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欽振
紀委監委履職盡責、發揮作用,很重要的一項原則和要求,就是堅持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今年以來,吉林省紀委監委不斷總結經驗,積極探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貫通融合的實現途徑、有效載體和具體辦法,把握內在聯繫、系統謀劃設計,同向發力、同時發力,形成疊加效應,推動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嚴肅查辦案件,高壓震懾夯實「三不」基礎
面對依然嚴峻複雜的反腐敗鬥爭形勢,「嚴」的主基調要長期堅持,反腐敗高壓態勢絕對不能松,只有這樣,才能以實實在在的「不敢」,帶動「不能」和「不想」一體推進。
「吉林省信託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邰戈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吉林省政府副秘書長邱鵬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今年以來,在疫情防控常態化這一形勢下,吉林省紀委監委積極應對、迎難而上,堅定穩妥查辦案件。今年1至11月,全省紀檢監察機關立案10137件,處分9075人,採取留置措施275人,移送審查起訴375人。
查辦案件不僅要查處問題、形成震懾,還要針對問題強化監督、促進治理。吉林省紀委監委突出審查調查重點,精準「拔爛樹」「護森林」,努力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社會效果的融合和最大化。截至11月底,聚焦黨的十九大後仍不收斂不收手的違紀違法問題,全省處分黨員幹部4876人。有183人向紀檢監察機關主動投案、451人主動向紀檢監察機關交代問題,高壓震懾和政策感召效應持續彰顯。聚焦權力集中的關鍵崗位和影響政治生態的重點人,全省查處縣處級及以上一把手108人,如,嚴肅查處省應急管理廳原廳長霍雲成、省能源局原局長羅亦非、華夏銀行長春分行原行長任家庚等黨員領導幹部。查處政法、資源、金融、高校等重點領域領導幹部1426人,如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原副院長呂洪民、吉林工商學院原黨委書記王延吉等黨員領導幹部。聚焦疫情防控、扶貧、民生、掃黑除惡等專項整治中暴露的腐敗問題,全省查辦相關案件3003件,教育、醫療等領域案件同比增多,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吉林省紀委監委還注重從政治上看問題,樹立正確辦案理念,解決好「為什麼辦」「怎麼辦」的問題,對查辦案件的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做好預判,既查實經濟問題,又查清經濟問題背後的政治問題和社會影響,努力清除損害黨的執政根基、阻礙全面從嚴治黨發展的「攔路虎」。
推動協同貫通,統籌聯動構建「三不」機制
強化系統集成、注重協同高效,是構建一體推進「三不」體制機制的必要條件。吉林省紀委監委既注重監督和查辦案件密切協同,又注重「四項監督」有效貫通,通過精準運用「1+1」「1+N」「1+X」機制,探索實行「4+2+Z」聯動模式,統籌完善監督體系和構建「三不」體制機制。
注重在職能作用上互助互補,完善「1+1」機制。省紀委監委把1個監督檢查室和1個審查調查室搭配編組,由同一分管領導統一協調調度,整合資源力量,集中攻堅克難。比如,審查調查部門查辦政法系統某幹部時,在線索研判階段,向監督檢查部門了解該單位政治生態及個人「畫像」情況;在初核階段,由監督檢查部門協助獲取相關涉案信息;審查調查過程中,同步查找制度機制漏洞。由此,查辦案件的全過程實現了「1+1」密切配合、協同作戰。
注重在力量使用上統籌統管,建立「1+N」機制。由監督檢查部門把所聯繫的多個派駐機構的工作統起來,圍繞工作調度、信息通報、線索處置等方面完善流程,深化「室」「組」協作配合。比如,省紀委監委第二監督檢查室與駐省文旅廳紀檢監察組落實「1+N」機制,對省體育局以案促改工作進行了14次調度、1次實地專項監督檢查,針對該單位實際,抓住制度建設和專項整治兩個重點,帶動其他問題的解決。「1+N」機制的實行,逐步彰顯出監督合力,不斷釋放治理效能。
注重在工作銜接上協調協同,探索「1+X」機制。省委巡視組與省紀委監委監督檢查等部門協作配合,通過巡前、巡中、巡後3個階段的工作,共同把「三不」要求落到實處。巡視前,巡視組向監督檢查部門了解以往監督檢查、查辦案件、政治生態調研等工作中收集到的情況,使巡視組掌握需要重點關注的人和事。巡視中,巡視組及時移交問題線索,今年省委第八輪巡視,共發現具體問題362個,移交問題線索142個。巡視後,省紀委監委領導帶隊分別聽取各巡視組關於被巡視地區領導班子、政治生態「畫像」及發現問題情況匯報,有針對性地強化監督、督促整改。
注重在推動落實上統籌聯動,探索「4+2+Z」聯動模式。充分發揮信訪、黨風、案管、審理4個部門的統籌牽頭作用,監督檢查和審查調查部門的落實主體作用,綜合部門的支撐保障作用,形成協同高效、運行順暢的工作網。各部門各司其職,通力合作,推動省紀委監委機關各項工作更好融合、更加有效,使監督執紀問責、監督調查處置的結果,體現在「四種形態」精準運用和「三不」一體推進上。
做實載體支撐,同向發力提升「三不」效能
一體推進「三不」,是政治性、政策性、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要積極探索有效載體,切實提升效能。吉林省紀委監委在工作實踐中,綜合運用「以案促改」、日常監督和「四種形態」,增強「三不」一體推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把「以案促改」作為「三不」一體推進的「樞紐工程」。吉林省紀委監委通過案件分析,推動健全13類制度體系,集中開展個案和同區域、同領域、同崗位、同類型案件分析,挖根源、提建議、促整改,倒逼發案地區、部門和單位進一步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今年以來,省紀委監委完成案件分析報告27個,提出整改建議108條,向11個地區和部門下達了紀律檢查建議書或監察建議書,督促完善規章制度58項。同時,進一步推動各地各部門常態化開展「以案促改」,全省紀檢監察機關針對辦案中發現的突出問題,向發案單位提出紀檢監察建議272份。
把日常監督作為「三不」一體推進的重要抓手。截至11月底,全省紀檢監察機關約談17594人次,談話提醒6614人次,督促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1406次,回復黨風廉政意見提出暫緩或否定性意見465人次。為準確畫好政治生態「畫像」,省紀委監委由委領導帶隊,分3組集中開展政治生態調研。在調研前,分別與省委常委班子、省政府班子每位成員進行交流;在調研中,與各地和省直部門黨委(黨組)書記面對面了解情況,與市(州)黨委五人小組、省直部門班子成員集體談話,反饋問題、督促整改;在調研後,研究制定政治生態分析工作辦法、研發政治生態信息管理系統。通過做好這些基礎性工作,落細落實日常監督,推動全省政治生態持續向好。
把「四種形態」作為「三不」一體推進的重要載體。「四種形態」囊括教育警醒、懲戒挽救和懲治震懾功能,每一種形態在「三不」上都有體現,越往前越致力於推動不想腐。為此,吉林省紀委監委著力督促各級黨組織落實主體責任、用好用足第一種形態,使其成為不敢腐的「高壓線」、不能腐的「軟約束」、不想腐的「強心劑」。截至11月底,全省運用第一種形態批評教育幫助25365人,佔比73.4%,運用第二至第四種形態佔比分別為21.5%、2.1%、3%,系統、聯動思維體現更為明顯,懲戒、警示功能更加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