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史上首次 北京冬奧會冰上場館使用最低碳的二氧化碳製冷劑

2021-01-08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記者姬燁 汪湧)據北京冬奧組委消息,2022年北京冬奧會將首次在奧運會冰上場館使用最清潔、最低碳的二氧化碳製冷劑,而且場館使用數量達到4個。

國際奧委會官網日前也專門撰文稱讚此項技術,文中表示,這將是奧運史上首次使用該項技術,意味著減少的碳排放量約等於3900輛汽車的年度碳排放量,也相當於植樹超過120萬棵所帶來的碳排放減少量。

上月底剛結束的國際奧委會第134次全會中,北京冬奧組委向全會展示了二氧化碳製冷劑宣傳片。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張建東表示,北京冬奧會全面踐行《奧林匹克2020議程》和「新規範」,將努力打造一屆節儉、智慧、綠色的賽事。

國際奧委會北京冬奧會協調委員會主席小薩馬蘭奇說:「(使用最低碳的二氧化碳製冷劑)是一個裡程碑似的決定,將在中國乃至世界幫助強調氣候變化的議題。」

據了解,北京冬奧會優先選擇環保型製冷劑,首次在奧運會冰上場館使用最清潔、最低碳的二氧化碳製冷劑(全球變暖潛能值GWP為1),而且場館使用數量達到4個,還有3個冰上場館也將採用低GWP值的製冷劑R448A或R449A。

正在建設中的國家速滑館將採用二氧化碳製冷劑。國家速滑館製冷系統總工程師馬進表示:「這是第一次在能夠滿足冬奧比賽要求的多功能超大冰面滑冰館採用二氧化碳製冷技術。」

北京國家速滑館經營有限公司董事長武曉南說:「二氧化碳製冷可以在奧運會的時候給我們提供一塊冰面溫度最平均最均勻的冰面,它的餘熱回收產生的熱平衡將為我們每年節約大概兩百萬度電,實現我們可持續發展的一個良好基礎。」

北京大學工學院能源與資源工程系教授張信榮表示:「目前市場主流製冷劑都有強烈的溫室氣體效應,以及對臭氧層的破壞作用。而二氧化碳是一種天然的綠色的環保的製冷劑。液態的二氧化碳相變蒸發吸熱完成製冷和製冰的過程。在這個排熱過程中,我們可以把這個熱量全部回收利用。」

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部長劉玉民介紹說:「我們在冰場當中使用這樣的製冷劑,就是釋放一個很強烈的信號,表明我們國家在維護我們地球共同家園方面做出的努力。」(完)

相關焦點

  • 北京冬奧會的冰 將首次大規模使用二氧化碳製冷劑
    原標題:北京冬奧會的冰,竟用溫室氣體製造 將是奧運史上首次大規模使用二氧化碳製冷劑號稱當前最先進位冰技術之一的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技術絕非浪得虛名。
  • ...竟用溫室氣體製造將是奧運史上首次大規模使用二氧化碳製冷劑
    原標題:北京冬奧會的冰,竟用溫室氣體製造將是奧運史上首次大規模使用二氧化碳製冷劑號稱當前最先進位冰技術之一的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技術絕非浪得虛名。除去綠色環保、易獲取等屬性外,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技術還具有溫度控制準、冰面質量優、製冰效率高等優勢。
  • 北京冬奧場館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完工,「冰菱花」幕牆驚豔亮相
    北京市重大項目辦供圖2022年冬奧會冰球訓練場館——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實現完工,將於本月底進行製冰。這是記者26日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的。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坐落於長安街沿線五棵松橋邊,位於北京冬奧會冰球比賽場館五棵松體育館的東南側,總建築面積約38960平方米,地上、地下各兩層。
  • 「水立方」成為北京冬奧會首個完工的改造場館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張驍、夏子麟)記者27日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改造工程正式完工,成為北京冬奧會首個完工的改造場館。「水立方」是北京奧運會標誌性場館,曾舉辦遊泳、跳水、花樣遊泳等奧運水上比賽,為迎接北京冬奧會冰壺和輪椅冰壺比賽,場館2019年首次實現「水冰轉換」並舉辦賽事,在北京市冬奧場館中率先進入實戰測試階段。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城區場館建設處處長黃暉介紹,「水立方」改造涉及建築、防水、膜維修等多個工程領域,改造面積約5萬平方米。
  • 北京冬奧會開幕倒計時500天 「雙奧」傳承新動力
    ,滑雪大跳臺「水晶鞋」,已成為首鋼工業遺址公園新地標;京郊延慶的小海陀山,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魅力初現;張家口崇禮古楊樹場館群,「冰玉環」已經牽手「雪如意」,講述中國風的故事……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倒計時500天之際,北京冬奧會進入籌辦衝刺階段。
  • 申城有個北京冬奧會「補給站」 兩大冰上頂級賽事11月登場
    李秀明是飛揚冰上運動中心的教練,2013年跟著中國冬奧會首金得主、短道速滑名將楊揚一起在上海「創業」,見證了冰場從無到有、從有到熱的全過程,更親歷了「北冰南展」、推動3億人上冰雪等2022年北京冬奧會國家戰略在上海這座南方城市的生根發芽。 飛揚短道速滑隊是迄今為止國內第一支以俱樂部形式成立的短道速滑隊,隊員中年齡最小的剛滿6歲,年齡最大的13歲。這群孩子,是楊揚的夢想。
  • 北京冬奧會的冰,竟用溫室氣體製造
    號稱當前最先進位冰技術之一的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技術絕非浪得虛名。除去綠色環保、易獲取等屬性外,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技術還具有溫度控制準、冰面質量優、製冰效率高等優勢。北京冬奧會的腳步漸行漸近,截至目前,北京賽區15塊冰面已全部完成場地建設。
  • 北京冬奧會的冰 竟是用溫室氣體製造
    除首都體育館外,其他所有競賽場館均在進行製冰設備調試,將於今冬全部完成製冰。首都體育館快人一步,已成功制出北京冬奧會首塊由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技術制出的冰面。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技術是當前冬季運動場館最先進的製冰技術之一,將在北京冬奧會進行大規模應用。體育場館的大塊冰面如何製成?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技術到底有多先進?相比其他製冰技術,它又有哪些優勢呢?
  • 北京冬奧會首個改造場館完工 「冰立方」「水立方」冬夏自由切換
    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改造工程昨天正式完工,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第一個實現完工的改造場館。記者昨天從市重大項目辦獲悉,目前,場館比賽大廳內已開始新一輪的場地轉換結構搭建,全新的冰面將於年底前完成。
  • 中國推廣歐洲古老冰盤運動:盤活後奧運場館使用
    (呂品攝)中新網哈爾濱10月19日電 題:中國推廣歐洲古老冰盤運動:盤活後奧運場館使用中新網記者 史軼夫「在中國推廣冰盤運動,對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後奧運時代群眾性冰雪運動發展都很有意義。」國際冰盤聯合會大中華區主席、奧地利AST(中國)公司董事長鍾帥對在中國推廣冰盤運動躊躇滿志。圖為參賽隊伍。
  • 北京冬奧首個改造場館完工!
    據市重大項目辦介紹,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改造工程11月27日正式完工,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第一個實現完工的改造場館。目前,場館比賽大廳內已開始新一輪的場地轉換結構搭建,全新的冰面將於年底前完成。「水立方」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標誌性場館,承擔了遊泳、跳水、花樣遊泳等水上比賽項目。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期間將承接冰壺和輪椅冰壺比賽項目。
  • 北京冬奧會的冰上運動-光明日報-光明網
    這是中國郵政繼2015年7月31日發行《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成功紀念》郵票;2017年12月31日發行《北京2022年冬奧會會徽和冬帕運會會徽》紀念郵票;2018年11月16日發行《北京2022年冬奧會——雪上運動》紀念郵票;2019年12月7日發行《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會徽》個性化服務專用郵票和2020年1月16日發行《北京2022年冬奧會吉祥物和冬帕運會吉祥物》紀念郵票之後,為北京
  • 雪族快訊|冬奧會張家口賽區:賽場測風用上「黑科技」
    1月2日在訓練駐地長白山萬達滑雪場完成個人也是中國單板史上首個反腳外轉五周1800度動作。「冰絲帶」),這個月實現首次製冰工作。場館平時可接待超過2000名市民同時開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冰壺等所有冰上運動,賽後實現可持續利用。
  • 冬奧會的冰面是用什麼做的?製作原理竟然和冰箱一樣
    北京冬奧會的腳步漸行漸近,截至目前,北京賽區15塊冰面已全部完成場地建設。據了解,首都體育館已成功制出北京冬奧會首塊由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技術制出的冰面。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技術是當前冬季運動場館最先進的製冰技術之一,將在北京冬奧會進行大規模應用。
  • 2022冬奧會在哪裡舉行?三大賽區及場館介紹
    2022冬奧會在哪裡舉行  2022年北京-張家口冬季奧運會是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北京、張家口同為主辦城市。北京將承辦所有冰上項目,延慶和張家口將承辦所有的雪上項目。  2022年冬奧會計劃使用25個場館,場館分布在3個賽區,分別是北京賽區、延慶賽區和張家口賽區。  北京賽區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2008年,北京成功舉辦了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 楊揚對話鄭方:要讓冬奧場館成為運動員最好的舞臺
    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2020年11月7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冰上運動》紀念郵票在首鋼冰球館發布。作為著名冰上運動員的代表、在冬奧會賽場上為中國摘得首金的女子短道速滑運動員楊揚現場揭幕了該套郵票的第一張郵票。 楊揚作為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主席,一項重要工作職責,就是帶領運動員委員會對冬奧籌辦的各項工作提出建議。
  • 全國首個殘疾人冰上項目訓練專業場館在京完工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記者張驍)記者3日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已在京完工,該項目是全國首個殘疾人冰上項目訓練專業場館。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城區場館建設處宮智晨介紹,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位於北京順義區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園內,由帕運冰球比賽訓練館、輪椅冰壺訓練館以及綜合樓(運動員公寓、餐廳和醫療康復、科研及教育培訓用房)三部分組成。
  • 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場館採用全平面設計 地面無高差
    昨日,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一條長坡道直通二樓平臺,方便輪椅上下。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冰壺場地,工作人員在養護冰面。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新京報訊(記者 應悅)記者近日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近日完工。
  • 上海有個北京冬奧「補給站」,楊揚5年創業培養冰雪人才
    上海體育  圖國際奧委會18日宣布,2022年北京冬奧會新增7個比賽小項,屆時總共將產生109枚金牌。這也代表著,2022年北京冬奧的腳步和備戰的緊迫感,真的到來了。而上海,作為「北冰南展、推動3億人上冰雪」的前線之一,也已經為迎接冬奧、輸送人才做好了準備。
  • 「水立方」向「冰立方」華麗轉身,北京冬奧的腳步更近了
    「『冬奧我來了』——2022北京冬奧會、冬帕運會體育展示和頒獎儀式全民行動」在此次峰會上隆重啟動,標誌著通過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北京冬奧會、冬帕運會體育展示與頒獎儀式將成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廣闊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