一個有層次天體結構的系統,我們來從越來越大的尺度上了解宇宙天體結構,來看看我們人類在宏觀宇宙中所處的確切位置是怎樣的。定能刷新你的宇宙觀!
  • 從宇宙的尺度上來看,人類的有形存在到底有沒有意義?
    朋友們,問您一個問題:當您在晴朗無月的夜晚仰望星空的時候,有沒有思考過一個關於「渺小」的問題?在漢語中,「渺小」一詞意指「非常微小或無關緊要」,但其實,對於稍微了解一點天文知識的人來說,不要說人類了,就連我們的太陽在宇宙中也只能算渺若塵埃。
  • 什麼是宇宙,宇宙到底有多大,又是怎麼誕生的呢?
    小朋友們您們知道什麼是宇宙,宇宙到底有多大,又是怎麼誕生的嗎?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什麼事宇宙宇宙包括天地間所有的一切:恆星、行星、巖石、塵埃、氣體,以及他們之間所有的空間,甚至包括時間。太陽是恆星,很多恆星遠比我們的太陽要大、要熱。星系由無數顆恆星和星際物質組成,是巨大的螺旋或者漩渦形的天體系統。我們可以用望遠鏡看到數十億個星系,每一個星系包含數十億顆恆星。但是,我們了解的閱讀,產生的懷疑也就越多。
  • 宇宙的大小怎麼理解,它到底有多大?
    宇宙有多大?這是一個可以很簡單回答,也很複雜的話題。簡單回答,根據目前科學界廣泛共識,認為宇宙的年齡約138.2億歲,可觀測宇宙半徑約465億光年。宇宙就這麼大。但我們老聽說可觀測宇宙,那麼不可觀測宇宙還有嗎?有,當然有。一般認為,這個不可觀測宇宙是宇宙有兩個視界,一個是過去視界,一個是未來視界。過去視界是指宇宙大爆炸初期的,電磁波不透明時代。
  • 宇宙有多大?
    宇宙到底有多大?是時候做個了結。以二零二零年為時間點,天文科學的認知裡,宇宙到底有多大呢?一共有一百九十六個國家,還有三十一個特立地區。城市大約一萬零三百個。然而,城市面積僅佔了地球面積的百分之二。地球有多大?半徑六千公裡。在地球上走一圈是四萬公裡。
  • 宇宙到底有多大
    宇宙究竟有多大呢?這裡有一個形象的說明:我們先將太陽想像成一個南瓜,那麼大約2500億個南瓜堆成了銀河系,而1000以上個這樣的"南瓜堆」又分布在一個假想的「空心球」裡。這個「空心球」的容量就是宇宙的大小。而我們居住的地球在這個「空心球」裡,不過像一顆小小的綠豆而已。
  • 宇宙到底有多大?銀河系就是一粒沙子
    宇宙到底有多大?銀河系就是一粒沙子宇宙的大小究竟是個什麼概念?銀河系甚至連一粒沙子都不及。在廣闊的宇宙中有許多未知的存在,它由無數行星組成,我們無法知道它有多大。據說宇宙也被稱為平行宇宙,可能還有其他的宇宙。現在人們對宇宙起源的定義基本上是由宇宙膨脹引起的大爆炸宇宙學決定的。
  • 宇宙外面是什麼?宇宙有多大?
    宇宙外面是什麼?宇宙到底有多大?相信很多人都曾經試圖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事實上物理學家們研究宇宙已經很久了。
  • 宇宙有多大,顛覆你的想像
    宇宙,它到底有多大沒有人知道,如果,他有一個確定的大小那肯定又會有下一個,問題宇宙外面有什麼,根據現有的觀測手段拍照的,年齡也代表著在不同的理論模型下宇宙的空間尺度不同的模型會得到不同的空間尺度數值這個數值具體有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代表的是一個可觀測宇宙的大小而不是整個宇宙的大小,要知道我們現在能夠認識到的可觀測宇宙是在處於不斷加速膨脹之中的宇宙也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我們能夠觀測到宇宙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
  • 宇宙到底有多大?在遙遠宇宙的邊緣,有一堵「牆」存在!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現,人類對宇宙又有了新的認為,我們發現地球不過是浩瀚宇宙中沙粒一般的存在,宇宙那麼大,仿佛永遠都看不到邊際。 宇宙有多大? 在我們普通人的眼裡,地球已經很大了,如果沒有先進的交通工具,想一個人走遍地球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 宇宙到底多大?宇宙之外的是什麼樣的世界
    在古時候人們認為地球就是完整的世界,不管是太陽、月亮還是星星都被容納到這個空間裡,但是後來隨著不斷的發展人們對宇宙的認識也在一步步加深了。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有邊緣嗎這些問題依舊是很多人疑惑的點。出了地球就是太陽系,太陽系只是銀河系中渺小的一顆,畢竟在銀河系中類似太陽系的星系最少有2000億顆。但是出了銀河系就會發現有更多比銀河系大得多的星系。這些所有的星系都被容納在宇宙中。
  • 宇宙到底有多大(一)
    其中之一就是宇宙的廣袤無垠。即使兩個挨得最近的天體,它們的間距也大得驚人。對我們這些終其一生都在一顆行星上生活的生命體來說,銀河系的大小、星系之間的距離都大得令人瞠目結舌。 我們不妨假設這樣一個銀河系模型,其中太陽就像一粒沙子那麼大。這個模型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和感受一下那些距離尺度的巨大。 在這個模型中,銀河系盤中的恆星(即沙粒)之間的距離約為6公裡,而盤的直徑是6萬公裡。
  • 地球就是宇宙中的一粒塵埃,宇宙到底有多大?
    地球就是宇宙中的一粒塵埃,宇宙到底有多大?人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是地球上唯一高智商的生物,當我們徜徉於大自然的懷抱,感慨地球環境之壯美的時候,感覺自己何其渺小!然而,隨著人類科技的高速發展,人類對自然的認識也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