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朋友們,問您一個問題:當您在晴朗無月的夜晚仰望星空的時候,有沒有思考過一個關於「渺小」的問題?在漢語中,「渺小」一詞意指「非常微小或無關緊要」,但其實,對於稍微了解一點天文知識的人來說,不要說人類了,就連我們的太陽在宇宙中也只能算渺若塵埃。想一想,從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比鄰星發出的光,需要4年多時間才能抵達地球;從肉眼可見的最遠恆星——仙后座V762發出的光,則需要歷經1.6萬年才能抵達地球。

毫無疑問,我們所看到的星光,要遠遠比我們文明的歷史古老得多。如果將視野再放寬一點,銀河系的直徑達10萬光年,而它卻不過是宇宙中數萬億個星系中的一個而已。面對這些真實的天文數字,我們能感覺到自己僅僅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塵,甚至連微塵都算不上!如果你再多了解一點天文知識,你會知道數萬億星系之間相互間隔有多遠、了解到宇宙膨脹速度有多快,所有的一切越來越遠,那一瞬間,相信你對「渺若塵埃」的感受會更加明顯。
在我們通常的感受裡,承載著人類文明的地球碩大無比,然而,在航空和航天科技相對發達的今天,你並不需要離開地面太遠就會分不清地球表面之上的河流、山脈和城市;假如離得更遠一點,你就根本無法找尋到人類在地球表面活動所留下的代表著「文明」的點點燈光。請仔細看看下面這張照片,這是「卡西尼號」在探測土星時為我們身處的地球家園所拍攝的一張照片,這張照片中下部的一個亮點就是著名的「暗淡藍點」。
「暗淡藍點」這張照片清楚地告訴我們,不必離開太遠,即使在太陽系內部一定的距離上回望我們的家園,就會發現她已變得毫不起眼!但是,這種「渺小」是人類的大腦在空間三維尺度上的感知,就人類個體來說,無論是對於地球或者木星,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但尺度並不能說明一切,我們人類可能並不高大,但是我們卻是無比精密複雜的生命體,我們的結構與行為遠比一顆行星或者星系更難預測。請想一想,要描述一顆行星的運動需要幾個方程,而要描述一隻會吸血的蚊子的行為又需要多少方程?相比於恆星的發光過程,你能講得清楚如何才能慢慢靠近一隻蒼蠅並徒手抓住它?

宇宙就是這麼奇妙,科學家能夠搞清楚距離我們遙遠的恆星內部發生的核反應,然而卻搞不清楚人類因何而存在。渺小的人類,有一個複雜的充滿無數疑問的大腦,行為捉摸不定,還擁有豐富的情感,還能感知到自己的渺小,這種生物絞盡腦汁創造出瞭望遠鏡、對撞機、雷射,甚至還試圖尋找宇宙如何誕生、如何終結的答案。從這些特質來看,人類又是十分偉大的生物,或許我們很微小,但卻極不尋常。
在宇宙的尺度上,人類有形的存在對於整個宇宙來說或許無關痛癢,但誰也無法肯定,人類的出現到底是宇宙中的偶然還是宇宙刻意而為之?人類的身體由億億萬萬個原子組成,在一個世紀甚至更短的時間裡,這些原子將回歸宇宙,那麼人類的存在到底有何意義?我們會不會是某種「試驗品」?又或許,在宇宙的某個地方,另一群生命正在觀察著我們,就如我們看待在地面上爬行的蛆蟲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