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星」為什麼有的初一不發生日食?

2020-12-03 中國數字科技館

地球繞太陽轉,月亮繞地球轉,初一的時候,月亮拖著長長的影子來到了太陽、地球之間。月球影子掃到地球上,人們就能欣賞到日食。但是,很多個初一,都沒有發生日食。

為什麼有的初一發生日食,有的初一不發生日食呢?

先來了解什麼是天球。

我們學過古詩: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作者,形象地把天空比喻成巨大的蒙古包,籠罩在一望無際的田野上。天文學家則把天空看作是一個巨大的透明的球,叫做天球。天球把地球包圍在中間。日月星辰都在天球上。

天球並不真實存在,日月星辰與地球的距離不同,也不會都在天球上,但是,天文學家還是假設天球的存在,因為這樣可以方便地記錄天體的位置。

再來看什麼是黃道,黃色的黃,道,道路的道。誰走的路會被稱為黃道呢?

原來是太陽。因為太陽是黃色的,所以把太陽走過的路,叫黃道。

太陽怎麼走出了黃道呢?

原來,地球繞太陽轉,但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感覺不到地球動,而是看到太陽在天球上移動,1年走移動一圈,於是,天文學家把太陽在1年中在天球上走過的一圈,叫做黃道。

明白了黃道是太陽在天球上1年走出的軌跡。現在能猜出什麼是白道嗎?

難道白道是月亮在天球上走過的路?

是的,你猜對了。月亮繞地球轉,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看到月亮在天球上移動,1個月走一圈,於是,天文學家把月亮在1個月中在天球上走過的一圈,叫做白道。

如果黃道、白道重合,那麼,每到初一,太陽、月亮、地球就成一條直線,月亮的影子都會落到地球上,人們能欣賞到日食。

但是,白道與黃道並不重合,白道面與黃道面大約有5°的夾角,白道與黃道有兩個交點,這兩個交點的位置也在不斷變化。這樣一來,初一時,月亮一般都位於黃道面的上面,或下面,月亮影子就掃不到地球,只有當初一時,月亮走到交點附近,影子才能掃到地球,發生日食。

現在知道,發生一次日食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了吧?!

日食發生會有規律嗎?古人怎樣預報日食呢?

由於月亮繞地球轉、地球繞太陽轉,黃道、白道交點的移動都十分有規律,所以,相隔一定的時間,就會發生一次相似的日食和月食。

古人從很早的時候起,就開始記錄日、月食,積累到足夠長的時間以後,發現,每隔6585 天,也就是每隔18年11 天,會發生一次幾乎一模一樣的日食、月食。這個周期被稱為沙羅周期。沙羅,是重複的意思。也就是說,每過一個沙羅周期,太陽、地球、月亮的位置以及黃道與白道交點的位置就重複一次,因此,日月食就重複一次。

發現了沙羅周期之後,就可以根據歷史記載的日、月食,推算出未來將要發生的日、月食了。

相關焦點

  • 第62回小學館漫畫賞「BLUE GIANT」、「靈能百分百」等獲獎!
    第62回小學館漫畫賞「BLUE GIANT」、「靈能百分百」等獲獎!獲獎,少女向的作品中椎名千花的「37.5℃的淚」獲獎,少年向的作品中ONE的「靈能百分百」獲獎,兒童向的作品中五十嵐かおる的「いじめ」(欺凌)獲獎。
  • 日食發生在什麼時候 什麼情況會發生日食現象
    日食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天文現象,見過的人無不感嘆其神奇。日食種類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環食,全環食,尤其是日全食發生的時候,白天瞬間變黑夜,隔一會又變白天,那麼,日食發生在什麼時候呢?近年發生的日食天象是什麼時候呢?一起來了解下。
  • TAAF2020結果發表,「鬼滅之刃」「天氣之子」獲作品賞!
    TAAF2020結果發表,「鬼滅之刃」「天氣之子」獲作品賞!Anime Award Festival 2020(TAAF2020)」發表了關於「年度最佳動畫」的作品賞、個人賞和動畫粉絲賞。
  • 2020年日食發生時間
    2020年日食發生時間是什麼時候?6月21日一場「超級日環食」將震撼登場,網上還將此次日環食稱為「本世紀我國最壯觀的日環食」。如果錯過這次機會,想在中國境內再看到同樣的日食,就要再等10年了!條件有限的可通過觀看直播欣賞,直播時間為6月21日13:30-17:30,直播入口見文末。
  • 日食和月食的發生有什麼規律?
    日食和月食哪個發生的機率更高?日全食之所以能發生,純屬巧合。月球直徑約為太陽的1/400,而日地距離正好為地月距離的400倍。從地球上看,月球和太陽的視直徑幾乎相等,因而月球有可能遮住太陽而發生日全食。日食和月食,哪個更常見呢?根據地球和月球運行規律,大約每18年零11天,也即一個沙羅周期,日月食的發生順序就會重複一遍。
  • 日食引發的災難!
    日食在對於愚昧的古人來說,那絕對是一場災難,因為那是天狗吃太陽,要是不敲鑼打鼓將它趕走,那絕對是一場災難!當然現代人可不信這一套,畢竟那只是一場自然現象而已!日食是怎麼引起的,一年中能見到幾次日食日食就是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擋住太陽時,就形成了日食!月球大約27天就要繞地球一周,那為什麼不是每個月一次日食呢?
  • 冬至+日食是「兇相」?未發生日食,屬無稽之談
    12月21日這天真的有「日環食」發生嗎?「日食必發生在朔日,即農曆的初一(朔),這是因為只有在那一天,月亮才會出現在太陽與地球之間的連線上,這樣才有可能使月球擋住太陽而形成日食,而12月21日是農曆十一月初七,這一天絕對不會發生日食現象。12月14日倒是有一次日全食,但是發生在南半球,我國無緣一見。」趙之珩說。
  • 日食災難說的地震預言
    今天我們不討論天文,我相信大家最近都獲得龐大的科普文章;我們也不來說古代信仰中天狗食日的故事,大家幾乎從小聽到大。今天來給大家聊聊易學中的一門:觀星!說說日食與地震之間的預言。其實觀星這也是一種資料累積與觀察,我們可以從過往的記錄中獲得類似的數據,並加以分析,就能在天文現象後獲得啟示。
  • 「暗星·物理學」演義
    「拉普拉斯」在《天體力學》第1版和第2版中都談到了自己預言的「暗星」,但是在1808年出版的第3版中卻悄悄刪除了有關「暗星」的敘述,這是因為在第2版和第3版的出版之間,「託馬斯·楊」完成了「光的雙縫幹涉實驗」,表明光是波而不是微粒,「拉普拉斯」就感到自己建立在牛頓微粒說基礎上的「暗星 」預言看起來好像不對了,光的波動說戰勝微粒說之後
  • 處於「隱生狀態」的「水熊蟲」會成為首批實現星際移民的物種嗎?
    另一方面,「創世紀號」攜帶了由非營利組織Arch Mission Foundation的月球圖書館,其中包括人類的DNA樣本和數千隻「水熊蟲」,這個行為就好像在月球上建立了一個地球生命的備份,所發送的人類細胞、微生物「水熊蟲」在將來的某一天很有可能被回收進行克隆和再生,但是科學家為什麼會選擇將
  • 日食的原理
    日食和月食都是罕見的天文現象,它們令無數天文愛好者為之著迷。日食並不常見,而能夠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觀測到日全食則更加難得,這一時刻令人十分驚奇和興奮。  眾所周知,日食的發生,與太陽、地球和月球三者的位置有著密切的關係。
  • 原來它是一顆「黑寡婦」脈衝星,旋轉周期快至2.09毫秒
    很久研究,定時觀測已經確定了脈衝星無線電信號的日食。特別是,在1.4 GHz的時候,脈衝星被發現在大約10%的軌道上處於月食狀態,在這個系統的高級合點附近持續了幾分鐘。這些日食,不對稱的和可變的,最有可能是由伴星物質的流出造成。據計算,脈衝星伴星的質量最有可能在0.023到0.053倍太陽質量之間。
  • 「UFO」的科學研究報告
    有些人將「UFO」直接等同於外星人的飛船或者飛碟,「UFO」是英文簡稱,全稱是「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意思「不明飛行物」,指的是那些身份無法識別、來源不明確的空中飛行物。
  • 阿茲特克人眼中的日食
    周一 · 知古通今| 周二 · 牧夫專欄周三 · 太空探索 |周四 · 觀測指南周五 · 深空探測 |周六 · 茶餘星話世界上的其他民族都為之賦予了極其重大的意義,這也不難理解,畢竟如果太陽大中午突然消失了,而你不知道為什麼,你也會這樣做。但總體來說,阿茲特克人不算是最偉大或是最細心的天文學家。他們追蹤季節的變化,這是理所當然,因為季節對任何農耕文明都是重要的內容。他們也極為看重金星的位置。但是,他們沒有精細的曆法,也不重視其他行星。在他們的文本中,找不到任何解釋或預測天體運動周期的文字。
  • "天狗食日"曾引恐慌 國人何時起不"怕"日食
    記者昨天採訪天文界多位專家獲知,中國可能在2700多年前就有了人類最早的日食記錄,也較早推測出日食基本原理,但真正理解這種純自然的罕見天象還是最近100多年的事。   上海天文臺前臺長趙君亮研究員認為,較可靠的最早日食記錄見於《詩經·小雅》:「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這一事件發生於周幽王六年十月初一(公元前776年9月6日)。
  • 京都最佳的賞秋葉場所,點亮「夜間照明」瞬間變成幻想的世界!
    秋天是賞紅葉的季節,特別是古色古香的京都,美麗的秋景會溫暖我們的心。因此京都的秋葉季特別受歡迎,尤其是到了晚上,被燈光照亮的紅葉更是紅得鮮豔,紅得夢幻!.~11.30每年的11到12月,登上清水寺的清水舞臺,是賞紅葉的最佳時期。晚上清水寺和三重塔燈火通明,為紅葉帶來一股溫暖的氣氛,毫無疑問,令人難忘。
  • 【空間圖酷】農曆初一時,月亮搶出鏡,上演空間日食
    月亮每個月都有可能搶太陽的鏡(不要看成搶太陽鏡)很簡單,只要月亮運行到地球和太陽的連線中間就可以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人早就發現了這個規律,並把它稱為「朔」,這就是農曆初一。月亮跑到地球和太陽中間?!
  •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妊神星(Haumea)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冥王星(Pluto),和離我們最近的矮行星-穀神星(Ceres)「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穀神星(Ceres),還有那質量最大的矮行星-鬩神星(Eris)「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鬩神星(Eris) 。
  • 最早有記載日食的國家是哪個國家?什麼時候還會日食?
    《詩經·小雅》說,「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這是對一次日食的記載,大意是:十月初一日是辛卯日,發生了日食。據學者考證,《詩經·小雅》說的日食是公元前776年周幽王時期的一次日食。而國外關於日食的最早記載是敘利亞北部的烏格裡特日食發生在公元前1374年。別急著以為最早的日食記載在國外。我們再來看一個歷史資料。
  • 宇宙學家是如何看待「大爆炸宇宙模型」與「穩恆態宇宙模型」的?
    我們都知道宇宙不可能既是靜態的,也是動態的,這兩個截然不同的觀點著實讓人們感到迷惑不解,到底宇宙是起源於那個轟動一聲的爆炸,還是它一直就這樣,也會永遠保持這個樣子呢?圖解:宇宙不可能既是靜態的,也是動態的宇宙學家是如何看待「大爆炸宇宙模型」與「穩恆態宇宙模型」的辯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