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探索發現》欄目到紅山區拍攝紅山文化紀錄片

2020-12-06 騰訊網

日前,中央電視臺科學教育頻道《探索發現》欄目組來到紅山區,拍攝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紀錄片《探秘紅山》,這部紀錄片共14集。紅山文化將作為第一集播出,向世人展示紅山文化的發現、研究以及對中華文明起源和世界文明的貢獻。

攝製組一行六人,分別拍攝了紅山區的紅山遺址群和魏家窩鋪紅山文化聚落遺址。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是繼「夏商周斷代工程」之後,又一項由國家支持的多學科結合、研究中國歷史與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項目。從2001年正式提出至今,已經實施了4個階段的研究工作。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通過對眾多遺址展開大規模考古研究,以豐富考古資料,實證中華大地5000年文明。

1906年紅山文化在紅山被發現,1954年,中國考古學者尹達在其出版的《中國新石器時代》一書中,正式提出紅山文化的命名。紅山文化在距今6500-5000年之間,廣泛分布於西遼河、老哈河和西拉沐淪河等廣大區域,全面反映了我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徵和內涵,它與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長江流域的良渚文化等共同構成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對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中國的史前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赤峰地區是紅山文化的核心區,紅山區是紅山文化的命名地和發源地。2006年紅山文化正式成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文物工作者在紅山區文鍾鎮發現魏家窩鋪紅山文化聚落遺址,這個遺址是目前經過科學發掘最大的紅山文化聚落遺址,添補了紅山文化聚落研究的空白。2012年,國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三次調整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確定由遼寧省朝陽市的牛河梁遺址和內蒙古赤峰市的魏家窩鋪遺址、紅山遺址群共同組成紅山文化遺址申報項目,聯合「捆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紅山文化研究專家劉國祥,紅山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賈洪榛參加拍攝。

《走進紅山》記者:袁大偉

紅山融媒體編輯:聶文宇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民族花開似錦繡 幸福綻放新紅山——赤峰市紅山區開展民族團結進步...
    紅山區地處城市中心,是赤峰市經濟、文化、科技和商貿中心。
  • 央視《探索·發現》開播《探秘盤龍城》
    來源:武漢晚報2020年11月10日至17日,央視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欄目組在盤龍城遺址拍攝。盤龍城遺址1954年被發現,迄今已60餘年,一系列考古發掘工作,逐步揭開了這座3500年前商代早期城邑的神秘面紗。
  • 《探索發現》欄目紀錄片導演谷葳介紹
    谷葳        谷葳,中央電視臺《探索發現》欄目紀錄片導演,碩士,1998年畢業於廈門大學國際新聞專業,後入中央民族大學新聞系。曾參與創作的大型系列節目有:香港鳳凰衛視與中央電視臺共同製作的百集紀錄片《極地跨越》(獲2002中國紀錄片協會優秀長篇紀錄片獎),70集真人秀紀錄片《走進非洲》,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50集紀錄片《世紀戰爭》。
  • 3月18日至20日,央視《探索·發現》將播出紀錄片《黔茶密碼》
    3月18日起,CCTV10《探索·發現》欄目將播出全景展示貴州茶的系列紀錄片《黔茶密碼》。   紀錄片《黔茶密碼》去年曾以《黔茶》為題在央視熱播,該片以貴州茶為切入點,探討了貴州人因茶而生的生活方式、民俗風貌、社會禮儀等方面的生產生活意義;同時,又以貴州茶為媒介,講述茶與地理、茶與人文、茶與歷史、茶與風物,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生命輪迴。
  • 半月談丨「滿天星鬥」裡的紅山文化
    新石器遺址可以分為六大板塊,其中之一為從隴東到河套再到遼西的長城以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是內蒙古赤峰的紅山文化。在「滿天星鬥」時期,紅山文化在北方閃閃發光。「烏蘭哈達」蒙古語意為「紅色的山」,這座城市因此而得名,紅山文化也因此而得名。紅山文化距今6500年至5000年。早在20世紀初,紅山文化就引起了國外學者的注意。1914年,日本人類學家鳥居龍藏發表文章,介紹他到內蒙古東南部等地考察的情況,首次向世人披露了西拉木倫河流域存在著史前文化遺存的信息。
  • 央視紀錄片《遠方的家》鏡頭鎖定大同
    本報大同10月20日訊(記者 楊曉明 實習記者 孫明月 通訊員 胡建平)19日上午,央視大型紀錄片《遠方的家——長城內外》欄目攝製組,在大同市中國雕塑博物館前廣場舉行了開機儀式。
  • 《天坑》等三部國際聯合攝製紀錄片今起央視陸續播出
    ·天坑》(Mystery Caves)、《非洲》(Africa)、《生命的奇蹟》(Wonders of Life)將於明日起陸續在央視綜合頻道晚間的「魅力紀錄」欄目和央視紀錄頻道黃金時段播出。該片製作人、英國獨立電視臺執行製片人Liz McLeod介紹,世界上絕大部分的人都沒有聽說過「天坑」,即使在中國知道的人也不多,因此「天坑」是製作電視紀錄片的絕佳題材,「製作這樣的紀錄片很不容易,所以國際電視機構間的合作非常必要。中國有很多值得挖掘的題材,希望可以和央視多加合作。」《非洲》由央視紀錄頻道、英國廣播公司、美國探索頻道、法國國家電視集團聯合攝製,英國廣播公司承制。
  • CCTV2開播六集人物紀錄片紀錄片《屈原》
    :《屈原》首播頻道:CCTV-2財經首播時間:5月31日至6月2日在央視財經頻道(CCTV2)播出,每晚兩集欄目介紹:六集人物紀錄片《屈原》,是第一次對屈原這位偉大歷史人物的電視影像呈現,填補了中國紀錄片的一項空白。
  • 記錄美麗中國 ——央視原創紀錄片推介會側記
    當天,這些作品的總導演、製作人逐一介紹作品,這些涉及文化歷史、自然地理、社會現實、科技探索四大類題材的新作,以各自獨特的視角,反映了高速發展中的美麗中國。此次央視紀錄頻道推出的歷史文化類的紀錄片新作,從多角度反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璀璨。    每集5分鐘,總共100集,曾經看過《故宮100》的觀眾一定對於這種短小精悍的紀錄片形式不會陌生。由導演徐歡領銜製作的百集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將再次以每集5分鐘的短視頻形式,向觀眾介紹中國頂級文物。
  • 佛山非遺登上央視《匠人匠心》欄目
    1月1日晚21:33,佛山木版年畫、佛山剪紙、南海金箔等非遺項目登上中央電視臺十套《探索·發現》之《匠人匠心》欄目,非遺傳承人劉鍾萍、饒寶蓮、吳深龍成為第39期佛山專輯《節味嶺南》的主角,他們通過解讀一件件佛山年俗工藝品,講述非遺匠人匠心的故事。《探索·發現》是央視一個大型人文歷史與自然地理類的紀錄片欄目。
  • 鳳凰視頻《甲乙丙丁》獲電視紀錄片十佳欄目獎
    本次活動設立了 「單項、欄目、短片、長片、系列片」五大類別,共28項大獎。其中,由鳳凰視頻原創製作的紀實欄目《甲乙丙丁》摘得「第21屆中國電視紀錄片十佳欄目獎」的殊榮,其與央視、北京衛視等國內一線電視臺和機構紀實欄目同獲此殊榮,這在中國網絡自製紀實欄目中尚屬首例。
  • 央視紀錄片《遠方的家》陽泉篇本月14日15日連續播出
    央視紀錄片《遠方的家》陽泉篇本月14日15日連續播出2015-12-04 20:08:21來源:  黃河新聞網    大型紀錄片《遠方的家》陽泉篇將於12月14日、15日,在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的17點15分首播,當日的23點30分重播。
  • 那些讓你過目難忘的央視紀錄片海報 - 央廣網
    《國家寶藏》《國家寶藏》雖然不是紀錄片,但是作為央視去年大火的文博探索類節目,海報設計同樣很精美。除了節目的正式海報,九大博物院還分別自己的專屬海報。《錦繡紀》央視紀錄頻道歷時三年走訪全球,精製人文紀錄片《錦繡紀》,揭秘絲綢的前世今生。從遠古的手工織技,到繁華都市的珍品收藏;從西藏古桑的源起,到巴黎時尚的展臺,《錦繡紀》從情感細膩的小事入手,擴展成跨時空、跨國際的大格局巨製,探索絲路文化的起源,傳遞出現代人對古老文明的敬畏和珍惜。
  • 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央視10部紀錄片獲獎實至名歸,你看過幾部?
    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央視10部紀錄片獲獎實至名歸,你看過幾部? 活動上評選出中國紀錄片十佳十優作品、優秀欄目、年度頻道、年度人物,其中央視紀錄頻道(CCTV-9)製作和播出的10部紀錄片獲獎,引起網友熱議。這些紀錄片在播出時就收穫過無數觀眾的好評,獲獎也是實至名歸。
  • 群落演化:媒介生態學視角下的人類學紀錄片
    ①因此八一電影製片廠受全國民族委員會委託,由北京科學電影製片長負責,調請和組織了一大批專家、學院民族教授、社會學專家帶著歷史系的大學生和專業電影攝影師,有組織有計劃地到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拍攝了16個民族22部123本影片(1957-1965)。這批作品無論從拍攝的指導原則還是影視表現的藝術性上都給摸索前行中的中國人類紀錄片群落迅速生長帶來了無盡的希望,同時保存了一批珍貴的民族文化影音資料。
  • 《第三極》總導演曾海若領銜再起大製作央視大型紀錄片《極地...
    原標題:《第三極》總導演曾海若領銜再起大製作央視大型紀錄片《極地》即將推出   《第三極》總導演曾海若,製作團隊五星傳奇與央視聯手再創新作《極地》,再次聚焦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全新視角講述藏地傳統與現代交融,西藏與世界互動的故事,探尋其成為全世界心靈家園的內在精神。
  • 就在今晚,無錫出品紀錄片登陸央視!講述的是……
    先跟大家小小科普一下,央視九套的全名叫做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是以播出紀錄片為主的專業頻道,2011年1月1日開播,2014年在第19屆中國電視紀錄片頒獎活動中,央視紀錄頻道獲得
  • 央視與BBC攜手推出紀錄片《中國的寶藏》
    原標題:央視與BBC攜手推出《中國的寶藏》 如何通過中國館藏頂級文物講述中華文明故事?如何在現代中國找到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印記?1月10日起,每晚8點在CCTV-9播出紀錄片《中國的寶藏》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 央視巨製紀錄片將赴南極拍攝
    2012年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風靡一時,這股「舌尖」熱潮仍在繼續,此前已有消息稱央視紀錄片頻道將於新年春節遠赴遙遠的南極。為13年的新片取景拍攝。這是一部關於中國人關於中國式生意的影片,目前這部紀錄片暫定名為《去遠方》,春節期間攝製組將隨極之美南極探險隊奔赴遙遠的南極半島進行實地採風拍攝。
  • 紀錄片《離天最近的生靈》榮獲優秀創新欄目獎
    日前在澳門舉行的「第二屆兩岸四地廣播電視欄目創新峰會暨2013-2014兩岸四地優秀創新電視欄目表彰頒獎典禮」活動上,由青海金麒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拍攝的紀錄片《離天最近的生靈》,榮獲「2013-2014年度兩岸四地創新廣播電視紀錄欄目四小龍」,該公司總經理、紀錄片出品人李穎同時榮獲「2013-2014年度兩岸四地廣播電視創新人物」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