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節吸引不少市民前來品嘗美食。 新快報記者 畢志毅/攝(資料照片 圖文無關)
●一位老伯未戴假牙進食不慎香菇滑落肚,花6萬元做手術才取了出來
●醫生提醒牙籤、魚刺等尖利異物入肚要及時處理,弄不好會危及生命
不知何因反覆腹痛,58歲廣州包伯(化名)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下稱中山一院)急診就醫,做CT發現有腸套疊並腸梗阻,有手術指徵,凌晨醫生立即為其開刀手術,醫生把腸拉出來,發現裡面有包塊,難以推動,開始懷疑是腸腫瘤,切下腫物衝洗時,卻赫然發現造成包伯腹痛的罪魁禍首竟是一整朵香菇!無獨有偶,日前佛山61歲楊姨(化名)也因進食整朵香菇導致腸套疊、腸梗阻……
「這兩例患者都因進食時未戴假牙,香菇太滑,吞下肚後,因香菇50%是膳食纖維,很難消化導致病發。」中山一院胃腸外科三科副主任醫師譚進富說。
近日,新快報記者走進胃腸科了解到,不僅香菇,小小的牙籤、魚骨頭,都能危及市民性命,胃腸科這些案例還真不少。
■新快報記者 黎秋玲 通訊員 彭福祥
■吞下這個大一個香菇會很危險。 通訊員供圖
案例 1
誤吞整朵香菇 花幾萬元做手術取出來
「開刀後,發現腸腫物,難以推動,開始懷疑是腫瘤,切下包伯10釐米左右的小腸,準備洗乾淨,沒想一衝水,竟然洗出的是黑乎乎的香菇,完完整整一大朵呢……」譚進富一邊比劃著,一邊回憶說,包伯是2016年春節前腹痛急診入院的,雖然「意外」被切了一段小腸,但家屬還是鬆了口氣,「總算不是腫瘤。」
原來有一天吃飯時包伯忘記戴假牙,未咬一口香菇瞬間滑入了肚,當時包伯並不知道,這樣吞下去的香菇竟然還會致病!
無獨有偶,佛山的61歲楊姨,日前也因吞食整朵香菇導致腸套疊、腸梗阻,而治療也是一波三折。發病前一周,她出現陣發性腹痛,開始腹痛部位為左上腹,後來同時出現右下腹疼痛,並伴噁心、嘔吐,嚴重時更是肛門停止排氣、排便。為何會出現上述症狀,楊姨及其家人都一頭霧水。
楊姨到醫院灌腸後可見大便帶血,而腹脹逐日加劇。後來到佛山當地醫院進行過抗感染、解痙等對症治療,楊姨症狀還是無明顯改善,為進一步治療患者來中山一院急診就醫,「我們給她做了CT檢查,明確腸腔有異物,但不知是何物。」譚進富給她做微創手術取出異物,發現也是一整朵香菇,直徑達5釐米左右。原來,楊姨61歲生日時,確實有道菜是香菇湯,她也不小心吞下了整朵香菇。
別看小小一朵香菇,但無論是開刀還是微創手術,這樣取出來,都得花上4~6萬元呢,其中包伯就是花了6萬元。
案例 2
喝酒誤吞牙籤 結果腸壁被刺穿很危險
說起誤食(吞)異物導致身體不適或危及生命的病例,胃腸外科還真不少。例如,31歲的李先生,前幾天因喝酒時吞入6釐米長的牙籤,上腹疼痛了30小時不得不入住中山一院。
原來,李先生在入院48小時前曾與友人喝酒,為了區分酒杯,在自己杯內放入牙籤,無意中一口吞下牙籤。吞牙籤後,李先生開始出現上腹痛輕度疼痛,程度較輕,並無放射至其他部位,但後來發展到越來越痛。醫院CT檢查發現,入院時,十二指腸空腸區有牙籤樣,而且牙籤向下穿透腸壁。
最後,行胃鏡取物,當胃鏡插入至十二指腸,十二指腸水平段見一牙籤樣異物,牙籤一端三分之二處穿透性剌入十二指腸腔,三分之一留在腸腔,採用異物鉗鉗夾牙籤腔內端拔入腸腔內後,隨鏡取出,牙籤處局部黏膜小潰瘍,有少許膿性分泌物,「好在是穿孔不大,不然大出血,不僅難治,死亡率也高。」譚進富感嘆說。
據介紹,誤吞牙籤多見於年輕人,都有喝啤酒史和醉酒史,並習慣在酒杯中放入牙籤作為標記。疾病多始發於晚上,誤吞和在KTV等場所燈光昏暗視物不清有關。醫生提醒大家,不要在喝酒的時候放入牙籤等易於吞入的異物作為酒杯的標誌,誤吞牙籤如果不及時治療,將會導致胃腸穿孔、出血等感染情況,嚴重者甚至會危及生命。近期中山一院就已收治了四例誤吞牙籤患者。
除了喝酒誤吞牙籤事件,省人民醫院還接診過一位老伯,睡覺時習慣將牙籤叼在嘴裡,結果有一天發現牙籤不小心吞肚子裡去了。
釋疑
有些食物膳食纖維含量高 誤吞後難消化易成「胃石」
為何一朵香菇會導致如此嚴重後果呢?後來,譚進富查閱文獻了解到,香菇50%是粗纖維素(膳食纖維),如果整朵吞下肚,很難消化。「廣東人喜歡拿整朵香菇燉湯或蒸鮑魚,香菇又很滑,一不小心可能未咬一口就吞入肚。」
譚進富說,通過近日的上述兩個病例,需要提醒市民,烹飪香菇時,最好將其切小塊,或吃的時候,一定要嚼碎咬爛才吞入肚。無牙的老人切勿吞食整朵香菇了。
事實上,除了香菇,譚進富提醒市民在進食未成熟、或硬質的杮子時,也要非常小心。因為硬杮子含有大量鞣酸,在胃酸和消化酶的作用下,鞣酸會使食物中的蛋白變性將食物及殘渣結合成食物團,在小腸內形成食物團時,會導致腸腔梗阻。「最好一次不要吃超過5個,且不要空腹吃。」譚進富解釋說,硬杮子咬不咬碎都會在肚內形成食物團,難以消化,當食物團又吸附飯菜時,就在胃裡形成很大的梗阻,醫學上叫「胃石」。
小小魚骨頭留肚中危害大
一點點殘留也可能釀大禍
吃魚不小心將魚刺吞下肚的事情在生活中更是常見了。譚進富提醒說,如果知道吞食了魚刺最好還是儘早到醫院做胃鏡檢查查看有無將魚骨頭殘留。他舉例說,幾年前有名30多歲的女子,吃草魚時將一條4釐米長的魚刺從喉嚨裡吞進肚,後來,她使盡各種辦法將骨頭吐了出來,以為吐出來就沒事了,沒想到,魚刺的另一端還殘留在肚內未作進一步處理,結果魚骨頭形成慢性感染,腐蝕了胸主動脈,在此過程中,身體並無大的不適,炎症經過1-2個月的「努力」,終將周圍組織腐蝕,當2個月後發展到嘔血時,該名女子已經沒辦法醫治了。
同樣吞食了魚骨頭的廣西一患者,由於發現及時,在發生大出血後,醫生及時將帶膜支架放進食管,救治了該名患者。還有名患者,吞進的魚骨頭到了直腸,刺穿了直腸,導致肛門周圍附近形成一直徑6-7釐米的膿腫,切開發現,罪魁禍首就是裡面3釐米長的魚刺。
通過上述案例,譚進富提醒說,市民只要知道身體有魚刺,或身體有輕微不舒服,吞東西會有哽咽,就應當儘快到醫院做胃鏡檢查,不要以為吐掉了就沒事,有時候可能些許殘留都可致命。
手機訪問 廣州本地寶首頁
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地寶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