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陵溼地動物系列之四十一——黃腹山雀

2021-02-08 桂陽舂陵國家溼地公園

《黃腹山雀》組圖是舂陵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唐治國在園區開展冬季鳥類監測工作時候拍攝到的照片。

 黃腹山雀(學名:Parus venustulus)小型鳥類,體長9-11釐米。單獨、成對或成小群,有時與其他種類混群。叫聲似灰藍山雀。高音的嘁嘁喳喳聲及似責罵聲。複雜鳴聲包括高調顫音。

外形特徵

雄鳥頭和上背黑色,臉頰和後頸各具一白色塊斑,在暗色的頭部極為醒目。下背、腰亮藍灰色,翅上覆羽黑褐色,中覆羽和大覆羽具黃白色端斑,在翅上形成兩道翅斑,飛羽暗褐色,羽緣灰綠色;尾黑色,外側一對尾羽大部白色;頦至上胸黑色,下胸至尾下覆羽黃色。雌鳥上體灰綠色,頦、喉、頰和耳羽灰白色,其餘下體淡黃色綠色。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各種林木中,冬季多下到低山和山腳平原地帶的次生林、人工林和林緣疏林灌叢地帶。

生活習性

 除繁殖期成對或單獨活動外,其他時候成群,常成10-30隻的群體在高大的闊葉樹或針葉樹上,有時也與大山雀等其他鳥類混群。整天多數時候在樹枝間跳躍穿梭,或在樹冠間飛來飛去,頻頻發出「嗞、嗞、嗞」的叫聲。

 遷徙:留鳥,部分遊蕩。

 食性:主要以直翅目、半翅目、鱗翅目、鞘翅目等昆蟲為食,也吃植物果實和種子等植物性食物。

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營巢於天然樹洞中,巢呈杯狀,主要由苔蘚、細軟的草葉、草莖等材料構成,內墊以獸毛等。每窩產卵5-7枚,卵白色,被有紅色或褐色斑點,卵的大小據3枚卵的測量為17-18毫米×12-13.5毫米。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無危物種(LC),2016年評估。

該物種已列入中國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相關焦點

  • 威武霸氣 黃腹山雀
    因為一張腳踩田鼠的照片而躋身網紅行列的黃腹山雀,一時豔驚四座,也貢獻了不少表情包。
  • 《大山的自然筆記》-236【黃腹山雀】
    我沿小路走進幾棵樹中,忽然聽到一陣高音的嘁嘁喳喳聲,好似責罵但不失韻律,最高處便是複雜的高調顫音。這是旅途中的黃腹山雀,他們整個身長只有10釐米左右。正如他的名字,擁有鵝黃色的腹部與胸部,這是他們最重要的特徵,以此區別於近親大山雀和綠背山雀,更沒有胸前的黑色縱帶。
  • 喜歡黃腹山雀的朋友進來看看
    最近,周圍喜歡養鳥的年輕朋友經常問我一些關於黃腹山雀的問題,老漢把原來的文字整理了一下,請喜歡黃腹山雀的愛好者看看
  • 大山雀,遠東山雀,蒼背山雀,綠背山雀和黃腹山雀的辨識
    山雀科鳥類體型比較小,嘴短而強,主要棲息於森林和林緣灌叢,性格活潑,不甚懼人。大山雀近年來分成了大山雀,遠東山雀,蒼背山雀。
  • 黃腹山雀——有人說它會模仿黃鼠狼的叫聲
    了解黃腹山雀的人講究要有所謂的「公母狼」叫口,有這種叫口的一般是「頭鳥」。而關於黃腹山雀具體是什麼狼口的問題,大家似乎非常關心。黃腹山雀的所謂狼叫口,即模仿黃鼠狼的叫聲,是一種平直、短促、尖銳的金屬音,公狼叫口最尖銳,母狼叫口沙啞一些。那黃腹山雀究竟什麼樣子呢?
  • 圓鼓鼓的黃腹山雀,雖然呆萌它們卻是一流的害蟲殺手
    期間有看到一種非常不起眼的鳥類——黃腹山雀。論體格的話,黃腹山雀的體型與咱們前些日子介紹過的鷳屬鳥類是沒法比的。長相也可以說是寒鴉比鳳凰,鳳姐比熱巴。但是黃腹山雀也有自己的特點,起碼它們圓鼓鼓的身材看起來還是比較呆萌的。作為一種隸屬於雀形目、山雀科、山雀屬的鳥類。
  • 自然觀察 | 普通的罕見鳥——黃腹山雀
    在地面陰暗處探尋2017年,如果你再想看看黃腹山雀就沒那麼容易了。總之一整年時間,我都沒有看到;問了幾位觀鳥達人,也是如此。可黃腹山雀太普通,這樣一次集體失蹤,也很容易被忽視。2018年,在森林公園和農大,有零星數量的黃腹山雀被記錄,一般是2隻左右,少得可憐。很明顯的2016年和之後的兩年,數量反差太大。時而常見,時而難尋,從這點來看,把黃腹山雀叫做普通的罕見鳥還真不矛盾。黃腹山雀和遠東山雀都屬於山雀科。
  • 黃腹山雀:最親人的頑皮精靈
    黃腹山雀,俗稱點兒,花紅子(石家莊地區普遍稱謂),花貝子……與這種獨特的小鳥結緣,應該還在剛剛記事的孩童時代,一位老者看我蹲在他鳥籠旁,目不轉睛的欣賞他的鳥好久,不吵不鬧,就送了我一隻,記憶中,那便是一隻黃腹山雀。
  • 21隻黃腹山雀「神秘」死
    昨晚9時,朝陽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接到記者的電話後,把鳥的屍體帶走檢驗。工作人員說,從外觀判斷,這些鳥感染疾病的可能性很小,具體原因要等解剖化驗後才能確認。  經野生動物專家李先生確認,這些鳥為黃腹山雀。據動物專家推測,也有可能是山雀遷徙的時候飛到城市,對環境非常不適應,於是造成成群死亡。
  • ...多為一二級保護動物-沼澤山雀 樹林 繡眼鳥 黃腹山雀 保護動物...
    原標題:北京一樹林公開叫賣野生鳥 多為一二級保護動物  東方網10月10日消息:近日有愛鳥人士反映,海澱區北沙灘橋西南側的樹林裡,每周六、周日上午都有人販賣黃雀、繡眼鳥、煤山雀等野生鳥類,其中不少鳥類是北京市一級、二級保護動物。
  • 【譯只鳥,又譯只鳥】第1期:黃腹山雀
    第1期:斯溫侯描述的黃腹山雀(節選)譯著原文/(Swinhoe1870 Descriptions Of Seven New Species Of Birds Procured During A Cruise Up The River Yangtsze/危騫提供)
  • 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抓獲8名候鳥偷獵者-候鳥 抓獲 黃腹山雀...
    東方網10月22日消息:每年此時,大批候鳥從遙遠的西伯利亞飛到洞庭湖過冬,目前大約有2萬多隻來到了東洞庭湖,而不法分子對此打起了歪主意,前天,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抓獲8名一路獵捕候鳥的不法分子,查獲被捕殺的候鳥兩千多隻,其中包括柳鶯、黃腹山雀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外宣窗口】《閩西日報》瀕危物種黃腹山雀落戶連城
    經諮詢林業專家後獲知,它叫黃腹山雀,是中國特產鳥類。分布於中國甘肅、陝西、四川、雲南、廣西。福建、廣東等地偶見。主要棲息於海拔2000米以下生態環境較好的山地林木中,冬季到低山和山腳平原地帶的次生林、人工林和林緣疏林灌叢地帶棲息。繁殖期4-6月。
  • 對黃頰山雀你了解多少?我猜這些你不知道
    黃頰山雀,拉丁文學名是Parus spilonotus,又叫花奇公、催耕鳥,英文名Yellow-cheeked Tit,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雀形目、山雀科的一種動物。黃頰山雀雄鳥前額、頭頂和羽冠黑色具藍色金屬光澤,額基、眼先頰、耳羽等頭側和頸側前部鮮黃色,後枕羽冠先端和後枕亦為鮮黃色,在後頸形成一黃色塊斑,眼後有一輝藍黑色紋沿頸側彎向下。上背黃綠色,羽緣黑色,下背綠灰色,腰黃綠色;或上背鉛黑色具藍灰色軸紋,下背和腰藍灰色 。尾上覆羽暗藍灰色,尾黑色,外翈具藍灰色羽緣,外側尾羽具白色端斑,最外側一對尾羽外翈幾全白色。
  • 見過的幾種山雀
    山雀的羽毛大多以灰褐和棕灰色為主,多築巢於樹洞或房洞中,又幾乎終日不停地在林間取食昆蟲,且多為害蟲,故成為農業、林業所歡迎的對象。 山雀科全球共有65種。我見過其中14種。(包括6個屬種,分別是:山雀屬、高山山雀屬、煤山雀屬、藍山雀屬、長尾山雀屬、鳳頭山雀屬)特別注釋: 最新分類方法長尾山雀已不屬於山雀科,而是長尾山雀科(Aegithalidae)。
  • 漂亮的黃頰山雀
    原創 :小傅 黃頰山雀在中國可是稀有的品種,與其它鳥類不一樣相傳黃頰山雀是源於外國品種,而現在多由中國的南方傳入北方。那麼美麗可愛的黃頰山雀究竟該如何飼養呢?,因為黃頰山雀的消化系統比較弱它吃食一般都喜歡細嚼慢咽,而粉料相對更加容易消化,如果餵顆粒特別對新鳥來說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這就是有的黃頰山雀在換食成功後又突然掛了的原因。
  • 為藍溼地生物記錄(三)沼澤山雀
  • 2020年成都市生物多樣性(鳥類)監測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巡護第...
    ,這使得禁止一切野生動物交易、拒食野味再度成為社會熱議的焦點。隨著夏季來臨,各地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工作次第轉入常規監測和巡護。、興隆湖溼地、包含鹿溪溼地、北湖溼地、東湖公園(溼地)、白鷺灣溼地、錦城湖公園(溼地)、南瓜灘溼地、成都植物園、四川大學、百花潭公園、三聖花鄉、三環路綠化帶、府南河綠化帶、大熊貓基地、成都動物園、金堂、沱江幹流縣城段、沱江幹流縣城為鐵人三項等段共3處觀察點、沱江支流共5處觀察點、龍泉山金堂段(老牛坡等共3處觀察點)、新津、岷江幹流新津城區段、岷江幹流城區外3處觀察點、白鶴灘溼地公園、紅石灘溼地公園、
  • 「安徽溼地日」昨日啟動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隼現場吸粉
    「2020溼地與生物多樣性主題影像巡展」。安徽溼地資源較為豐富「溼地是地球上具有多功能的獨特生態系統,具有保護生物多樣性,調節徑流,改善水質,調節小氣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業原料,提供旅遊資源等多重功能。」在11月6日「安徽溼地日」活動的啟動現場,安徽省林業局局長牛向陽介紹,安徽省現有溼地總面積達104.18萬公頃,佔全省國土面積7.47%,是全國溼地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之一。
  • 大山雀:如此之小,何稱為「大」?
    雌鳥羽色和雄鳥相似,但體色暗淡,缺少光澤,腹部黑色縱紋較細。 大山雀是一種中小型的鳥類,其體長還要略小於我們每日能在家門口所見到的麻雀。既然如此之小,卻為何要冠以一個「大」字?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感到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