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技術革新成就太陽能熱利用

2020-11-24 科學網
十年技術革新成就太陽能熱利用
力諾瑞特實現「中高溫熱利用」、「工業熱能利用」和「太陽能建築一體化」三大轉折

 

□本報記者 鄭金武 通訊員 王颯

 

自2001年至今,成立近10年之久的國內知名太陽能企業力諾瑞特完成了從「無名小卒」到「顯赫將軍」的蛻變,而這中間也伴隨了行業「中高溫熱利用」、「工業熱能利用」和「太陽能建築一體化」三大歷史性轉折。

 

近日,力諾瑞特召開10周年慶典前夕總結會。會上,力諾瑞特給業界提交了出色的成績單。

 

填補150℃溫區技術空白

 

在上世紀80年代太陽能發展初期,如何最大化利用太陽能熱水器實現自然加熱、節能低碳是當時最實際的考慮。而30年後的今天,我國太陽能事業已經健步跨入高水平、多層次、高效率的軌道,以太陽能應對全球能源危機成了當前的核心課題。

 

從熱水到熱能,從民用到工業,從散亂到一體化,這是我國太陽能熱利用經歷的三次技術革命。力諾瑞特10年技術革新之路,也剛好見證並參與了這一技術發展歷程。

 

近年來,中國太陽能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大批太陽能企業湧現並一度陷入跑馬圈地、低價競爭的行業循環中,造成在中溫技術之前,太陽能應用全都止步於熱水利用的層面。直至2010年,力諾瑞特以填補150℃溫區技術空白的太陽能全玻璃真空集熱管和真空管集熱器,真正實現了太陽能應用從熱水到熱能的轉變,開闢了太陽能採暖製冷、海水淡化、工農業用熱等多個應用領域。

 

其實,在核心部件真空管集熱器「當權」下,太陽能熱水器還經歷了CPC-U型真空管集熱器和鈦鍍膜「鈦金管」的典型過渡期,它們也是由力諾瑞特研發成功,分別憑藉「瞬時效率截距0.65」和「吸收比高96%」的技術創新點,使熱水器集熱效率大幅提升。尤其是CPC-U型真空管集熱器最高可提供120℃的熱水,奠定了太陽能熱水工程的大面積推廣,更催化了中溫集熱技術的誕生。

 

集成熱力系統下的工業熱能

 

國家「十二五」產業發展目標提出,到2020年,我國要實現節能減排40%~45%的總目標,必須加大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的能源結構佔有率和貢獻率。那麼,在工業耗能佔據全社會總耗能70%之多的背景下,太陽能工業熱能應用是當務之急,而工業用熱集中在80℃~250℃的現實也成為擺在太陽能企業面前的一大難題。

 

「中溫實現了熱能利用,如何將太陽能應用到耗能更大的工業領域是解救全球能源危機的一大關鍵。」在熱能成功應用之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力諾瑞特總經理申文明如期實現了這一夢想,2011年5月,力諾瑞特集熱面積達5200平方米、節約標煤達1156噸、減排二氧化碳3005噸的太陽能鍋爐系統全面啟動。而這正是基於力諾瑞特早已具有的太陽能CPC中溫技術與新開發的鍋爐集成熱力系統結合而成。

 

「鍋爐是工業能耗的最大設備,掌握了太陽能鍋爐熱能應用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把控未來工業領域的太陽能市場。」業內專家稱,力諾瑞特中溫技術下的集成熱力系統,無疑完成了太陽能產業從民用到工業的根本性轉變。

 

分體式技術實現建築與太陽能結合

 

相比於太陽能熱利用技術的階段性攻關,「建築一體化」則是滲透在整個行業的發展過程之中。9年前,當熱水器還只是停留在民用階段時,為解決太陽能無序安裝引起的物業糾紛,針對當時太陽能熱水器無法滿足建築多樣化的要求,力諾瑞特就前瞻性地提出了熱水與建築結合的理念,並且引進、消化、吸收了德國的分體式太陽能熱利用技術,研發出第一個可與建築完美結合的分體式太陽能熱水系統。

 

隨後,力諾瑞特在濟南、上海、青島、海南等地建設了千餘個太陽能工程。在工程實踐的基礎上,力諾瑞特又以國內第一部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太陽能與建築一體化圖集——《太陽能熱水系統建築一體化設計與應用》標準圖集,確立了太陽能納入建築領域的「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管理」的技術標準,並成為行業唯一一個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

 

而在太陽能企業爭相追隨力諾瑞特「進城」的時候,力諾瑞特又不斷升級太陽能與建築一體化技術,根據不同建築需求開發出九大太陽能熱水系統,推出17種建築節能方案。以中溫集熱技術為依託,力諾瑞特今後將重點攻關太陽能全方位地解決建築內熱水、採暖、空調和照明用能的方案,屆時,在我國400多億平方米的建築中,熱水、空調和採暖所佔的建築能耗比將從65%降低至50%以下,產品將更加多元化,一體化技術會更加成熟。

 

準確把握市場需求是企業發展的先決條件。在低碳時代,節能減排已經成為社會焦點問題之一,而建築節能、工業節能更是國家節能減排的重中之重。申文明表示,力諾瑞特正是抓住了這一有利時機,「搶先第一步、走穩每一步、邁大每一步」,在持續技術革新助推行業三大轉折之後,成就了企業的快速發展。

 

《科學時報》 (2011-06-08 B4 區域 產業)

相關焦點

  • 太陽能熱利用進入技術專業時代
    2012年將是太陽能熱利用行業開始發生顛覆性變化的一年。在這一年中,太陽能行業將會走向技術創新型專業化時代,並開始構建太陽能熱水器的全新體系。 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協會秘書長霍志臣認為,太陽能熱水器產品同質化、多元化是從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發展大趨勢說的,具體到企業來說,還是要實現多元化背景下的技術專業化。從一定的意義上說,2012年首先是太陽能專業化發展。任何行業都會在激烈競爭中衍生出行業的專業品牌,太陽能熱水器企業會不斷調整自己的位置,使太陽能熱利用行業步入技術型專業化時代。
  • 山東省太陽能熱利用產業技術升級
    太陽能熱利用產業自上世紀70年代末誕生至今,經過30餘年的發展,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太陽能熱利用生產和應用大國,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我國太陽能熱利用依然停留在低溫熱水應用階段,工作溫度在100℃以下,太陽能在中高溫領域的應用還處於起步階段,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太陽能熱利用行業進一步的發展。  從長遠來看,太陽能熱利用中高溫應用技術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
  • 太陽能熱利用技術發展現狀
    中國太陽能五大領域熱利用技術發展現狀        1.太陽能熱水器     太陽能熱利用是可再生能源技術領域商業化程度最高、推廣應用最普遍的技術之一。1998年世界太陽能熱水器的總保有量約5400萬平方米。
  • 中科院「太陽能熱利用技術」精品培訓班舉辦---中國科學院
    6月24日至30日,由中國科學院人事局資助,中科院電工研究所承辦的中科院「太陽能熱利用技術」精品培訓班在張家口舉辦,來自全國42個單位70餘位從事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參加了培訓。
  • 太陽能熱利用科學技術守望先鋒
    必須打破專業界限,將太陽能熱利用與光伏、光化學、光生物等多學科技術結合起來,實現太陽能全光譜利用,讓太陽能應用具有更高的綜合效率、更多的應用功能、更低的使用成本、更高的全年利用率。因地制宜的將太陽能融入到綜合能源系統是值得研究和發展的方向。
  • 周大地: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性、經濟性有待提高
    >我國太陽能熱利用現狀簡析周大地:太陽能熱利用技術經濟性有待提高中電新聞網記者 趙汀  2014年我國太陽能集熱器及系統的銷售量為500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7.6%。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對本報記者表示:「從技術性和經濟性來看,太陽能熱利用在熱能供應、發電等方面的性能有待提高。結合我國國情,在當前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環境下,對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的技術經濟性的分析不能放鬆。結合各種可再生能源特性、各地資源特性,因地制宜地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才是務實之舉。」
  • 何濤:中國太陽能熱利用技術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2019年5月30日,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與河北省邢臺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19中國(邢臺)清潔能源供暖峰會」在邢臺召開,國家太陽能熱水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副主任、國際能源署太陽能供熱製冷委員會副主席何濤作了題為《中國太陽能熱利用技術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的主題演講。北極星電力網對本次會議進行全程直播。
  • 「基於鹽湖資源的高性能儲熱介質在太陽能熱利用技術中的應用與...
    針對基於鹽湖鉀、鈉、鎂等無機礦產資源的儲熱介質的開發和青藏高原太陽能熱利用技術中存在的關鍵技術問題和工程化難點,設計、開發高容量、低成本鹽湖相變儲能材料、輕質鎂水泥建材關鍵材料和工程應用技術,突破相變材料-太陽能光熱建築耦合一體化核心技術,並進行系統集成,設計、建設青藏地區特色相變材料
  • 工程科學學院葛新石教授榮獲2020年度太陽能熱利用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
    1月22日,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國家光熱聯盟)發布《關於2020 年度太陽能熱利用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評選結果的公告》,我校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葛新石教授榮獲
  • 太陽能熱利用!江蘇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規劃徵求意見
    到2025年,全省生物天然氣利用規模達到1億立方米以上,太陽能熱利用規模進一步提高。文件要求,大力度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完善電力輔助服務市場。鼓勵推廣電動汽車、港口岸電、電制氫、電採暖等應用,採取多種措施提升電力消費需求,擴大本地消納空間。
  • 國家能源局發布多項太陽能熱發電、熱利用相關行業標準
    CSPPLAZA光熱發電網訊:近日,根據國家能源局2020年第5號公告,《太陽能熱發電廠可行性研究報告內容深度規定》(DL/T5572-2020)、《太陽能熱發電廠初步設計文件內容深度規定》(DL/T5573-2020)、
  • 太陽能中高溫熱利用發展需突破技術制約
    隨著全球能源供應問題日顯突出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積極推行,加之光伏行業發展遇冷,太陽能中高溫技術的開發應用再次引起國內外眾多企業的關注。雖然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大的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國和使用國,而且太陽能的核心技術已居世界**水平,但是,國內太陽能利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低溫利用的初級階段。
  • 太陽能熱水器新技術應用
    業內專家認為,這標誌著太陽能熱水器工業體系全面升級。  真空管散熱問題一直難以攻克  近年來,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把目光轉向既環保又節能的太陽能產品,太陽能熱水器成為國內眾多地區消費者首選產品。但傳統的太陽能熱水器在技術改進上往往只專注於解決水箱的保溫問題,而對於關係熱水器保溫性能的關鍵因素——真空管散熱問題,一直是各廠家難以攻克的難題。
  • 中國成世界上太陽能產業生產和應用第一大國
    人民網10月14日電 10月13日,由國際能源署主辦的第三屆2014國際太陽能供熱製冷大會在北京開幕,此次國際性高規格展覽會首次在中國舉辦。 國際能源署太陽能供熱製冷專委會(IEA-SHC)中國國家代表張昕宇博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是世界上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生產和應用的第一大國,全球太陽能熱水器約70%都在中國。
  • 國內太陽能跨季節蓄熱供暖技術廠商一覽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太陽能清潔、廉價、易獲取,但太陽輻射存在季節性不均,即夏季過剩,冬季不足的問題。為克服這一矛盾,具有「夏蓄冬用」特點的太陽能跨季節蓄熱供暖技術引起人們廣泛關注,該技術可將春、夏、秋三個季節的太陽能熱量儲存於地下的水池或土壤中,以供冬季供暖之用,實現低能耗無煤化清潔供暖。
  • 我國太陽能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專家人士表示,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太陽能行業結構不斷調整,創新技術的突破以及推廣的應用,我國太陽能對於熱利用中,供熱水、供暖和供冷三系統連供可大大境地成本,並可實現商業化開拓。《中國可再生能源2050發展路線圖》指出,2020年前,我國太陽能熱水系統的應用仍將是主流應用方式,約60%建築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同時,太陽能採暖、製冷系統應用快速發展,1%左右的總建築面積將應用太陽能採暖、製冷系統。隨著技術的成熟與普及速度的加快,「十三五」期間,我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在採暖、製冷應用等市場潛力巨大。
  • 太陽能熱水器國際市場升溫 機會在國外
    目前我國太陽能熱利用主要集中在採暖、熱水,在工業領域的發展較為緩慢,而歐美發達國家恰恰是工業領域的應用佔比**高。而值得注意的是,太陽能熱利用企業在深耕國內市場的同時,應更多關注「一帶一路」沿線等海外市場。
  • 讓太陽能熱發電技術有更大發展和應用
    8月26日上午,2020中國太陽能熱發電大會在宿遷正式開幕,大會為期兩天,共設置50餘場演講報告,一大批太陽能熱發電領域的專家齊聚宿遷,共同探討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的新機遇、新思路、新技術、新發展。太陽能熱發電產業如何突破瓶頸?發展之路向何處走?怎麼走?
  • 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太陽能光伏點亮福建新能源產業
    2007年,依託特有的優質矽礦資源,我省在全國率先出臺促進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在2009年頒布的新能源產業振興實施方案和2012年初出臺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把太陽能光伏作為重點產業加快推進,有力促進了該產業倍增式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產值從2008年的30億元,增至2011年的400億元。
  • 原郭豐博士:我國太陽能中低溫熱利用技術研究和應用現狀
    2012年8月21日至23日,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及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聯合主辦,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科技部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承辦,海南省可再生能源協會、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和國家太陽能熱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協辦的「2012年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三亞國際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