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克旗:紅山文化的印記,蒙漢文化的交融,加上無敵的草原風光

2020-12-04 巴多扯閒篇兒

2019年8月8日至12日,五天時間,我們一家三口,和朋友一家三口一起,自駕回了一趟赤峰市克什克騰旗。

這次自駕,雖然路線和目的地是我們以前多次走過的,但在行程上,還是費了一些心思。

主要考慮了兩個因素,一是朋友的車只有一個司機,儘量把每天行車的距離進行一下控制,確保司機不會疲勞駕駛;二是景點選擇上,儘量選擇以前沒去過,或只去過一次的地方,算是對以前遊覽的一次補漏吧。

老規矩,我來負責線路的規劃,一把手負責按行程單落實住宿。結合出行時間的長短和出發時間的調整,最終在出發一周前,行程和住宿都落聽了。

按計劃:

第一天,北京出發宿赤峰,途中去喀喇沁親王府遊覽,下午在赤峰市博物館參觀。

第二天,赤峰出發宿熱水塘,途中去玉龍沙湖遊覽,下午登砧子山觀貢格爾草原和達裡諾爾。

第三天,熱水塘出發宿烏蘭布統,瀏覽樺木溝、將軍泡子、影視基地等。

第四天,烏蘭布統出發宿承德,下午遊覽避暑山莊。

第五天,承德出發晚上回京,上午遊覽外八廟。

這是計劃好的行程,但實際上,最後兩天我們做了小的調整,這對於自駕遊來說,再正常不過了。具體的情況,就和大家作個流水帳式的匯報吧。

按慣例,出發前一天晚上,朋友圈發出出行「預告」,明朝即長路,惜取此時心!

2019年8月8日

早上4:00多起床,5:00正式出發,踏上徵程!現在有手機導航真是超級方便,我們和朋友一家約好,直接定位京承高速安子嶺服務區,7:30左右聚齊。

後面幾天,我們基本上都是保持這樣的方式,上車前統一定位一下導航,然後就正常開車行進,在目的地聚齊,不用總是互相尋找了,但其實途中大家也都離的不遠,時常用手臺呼叫,保持聯繫,溝通情況。

當手臺呼叫不通時,就知道相距大約超過了5公裡,需要聯繫時,就要用微信群了。

總之科技的進步、普及,讓自駕遊變得簡單了許多,至少不用像十年前那樣,反覆的研究路線,列印路書,還得帶一本交通地圖冊,以備不時之需。

大約7:20,我們到達了安子嶺服務區,朋友已經提前到達,大家休整吃早餐,8:10出發,沿京承、大廣高速一路向北。

一路上路況很好,天氣也不錯,出了承德,進入內蒙,藍天白雲、涼風習習的清爽氣候,令人更加愉快!

大約2個小時車程,10:00多到達位於赤峰市喀喇沁旗的著名景點:親王府,門票50元一人,學生半價。

喀喇沁親王府原稱「喀喇沁右翼旗王府」,始建於清代康熙十八年(1679年),是清朝貢親王的府邸,是蒙古族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貢桑諾爾布的故居,先後有十二代喀喇沁蒙古王爺在此襲政,是內蒙古現存王府建築中建成年代最早、建築規模最大、規格等級最高、保存最好、知名度最高的一座古建築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府邸原佔地面積300餘畝,房屋490餘間,兩層院落,主體建築分大堂、二堂、儀門、大廳和承慶樓,院內蒼松古柏,幽雅恬靜,樓閣殿堂,相映成輝,是研究中國古代史和蒙古族文化不可缺少的見證

整個王爺府裡人並不多,非常適合悠閒的參觀,我們大約停留了2個多小時。

中午12:00多,離開王府,繼續向北,行車大約1小時多一點,到達了今天的第二個目的地:赤峰博物館,這裡是免費景點,可以使用講解器,押金100元,免租金。

我們一般通常把這裡稱為「新赤博」,是與「老赤博」相對應的,最早的赤博是在老城區,後來建設新城區,也建設了現在的新博物館。

老巴小時候在赤峰出生長大,對「老赤博」印象深刻,也算是當時赤峰市的標誌性建築了,門口是一個街心花園,人們經常在這裡溜彎,有時也會在這裡和赤博留下合影,老巴也很難得的和「老赤博」有過一張合影,大概是87、88年的冬天。

這次在行程上安排了這裡,主要也是想讓兩個孩子多看看博物館,赤峰是一個特別尊師重教的城市,在擁有絕美自然風光的同時也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這裡的博物館,絕對值得細細品味。

赤峰博物館將赤峰地區新石器時代、北方青銅文化、遼金時期及蒙元時期的幾次文化高峰,用專題展的形式進行陳列展示,突出了赤峰地區考古學文化、歷史文化特色,全面反映了每一時段的文化特點,形成了赤峰博物館特有的展陳風格。

館內館藏文物一萬餘件(組),其中一級文物103件(組),二級文物228件(組),三級文物854件(組)。

紅山文化勾雲形玉佩、紅山文化石雕人像、趙寶溝文化鳳型陶杯、夏家店下層文化彩繪陶鬲、西漢王莽鑄錢陶範、遼代三彩鴛鴦壺、清代金字楠木骨灰罐、清代金字《甘珠爾經》等都屬館藏精品,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學術研究價值。

下午大約4:00左右,我們從新赤博出來,「洋導」(我媳婦)把入住的賓館定在了博物館不遠,我們大約10分鐘就到達了,「洋導」再次進入角色,很快辦好了入住手續,一行人順利入住金帝商務酒店。

晚上我們去了老城區的「宴賓樓」吃晚飯,這裡在赤峰市很有名,著名的赤峰對夾曾經上過央視的「舌尖上的中國」,我們也點了一份,確實名不虛傳,是我這些年吃過的最正宗的了,必須強調一下「對夾」真的不是普通的燒餅夾肉那麼簡單的,以後我會專門撰文介紹一下。

8月9日一早,酒店含早餐,大家去了餐廳,一看,超級棒呀!非常大的自助餐廳,而且中式、西式、蒙式,品類非常豐富!

我還是主要吃蒙式的,對夾、奶茶、果子、炒米,吃飽喝足,拉開今日自駕大幕。

行車大約一個半小時,到達今天的第一站,是一個路過景點:玉龍沙湖。

紅山玉龍沙湖國際生態文化旅遊區位於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地處科爾沁沙地的西緣。距北京、天津、瀋陽等一線城市均在500公裡左右,被譽為最近最美的大漠響沙旅遊區。

2013年,這裡被評為國家級AAAA生態旅遊景區。1971年,聞名中外的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標誌物 --「中華第一龍」在此地出土,將中華五千年的古文明史起源又向前追溯了一千多年,景區因此得名「玉龍沙湖」。

在玉龍沙湖遊玩了大約2個小時,畢竟是個路過景點,我們只是在主景區轉了轉,感受一下沙漠、湖泊風光。

下午我們繼續向北,向著一個打卡地:砧子山進發,一路上走集錫高速,超級好走。不過下午行車過程中,一直在下雨,一度還很大,好在到達砧子山時,雨基本上不下了。

說到砧子山,絕對是克旗旅遊的一個小眾景點,一般人們都會去附近的達裡諾爾,我這次專選擇了這裡,是因為這裡的風光一點不差,但我們都沒來過,這裡遠眺達裡湖和貢格草原,效果更加美妙。

在快到達裡湖時,遠遠的就能看到矗立在貢格爾草原上的砧子山,實際上,在25萬年前,這個小山是達裡湖中的一個小島,隨著歲月的更迭,湖水不斷的後退,目前已經退離砧子山很遠了。

砧子山是火山噴發時形成的山體,是古火山之一,海拔1341米,垂直高度20多米。

砧子山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就是巖畫,半山腰有古人留下的筆畫,在巖石峭壁上有著七幅栩栩如生的巖畫,有全身披掛的騎士,有造型生動的母鹿。巖畫的年代,還沒有定論,有待考古學家進一步的研究。

爬上砧子山,廣闊的貢格爾草原和達裡湖盡在眼底,真的是難得的觀景角度!

從砧子山離開,我們向今晚的住宿地--熱水塘進發,沿途風光多變,景色怡人,達達線、熱阿線、熱黃線,都是知名的觀光公路,一路上經過貢格爾草原、渾善達克沙地、白音敖包、沙地雲杉、黃崗梁林海,等等特色風光,克旗世界地質公園實至名歸。

由於下了一天的雨,到達黃崗梁林場水庫邊,頗有些九寨溝的感覺,這裡我們秋天來過,也是特別的美。

等到達黃崗梁山頂時,本來是非常好的觀林海的角度,但當時霧太大了,能見度不足5米,什麼都看不到了。

本來夏天和秋天的黃崗梁應該是這樣的。

但這次在大霧中,只能看到這樣的黃崗梁了,其實這也是一次難得的體驗了。

我們開車打著雙蹦,從梁頂盤山而下,快到熱水時,路過了「很黑村」路口,其實從這裡進去,不光是「很黑村」,一路上的「肯肯溝」「常善溝」都特別的美,我也曾撰文專門介紹過。

傍晚,我們順利到達熱水塘鎮,這裡最大的特點就是有著全國知名的地熱,晚上可以放鬆一下,泡上一泡,這裡和常善溝一樣,也是以前寫過專門的介紹文章,就不在這裡贅述了。

2019年8月10日

我們出發向烏蘭布統進發,這一天,就都在烏蘭布統遊玩了,第一站是樺木溝,其實沿途風光也是相當的漂亮,時不時的就想停車欣賞。

樺木溝森林公園,門票每人30,也是學生票半價,可以開車進入。我們先去參觀樺樹原始森林。

隨後去了景區內的蛤蟆壩,這裡是著名的攝影天堂,現在已經很美了,據說如果是秋天來,那多彩的世界,更加的迷人!2012年十一我們來克旗時,曾經是要去的,可惜走到一半時,路斷了,沒去成……

秋天和蛤蟆壩,以後一定還是要再補漏的!

離開樺木溝,我們向著將軍泡子進發,快到達時,先到了烏蘭布統景區的門口,門票120一張,學生半價,時效三天!所以說如果時間充裕,可以考慮在烏蘭布統多玩幾天。

將軍泡子,也是古戰場,當年康熙皇帝親徵,擊潰漠西葛爾丹叛軍的地方。

影視基地,在紅山軍馬場的不遠。

考慮到景區比較大,景點也比較多,我們遊覽了這些景點後,開始一邊車覽草原風光,一邊慢慢向住宿地進發,傍晚,我們入住了老米酒店。

酒店就在景區偏南的地方,原本是為第二天一早離開景區向南走,去承德做準備的。但我們晚上改變了計劃,決定明天上午還是在烏蘭布統裡再轉轉,充分體會一下草原風光,下午再去承德。

2019年8月11日

早上打開窗簾,透過窗戶就能看到美麗的草原風光,真的是享受呀!

上午我們主要在烏蘭布統偏南部轉。

佟國綱大將軍墓。

百草敖包。

喇嘛山生態自然保護區。

野鴨湖。

野鴨湖後央的小山峰,就是烏蘭布統峰。

從軍馬場到野鴨湖,再一路繞回到百草敖包,這一路的草原更加豐美,草很高,保護的也比較好,想看更原始的草原的朋友,可以走這條線,在路邊停車欣賞即可。

中午,我們離開景區,向塞罕壩、御道口方向開過去,我們並不打算再遊玩這兩個景區了,一是塞罕壩我們來過,二是從烏蘭布統方向過來,再看這邊,有點小兒科的感覺了。

在賽罕壩景區門口,洋導諮詢了一下,沿著御道口這邊一直開,不走賽罕壩那邊,不用買票,不收費,即可直接通過。

一路向南,沿著所謂國家風景1號公路,輕鬆離開塞罕壩、御道口景區,沿著國道前行,經御克線、承多高速,於傍晚進入承德市區。

洋導說,給我們訂了一個市區內的山頂別墅,兩個親子房,我們都特別期待!

不過進了市區後,就有點堵車了,看著導航,還有600多米,但時間的8分多鐘,我還很納悶,這600米是什麼路呀!結果沒一會就明白了,真的是山頂酒店呀,在市區裡盤山而上,路還特別的窄,還時有會車,盤了10分鐘,才到達山頂,找到了我們預訂的酒店。

進了預定的房間後,確實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因為整個酒店確實是山頂別墅的風格,但我們的房間就是一排平行的房間,沒什麼特別,但確實還是挺別致清新的,房間也挺乾淨整潔的,有點鬧中取靜的意味,除了上山的路不好開,其它還都算不錯了。

晚上又下起了小雨,我們沒再出去,實在是開車不太方便了,就叫了外賣在房間裡吃,一邊吃一邊看球,吃完沏上一壺桔普,喝的挺美。

2019年8月12日

進入了此進行的最後一天,剩下最後一個補漏打卡的景點了:避暑山莊。

我們酒店離避暑山莊也非常的近,開車大約10分鐘,原本以為周一人會比較少,但實際上來這裡遊玩的人非常的多,特別是宮殿區(博物館區),人超級多。

到了湖區遊人就少很多了,也是地方太大,散開了,天氣真的是特別涼爽,也沒有太陽,逛園子的感覺超級棒!

在園子裡逛了一上午,中午出來,在大眾點評上選了一個當地評價不錯的飯店--新乾隆酒樓,去解決最後一頓午餐,事實證明,這裡的菜味道確實不錯,值得推薦。

吃完午飯,我們踏上返京之路,中途在密雲服務區做了最後一次休整,隨後一路殺上五環,又開始堵車了,感覺很不適應,最終傍晚5:00多到家。

此行5天,2車,6人,1722公裡,7.9油耗,0違章。OK,完美收官,下次再見!

相關焦點

  • 紅山文化東西融匯淌異彩
    紅山文化從發現起,就因其鮮明的多元文化特色而被視為南北文化交匯產生的一種新文化。如今,更多學者注意到紅山文化與域外文化的交匯融合。日前,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遼寧省文物局專家組組長郭大順。郭大順非常明確地告訴記者,紅山文化是東西方文明碰撞出的火花。
  • 蒙漢文化交互融合的草原古都――元上都探秘之二
    新華社記者李雲平攝  新華社呼和浩特7月10日專電題:蒙漢文化交互融合的草原古都――元上都探秘之二新華社記者賈立君「一派簫韶起半空,水晶行殿玉屏風;諸王舞蹈千官賀,高捧葡萄壽兩宮。」這是元代詩人薩都剌描寫的上都盛宴場景。如今,走進綠草如茵的元上都遺址,極目四望,高大的土隴重重相套,一般人很難相信覆土之下便是宏偉的城牆。
  • 半月談丨「滿天星鬥」裡的紅山文化
    新石器遺址可以分為六大板塊,其中之一為從隴東到河套再到遼西的長城以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是內蒙古赤峰的紅山文化。在「滿天星鬥」時期,紅山文化在北方閃閃發光。「烏蘭哈達」蒙古語意為「紅色的山」,這座城市因此而得名,紅山文化也因此而得名。紅山文化距今6500年至5000年。早在20世紀初,紅山文化就引起了國外學者的注意。1914年,日本人類學家鳥居龍藏發表文章,介紹他到內蒙古東南部等地考察的情況,首次向世人披露了西拉木倫河流域存在著史前文化遺存的信息。
  • 「溯源甘肅」甘肅遠古文化的文明印記
    【溯源甘肅】甘肅遠古文化的文明印記甘肅日報特約撰稿人 雍際春在中華文明的多元起源中,甘肅所在的涇渭上遊和甘青高原地區佔有重要地位。因此,甘肅遠古文化在中華文明起源和中華文化發展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文字、城市、青銅器和大型禮儀祭祀中心的出現,被認為是文明形成的主要標誌。仰韶文化時代,甘肅境內的大地灣二至四期、師趙村二三期文化與我國東部紅山文化、良渚文化等同期。大地灣四期文化不僅出現中國最早的「混凝土」地面和地畫,而且面積達420平方米的F901大房子為代表的三座大房子,是中國最早的宮殿式建築。
  • 如何判斷紅山文化玉器的價值
    同理,只要多接觸古玩紅山文化玉器器,就自然而然的,學會如何分辨了。 3,看反光 因為紅山文化玉器是手工加工而成,由於用力不均,加工面會有很多細小的面組成,會凹凸不平,所以迎光看時,會有不同的反光。
  • 內蒙古草原專列配上蒙漢「女翻譯」
    內蒙古草原專列配上蒙漢「女翻譯」 >   中新網錫林浩特11月3日電 (白琥)草原專列配上了「蒙漢翻譯」,這是記者11月3日乘坐從錫林浩特到呼和浩特的草原專列時發現的新鮮事。
  • 民族花開似錦繡 幸福綻放新紅山——赤峰市紅山區開展民族團結進步...
    哈達街道接官廳社區配備蒙漢兼通工作人員,掛牌開展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管理、法律諮詢等服務,構建相互融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加強社會市面用文蒙漢兩種文字並用源頭治理,印發《紅山區社會市面用文蒙漢兩種文字並用專項整治方案》,健全聯動機制,不斷提高社會市面蒙漢兩種文字並用的準確率和規範率。
  • 央視《探索發現》欄目到紅山區拍攝紅山文化紀錄片
    日前,中央電視臺科學教育頻道《探索發現》欄目組來到紅山區,拍攝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紀錄片《探秘紅山》,這部紀錄片共14集。紅山文化將作為第一集播出,向世人展示紅山文化的發現、研究以及對中華文明起源和世界文明的貢獻。攝製組一行六人,分別拍攝了紅山區的紅山遺址群和魏家窩鋪紅山文化聚落遺址。
  • 中國·第二十二屆草原文化百家論壇暨科爾沁歷史文化高峰論壇在...
    會議現場 張力軍 攝 4月28日下午,由內蒙古草原文化保護發展基金會主辦,內蒙古民族大學和內蒙古科爾沁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第二十二屆草原文化百家論壇暨科爾沁歷史文化高峰論壇在內蒙古通遼市隆重開幕。
  • 作為中華文明第一縷曙光,存續近兩千年的紅山文化族群去哪了?
    紅山文化,是華夏文明中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它以西拉沐淪河、老哈河和大凌河為中心,廣泛分布於今河北、遼寧、內蒙古三省相交之處。紅山文化始於母系氏族社會末期,文化主體形成於父系氏族社會。經碳14測定,紅山文化年代約為公元前4000至前3000年,存續近兩千年。
  • 現實版「尋龍訣」,紅山文化出土「龍胎」,中華龍或許起源於豬
    或許,在遠古時期,龍也是一種真實存在的動物……紅山文化出土的「龍胎」1921年,考古學家就發現了紅山文化遺存。紅山文化位於內蒙古中南部至東北西部一帶,距今已有5000至6000年的歷史,是追溯華夏文明起源的一大重要考古學文化。當時,學者們並未將此文化遺存同中華龍聯繫起來。直到1971年,在遼寧省的三星他拉村,意外發掘出一件大型碧玉雕龍。
  • 考古專家:與紅山文化有些關係
    女媧的「媧」字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媧」字,古音應讀gua,顯然「咼」的部分比較重要,其字形中隱藏了史前先民的「女性生殖崇拜」。並且「媧」同瓜,形容的是孕婦的肚子像瓜。於是,許多學者將它與史前很多文化中出現的「葫蘆文化」聯繫到一起。
  • 「有文化」的旅遊路線!在「千裡草原」與歷史對話
    宏大氣派的草原都城「世界文化遺產」元上都遺址、凝聚多民族文化藝術的古建築瑰寶貝子廟、藏傳佛教聖地烏蘭五臺……一座座古建築在歲月中沉澱出厚重的人文光輝。冬天已來,一碧千裡的草原風光不再,但在具有冬日別樣風情的草原上,還可以穿越時空,走近歷史。
  • 「九曲十八彎」的貢格爾河在克旗
    草原上流傳著這麼一句話——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今天要講述的貢格爾河,就被草原上的牧民們親切地稱為「母親河」。「水是生命的源泉」,牧民們把河流比作「母親」,因為有河流才有草原,有草原才有牛羊,有牛羊才有人們的幸福安樂,貢格爾河流過的地方長成了豐美的貢格爾草原。
  • 崖壁上的絲路文化印記
    這些刻有巖畫的山谷大多有泉水流出,歷史上是陰山南北交往的通道,是草原絲綢之路的一部分。  陰山巖畫一般是用巖石、青銅或鐵器等敲鑿、磨刻而成,也有用顏料塗畫的。從個別巖畫中的鴕鳥和大角鹿形象推斷,陰山巖畫可能在舊石器時代就開始出現。同一時期的巖畫有相互疊壓打破的情形,後世對前代巖畫進行模刻和補刻的現象也很多,加上長年日曬風蝕,如今要準確識別和區分這些巖畫有著較大難度。
  • 碰撞與交融 三種不同表現:文化·民族·地域
    【文字實錄】中國美術館研究與策劃部主任張晴:這些留洋的學子,本身受的教學是中國的根深蒂固的四書五經的教學,他們國學底子很好,有了這些國學底子,再去留洋,這兩種文化,在思想,在我們的理解消化過程中,對這些留學生,我們實際上應該有一個很細緻地去研究他們如何文化與文化之間,在個體當中的碰撞與交流,我覺得這是從個體上應該開始,個體上開始以後,他又回到自己的祖國
  • 東坡文化與東方人類起源文化的時代交融
    古人類起源和繁衍的燦爛文化;海拔1080米、年平均氣溫21.5℃、PM2.5值全年為優的綠色康養之鄉;金沙江上的菜籃子、中國冬早蔬菜之鄉;元謀因為北緯25°黃金氣候帶的福澤成為全球著名的「四養」、「八洗」的天然溫室和暖冬康養聖地!
  • 「康平老故事」遼寧康平縣紅山文化遺址調查簡報
    作者:張少青我們已對《遼寧康平縣發現的原始文化遺存》屬新樂文化系統的遺址作了介紹(參看《考古》收編稿,編號(87)551)本文介紹屬紅山文化系統12處遺址概況。這12處遺址所處地理位置及編號,均在《遼寧康平縣發現的原始文化遺存》一文中(圖一)(1)作了標示。現將12處遣址概況分述如下:一、修李窩堡沙場遺址:1980年8月發現。
  • 水洞溝是我國最早發現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址
    1923年,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桑志華在這裡發現了史前文化遺址,通過發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動物化石,水洞溝因此而成為我國最早發現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址。野性草原觀完明長城遺址之後,下一站,大家將隨我進入蒙古野性草原
  • 藏北草原:一個具有豐厚沉積層的文化沃土
    藏北草原是指西藏北部遼闊的高原,在那曲境內主要指羌塘大草原。羌塘,是中國五大牧場之一,位於崑崙山脈、唐古拉山脈和岡底斯山脈之間,它不僅是野生動植物的天堂,同時也是一個具有豐厚沉積層的文化沃土。這裡有數不盡的神山聖湖和奔流四方的大江大河有浩瀚的草原和冰川、溫泉、地熱不勝枚舉。在一年一度熱鬧非凡的恰青賽馬會上,整個羌塘草原的驍勇與彪悍完完全全地展現在白雲和藍天之下,那像珍珠一樣撒落在草原上的頂頂帳篷,那像金子般清脆亮麗的陣陣歌聲,以及格薩爾傳說與現代流行歌曲融洽相伴的種種和諧,止不住您也要歌之舞之,唱之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