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出光興產(Idemitsu Kosan)持有的OLED核心材料藍色主體發光材料的專利將於2018年到期。屆時,韓國和中國材料開發商的市場進入門檻將會降低。
據業界消息,出光興產持有的藍色發光主體材料的核心專利將於今年下半年到期。此項專利是利用有機分子蒽(anthracene)相互連結或側煉改變結構的衍生物,從而製作出高效率的藍色主體材料的專利。出光興產在蒽系列上比較有代表性的專利物質有「α,β-ADN」等。
出光興產是供應中小型和大型OLED用藍色主體發光材料和摻雜材料的全球頗具實力的材料廠商。發光材料可按照固有的顏色發光,摻雜材料具有提高主體發光材料的壽命和效率的作用。對於螢光藍色OLED材料配套體系。主體發光材料佔約95%,摻雜材料佔約5%,而主體發光材料使用量最多。
出光興產在全球藍色主發光材料市場上佔有一半以上的市場,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根據市場調研公司UBI Research數據,按照銷售額統計,2016年出光興產在全球藍色主體發光材料市場上89%的佔有率,2017年因競爭公司SFC的佔有率從5%激增至23.4%,市場佔有率降低到了65.4%,但仍有很強的市場支配力。
source:UBI Research
出光興產的專利是其他競爭公司無法輕易進入藍色材料市場的主要障礙。多家材料開發廠商都試圖避開出光興產的專利,擁有多種蒽相關的專利,但能夠實際量產並進入市場的只有SFC和陶氏化學兩家。可見出光興產的專利對製造出性能好,壽命長的藍色主體發光材料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
今年下半年,該專利到期後,不僅現有的開發商,一些新的廠商也可進入藍色發光材料領域。隨著進入門檻的降低,預計藍色螢光材料開發將激烈地展開。
藍色磷光材料開發進展仍舊緩慢,而能替代現有材料的熱活化延遲螢光(TADF)材料尚未到達可商業化的水準,因此改善藍色螢光材料性能的嘗試還會持續火熱進行。
業界預計,有意推動OLED垂直系列化的中國大陸顯示企業將踴躍嘗試通過自己的技術進行材料開發。
2年前,出光興產開始與韓國廠商鬥山(Doosan)的電子BG合作開發新材料。合作形態是鬥山電子BG負責新材料開發,而現有的材料則在中國大陸等地進行擴大生產和供應。出光興產由此可降低開發新材料的成本,集中於生產和銷售,鬥山電子BG則可自由使用出光興產的專利,提高技術力並擴大事業領域,實現雙方的共贏。
業界人士表示,「三星顯示的Galaxy S系列智慧型手機主要採用蒽系列的物質,而最近的Galaxy機種則改為使用芘(Pyrene)系列的物質」,但同時又表示「短時間內α,β-AND主體材料的市場需求仍很旺盛。」(來源:E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