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8 08: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周劍平 瑞金醫院 常笑健康
▼本文作者▼
嶄新的2021已啟航!跨年之際,您的to-do-list是不是也更新了N條心願?相信「健康美麗年輕…...」一定在您的新年願望清單中佔有一席之地。
現如今提到【健康】和【美麗】,似乎都無法繞不過【甜】字,在很多集美們的心中,【糖】是皮膚的頭號殺手,但卻又難以抑制這【甜】的誘惑,常常一邊嚷嚷著減肥戒甜食、一邊又忍不住下單所謂的「無糖」奶茶過嘴癮。
近年來,因網紅、明星背書而紅的「抗糖飲食法」引起熱議,我們似乎在他們身上看到抗糖帶來的巨大成果,於是紛紛效仿。
只是這樣的【抗糖飲食法】真的是「抗衰」好手嗎?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解密。
嗜糖會變醜:
一個無比殘酷的現實!
【糖】被證實是一種【炎症性食物】。美國皮膚科醫學會博士Saya Obayan指出,當身體攝入的糖分過多時,不僅會導致肥胖,還會增加慢性炎症的風險,例如,痤瘡形成。
另一位美國皮膚病專家Debra Jaliman補充說道:高糖飲食還會加重其他的皮膚疾病,例如,酒槽鼻、溼疹以及牛皮癬。
且不論【糖】對身體健康造成長期影響,但對小姐姐們的【顏值】帶來的負面影響一定是跑不掉的。
【高糖飲食】會加速皮膚老化,導致皮膚鬆弛、下垂、皺紋陡生。(各位愛喝奶茶的小姐姐們不喜勿噴哦,小編只是實話實說哦!!!)
抗糖治百病:是童話還是神話?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糖分】進入我們身體以後,會發生一種叫做【糖化反應】的化學改變,這種改變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1)酶促糖化反應;
2)非酶促糖化反應。
【酶促糖化反應】:是指在酶的作用下,我們攝入的食物消化後產生的葡萄糖與蛋白質結合生成生命所需的【糖蛋白】,這類糖蛋白有重要的免疫作用,可以幫助人體抵抗病菌、凝血、修復創傷等功能,是【對人體有益】的一種反應。
【非酶促糖化反應】:是指不經過酶作用,過量糖分直接與蛋白質結合,生成不可逆的【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各位有木有被【晚期】二字嚇到?),這些產物則會【加速我們皮膚老化】。
【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對皮膚的破壞性極強,特別容易影響皮膚內的膠原蛋白和彈力蛋白。
一旦這兩種蛋白質被糖化反應,結果可想而知,皮膚會失去彈性和光澤,那麼皮膚鬆弛、變黃、變皺等一系列皮膚老化的問題也會前赴後繼。
色香味俱全,
是誘惑?還是隱患?
上述【非酶促糖化反應】可見於日常烹飪的食物中,例如,紅燒肉、糖醋排骨等菜餚,因其表面的紅褐色油光鋥亮,讓人看了食慾大增。
實際上,這種【紅褐色】就是產生了【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的典型表現。
【紅褐色】會使食物看起來非常美味,讓人胃口大開;但美味當前,切莫過度放縱自我,畢竟我們的機體不是機器,代謝能力是有限的,多餘的、未能被吸收的【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會滯留在我們體內,繼而產生【糖化危害】,相關慢性病不勝枚舉,例如,心臟病、糖尿病、肝病、關節炎等。
科學抗糖≠戒掉所有糖
糖跟蛋白質、脂肪一樣,都是人體必需的能源物質,人體所需的很大一部分能量也是由糖氧化分解產生的。此外,酶促糖化反應是對人體有益的反應。
我們所說的抗糖其真實含義是【控糖】,並非大眾理解的抵制一切糖,控糖的大部分核心指的是控制【人工添加糖】和【加工過的糖】,白砂糖、紅糖、蜂蜜以及蔗糖等。
因此,各位小夥伴要注意食品包裝袋的配料那一欄裡標註的食物【含糖量】和【糖類別】,儘可能減少此類糖分的攝入。
面對「抗糖」的流行趨勢,市面上也出現了抗糖藥、抗糖口服液、抗糖洗面奶等五花八門的商品。事實上,絕大部分抗糖產品並沒有經過系統化的專業驗證,能否抗糖尚無科學依據,希望大家理性選擇。
最後,小編想說——【健康】的【要義】之一
2021,讓我們繼續【管住嘴】+【邁開腿】!!!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
作者介紹
周劍平 博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抗糖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