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宣言》呼籲為中華龍改英文名 譯為loong

2020-11-29 搜狐網
[提要] 備受關注的《首屆中華龍文化蘭州論壇宣言》近日正式發布,「宣言」鄭重指出:中華龍與西方文化中的龍「dragon」完全不同,應將中華龍英譯為「loong」以示區別。相關專家表示,西方國家一直將自己文化中的「暴龍」形象強加於中華龍身上,這大大歪曲和損壞了中華龍的光輝形象。

  本報訊(記者 李國林)韓國人把首都漢城市的中文名稱改成了「首爾」,中國人叫了500多年的「漢城」一詞不再使用。而我們是否也可以借鑑一下韓國人的做法,為我們的中華龍更換一個新英譯名,讓西方人重新認知中華民族泱泱8000年的龍文化、龍形象。11月18日,記者從「首屆中華龍文化蘭州論壇」組委會獲悉,該論壇於上月圓滿落幕後,備受關注的《首屆中華龍文化蘭州論壇宣言》經多日醞釀後終於正式發布,這個「蘭州宣言」發出了一個令國人產生強烈共鳴的聲音:改弦易名,大力弘揚龍文化,中華龍應有新的英譯名,讓西方人重新解讀中華龍。

  《首屆中華龍文化蘭州論壇宣言》對外宣布:「龍是先民們集合許多動物及某些天象的形貌特徵,經過漫長歲月創造出來的靈物。中國崇龍習俗已經有8000多年的歷史。龍是中華民族精神與文化的象徵、中華兒女情感的紐帶。融合、團結、創新、奮進是龍文化的顯著特徵。弘揚龍文化,對於提高民族自信心、團結海內外華人、促進現代化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作用。」

  蘭州市龍文化研究院有關專家認為,西方國家和社會一直將自己文化中的「暴龍」形象強加於中華龍身上,這大大歪曲和損壞了中華龍的光輝形象。《首屆中華龍文化蘭州論壇宣言》鄭重指出:「中華龍與西方文化中的龍『dragon』完全不同。中華龍形象神奇,主要象徵正義與吉祥;西方的『dragon』外貌醜陋,猖狂肆虐,主要代表邪惡與禍祟。因此,應將『dragon』直譯為『獗更』,將中華龍英譯為『loong』以示區別。」

  蘭州市龍文化研究院有關專家還告訴記者,就中華龍應有新英譯名一事,社會各界已有不少有識之士、社團組織正積極呼籲,並向國家有關部門進行了反映,希望能夠儘早推動中華龍擁有新的英譯名。蘭州晨報

    延伸閱讀:金立鑫 龍可以變得更平易近人

              各國眼中的「中國龍」:美麗強壯沒必要改名(圖)

              專家建議不用龍做中國形象標誌 網友反對

正方 反方
該更改,「中華龍與西方文化中的龍『dragon』完全不同,西方國家和社會大大歪曲和損壞了中華龍的光輝形象,應該將中華龍英譯為『loong』以示區別。」不該更改,中國人應該有自己的世界觀,不應該隨外國人的看法而改變。需要更改的是外國人的看法,而不是我們中華龍這個單詞。

(責任編輯:李彬)

相關焦點

  • 龍文化專家籲為中華龍英文名由dragon改為loong
    而我們是否也可以借鑑一下韓國人的做法,為我們的中華龍更換一個新英譯名,讓西方人重新認知中華民族泱泱8000年的龍文化、龍形象。  11月18日,記者從「首屆中華龍文化蘭州論壇」組委會獲悉,該論壇於上月圓滿落幕後,備受關注的《首屆中華龍文化蘭州論壇宣言》經多日醞釀後終於正式發布,這個「蘭州宣言」發出了一個令國人產生強烈共鳴的聲音:改弦易名,大力弘揚龍文化,中華龍應有新的英譯名,讓西方人重新解讀中華龍。
  • 專家:「龍」的英文得改!叫loong
    建議糾正龍與Dragon的翻譯錯誤,將龍英譯為『loong』,將Dragon漢譯為『拽根』。」嶽崇提到,「龍與dragon的相互誤譯,最早可以追溯至四百多年前的16世紀,在義大利傳教士羅明堅和利瑪竇編寫的《葡漢字典》裡,就有了誤譯的跡象;19世紀初,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在其編寫的《華英字典》裡,明確地將龍譯為『dragon』,同時將dragon譯為『龍』。從此,錯誤流傳,直到今天。」
  • 2753道中國菜初定英文名「童子雞」譯為「春雞」
    近日,一份《中文菜名英文譯法》討論稿正式由北京市旅遊局對外公布,此稿初步確定了2753條菜單及酒水的英文譯法,並徵求市民建議。千變萬化的中文菜名讓在中國的「老外」傷透了腦筋,曾有飯店想當然地把「童子雞」譯為「還沒有性生活的雞」,把「紅燒獅子頭」變成「燒紅了的獅子頭」,出了不少笑話。
  • 鐵路部門為何將"機場"英文譯為"jichang"
    鐵路部門為何將"機場"英文譯為"jichang" 原標題:   「正定機場」用英文怎麼翻譯?一般情況下會翻譯為「Zhengding Airport」。不過,如果是作為火車站名稱,「正定機場」卻不能這麼翻譯了。
  • 較早把《共產黨宣言》翻譯成中文的中國人
    肩負使命的他立即回到家鄉義烏縣城西的分水塘村,潛心進修馬克思主義,為翻譯《宣言》作準備。為安全起見,也為杜絕外界幹擾,他將老家一間多年失修的狹窄柴房收拾了一下,清理成寫作的「書房」,開始了他秘密譯書的「苦旅」。1920年三四月間,他依據《宣言》日文版並參照陳獨秀通過李大釗從北京圖書館借到的英文版,完成了全書的翻譯。同年8月,第一本中文版《宣言》全譯本終於問世了。
  • 蘭州棒壘協會主席李雄:用棒壘球為蘭州打造獨特標籤
    9月5日上午,2020年「熊貓杯」中國慢投壘球企業聯賽蘭州分站賽在蘭州新區盛大開賽,共有包括蘭州市明日之星青少年俱樂部、蘭州市第六十五中學健雅棒壘球隊、蘭州市體育運動學校、蘭州棒壘曲運動協會、甘肅蘭州新維棒壘球俱樂部、甘肅青峰體育慢壘隊、蘭州棒之緣棒壘球俱樂部、蘭州市第六十二中學等在內的8支球隊150餘名運動員參賽
  • 翻譯大家許淵衝:曾被指為提倡亂譯的千古罪人
    左1為朱光亞,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左3為楊振寧,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左4為王傳綸,金融終身成就獎;左5為王希季,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為楊振寧新婚寫賀詩  在西南聯大第一堂英文課上,許淵衝就認識了楊振寧。但各自的人生道路讓他們分開了50年。晚年的楊振寧回清華定居,兩人又將這斷了50年的友誼續上了。通信、電話和聚餐成了他們保持晚年友誼的方式。從西南聯大的回憶到科學和藝術的最尖端問題,兩人相談甚歡,楊振寧還親自為他的《追憶逝水年華》英文版作序。
  • 美國師生當「啄木鳥」 為合肥景點漢英譯找茬
    6名來自合肥市友好城市美國哥倫布市的師生義務當起了英譯糾錯員,把包公園景區23個出現差錯的英文翻譯一一更正,成為淨化合肥英譯標識語的「啄木鳥」。  本次來肥參與交流的是以哥倫布學校東亞研究所所長KyleTong先生為領隊的6人,而5名隊員都是該校高三年級學生,並已被美國排名前20位的大學錄取。
  • 美國科學的獨立宣言:為純科學呼籲 | 知識分子
    - 前言 -1883年8月15日,美國著名物理學家亨利·奧古斯特·羅蘭(1848-1901)在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年會上做了題為「為純科學呼籲」的演講。該演講的文字後發表在1883年8月24日出版的Science雜誌上,並被譽為 「美國科學的獨立宣言」。一百多年後重讀羅蘭的 「為純科學呼籲」 演講,可以感覺到今日中國的科學發展與美國當年頗有相似之處。
  • 較早把《共產黨宣言》譯成中文的五個中國人
    陳望道與邵力子書信往返較多,二人都常為《民國日報》和《覺悟》副刊撰稿,邵力子深知陳望道功底不凡。於是,戴季陶向陳望道提供了《共產黨宣言》日譯本,陳獨秀通過李大釗從北京大學圖書館借出《共產黨宣言》的英譯本,供陳望道對照翻譯。當時,中國也有不少有識之士把《共產黨宣言》譯成中文,但都是僅僅翻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譯的都不準確,有些地方翻譯得甚至謬誤可笑。
  • 看最早的《共產黨宣言》是如何翻譯和保存的
    陳望道譯《共產黨宣言》  年代 1920年  簡介:1920年初春,陳望道回到家鄉浙江義烏分水塘村進行《共產黨宣言》 的翻譯工作。4月下旬,陳望道終於完成這部經典著作的翻譯工作。經陳獨秀、李漢俊校對,同年8月,《共產黨宣言》 初版印刷1000冊 (紅色封面),9月份再版1000冊 (藍色封面)。由陳望道翻譯的 《共產黨宣言》 的出版,有力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工作。  其中,陳望道譯 《共產黨宣言》1920年8月初版本全國僅發現11本,十分珍貴。
  • 將繁體中文譯為「Taiwanese」?任天堂在質疑聲中悄悄修改……
    但由於其官方網站的英文公告中錯誤地將繁體中文譯為「Taiwanese」,而非一般常用的「Chinese Traditional」,因此更新後主機語言顯示的繁體中文仍為「Taiwanese」,此舉引發了大陸網友的憤怒,在論壇發文抵制任天堂。
  • 上海新發現一本《共產黨宣言》首版中文全譯本
    據新華社上海7月25日電(記者郭敬丹、吳振東)記者近日從上海社會科學院圖書館獲悉,該館在館藏圖書中發現一本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首版《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此前,這本被稱為「紅色中華第一書」的小冊子首版在全國僅發現11本,上海存有4本。
  • 「英文繪本」為蘭州榆中少兒帶來暑期盛宴
    這是縣圖書館在假期裡為孩子們準備的又一場讀書盛宴,旨在炎炎夏日,讓孩子們清涼讀書,感受不一樣的閱讀形式,享受不一樣的盛夏。來自縣屬小學、幼兒園的孩子和部分家長、老師約80人參加了分享活動。繪本,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即指一類以繪畫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
  • NBA新科狀元Zion譯為「錫安」:聖經翻譯對中文的影響
    Zion譯為「錫安」,就是一個固定譯法。錫安山錫安(古希伯來語:yōn;現代希伯來語:Tsiyyon),原意為「光明」「顯耀」和「幹焦之地」。此山建有大衛的王官和聖殿,是猶太人宗教、民族和文化的中心,被視作聖山和耶路撒冷的象徵。
  • 「四世同堂」英譯上熱搜 跨文化翻譯中華傳統文化如何「發聲」
    當熱議如潮水退去,值得追問的是——當我們期待更多中國故事在世界舞臺被講述、被理解時,中華傳統文化中專有名詞的翻譯,是否為「發聲」做好了準備?  換了語言載體,詩文依然動人  「在外國年輕人中推進中華傳統文化體驗項目時,我們越來越感受到漢字、成語以及一些特定文化符號等的翻譯非常重要。」
  • 張皓宸為蘭州書迷講述《最初之前》
    「這是我第二次來蘭州了,想對蘭州的弟弟妹妹給點暖心的建議,要堅持自己喜歡的,找到自己喜歡的,不要太浮躁。」7月13日,青年作家、編劇、插畫師張皓宸首部長篇小說《最初之前》感謝巡籤會·蘭州站活動在蘭州中心西西弗書店舉辦,蘭州眾多書迷與張皓宸來了場面對面的交流。
  • 【譯事帖】為新化學元素徵名
    原標題:【譯事帖】為新化學元素徵名核心提示:截至寫稿時,尚未見官方權威機構發布這四種新元素的漢字名稱與讀音。在此,請廣大讀者(網民、用戶)和專家賜教。 6月9日和10日的《參考消息》先後在第七版刊登了《日本提交113號元素命名方案》和《元素周期表將出現四個新名》兩則報導。稿件中出現的新元素名稱用的都是外文及簡稱。
  • 花一年時間 為城市英文標識「體檢」
    「愛成都·迎大運」城市公共英文標識糾錯活動就提供了這樣一處平臺,這次活動將從城市公共英文標識出發,糾錯、論錯!糾出風格與水平,就有好禮相贈! 咋個糾?拿最多的情況,即一時手抖造成的拼寫錯誤為例,比如位於武侯區的科華立交上,新會展中心指示牌被譯為「New Expotion Centre」,其中便存在明顯的拼寫錯誤:Expotion應更正為Exposition。
  • 公共場所英譯錯誤迭出 高中生當"啄木鳥"規範城市名片
    東方網實習記者孫曉菲2月17日報導:在上海,公共場所一般都標有相應的英文翻譯,方便國外人士出行。但是,這些英文中的錯誤卻不少,直接影響了上海的城市形象。寒假中,華東師大二附中的三名高二學生逛遍了滬上的主要景點、重要路段、大型公園和商場,對其中的中譯英錯誤進行了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