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國雄
粘過知了的小朋友都知道,第一件事就是尋找蜘蛛網。那種經露水浸潤後的蛛網粘性最強,把篾條製成的小圓圈對著蛛網旋轉幾下,也就製成了捕捉知了的殺手鐧。
耐心等待獵物的殺手
蛛絲細得幾乎連肉眼都看不出來,但它居然還是由幾根更細的線纏合而成。更為讓人驚異的是,這種線還是空心的,濃性的粘液就在管道裡藏著。粘液能從線壁滲出來,使線的表面有粘性。它的粘性可大呢!你用小草的葉片去碰它,立刻就會被粘住。園蛛們捕捉獵物之際,不是靠著圍追堵截,而是完全憑它帶有粘性的網。它幾乎能粘住所有獵物,比它大上幾倍的蟬,也只需幾招就五花大綁,拖了去作為可口的美食。同學們,你們可能要問蜘蛛自己為什麼不會被粘。原來,蜘蛛在身上塗上了一層特別的「油」,這樣,就能在網上,行動自由而不被粘住。但它又不願老停在粘性的螺旋圈上,因為這種「油」,會越用越少。所以,它大部分時間,都會待在「休息室」裡。
蜘蛛是積極的勞動者,在太陽落坡前兩小時左右,便開始了他們的織網工作。小蜘蛛們會離開白天隱身的居所,各自選定相應地盤,開始紡線。有的在這邊,有的在那邊,誰也不會打擾誰。角蛛每做一個網,需製造二十碼左右的絲線。至於精巧的絲光蛛,還能造出三十碼來,幾乎每夜,都要補網。這樣一來,它就得從嬌瘦的身體,綿綿不斷,抽出這種管狀的、富有彈性的蛛絲。
法布爾告訴我們,許多蜘蛛同樣善於創造,來滿足生存的兩大首要法則,即填飽肚子和繁衍後代。
他說,最普通的蜘蛛是迷宮蛛。只要是在樹籬下的草叢中、安靜向陽的角落裡,就會躲著幾隻這樣靈巧的精靈。而在曠野,特別是在起伏不平、被人砍得精光的地方,迷宮蛛則最喜愛在荊棘叢安家。
清晨,在第一縷陽光閃爍的時候,我們會觀察到迷宮蛛懸掛在空中的絲網。蛛網上掛著晶瑩的晨露,閃閃發光。這美麗的景致,伴隨著小鳥的鳴叫聲。單單只是為這個,起個大早也是值得的。
太陽照射了半小時後,閃亮的珠光,就隨著露珠的蒸發消失。觀察蛛網的時刻到了。拉在薔薇上的迷宮,牢牢地固定在荊棘叢中,有一塊手帕那麼大。蛛網的周邊比較平坦,越往中部,蛛網就越是凹陷起來,形成火山口似的圓窪。蛛網的中間是一個圓錐形深坑,像個頸部漸漸變窄的漏鬥,大約有手的虎口深。
迷宮蛛就在那陰暗危險的管口處,是灰色的。胸部,簡單地飾有兩條黑帶,腹部也有兩道橫槓。橫槓上,夾雜著白色和棕色的斑點。腹部末端有兩個小小的、會活動的附屬器官。
迷宮蛛,正專心致志地編織著地毯,那可是它的觀察臺。每個夜晚,它都會前去巡視一番,察看自己設下的陷阱。編織工作,是依靠一直掛在吐絲器上的蛛絲完成。隨著蜘蛛身體的移動,蛛絲便被源源不斷地拉出來。漏鬥的頸部是蜘蛛去得最多的地方,那裡鋪著最厚的地毯。蜘蛛不常走動的地方,鋪的則是很薄的地毯。
長長的漏鬥頸到了底部是敞開的,那兒有一扇始終開著的暗門。蜘蛛在受到追捕時能通過這扇門逃走,穿過荊棘,來到曠野。
迷宮蛛的網和圓網蛛所使用的粘網不同。迷宮蛛的絲沒有粘性,它們只是通過大量交錯的絲線來捕捉獵物。我們若把一隻小蝗蟲,扔到迷宮蛛網的繩索上,蝗蟲就會搖搖晃晃,在支撐物上失去平衡。它亂蹦亂跳,拼命掙扎,絆腳的繩索,卻越搞越亂。迷宮蛛在洞口窺視著,聽之任之。它並不衝上去,捕捉那隻絕望的傢伙,而是等著獵物被繩索越編越緊,最終掉到蛛網上來。於是,迷宮蛛這才慢悠悠地爬將出來,向它撲去。
迷宮蛛從獵物的大腿根部下口,一旦將「獠牙」插入蝗蟲的身體,便不會鬆口。它要吮吸到手的養分。第一個傷口被吸乾之後,就換一個地方,特別是另一條大腿。這樣到最後,獵物就成了一個空殼,但還保持著原形。迷宮蛛這時,就會將空殼扔出網外。
[想一想]
蜘蛛網有粘性,為什麼不粘蜘蛛本身?
◎議一議
蜘蛛結網是為了什麼?
園蛛網和迷宮蛛網,捕獵的方式有何不同?
[做一做]
蛛網給人很多啟示,談談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