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測到有史以來最短時間間隔,247仄秒!有什麼用?

2020-12-07 騰訊網

時間是連續的,還是一份一份的?

答案是:時間是一份一份的。最小的時間單位是普朗克時間,是光在真空裡飛過一個普朗克長度所需的時間,大約是5.4X10^-44秒,理論上這是最小的可測量時間間隔。

那麼人類實際測量到的最短時間間隔是多少呢?

遠古人類能夠測到的,可能是一天,時間分成昨天、今天和明天,再遠一點就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有了時鐘後,人們就可以測出1秒的時間間隔了。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我們可以測量的時間間隔也越來越短。

199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艾哈邁德·澤韋爾將研究化學反應的時間尺度縮至飛秒,即10^-15秒,一千萬億分之一秒;

2004年,100阿秒,即10^-16秒,一億億分之一秒;

2010年,12阿秒,即1.2X10^-17秒;

2016年,850仄秒(zeptosecond),即8.5X10^-19秒。

10月16日,《科學》雜誌發表德國歌德大學物理學家萊因哈德·德爾納(ReinhardD rner)和德國羅斯託克大學斯文·格倫德曼(Sven Grundmann)的研究,他們將人類測得的最小時間間隔再次縮小到了247仄秒,即2.47X10^-19秒,這是光子從氫分子中一個原子飛到另一個原子上所需的時間。

德爾納和同事利用位於漢堡的Petra III 粒子加速器,精心設定了X射線的能量,用單個光子將氫分子中的兩個電子轟出,形成了一種可用冷靶反衝離子電子動量成像譜儀(COLTRIMS)測量的幹涉圖樣,記錄了氫分子在整個相互作用過程中的幹涉圖樣和位置,精確計算出了光子從第一個氫原子飛到第二個氫原子之間的時間——247仄秒。

怎麼樣?是不是已經震驚得目瞪口呆了?假如1仄秒是現實中一秒鐘的話,那麼我們的一秒鐘就相當於27,777,777,777,777,778年,即2.8億億年,比整個宇宙的年齡還大得多;如果你今年是30歲,那麼你可以自豪宣稱:我已經活了94.6萬億億億仄秒了!

從上面的時間表來看,雖然人類科技水平越來越高,但要測量越來越短的時間間隔已經越來越難了,那麼理論上我們能夠測到的最小時間間隔是多少?

普朗克時間就不要妄想了。

根據今年6月《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一項研究,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三位理論物理學家加勒特·溫德爾(Garrett Wendel)、路易斯·馬丁內斯(LuisMartínez)和馬丁·博霍瓦爾德(Martin Bojowald)認為,利用還未出現的量子振蕩器和類似原子鐘的振蕩器,可以通過它們的不同步來計算最小的時間間隔,理論上上限能夠達到10^-33秒,這還是普朗克時間的200億倍!

宇宙真是害人不淺哪,無論科學家們如何努力,離它最最細微的深處,我們仍然有著巨大的,可能永遠也無法企及的距離。

那麼,測量如此之小的時間間隔究竟有什麼用呢?

目前暫還未有這種技術的現實應用,不過涉入越小的量子領域,我們對宇宙奧秘的理解就會更多,未來也有可能在精確測量飛秒、阿秒、仄秒的基礎上,在精確計量、研究化學反應、研究量子理論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參考:

Science:Zeptosecond birth time delay in molecular photoionization

相關焦點

  • 《科學》:測到有史以來最短時間間隔,247仄秒!有什麼用?
    那麼人類實際測量到的最短時間間隔是多少呢?》雜誌發表德國歌德大學物理學家萊因哈德·德爾納(ReinhardDörner)和德國羅斯託克大學斯文·格倫德曼(Sven Grundmann)的研究,他們將人類測得的最小時間間隔再次縮小到了247仄
  • 科學家測量出有史以來最短時間間隔:僅為247仄秒
    據外媒報導,一組科學家測量了有史以來最短的時間單位,測量了一個光粒子穿過氫分子所需的時間。科學家測得的最短時間間隔為247仄秒(zeptosecond),即2.47X10^-19秒。研究人員在2016年能夠以增量的方式測量時間,最小到850仄秒。
  • 科學家測量出有史以來最短時間間隔:僅為247仄秒
    據外媒報導,一組科學家測量了有史以來最短的時間單位,測量了一個光粒子穿過氫分子所需的時間。科學家測得的最短時間間隔為247仄秒(zeptosecond),即2.47X10^-19秒。研究人員在2016年能夠以增量的方式測量時間,最小到850仄秒。
  • 科學家測量出史上最短時間間隔 僅有247仄秒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0月19日消息,據外媒報導,近日一組德國科學家測量出了有史以來最短的時間間隔——247仄秒(zeptosecond),這也是一個光粒子穿過氫分子所需的時間。據介紹,1仄秒為10^-21秒,247仄秒則相當於2.47X10^-19秒。
  • 科學家測得最短時間間隔,只有247仄秒
    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光子穿過一個氫分子的時間約為247仄秒。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德國的物理學家測出了有史以來最短的時間間隔該團隊測量了一個光子在氫分子長度上移動所需的時間,發現它發生的時間僅為247仄秒,即2.47X10^-19秒。微觀世界蘊含著許多奧秘,不僅僅是因為萬物如此微小,還因為這一切發生的速度快得令人難以置信。
  • 科學家測出最短時間間隔,僅有247仄秒,這是種什麼樣的概念?
    科學家測出最短時間間隔,僅有247仄秒,這是種什麼樣的概念?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可能我們感知的最短的時間概念就是一秒鐘。一秒鐘之中可以發生很多的事情,比如蜜蜂一秒鐘扇動100次翅膀,子彈一秒內飛行100米,光速一秒鐘內飛行30萬公裡。
  • 最短時間間隔誕生:247仄秒;微軟小冰成為音樂科技領軍人物|圖靈周報
    圖靈周報:精選AI行業一周大事件,從良莠不齊的行業資訊中挑選出最有價值的信息,配上專業點評,值得你細讀、品味。01科學家測量出史上最短時間間隔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德國的物理學家測出了有史以來最短的時間間隔。
  • 科學家測得最短時間間隔,只有247仄秒!光速運動只能走過氫分子的距離
    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光子穿過一個氫分子的時間約為247仄秒。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德國的物理學家測出了有史以來最短的時間間隔。該團隊測量了一個光子在氫分子長度上移動所需的時間,發現它發生的時間僅為247仄秒,即2.47X10^-19秒。
  • 德國科學家測得最短時間間隔:247仄秒
    光子(黃色)穿過氫分子(紅色)示意圖近日,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的科學家們測得,一個光子穿過氫分子的時間為247仄秒。1仄秒相當於10億分之一秒的萬億分之一。這是迄今科學家成功測量的最短時間,有望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化學過程。
  • 測量到有史以來最短時間,它是十億分之一秒的萬億分之一
    日常生活中,我們用到的最短時間單位為秒,但是在一些科學實驗中,秒已經不夠精確了,他們測量的是比秒小得多的納秒、皮秒、飛秒等。最小的時間是普朗克時間,它是光走過普朗克長度所經歷的時間,也是我們理論上所能測得的最小時間間隔。但是,實際上,我們並不能測得那麼小,那麼我們能測到的最小時間間隔是多少呢?最近,科學家又破紀錄了,他們測量了有史以來最短的時間:輕質粒子穿過氫原子的時間,為247仄秒。
  • 最短時間誕生:247仄秒;小冰成為音樂領軍人物 | 圖靈周報
    圖靈周報:精選AI行業一周大事件,從良莠不齊的行業資訊中挑選出最有價值的信息,配上專業點評,值得你細讀、品味。01 科學家測量出史上最短時間間隔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德國的物理學家測出了有史以來最短的時間間隔
  • 科學家測量出史上最短時間單位:247仄秒,1秒對它來說像是億萬年
    科學家測量出史上最短時間單位:247仄秒,1秒對它來說像是億萬年  olivia chan • 2020-10-19 12:02:52 來源:前瞻網 E2718G0
  • 科學家測量出史上最短時間間隔 0.000000000000000000247秒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0月19日消息,據外媒報導,近日一組德國科學家測量出了有史以來最短的時間間隔——247仄秒(zeptosecond),這也是一個光粒子穿過氫分子所需的時間。據介紹,1仄秒為10^-21秒,247仄秒則相當於2.47X10^-19秒。
  • 科學家測量出史上最短時間單位:247仄秒 1秒對它來說像是億萬年
    原標題:科學家測量出史上最短時間單位:247仄秒,1秒對它來說像是億萬年   最近科學家已經測量出了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單位:一個光粒子穿過一個氫分子所需要的時間。
  • 247仄秒!短時測量世界紀錄誕生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1999年,埃及化學家艾哈邁德·澤維爾因使用飛秒(10-15秒)化學技術,觀察到分子中的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如何運動榮膺諾貝爾化學獎。日前,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稱首次研究了一個發生時長比飛秒短得多的過程——他們測量出光子穿過氫分子所花費的平均時間為247仄秒(zeptosecond 10-21秒),這是迄今科學家成功測量的最短時間,有望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化學過程。
  • 247仄秒!短時測量世界紀錄誕生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10月19日電 (記者劉霞)1999年,埃及化學家艾哈邁德·澤維爾因使用飛秒(10-15秒)化學技術,觀察到分子中的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如何運動榮膺諾貝爾化學獎。日前,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稱首次研究了一個發生時長比飛秒短得多的過程——他們測量出光子穿過氫分子所花費的平均時間為247仄秒(zeptosecond 10-21秒),這是迄今科學家成功測量的最短時間,有望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化學過程。
  • 仄秒(10^-21s):最短時間的新紀錄
    他的獲獎工作是用飛米雷射觀察到,在化學反應中分子中的原子如何運動。飛秒是一千萬億分之一秒,也就是10-15s.答案是大約247仄秒。一仄秒是一百萬分之一飛秒(10-21s)。這是目前為止人類測量到的最短時間間隔。 為了測量這麼短的時間,他們用X射線照射氫分子(H2)。他們調整X射線的頻率,使得單個光子有足夠的能量將氫分子裡的兩個電子都打出來。這裡打一個比方。打水漂時,向水面水平扔一個石頭,石頭會前後多次觸碰水面。為了方便說明,我們假設石頭前後兩次觸碰水面。
  • 247×10^-21秒:人類實際測量到的最短時間
    科學家已測量出有史以來最短暫的時間進程:輕粒子穿過氫分子所花費的時間。新的記錄是247仄秒(zeptosecond)。1仄秒=0.000000000000000000001秒,小數點後跟20個零。測量最短的時間跨度,是為了理解化學過程中,分子和原子間實際的作用:如化學鍵斷裂時究竟發生了什麼。相應的學科被稱為飛秒化學,由1999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艾哈邁德·澤維爾(Ahmed H.Zewail)創立。大家不妨猜猜澤維爾的獲獎理由——創立了飛秒化學。很巧啊有沒有。
  • 科學家測出世界最短時間:274 仄秒
    rner 領導的原子物理學家團隊測量出了創紀錄的最短時間——247 仄秒(zeptosecond,1 仄秒為 10?21 秒)。該發現在 10 月 16 日發表於《科學》(Science),有望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化學過程。 據《科技日報》報導,該團隊用漢堡加速器設施電子同步加速器上的雷射源 PETRA Ⅲ 發出的 X 射線照射氫分子。
  • 247仄秒!短時測量最新世界紀錄誕生,比飛秒還短得多
    1999年,埃及化學家艾哈邁德·澤維爾因使用飛秒(10-15秒)化學技術,觀察到分子中的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如何運動榮膺諾貝爾化學獎。日前,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稱首次研究了一個發生時長比飛秒短得多的過程——他們測量出光子穿過氫分子所花費的平均時間為247仄秒(zeptosecond10-21秒),這是迄今科學家成功測量的最短時間,有望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化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