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味,全國品!佛山非遺登上央視《匠人匠心》欄目

2021-01-21 瀟湘晨報

1月1日晚21:33,佛山木版年畫、佛山剪紙、南海金箔等非遺項目登上中央電視臺十套《探索·發現》之《匠人匠心》欄目,非遺傳承人劉鍾萍、饒寶蓮、吳深龍成為第39期佛山專輯《節味嶺南》的主角,他們通過解讀一件件佛山年俗工藝品,講述非遺匠人匠心的故事。

《探索·發現》是央視一個大型人文歷史與自然地理類的紀錄片欄目。其中,《匠人匠心》欄目立足中國優秀傳統手工藝文化,全景展示神州大地上眾多手藝與手藝人的現狀與發展,著力通過央視這一國家級媒體平臺對中國非遺代表性項目進行宣傳,推動非遺的保護與傳承。

正如主持人所言,佛山作為嶺南文化的發源地,佛山木版年畫、佛山銅鑿剪紙、佛山金箔,這些古老的工藝是節慶必不可少的裝點,它們不僅將佛山人喜慶的日子點綴得熠熠生輝,還是佛山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為紀念師父,年畫女俠復刻《佛山秋色》

紀錄片首先放映了有關佛山木版年畫傳承與發展的故事。主人公劉鍾萍大學學的是旅遊管理,由於對古老手藝的偏愛,她轉行進入佛山木版年畫領域。經過多年學習,去年她打算復刻師父的代表作《佛山秋色》,以此紀念過世的師父。

佛山木版年畫市級非遺傳承人劉鍾萍。圖片來源央視頻道

先去南風古灶木匠鋪找到一塊合適的木板,劉鍾萍開始了刻版工藝。「這是一次木頭與刀的對話,更是對手藝人的嚴苛考驗,要在方寸中保持線條的簡練流暢,師父曾對我說,雕刻的要義只有細心二字。」節目中,劉鍾萍坦言,為做這件作品,她的每一次落刀都分外謹慎,她希望能夠儘量雕的與師父的原稿一致;這道工序既要在有限的空間裡展現人物的喜怒哀樂,還要保持線條簡潔流暢,而這一切都需要以刀代筆,一刀走錯,前功盡棄。

劉鍾萍完成的每一套雕版都有一個固定形象,先將雕版染色,然後按順序依次印上宣紙。每次只能完成一種色彩的印刷,比對著墨線,要將色塊完全落入線條中,不能有分毫偏差。「然後進行紅、綠、黃色套印,準確對位,過一點都不行。」劉鍾萍講述著作品的製作過程。

套印完畢後,劉鍾萍會將人物面部五官進行精細化加工,這道工序被稱為「開相」;而人物衣飾上的花紋用線條流暢的寫金描銀渲染,俗稱「寫花」。作品出爐後,劉鍾萍將《佛山秋色》帶到了小學課堂上進行教學,當孩子們親手刷出一張張年畫,他們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對此,劉鍾萍談到,佛山木版年畫借鑑和吸收了佛山民間剪紙、銅鑿寫襯、門盞花錢等民間工藝的製作技巧,在色彩上大面積使用紅丹、綠、黃等大色塊套印,畫面富麗堂皇,熠熠生輝,是過去佛山人過年必不可少的年俗用品之一。

師徒合力創作銅鑿剪紙《佛山新八景》

除年畫外,剪紙也是佛山節慶中必不可少的裝飾品。一張銅箔數種色彩,在一鑿一刻間幻化出千姿百態的圖案,這就是佛山銅鑿剪紙的獨特魅力。

去年,佛山剪紙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永才與徒弟饒寶蓮合作創作銅鑿剪紙作品《佛山新八景》,內容融入佛山有代表性的景觀跟文化元素。《佛山新八景》長達2.66米,這樣的尺寸對於以往的銅鑿剪紙作品而言,是極為少有的。

創作時,饒寶蓮幾乎屏住呼吸,才能讓線條一氣呵成,「銅鑿剪紙的『鑿』妙就妙在在銅箔上擊打出的圓點,鑿而不穿、凸而不破;佛山八景每個圖案都不同,方寸之間要做到顏色漸變有層次,必須配色精準、填色一絲不苟。」

為避免銅箔氧化,饒寶蓮嘗試在表面鍍上黃金。同時,她在雕刻上大膽地採用了立體浮雕法,讓銅鑿更具立體感。這一切都是為了要將佛山失傳的銅鑿剪紙以最好的姿態展現出來,使老手藝具有新的生命力。

佛山剪紙省級非遺傳承人饒寶蓮。圖片來源央視頻道

作品《佛山新八景》完成後,陳永才和饒寶蓮將作品捐給了佛山檔案館。陳永才談到,這是目前全國乃至全世界面積最大的銅鑿剪紙,在師徒的探索之下,這門特殊的手藝又重新煥發生機。

作品《佛山新八景》完成後,陳永才和饒寶蓮將作品捐給了佛山檔案館,這是目前全國乃至全世界面積最大的銅鑿剪紙。圖片來源央視頻道

為陶牛貼「金」,祝福大家新年大展宏圖

南海金箔鍛造技藝省級非遺傳承人吳深龍自18歲跟父親學習金箔鍛造技藝。多年前,他將手藝傳給兒子吳煒全,希望兒子能給這門古老的手藝注入一些新活力。

吳深龍談到:「捶打是金箔製作中難度最大的一個環節,力度和捶打方向都要精準,力度過大,金片容易被捶打開裂,功虧一簣,也不是用陰柔力打下去,那會讓金片粘在一起。」吳深龍談到,過去,金箔鍛造技術是在家族中傳承,近年來,吳深龍開設公益課堂,為的是打破壁壘、讓更多的人可以接觸到這門手藝。

吳深龍用金箔為陶牛貼金。圖片來源央視頻道

吳煒全大學讀的專業是商貿英語,如今他選擇子承父業。父子倆除了繼續為廟宇佛像貼金箔之外,還擴大了金箔的應用範圍。嘗試開發一些小件的金箔飾品,比如木梳、書籤、掛飾等。在南海的一場公益課堂上,吳深龍將一片片金箔貼在一款陶牛身上,陶牛頓時變成一隻金燦燦的金牛,讓在場的學員們讚不絕口。

據悉,廣大市民看登錄央視節目官網進行觀賞。

【來源:佛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佛山非遺吸睛又「圈粉」!| Amazing Foshan
    新年伊始,佛山非遺就收穫了一大波「全國流量」。這些古老的工藝不僅點綴著喜慶的日子,還象徵著佛山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元旦當晚,佛山木版年畫、佛山剪紙、南海金箔等非遺項目登上中央電視臺十套《探索·發現》之《匠人匠心》欄目,非遺傳承人劉鍾萍、饒寶蓮、吳深龍成為第39期佛山專輯《節味嶺南》的主角。無獨有偶,近日,48部非遺紀錄片在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的非遺展映專區上線,佛山唯一入選的佛山剪紙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永才的記錄工作成果列入其中。
  • 全國關注!央視《對話》解碼佛山製造轉型升級奧秘
    佛山被譽為「中國家電之都」,以佔全國0.04%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1.1%的經濟總量,是名副其實的「產業地標」。人們常說,「有家就有佛山製造」。電飯煲、熱水器、電風扇……如今人們每每提到佛山,總有許多美好的記憶,總把它與美好生活相聯。
  • 你所不知道的非遺——佛山彩扎獅頭
    說起非遺,你會想起什麼呢?是傳承至今的中醫藥文化,抑或是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或者是書法,音樂,文 化,戲曲?那麼我想說,接下來我說的佛山彩扎獅頭,肯定是你所不知道的非遺。彩扎紙紮品多用於紅白喜事,隨著社會的進步,逐漸發展成為兩種謀生形式,一種是單純為「喪葬文化」服務的傳統「彩扎活兒」;第二種是跟隨時代的發展,為滿足大眾娛樂文化和民俗節令,以及旅遊工藝品的需求而服的「風箏」、
  • 他們對佛山非遺讚不絕口! | Amazing Foshan
    11月27至28日,「佛山非遺文化體驗交流活動」邀請來自5個國家領事館的官員及其家屬走進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順德莨綢保護基地「天意莨園」和大豐唐,了解香雲紗工藝、體驗陶藝製作,感受佛山的傳統與現代。「It’s very beautiful. We like it and enjoy to see.
  • 湖南長沙新年推國潮廟會 佛山獅頭傳承人開堂「收徒」
    楊華峰 攝佛山獅頭是廣東古老的傳統手工藝品,始創於清代乾隆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2008年,佛山獅頭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而黎家獅作為佛山扎作獅頭的翹楚,獅頭威猛、醒目,有著明牙震利、眉精眼大、口闊帶笑的特點,深受中外客商喜愛。徐克導演名作《黃飛鴻之獅王爭霸》中的獅頭正是出自黎家獅第五代傳承人黎婉珍之手。
  • 一生堅守手藝 佛山獅頭扎作代表性傳承人黎偉去世
    堅守手藝人的虔誠19日,「佛山黎家獅」微信公眾號發出訃告稱,終生致力於佛山獅頭扎作傳承和發展的黎偉先生於18日下午在佛山病逝。得知消息的佛山文化界無不為之扼腕嘆息:「又走了一位大師。」佛山非遺中心主任關宏心情非常沉重,她說,「這是佛山非遺傳承極大的損失。」黎偉是帶著一生的手藝離世的。
  • 廣東佛山:獅扎技藝進校園 傳承非遺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LPL(英雄聯盟職業聯賽)春季總決賽日前才在廣東佛山落下帷幕,iG戰隊不僅捧得了冠軍獎盃,還捧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廣東省佛山市鐵軍小學老師歐琦輝設計的小獅頭。  這個獅頭是不是很眼熟呢?沒錯,它還曾作為佛山贈送給皇馬的指定禮品。
  • 全國首個非遺及手作藝術主題情景體驗式社交空間「造物天地」發布
    上海2017年12月6日電 /美通社/ -- 2017年12月3日,由中南商業匠心打造的全國首個以非遺及手作藝術為主題的情景體驗式社交空間「造物天地」正式對外發布。 造一方城市名片 -- 全國首個非遺傳承及藝術體驗空間 「造物天地」以匠心文化為精神內核,以非遺傳承和創新為品牌目標,以手作體驗為運營載體,在業態定位、運營模式、市場推廣上力求多重突破,是全國首個以非遺及手作藝術為主題的情景體驗式社交空間。
  • 佛山地鐵2號線有新進展!石灣站進入運營入駐階段
    佛山地鐵2號線有新進展!佛山共有6個項目入圍首輪廣東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創建活動第一階段評審1月13日,中共佛山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辦公室發表《致全市各界朋友的一封信》(以下稱「《公開信》」)。
  • 紛享佛山丨這幾道佛山本地美食,來這旅遊,記得挨個品嘗一下
    佛山美食大全,如果愛它,就請你嘗嘗它!佛山是廣東的著名城市,「禪」是它的簡稱。佛山因為在古時候建造了很多寺廟佛塔,所以在人們眼裡充滿了佛教氛圍,佛山這個名字就由此而來。佛山的地理位置在廣東中部,也在珠三角之地,而佛山的美食是它聞名全國的一大原因。
  • 公開信:請留在佛山過年;周知!活禽檔口休市時間有調整|聽佛山
    聽佛山 ·佛山發出公開信倡議:請儘量選擇留在佛山過年!該橋主要功能承擔佛山中心城區和廣州中心城區之間的快速聯繫,也是佛山(南海)連接廣州南部(南站)的捷徑。建成後佛山南海與廣州番禺最快5分鐘通達。預計春節前主線橋通車,2021年6月竣工。 ·佛山市首家特殊兒童預防接種評估門診啟用
  • 佛山支持幼兒園試點託班;金牛座南流星雨今日極大 | 早安,佛山
    佛山這些集體和個人擬獲廣東表彰 廣東關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省級表彰擬表彰對象正在公示,其中,佛山市共有38人為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擬表彰對象;佛山市第四人民醫院等13個集體為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擬表彰對象。▶央視《新聞聯播》聚焦順德:科技引領闖出高質量發展之路 昨晚,央視《新聞聯播》以「科技引領 順德闖出高質量發展之路」為題,報導了順德區近年來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成績。
  • 非遺廣東|「誇張浪漫」——佛山獅頭彩扎
    佛山獅頭是流傳於廣東省佛山地區的一種民間工藝美術樣式,相傳起於明代,與民俗活動中的舞獅相伴而生。清代乾隆年間正式在當地興起,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佛山獅頭汲取了廣東石雕獅子的造型特點,以神似為追求,形體和裝飾設計上均採用了誇張而浪漫的表現手法。
  • 「佛山獅頭」背後的故事——挑戰中的堅守
    李連杰一部《獅王爭霸》的電影像一場視覺盛宴,將俊俏的人物,精彩的武打,扣人心弦的比賽呈現在觀眾面前,更將佛山舞獅帶到觀眾視野。全國一時掀起一股舞獅熱潮,很多地方相繼開設舞獅學校,很多青少年投身於舞獅這一行業。
  • 桑基魚塘美景登上人民日報!廣東佛山珠三角基塘農業研究中心掛牌成立
    剛剛,佛山桑基魚塘美景登上人民日報!為挖掘基塘農業價值,助力佛山鄉村振興3月28日,在佛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廣東佛山珠三角基塘農業研究中心掛牌成立為了深入挖掘珠三角基塘農業系統的功能價值,3月29日,廣東佛山珠三角基塘農業研究中心在市農科所掛牌成立
  • 佛山旅遊丨粵港澳大灣區大灣網旅遊推薦
    小編為你整理了佛山十大城市名片,其中就包含了佛山武術、佛山醒獅、祖廟、佛山秋色等佛山文化名片,包含了西樵山、清暉園、長鹿旅遊休博園等佛山旅遊名片,以及美食名片順德菜、戲曲名片佛山粵劇、工藝名片石灣陶藝、人物名片黃飛鴻等等,一起隨我們來看看代表佛山的城市名片吧。
  • 老街記憶|打卡市井舊街,探尋難以忘懷的佛山味道
    在佛山 有一條承載著許多人回憶的道路 這裡,藏著悠悠的市井氣息這裡,凝著城市的百業百味
  • 穿越風雨的佛山答卷
    作為外界長期以來觀察中國實體經濟、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樣本和窗口,身為全國17個萬億城市中唯一製造業佔比過半的城市,如何逆流而上、頂風前行?佛山市委、市政府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砥礪奮進,帶領經濟巨輪破浪前行。
  • 佛山選手奪得金牌!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昨晚閉幕
    佛山日報訊 記者梁建榮報導:「站上領獎臺,真的太激動了!」12月13日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簡稱「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在廣州閉幕。順德職業技術學院(順德區鄭敬詒職業技術學校教學點)學生梁榮浩憑藉出色表現,在本次大賽的世賽選拔項目——珠寶加工項目競賽中獲得金牌。
  • 元旦假期,在佛山玩到爽
    升級後的佛山梁園(新園區),從19畝擴大至68畝,彰顯「嶺南文脈」現代魅力,計劃在春節前向公眾開放。佛山古鎮歷史風貌展示館建築面積約為11000平方米。該館以佛山古鎮的歷史發展為脈絡,分為冶鑄、中醫藥、武術、民俗文化、商業文化、陶藝珍品6個專題展廳及1個臨展廳,以全方位多方面的內容充分展示了佛山豐富的歷史文化與非遺特色。