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流傳著這麼一句話——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今天要講述的貢格爾河,就被草原上的牧民們親切地稱為「母親河」。「水是生命的源泉」,牧民們把河流比作「母親」,因為有河流才有草原,有草原才有牛羊,有牛羊才有人們的幸福安樂,貢格爾河流過的地方長成了豐美的貢格爾草原。
貢格爾河,在蒙語裡意為「彎彎曲曲的河流」,發源於赤峰市克什克騰旗東北部的黃崗梁地區,從阿拉燒哈山西麓發源後,向西南蜿蜒而去,流經白音敖包自然保護區,匯集眾多的支流,牽沼串泊,像一條銀色的飄帶,飄舞在碧綠曠野的貢格爾草原上,最終流入達裡諾爾湖。它是赤峰市第一大內陸河,也是達裡諾爾湖的最大的、最主要的淡水補給河。貢格爾河流長128公裡,流域面積1540平方公裡,千百年來在貢格爾草原日夜流淌,孕育了燦爛的草原文化,維護著草原內的生態安全。河道曲折,河水充沛,一路西去,不舍晝夜。
因為有了貢格爾河提供的淡水,達裡諾爾湖裡的華子魚可以在這裡肆意地馳騁,每當華子魚洄遊的時候,都會爭相趕往貢格爾河裡去產卵。每當初春時節,華子魚像約定好的一樣,齊聚貢格爾河。或許是魚卵在淡水中易存活,抑或是因為貢格爾河的蜿蜒而帶來了更多的餌料,總之,華子魚最終選擇貢格爾河作為它們繁衍生息的場所。清朝年間《蒙古遊牧記》中描述「達裡諾爾……中有島嶼,為水禽聚集之所。」《王國維遺書》上記載「每年三、四月間,自達裡湖溯河而上之魚,堵塞河渠,殆無空隙,人馬皆不能過……」克旗《經棚縣誌》對此也有所描述,如今的貢格爾河依然會被競相洄遊的華子魚堵塞河道,其場面非壯觀不可描述。
這些美味的華子魚,不僅走上餐桌,供人食用,也成為了飛越千山萬水來到這裡的鳥類的盤中餐。如果沒有華子魚,眾多歐類、鷺類、鴨類都要面臨困餓的命運。而連接起華子魚、鷗類、鷺類、鴨類等眾多候鳥的重要橋梁,便是這草原上珍貴的淡水資源——貢格爾河。
貢格爾河的發源地,位於大興安嶺的尾脈——阿拉燒哈山的查木罕大柳條溝,貢格爾河在此一帶叫查木罕河,它由大柳條溝、小柳條溝和204河(因由204地質隊勘察而得名)三條支流匯集而成。想像中的貢格爾河源水頭應該是一股山泉,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大柳條溝一帶方圓十幾公裡全是沼澤溼地,水就是從溼地中溢出,淌成支支細流,最後匯集成查木罕河。曾經的查木罕河,河水深地騎馬都不能淌過,可以想像當時的河水是十分充沛的。
從源水頭開始,大興安嶺落葉松林以及說不上名字的灌木、草本漫山遍野。錫林河、貢格爾河、木石匣河、必如河、吉林河皆發源於黃崗梁國家森林公園。黃崗梁林深草茂,蔭天覆地,依託豐富的森林資源,登上黃崗梁最高峰,舉目遠眺,大興安嶺像一條巨龍,巍峨壯麗。
那些天然的白樺林,似「森林中的姑娘」白衣素裹、亭亭玉立,目光隨著這些「姑娘」移動,轉眼間便來到了白音敖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音敖包是蒙古語,意思是「富饒的山」,這裡因分布著世界上僅存成片的原始沙地雲杉林而聞名。沙地雲杉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唯一一片原始沙地雲杉,也是我國雲杉母樹的繁育基地,被譽為「生物基因庫」和「活化石」。貢格爾河在保護區北側緩緩流過,你只看到它在眼前流動,卻不知它已經在地底下滲透了好遠好遠,滋養了這一片的沙地雲杉。
貢格爾河滋養的貢格爾草原,當腳踩在軟軟的草上,像是地毯;水鳥在頭頂上盤旋,尖叫著不肯離去;草地上的小羊,成群結隊的牛群,是這裡的主人;嗡嗡亂叫的蟲蚊,叮咬得你心煩意亂;戛然而起的大鳥,在不遠處騰空而去;腳下的野兔,「撲稜」一下,差點兒撞你個滿懷,在你還愣神兒的時候,驚恐萬狀的野兔早已消失在雜草叢中;腳步聲驚起的鳥兒,飛走之後,留下的鳥蛋尚留有餘溫;腳下稍不留神,差點兒踩著熟睡的鳥雛兒。在這樣一片人間仙境中,任誰都不想離去。
如果是第一次來到貢格爾草原,會感覺到貢格爾河總是橫在面前,繞過一次,它又迂迴於前,潺潺的河水歡快地跳躍著奔向遠方。看到清澈的河水,脫下鞋子,挽起褲腳,涉足其中,河水涼涼的,河底綿綿的,確有「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的感覺。用雙手大捧大捧地掬水洗臉,再吸吮幾口,仿佛渾身清爽,視覺也清晰了許多,燥熱和疲勞一下子悄然而去,草原越發顯得瑰麗迷人......貢格爾河優美而寧靜,她無私地滋潤著綠色的大地,在人們心中是聖潔的。
走到下遊時,越是接近達裡諾爾湖,越是可以看見大部分地區已經開始鹽鹼化,大片的土地上稀稀拉拉地長著一些草,它們大多都是豬毛菜、鹼篷之類的耐鹽鹼植物,而這片草地本來應該是大針茅草原的,現在卻看不到大針茅的影子,有的裸露的地面上甚至可以看到細微的鹽霜。因為湖泊面積退化,使得本來在水下的地面露出地表,地下水便通過土壤間隙的毛細管作用被吸到表面,水分蒸發後就留下了這些微小的鹽霜。由於上遊牧民築壩引水,貢格爾河的水量正在大幅度減少,作為達裡湖最大的淡水補給河與華子魚洄遊的河流,這樣的情況使得達裡湖與華子魚都面臨著嚴重的生存考驗。
貢格爾河對於維持白音敖包、達裡諾爾自然保護區的生態平衡,控制達裡湖鹽鹼化,恢復生物多樣性,保護魚類和鳥類的繁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吸引著一批又一批慕名而來的遊客,來此體會「天似彎廬,籠蓋四野」的草原神韻,領略草原河流酣暢嫵媚的四季情懷……
在貢格爾河的入湖口——達裡湖畔,那裡鳥聲一片,成群的鯽魚逆流而上,攪動河水譁譁作響,不時有一兩條半尺有餘的鯽魚躍出水面,在岸灘上擱淺、跳動。沿岸雜草叢生,不時會發現岸邊殘留的魚骨,可能是哪個貪吃的水鳥美餐後的殘羹冷炙。
貢格爾河下遊入湖口
這條河,串起了克什克騰旗境內的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音敖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達裡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一個國家森林公園(黃崗梁國家森林公園),串起了鐵礦工人、水電站職工、草原牧民以及達裡湖漁民的生活,串起了天然林、人工林、草原、湖泊、溼地的命運,串起了華子魚、大天鵝、牛羊與人類的共同家園。
現如今的貢格爾河儘管沒有斷流,但是確是一條亟待保護的河流。當我們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更應該注重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杜絕一切破壞草原植被和汙染河水的行為,希望我們可以還貢格爾河以「生命之源」。
圖片來源:視覺赤峰
本文根據網絡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