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手上有閒錢的人來說,考慮投資的時候,有些人選擇商鋪,原因很簡單:一鋪養三代。
但也有人認為:投資商鋪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購買商鋪的風險要遠遠高於住宅,買錯的機率極大,很多時候,大部分商鋪都不值得購買。
先說結論:我認為99%的商鋪根本不值得買。
商鋪價值是在變低,這一點是不容否認的,畢竟中國的房地產經過20年的發展之後商鋪的數量已經不像以前那麼稀少了,但凡有住宅小區,少不了商業配套,要麼是添一個商業綜合體,要麼是商業街,最次都會設置底商,商鋪隨著住宅小區在城市點式擴散,遍地開花。
物以稀為貴是通用的道理,現在商鋪雖然不能說泛濫,但供應數量比起以前的確增加了很多,在這樣的情況下商鋪的價值比起以前肯定變低了,更不要說因為網購的興起現在商鋪的生意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在這樣的情況下商鋪的價值的確在普遍下降。
普通投資者能買的商鋪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綜合商業體中切割的部分,一種是住宅底商。
都說「一鋪養三代」,可是大家想過商鋪的本質是什麼嗎?
商鋪的本質是人流量。沒有人流量的商鋪就是垃圾,住宅的腳跟都抓不到。
那麼問題來了,人流量是由什麼決定的?或者換句話說,你用什麼聚集人流量呢?
1、位置
所謂「金邊銀角」,最方便最外面的位置就容易有最大的人流。但是位置這件事是可以改變的,比如你是一個出口,可是商場有很多出口,商場只要隨便的把出口封死(比如說為了消防,為了動線),旺鋪立刻變死鋪。可是綜合商業體中的商鋪你基本只有所有權,商鋪在不在門邊,旁邊是不是買臭豆腐的,你基本沒有話語權。
2、聚集效應
什麼是聚集效應,就是,如果一個商鋪全部都是買建材的,或者全部都是買布料的,這種商鋪基本上來說很容易有非常好的客流量——所有去建材市場的人絕對不會衝著買衣服去。
所以這種商鋪通常不容易火的要死,但也不容易突然就沒生意了,通常都是能賺到行業平均值的收益。
但是前提是,這樣的聚集效益靠一個一個擁有產權被切割的單元的所有者是做不到的,有一句話,一個人能直接領導的人的上限是7個人,靠你的飯碗吃飯的人尚且難以有效管理,成百上千的投資者能達成一致的概率,你覺得有多大?
那如果你把經營權給開發商呢?呵呵,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開發商為什麼要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商鋪都賣完了,你當開發商是雷鋒嗎?
3、單價高
如果他願意幫你經營,說明你買的商鋪的價格肯定是市場價的好多倍。
為什麼很多時候我們接到的商鋪的電話都是異地的?或者是新區的?你有沒有接到過成熟的商圈賣鋪子的電話?
騙的都是外地人,不懂、不了解本地情況的人。
舉例子:你以為你買的北京的鋪子,是,沒錯,行政區歸北京,手機信號是河北移動。
4、難以脫手
原因有三:一是稅極高,二是產權40年、50年,三是難以貸款。
1、稅有多高呢,以商業公寓來看,極端情況下,100萬的毛利,要交50萬的稅。
2、產權40年的問題是,難以貸款,還款年限不能超過產權年限。
3、一手商鋪貸款五成的原因是,開發商做了擔保。二手商鋪絕對難以貸到五成評估價的。
以上都限制了你脫手的時候價格和對象。
哪怕你避開了以上所有大坑,別忘了,還有馬爸爸。購物場景由實體向網際網路轉移,使得商業地段越來越扁平化,商鋪的地段價值大打折扣。連地板都能在網上買了,還有什麼行業是不可顛覆?行業都死了,要鋪子幹嘛?
所以,投資商鋪,千萬要深思熟慮。
(文章來源:她理財網)
(責任編輯:DF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