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的月亮》由石鐵源、徐錫宜作曲,石祥作詞,婁連廣編曲的一首歌曲。歌曲《十五的月亮》本身是《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的姊妹篇,這首歌的旋律與《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極為接近,首唱者並不是董文華,而是蔣大為老師,是當年著名的瀋陽軍區的作曲家鐵源老師親自登門請蔣老師唱的一部電視劇的主題歌,鐵源老師告訴蔣大為說《十五的月亮》是《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的姊妹篇。那部電視劇是只有上下兩集的單本劇,不是長篇電視劇,這電視劇沒有流傳開來,而主題歌一直到現在大家還都很喜歡。龔玥、劉紫玲、卓依婷、黑鴨子組合、許嵐嵐、金永玲、孫燕姿等翻唱。《望星空》是董文華演唱的,是董文華演唱了《十五的月亮》之後的姊妹篇。《望星空》可以說是《十五的月亮》之後的又一個發展。
2008年6月25日,由北京市檔案館主辦的「北京檔案珍藏展」上,一件《十五的月亮》歌詞檔案展品格外引人注目。24年前創作它的主人、今年69歲的石祥也來到了展覽現場,一位中年觀眾對石祥說:「當年我結婚的時候,就是唱著這首歌,今天我看見了石祥老師,您可是我心中的偶像。」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石祥說,他特別喜歡爬山。每天他都去爬香山。有一個夜晚,他在山上看到皎潔的明月,頓時想到明月在中國古代就有很多詩句對其謳歌。在唐代,有一位愛月、痴月、寫月的詩人,他在《八月十五夜,聞崔大員外翰林獨直,對酒玩月,因懷禁中清景,偶題是詩》中說:「秋月高懸空碧外,仙郎靜玩禁闈間。歲中唯有今宵好,海內無如此地閒。皓色分明雙闕榜,清光深到九門關。遙聞獨醉還惆悵,不見金波照玉山。」他在另一首《華陽觀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中又說「今夜清光此處多」。還在《八月十五日夜同諸客玩月》中說「清景難逢宜愛惜」。可見這位詩人是多麼愛這中秋之夜。他就是白居易。石祥說:「月亮太美好了,將來我也要寫一首和月亮有關的歌詞。」
1984年4月,《解放軍歌曲》舉辦創作學習班,而石祥由於正忙於大歌舞《中國革命之歌》的創作,不得不請了一周的假,來到了駐河北高碑店某集團軍。一天,他看到幾名戰士坐在一起忘情地演唱《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就過去問道:為什麼愛唱「桃花」?戰士們答道,我們想家,但是不能直接唱「家」,只能唱「桃花」,可以緩解一下心情。這時,石祥想真應該好好地寫一寫那些可敬可愛的軍嫂們啊!寫一首《軍人獻給妻子的歌》。可是題目寫在紙上卻寫不下去。因為「人稱」問題不好解決。稱軍嫂為「妻子」太老氣,稱「親愛的」「心上人」又太時髦。直到晚上快熄燈的時候,推開窗子想開闊一下思路,一眼望見明月,這一下就想起了蘇軾的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一輪明月在天,夫妻兩地相望,你也思念,我也思念,用「你」、「我」解決人稱難題,於是,那首歌曲——《十五的月亮》詞如泉湧,不到10分鐘,這首詞就寫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